登陆注册
3062300000020

第20章 附录一:清越日诵集(简本)(1)

《受持偈》

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地若空,慧目自现,内无一物,外无所求。

经论篇

《佛说天地人物经》

天地人物,无生不终。欲使有为不变易者,无有是处。我亦先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非己有,命不久存。

《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清越新译简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子!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噶帝噶帝,波罗噶帝,波罗僧噶帝,菩提僧萨呵!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节选)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楞严法要串珠》(节选)

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内守幽闭,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所从。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放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金光明经空品》

无量余经,已广说空,是故此中,略而解说;

众生根钝,鲜于智慧,不能广知,无量空义;

故此尊经,略而说之,异妙方便,种种因缘;

为钝根故,起大悲心,今我演说,此妙经典;

如我所解,知众生意,是身虚伪,犹如空聚;

六入村落 结贼所止,一切自住,各不相知;

眼根受色,耳分别声,鼻嗅诸香 舌嗜于味;

所有身根,贪受诸触,意根分别,一切诸法;

六情诸根,各各自缘,诸尘境界,不行他缘;

心如幻化,驰骋六情,而常妄想,分别诸法;

犹如世人,驰走空聚,六贼所害,愚不知避;

心常依止,六根境界,各各自知,所伺之处;

随行色声,香味触法,心处六情,如鸟投网;

其心在在,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无有暂舍;

身空虚伪,不可长养,无有诤讼,亦无正主;

从诸因缘,和合而有,无有坚实,妄想故起;

业力机关,假为空聚,地水火风,合集成立;

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同处一箧;

四大蚖蛇,其性各异,二上二下,诸方亦二;

如是蛇大,悉灭无余,地水二蛇,其性沉下;

风火二蛇,性轻上升,心识二性,躁动不停;

随业受报,人天诸趣,随所作业,而堕诸有;

水火风种,散灭坏时,大小不净,盈流于外;

体生诸虫,无可爱乐,捐弃冢间,如杇败木;

善女当观,诸法如是,何处有人,及以众生;

本性空寂,无明故有,如是诸大,一一不实;

本自不生,性无和合,以是因缘,我说诸大;

从本不实,和合而有,无明体相,本自不有;

妄想因缘,和合而有,无所有故,假名无明;

是故我说,名曰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

爱取有生,老死愁恼,众苦行众,不可思议;

生死无际,轮转不息,本无有生,亦无和合;

不善思惟,心行所造,我断一切,诸见缠等;

以智慧刀,裂烦恼网,五阴舍宅,观悉空寂;

证无上道,微妙功德,开甘露门,示甘露器;

入甘露城,处甘露室,令诸众生,食甘露味;

吹大法螺,击大法鼓,然大法炬,雨胜法雨;

我今摧伏,一切怨结,竖立第一,微妙法幢;

度诸众生,于生死海,永断三恶,无量苦恼;

烦恼炽然,烧诸众生,无有救护,无所依止;

我以甘露,清凉美味,充足是辈,令离焦热;

于无量劫,遵修诸行,供养恭敬,诸佛世尊;

坚固修习,菩提之道,求于如来,真实法身;

舍诸所重,肢节手足,头目髓脑,所爱妻子;

钱财珍宝,真珠璎珞,金银琉璃,种种异物;

欢喜施之 心无悔吝,观法性空 是无上智。

《葛拉玛经》

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佛陀的最后教诲》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

佛说:“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它。要为自己作照明,要以我的教义作照明,不要依其它外道教义。

“想一想,我们的形躯,它们都污秽不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想一想,世上一切都是无常。只要依循我的教诲,你们都会解脱。我的教诲值得你们永远记取,它们是永恒的财富,如果依循我的教诲,你们永远快乐。

“我的教诲要点是:你们要降服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行于正轨,要使自己的心清净,要使自己忠诚。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果能够这样想,你们便可以远离贪欲、烦恼,你们可以远离不善。

“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自己降服自己。你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贪欲之魔,经常在寻找机会欺骗你们的心。如果有一条毒蛇,住在你的屋子里,你想得到安宁,你必须首先把它驱逐出去。你必须驱逐你生命里的贪欲毒蛇,你必须善自护持你的心。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牲。心悟成佛。心迷成魔。所以你们必须降服自己的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你们要依循我的教诲,不要彼此争辩,要互相敬重,你们不要像水和油,彼此排斥,你们要像水和乳,互相交融。你们要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你们要在一起共同修行。你们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虚耗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无益的争论中。你们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实为乐,这是法乐。

