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2000000017

第17章 京宦生涯(16)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足下:

正月初十我寄出了第一号家信,二月初八我寄出了第二号家信,告诉你们我升任了礼部侍郎的喜讯,廿六日我寄出了第三号家信,都交给信差带回去了。三月初一我在常德太守乔心农那里寄出了第四封家信,一共托付了五十两银子、十多两高丽参、两斤鹿胶、三枚一品的顶戴、五件礼服。他从山西绕道转至湖南,大约在端午节前后才能到达长沙。

我还有寄给兰姐、蕙妹以及四位弟妹的江绸棉外褂各一件,仿照去年寄给母亲、叔母的样式做的。前次乔心农太守走的时候不能多带的行李,现在因为陈竹伯外放广西左江道,四月可以离开京城,我打算委托他带回去。

澄弟的《岳阳楼记》,也就托付给竹伯带回家中。二月初四澄弟所寄出的信,三月十八日我已经收到了。正月十六七日的信,我到今天也没有收到。根据二月初四信中所说的,前封信派刘一送到省城,一共有两封,欧阳家、邓星阶、曾厨子都各自有信寄来。不知道为什么两次都没有带来信?

温弟在省城时,曾经寄了一封信过来,到家以后没有见到一封信,我想是在正月那封信里面。这封信丢了,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温弟在省城寄来的信,因为他听说了澄弟的诡计,但是我又没有揭穿,所以一时气愤,言语中有很多激切不平的话。我正月里回了温弟一封信,把前后听说的温弟的行为,和澄弟、植弟不敢禀告而误用诡计的缘故全部说了出来,禀告了堂上大人。温弟看了这封信,不免会怨恨我,但是兄弟之间,虽然一句话可以骗得了,但是总不能长久的欺骗。我全部揭穿了,尽管会埋怨我太直了,但是时间久了终究能够互相谅解的。

现在澄弟来信说,温弟办事尽心尽力,甚至一夜不睡,不辞劳苦,又非常有耐心,等等。我听到以后心里十分高兴,也十分感激。温弟天分本来就很高,要是能改掉放荡的毛病,变得勤俭起来,兄弟会觉得庆幸,也是家里的福分,我对待温弟似乎太苛刻、严厉,可是我扪心自问,仍然觉得无愧于兄弟之间的感情,这都是有道理的。

大多数做官的人,往往厚待妻子儿女,但是对兄弟却刻薄,让自家富起来却对亲戚族人刻薄无情。我自三十岁以来,就把靠做官来发财致富当做是可耻的事,把宦囊积攒下来的钱留给子孙当做是羞耻,所以私下里发誓,绝不依靠做官来发财,这誓言神明可鉴,我绝不会食言。现在我侍奉父母,每年也不过是少寄点钱回家,作为父母吃些好东西的费用。宗族亲戚中贫穷的,也是每年少分一些,以尽到我的心意。这大概是因为我觉得,即使多寄钱回家,但是堂上大人吃的穿的也不能因此而变得多么丰厚,与其独肥我们一家人,而使宗族亲戚因此而埋怨我而憎恨堂上大人,还不如分给宗族亲戚,使他们感谢堂上大人的恩德而更多的一些钦佩敬重。

要是我在外省做官,俸禄比较丰厚,我自己也发誓除了俸禄以外,绝对不拿一分钱。廉俸发得越多,那么我周济的亲戚族人的范围也就越广,绝对不会积蓄银钱作为儿子的衣食之需。因为如果儿子要是贤明的话,那么不必依赖我当官积蓄的钱财,他也能自谋生路,衣食足用。如果儿子不肖,那么多积蓄一个钱,我就会多造一份孽,儿子今后骄奢淫逸作恶一方,必然严重玷污我家名声,所以,我坚定了这个决心,决不能把做官当成发财的手段,也绝不会留下银钱与子女后人。如果俸禄比较丰厚,除了供养父母长辈之外,其余都周济亲戚宗族中穷困的人,这是我向来的心愿。

