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6300000055

第55章 人才的鉴别——识人用材,知人善任(2)

所以说,人的才能各有优势,仅仅用“大”“小”两个字是很难概括的。人才不同,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洁身自好,善于加强自身修养;有的人擅长设立法规,让人们去遵从;有的人能周旋调停,非常精明能干;有的人能进行道德教化、为人师表;有的人巡逻一方,可以督察别人办事;有的人明察是非,能够纠正错误;有的人办事机敏,会出奇制胜;有的人则威武勇猛。只要将这些人才安在合适的位置上,他们就能发挥出各自的才能;如果放错位置,则不能胜任,或者沦为平庸之辈。

人才的类别

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刘劭在他的《人物志》中,根据人的才能将人才分为清节家、法家、术家、文章家等几个方面,然后制定出“因才设位”的方法,可以为现代人的识才用才提供参考。

清节家

清节家以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著称。他们举止进退端庄肃敬、合于礼法,是国家礼节德行的象征,也是国人学习的榜样,传统美德的化身。他们一身正气,隐隐然有大国高人之风。其高风亮节足以感化缺德疏礼的人,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化社会、矫正世风的楷模作用。

清节家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而且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也是井井有条,做事稳重廉洁,深孚众望。由于成就不像其他人那么显著,因此人们更多颂扬的是他高妙的德行,而把成就放在其次;还因当人在高位时,旁人更希望他有高尚的品德。

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舜为后人所称道的不仅仅是其治下的时代为传说中的清平盛世,更为后人所向往和敬佩的是舜的德行。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他的父亲是个瞽叟,即是个盲人;母亲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舜的父亲又续娶了一房妻子,继母给他生了一个弟弟名叫象。舜的家庭环境是:“父顽、母嚣、象傲”,父亲心术不正,继母嚣张跋扈,弟弟桀骜不驯。这三个人串通一气,总是想方设法地置舜于死地。然而舜是一个至孝之人,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处处谦让,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周围的人道德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抱怨,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圣明君主的原因。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生活十分坎坷。他曾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为了生活四处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舜在20岁的时候,他的孝行已经广为人知,名气很大。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周围的人群中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这让瞽叟和象很是妒忌,他们于是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做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逃出来后去见他,象大吃一惊,心里很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正在思念哥哥,沉浸在郁闷之中啊!”舜也不把受害之事放在心上,事端过去了,舜仍然孝顺父亲和亲爱弟弟,而且更为恭谨,希望用德和爱最终能感化他们。

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尧禅位于舜。

舜可算是清节家的代表,不仅道德高尚,而且深得人心,其德行可以感化众人,形成淳朴的风俗,这是有才之最高境界。据《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然后,后世之中,如同舜这样的明君已经成为绝响。尽管后世杜甫一心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是杜甫并非清节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感化众人已经显得不切实际。

清节家之才,如果在朝为官,他就能担任冢宰的职务,可以为国矫枉过正,如周公、延陵、晏婴。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多有几个像他们那样才能品行卓绝的人,何愁不能提高国民素质,使国家富强呢?

法家

通常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刘劭在《人物志》中说“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更侧重是的法家的思想。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并非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是以“权、术、势”逐级统治为根本,建立了名为法治实为人治的封建规章体系;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人治主体。

法家认为,法的目的在于调控国人的行为。所以法家之才,就是以法规制度治理天下,用“游戏规则”来规范人们的所作所为,以达到治理天下、富民强国的目的。

法家之才,擅长设立法规,有错必纠,让人们服从;如果在朝为官,他就能担任司寇这种职务,可以为国家主持公道。

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通过变法,终于使当时的秦国变得强大,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以后的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

商鞅也曾周游列国,以求为明君所用。他的第一个机会来自魏国。魏国国相公叔痤,对商鞅的才学十分欣赏。不知道是商鞅的不幸,还是魏国的不幸,就在公叔痤决定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时,公叔痤已被病魔夺走了大半条命。他只能竭尽余力,告诉前来探病的魏惠王:“我死之后,希望您能以举国之事,听候商鞅的调遣。如果不用他,就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等魏惠王走后,公叔痤越想越不是滋味,不忍心因自己一句话就使商鞅丧命。他派人叫来了商鞅,告诉他事情的经过:“你赶快逃走吧。”

公叔痤的急切溢于言表,而商鞅却安之若素,一脸平静:“国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而信任臣下,又怎么会听您的话杀臣下呢?”