“我的一切教诲,都是由我亲证而来。你们要好好地依循它,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依循它的精神而行。如果你们疏忽了它,即使站在我身边,也看不见我。如果你们依循我的教诲,即使远离我,实际上就在我的身边。

“我的弟子们,我最后的时候已经来到,我们分别在即。不要悲泣,生命本来就是无常,没有人能避免。我也一样。我的形躯生命就要消逝,它像一辆腐朽的车辆总要毁坏。

“不要作无益的悲泣,要记住生命是短暂的,是无常。你们要由此证悟”空”理,由”无常”证悟”真常”。我的弟子们,你们不要忘记,死亡只是形躯生命的消逝。形躯生命由父母而来,由粮食而养育。它们不能避免老病和死亡。但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躯。形躯会消逝,但真常的法身却永恒,不生不灭。见到形躯的我,你们未见佛。依循我的教诲,即是见佛。

“在我入灭之后,我的教诲就是你们的老师。依循我的教诲而行,你们一定会见到我。

“在最近的四十五年来,我已把所有的一切,全部教给了你们。我的教诲没有秘密,没有隐藏,一点一滴地、全部地、公开地、清楚地教给了你们。我亲爱的弟子们,我的教诲至此结束,在短时间内,我就要入涅盘。以上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后教诲。”

《佛入涅槃遗教经》

如是我闻,佛在拘尸那罗城外,双莎罗树下,将入涅槃。

尔时世尊作最后之教诲曰:

众弟子,谛听!

一切有为法皆无常,精进努力!

圣人篇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任。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同类推荐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热门推荐
  • 跟着哥们儿去见鬼

    跟着哥们儿去见鬼

    这一篇作品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一直没有写完,现在有这个正文活动的机会希望能写完吧。故事以我大学毕业后到地方电视台参加工作,并开展一档民间习俗调查的活动而经历的一系列诡异经历,故事并不惊悚,请恕笔者无法描写惊悚的笔触,但是还算有趣,给我的部分朋友读过,都觉得还不错。希望大家都来看看吧
  • 夏日朝阳

    夏日朝阳

    苏景阳站在大会议室的玻璃门后,看着对面办公室的小人精儿正叉着腰,昂着下巴,势汹汹的教训人,禁不住轻轻一笑。“hey,夏天,我回来了。”这是一个都市小白领,甜蜜温馨搞笑擒爱故事!
  • 特种爱人休想逃

    特种爱人休想逃

    她是雇佣兵团最优秀的特种作战队员,是作战分队最年轻的队长,也是集萝莉与御姐于一身的矛盾体。世界格局潮汐变迁,她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组建全新行动组织的任务。灭黑帮,战狂徒,扫阴谋,且看她如何在雄性环伺、危机四伏的暗黑之路上,建造属于她和小伙伴们的神话王国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人王雇佣兵

    人王雇佣兵

    最强世家的少爷出世游走了,目标是人王,途径是雇佣兵,一个对雇佣兵知之甚少的人怎么会想起去当雇佣兵,还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又是怎么回事?这真的只是雇佣兵吗?
  • 玄灵星辰

    玄灵星辰

    从地球跨宇宙来到另一个宇宙位面,重新开始一段人生;一生一世只一人,纵使一眼万年;披荆斩棘,踏上修仙不归路。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
  • 佛说断温经

    佛说断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承凰

    月承凰

    一场乱世,一对师徒,一些误会,一生情劫。
  • 鬼夫攻略

    鬼夫攻略

    李若雨悲催的发现,自己也加入了时髦的穿越大军一行,一觉醒来成了候府嫡女诸葛若雨,不仅与魔界至尊有了交集,佩戴玉佩还出来一个十世恋人。为了找回前世记忆,找回战神肉体,还要踏上漫漫成仙路。想到以后悲催的生活,诸葛若雨欲哭无泪,她只想过个平静的日子!
  •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本书是详细介绍老北京的人文辞典,描述了这古老城市的风俗变迁,市井状况,人文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