至于兄弟之间,我也只以德相待,而不纵容姑息。教导他们勤俭持家,规劝他们常劳作、守质朴,这就是以贤德爱兄弟。让家里丰衣美食,一切都顺心如意,这是溺爱姑息兄弟们。姑息溺爱,会使兄弟们肢体懒散,增长他们的娇气,将来会丧失德行,这就是我引领兄弟们做不孝的人,我可不敢这么做。我为官十年,现在京城中寓所里的东西就只是衣服、书籍这两样。衣服是当差的人必不可少的;书籍则是我这一生的嗜好。所以这两样东西稍微多一些。将来我罢官回家,我们夫妇所有的衣服,就和五个兄弟们抓阄平分了;我买的那些书,就储存在利见斋里,兄弟们和后辈都不能私自拿一本。除了这两样,我没有外存一件东西作为私财,一丝一粟都不占为己有,这也是我对待兄弟们向来所坚持的。我担心温弟不能深刻地领会我的心意,所以我将我一生的打算告诉各位弟弟们,只希望弟弟们体察我而有所深思。

去年我寄给亲戚们的各个款项,不知道家中是不是真的照清单都分送了?杜兰溪为我买了《皇清经解》,不知道植弟是不是已经从省城搬到家里去了?

京城的家里一切平安。纪泽读《书经》读到《冏命》这一节了,二儿子很胖了。易南谷已经官复原职,来京城引见,听说左青士也官复原职了。同乡在京城做官的,都像往常一样,我也就不一一详述了。兄国藩草书。

还有九弟生了儿子是大喜的事情,恭喜恭喜。从丙午年冬天在木兜冲埋葬祖母大人,我家中已经添了三个男孩,我则升任了阁学和侍郎,九弟也进入了学馆补了廪生。这块风水宝地的吉祥,已经这么明显地得到了应验。我平生最不信风水,但是对于朱子的“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两句话,则是深信不疑。木兜冲这地方,我平时觉得不怎么样,但是做了葬地以后竟然这么吉祥,可见福人自会葬入福地。这绝不是人力能够造就的。家中要是买地,对方出高价的话,那就绝对没有必要了;如果只要几十千钱,那么买一两块地也无妨。

宋芗宾去年回家,十二月才到。山西学馆的工作已经丢掉了,在湖北一带也是一无所得。今年因为常南郂的约定,他又来了湖北,但是南郂已经升官到陕西去了。他的命运如此穷困!去年曾经写信给温弟,现在我附上寄过去,上两次我忘记寄了。

李笔峰在馆中代教一个月,后来又在寓所中抄书抄了一个月,现在又搬出去了。他是个毫不讲道理的人,终究难以和他相处。庞省三在我家里,情况很不错。邹墨林来京城花钱捐官,住在元通观,天天到家中来闲谈。长沙老馆,我今年在大力地修整,人人都觉得这举动很好。

这次说了许多琐事,兄弟们心中会明白我的意思。

道光廿九年三月廿一日(1849年4月13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以做官发财为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可见曾国藩为官的清廉,为人长辈的勤俭孝友。生在一个勤俭的家庭,曾国藩成家立业后,任侍郎、总督、大学士,直到去世都一直保持着这种勤俭持家的习性。相传曾国藩三十多岁时,新做了一件马褂,只有遇庆贺及新年时才穿,三十年后还依旧像新的一样。有一次,魁时若将军与曾国藩谈心,说他家四代都是一品大官,而他家的妇女并没有穿戴绸缎软料。这话给曾国藩很大震动,他反省自己,平日常常以“俭”字教人,而近来在饮食起居却“殊太丰厚”;自家的妇女在穿戴上也过于讲究了。他“深恐享受太过,足以折福”。为官多年,曾国藩勤恳清廉的精神令人钦佩。

【经典格言】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受恩深重须尽忠直言

(1851年6月13日与诸弟书)

【家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四月初三日发第五号家信,厥后①折差久不来,是以月余无家书。五月十二折弁来,接到家中四号信,乃四月初一日所发者,具悉一切。植弟大愈,此最可喜。京寓一切平安。癣疾又大愈,比去年六月更无形迹。去年六月之愈,已为五年来所未有,今又过之。或者从此日退,不复能为恶矣。皮毛之疾,究不甚足虑,久而弥可信也。

四月十四日考差,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经文题“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赋得“濂溪乐处,得焉字”。