果然,魏惠王对公孙痤的话不以为然,当然也就没有照做。

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带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商鞅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说:“法制不能实行,是因为上层的人不遵守法制。”于是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与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国的老百姓都很高兴,秦国的风貌也为之一变,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公元前340年,秦国击败了魏国的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魏国因此将百姓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恨恨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听公叔痤的话!”商鞅后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然而,商鞅制定的法律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认为商鞅积怨太深,应该及早隐退,商鞅不听。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打魏国,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并被灭族。

由于后世独尊儒术的缘故,历史上对于使用暴力手段进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千百年后的人们还蔑称秦国为虎狼之国。商鞅因为急功近利地推行改革,使改革中深藏着许多的弊病,结果自己也“作法自毙”,落得车裂的下场。后人评价说:“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这恐怕就是对法家之才的一个借鉴吧!

术家

在先秦百家争鸣中,申不害曾经倡导并实践了以术治国的思想。如《韩非子·定法》说:“今申不害言术”。

什么是“术”呢?“术”,今天来讲,就是策略、权术、阴谋,“以术治国”实际上就是将策略思想升华为政治思想,即有思想、有理论、有体系的阴谋政治,或权术政治。这便是术家的思想本质。

术家之才,一般为智慧丰富、多谋善变之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不但能够从全局出发,辅佐君王治国平天下,而且在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做决断时都能够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并且深通进退之道,进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退可以安稳地保全自身。

有各种各样的术,如帝王之术、官场之术、驾驭小人之术等。有人认为,权术是政治无道的产物,天下有道、政通人和,则权术不行;天下无道、沧海横流,则权术大行于世。特别是儒家学者,主张以仁义治国,所以基本上是反对权术的,对权谋、权术深致贬词。荀子就讲过:“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权术与中国传统政治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反对者还是赞同者,大都认识到权术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术究竟是否应该得到肯定呢?这应该看术家之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深谙各种“术”,就是可以承担大任之人;如果是阴险毒辣之人,则危害巨大。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屡出奇计,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张良在汉朝建立时被封为留候,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在功成之后能够善处君臣关系,不仅使自己得以免除祸患,而且对王朝的稳定也有一定的好处。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安定天下之后,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后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西汉立国的第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

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有人对吕后说:“张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对他言听计从,为什么不让张良给想想办法?”于是,吕后就派人找来张良说:“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

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大儒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这可是一件大事,太子的废立关系到朝廷格局的变化,更直接影响到后宫势力的平衡。

在对时局进行了认真思考之后,张良说:“据我所知,国内有四个奇人,他们连皇帝也不放在眼中。这四个人年龄已经很大,头发已经花白,所以人们都称呼他们为‘商山四皓’,他们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不肯做汉朝的臣子。虽然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但却不能把他们招来。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币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做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

于是,吕后就让亲信携带着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请来了“商山四皓”,时刻陪伴在太子身边。刘邦见自己都请不来的“商山四皓”竟然被太子请来,认为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于是就不再准备另立太子。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非常敬重。

同类推荐
  • 享受成长的日子:哲理篇

    享受成长的日子:哲理篇

    感谢生命,感谢人生,感谢生活。感谢别人所给予的,哪怕是一丁点的微笑或谦让。感谢能给人勇气和快乐,感谢是人际关系的特殊润滑剂。感谢使痛苦、愤怒、寂寞退却。让我们真诚地感谢——每一缕阳光,每一次关爱,每一分收获。
  • 有一种幸福叫珍惜

    有一种幸福叫珍惜

    本书内容包括:幸福是一个保温杯、温馨的回忆、幸福就是在一起、幸福可以选择、幸福的约定、幸福的尾巴、夸张的幸福等。本书针对心态、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逆境、选择与放弃等重大人生课题,用启迪思想的哲理和触动情感的文字,帮助读者洗去心灵的浮躁与疲乏,让心灵得到呵护和润泽,重新焕发生命的热情与活力,让你以一颗健康的心灵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攥在手里、挂在心里的东西是该放下的!可往往就是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和思想,使我们无法获得自由,无法感受幸福。一个人若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执念,任凭欲望和贪念无限膨胀,最终会使自己不堪重负,人生也会变成一场痛苦而无聊的游戏。为了获得幸福的人生,我们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放下就是幸福》就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心灵导师,教你找到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挂怀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自我,在尘世的喧嚣中聆听生命的真谛。
  • 处世需要谋略(人生高起点)

    处世需要谋略(人生高起点)

    人要了解他人、褒贬他人是容易的,若要真正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却十分困难。要打扮、粉饰自己的外貌是容易的,但要做到事事都无愧于心并不容易。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做到以诚待人,要对人真诚,不要用欺骗的方法来与人相处。
  • 跨越人生的障碍

    跨越人生的障碍

    本书对怎样培养超常思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崭新的观念,以及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希望对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起到一种启发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本书是中共兰州市委为开展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指导性、理论性、权威性、借鉴性的读物。
  •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评鉴中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评鉴中心测评的当前发展水平进行一个最新的总结,而这些评鉴中心测评无论在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组织中都正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本书中,我尝试着向三个目标努力:描述、分析和给出解决方案。在每一个章节中,我们都对评鉴中心近期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同时还给出了评估这些应用的研究结果。接着,我们对一些颇受争议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涉及了评鉴中心测评的各个环节,如需要测评的个人特征、使用的演练的类型、结果观测和整合的方法等。在每一章的开头,我们列出了两个以上的关键内容,接着我们将讨论不同的组织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各种解决方法的不同效力。
  • 活着老庄孙子

    活着老庄孙子

    作为北漂屌丝代表,庄凯在职场打拼中,不仅遭遇新人规矩、同事算计、上司打压、挚友出卖、阴谋圈套等坎坷,还与一心嫁老板的清丽妹、成熟干练的白骨精、聪颖古怪的小螺丝等爱欲纠葛。庄凯幸与同样饱受事业情感困扰的哥们吕刚、老祝相互支撑过关。当庄凯邂逅普通白领孙莹意外结婚后,他本想跟合伙人吕刚、吴老师,通过“星投会”大展拳脚创业,不料被二人背叛,陷入绝境。庄凯不得不求助曾经的相好凯西,并跟凯西进入光怪陆离的电影业搏杀,不料却卷入凯西给妹妹复仇的计划中,目标是让国民老公王亚聪恶有恶报。更因和大导演千金艾米擦枪走火,庄凯与孙莹的婚姻出现了空前的危机。
  • 墙上掉下一个林妹妹

    墙上掉下一个林妹妹

    如果某一天,突然冲天的狗屎桃花运当头砸到你头上,会如何?多年后重游故地,庞光不过掏出手机拍个照,一个“林妹妹”从天而降!还抢走了他新买的手机!但是,更令他想不到的是,因缘差错下,她成了他的未婚妻!姻缘天定,从此两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 花翎物语

    花翎物语

    灰色之子塔玛希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与结识的朋友们一起踏上了虽漫长,但却温馨快乐的旅途·····
  • 傲世之魔

    傲世之魔

    少年辰逸被陷害,不料偶得神秘灵魂。自此获取本源之力,一举踏上修炼之旅。破虚空,战神尊,平凡少年就此震惊天下。踏上征途,却又变故丛生,揭开一段上古之谜。三界至尊,五系称王,成就一段惊天传奇!PS:欢迎加入QQ群,群号:129959816
  • 我的萝莉军团

    我的萝莉军团

    三无萝莉,腹黑萝莉,傲娇萝莉,病娇萝莉,一大堆萝莉。这是一个莫名其妙成为萝莉之王的男人浴血奋战的故事,为了萝莉酱,杀啊!话说,我不是萝莉控啊,求御姐【别闹,奈奈酱,你还没吃饱吗!】
  • 火焱仙君

    火焱仙君

    这里是火焰的世界。带着无尽威严,焚毁一切的龙焰。抚平伤痛,护佑自身,充满慈悲的圣焰。霸气无双,永不后退的霸焰。阴冷黑暗,沾上就甩不掉的冥焰。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火焰,在这个世界上争奇斗艳。且看一个自修行界穿越而来的修士,如何在这片大陆上打造出一个大大的仙宫。
  • tfboys樱花之约

    tfboys樱花之约

    小时候就见过,到却不知他的名字。长大后却不知他就是抓自己发带的那个少年,却不知他是那个被女孩说真笨的少年,少年却成了明星。。。。。“你放开我的发带我就告诉你”“好”“我种的是樱花树哦!过几年它就会长的很高很大哦”。。。。。。
  • 玉神通

    玉神通

    怪哉,一夜过后,突然自己竟然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厉害,还能操纵别人的思想。一次次转危为安……芳心如雨,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可是……福祸从来就孪生兄弟,一场劫难悄悄接近……围绕着这些故事,都跟那块来路不明的玉石有关,这真是福也玉石,祸也玉石,欲知详情,欢迎围观《玉神通》!恳请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的新书《我是绝世树仙》,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