廿六日余又进一谏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言颇过激切,而圣量如海,尚能容纳,岂汉唐以下之英主所可及哉!余之意,盖以受恩深重,官至二品,不为不尊;堂上则诰封三代,儿子则荫任六品,不为不荣。若于此时再不尽忠直言,更待何时乃可建言?而皇上圣德之美,出于天亶自然,满廷臣工,遂不敢以片言逆耳,将来恐一念骄矜,遂至恶直而好谀,则此日臣工不得辞其咎。是以趁此元年新政,即将此骄矜之机关说破,使圣心日就兢业而绝自是之萌,此余区区之本意也。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人人皆习脂韦唯阿②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余意也。折子初上之时,余意恐犯不测之威,业将得失福祸置之度外矣。不意圣慈含容,曲赐矜全。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矣。

然此后折奏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矣。诸弟可将吾意细告堂上大人,毋以余奏折不慎,或以戆直干天威为虑也。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尔忘私,国尔忘家。计此后但略寄数百金偿家中旧债,即一心以国事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故昨五月初七大京堂考差,余即未往赴考。

侍郎之得差不得差,原不关乎与考不与考。上年己酉科,侍郎考差而得者三人:瑞常、花沙纳、张芾是也。未考而得者亦三人:灵桂、福济、王广荫是也。今年侍郎考差者五人,不考者三人。是日题“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论”,诗题“楼观沧海日,得涛字”。五月初一放云贵差,十二日放两广福建三省,名见京报内,兹不另录。袁漱六考差颇为得意,诗亦工妥,应可一得,以救积困。

朱石翘明府初政甚好,自是我邑之福。余下次当写信与之。霞仙得县首,亦见其犹能拔取真士。刘继振既系水口近邻,又送钱至我家求请封典,义不可辞。但渠三十年四月选授训导,已在正月廿六恩诏之后,不知尚可办否?当再向吏部查明。如不可办,则当俟明年四月升拊恩诏,乃可呈请。若并升袝之时,推恩不能及于外官,则当以钱退还。家中须于近日详告刘家,言目前不克呈请,须待明年六月,乃有的信耳。

澄弟河南汉口之信皆已接到。行路之难,乃至于此! 自汉口以后,想一路载福星矣。刘午峰、张星垣、陈谷堂之银,皆可以收,刘、陈尤宜受之,不受反似拘泥。然交际之道,与其失之滥,不若失之隘。吾弟能如此,乃吾之所欣慰者也。咸丰皇帝

西垣四月廿九到京,住余宅内,大约八月可出都。此次所寄折底,如欧阳家汪家及诸亲族,不妨抄送共阅。见余忝窃高位,亦欲忠直图报,不敢唯阿取容,惧其玷辱宗族,辜负期望也。余不一一。

兄国藩手草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注释】

①厥后:那以后。

②脂韦唯阿:阿谀奉承的样子。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四月初三我发出了第五号家信,之后信差很长时间没有来,因此一个多月没有家信。五月十二日信差到了,接到第四号家信,是四月初一日发出的一封,一切已经知道。植弟的病已经好了,这最让人高兴。

京城家中一切平安。癣病又痊愈,比去年六月更无痕迹。去年六月的痊愈,是五年来所没有的,现在又更好了。或者一天天消退,不再成为老毛病。皮毛之疾,到底不值得忧虑,时间长了就更可信了。

四月十四日考核官员,题目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经文的题目是“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赋题是“濂溪乐处,得焉字”。

廿六日,我又上了一道劝谏的奏折,恭敬地陈述圣德的三个方面,预防流于时弊。其中言语很激烈,但是圣上肚量如海,还能够容纳,这岂是汉唐以后的英明君主所能做到的!我的意思,大概因为是受了深重的皇恩,官至二品,不能说是不尊贵;堂上大人又诰封了三代,我的儿子又受荫为六品官,不能说是不荣耀。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尽心直言,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进言?而皇上的圣德之美出自天性,来于自然,满朝臣子,如果不敢有一句逆耳的话,将来皇帝可能因为一念之差而骄傲矜持,于是憎恨忠言而喜好奉承,那么这时候臣子们推脱不了自己的罪责。所以趁着这元年开新政的时候,就把这滋生骄傲矜持的害处都说透彻,使圣上的心每天都兢兢业业,从而断绝自以为是的产生,这是我小小的本意,现在人才不振,都拘谨于小节而忽视了大德,人人都习惯于阿谀奉承的风气。我想以这道奏折稍稍挽回一些风气,希望在朝为官的都能向这种正直有骨气的风气靠拢,遇事不退缩,这也是我的另外一个意图。奏折刚呈上的时候,我心里害怕冒犯了难以预测的天威,早已将祸福得失置之度外。没想到圣上仁慈包容,典赐矜全。从这以后,我更应当尽自己的忠诚报效国家,不再顾及我自己的家庭私事了。

不过在这之后的奏折有很多,也绝没有像这道奏折那样言辞激烈的。这道奏折还承蒙皇上的优待和宽容,那么以后的奏折,必定不至于再触犯圣怒了,这是可想而知的。兄弟们可以把我的意图详细禀告给堂上大人,不要因为我的奏折不慎重,或者是因为愚直冒犯天威而担忧了。父亲的每封家书,都是教我尽忠报国,不用挂念家中的事情。我恭敬地体会父亲的教导,因此就为了公事忘了自己的私利,因为国家就忘了自己的小家。我打算在这之后寄回去几百两银子偿还家中的旧债,那样就可以一心一意地以国家大事为重了,一切升官得肥差的念头,就丝毫不会留在心中,所以上次五月七日在京堂官考核,我就没有去赴考。

侍郎能不能得到差使,本来就和考不考没有什么关系。上年己酉科,侍郎考得不好而得到官职的有三个人:瑞常、花沙纳、张芾。侍郎没有经过考核而得到官职的也有三个人:灵桂、福济、王广荫。今年侍郎考核考得不好的有五个人,不考的有三个人。那天的考题是“以义制事以礼制心论”,诗题是“楼观沧海日,得‘涛’字”。五月初一日开始外放云贵的差事,十二日外放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名字在京报上面,现在就不另外抄写了,袁漱六的考核成绩很满意,诗也很工整,应该是能够得到差使的,这也好救济他多年的贫困。

朱石翘在明府开始的政绩也很好,这自然是我们家乡的福气,我不久会写信给他。霞仙得到县里的首选,也可以看出他还是能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的人的。刘继振既然是水口的近邻,又送钱到我家里来请求朝廷的封典,这事是义不容辞的。但他在道光三十年曾经被选为训导,已经在正月廿六恩诏颁布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办?我会再向吏部查明情况。如果不能办,就得到明年四月颁布升袝恩诏,才能呈请。如果升袝的时候推恩不包括外官,那么应当把钱退还给他。家中必须在这几天详细告诉刘家,说目前不能呈请,必须等到明年六月份才有准确的消息。

同类推荐
  •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晋江当代著名文艺家述评

    本书对在全世界各地的晋江籍文化名人、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活动进行系统的评价。
  • 晚清枭雄袁世凯

    晚清枭雄袁世凯

    不得不说,讲述袁世凯的故事,是一件令人颇为伤神的事情!这种伤神,当然因为袁世凯这个人是难以盖棺定论的。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袁世凯,依旧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论。按照这种趋势,估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情况都不会有所改观!不过,阅读袁世凯的一生,有一点评论倒是可以确定下来的:袁世凯绝对是那种有着多面性格和复杂心灵的历史巨人。 先来看看袁世凯复杂、多面的性格吧!毫无疑问,对于袁世凯,是很难用现在某些教科书式的善恶标准评论的。袁世凯身上的确有恶,比如他贪财好色、凶残跋扈、独断专横……然而,袁世凯身上也有善,例如他勇于改革、励精……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保罗盖蒂的智慧

    保罗盖蒂的智慧

    1892年10月25日,在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白胖胖的男婴降生了。孩子的父亲叫乔治·盖蒂,37岁,母亲叫莎拉,已经40岁。这对中年父母看着他们可爱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他们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琼·保罗·盖蒂。保罗·盖蒂这个名字后来被全世界的人称呼着,他在一生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有20年时间,他一直都是个人财产的世界首富。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热门推荐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妖本修道

    妖本修道

    因果轮回,今生再见。当初舍生相许的青隐,却已忘前尘往事。只是一次偶遇,却牵动了千千万万个年华。从此我便不再一心向道。白山圣母问她:“你为何这么刻苦的修炼?”尹青青看向远处,不语。很久后尹青青不再是翠绿衣衫,通透的黑与黑夜融为一体,声音缥缈的看着远方道:“想再见他一面。”
  • 当孤独遇上清高

    当孤独遇上清高

    欧阳一凡痛失女友一年,妈妈拿他当病治,他却说只是为了沉淀心情。一次从三亚回来,欧阳一凡意外地发现家里多了一个保姆,名叫欧曼。一句似曾相识,才反应过来她就是误上自己游艇的人。欧曼一次无意间闯进他的密室,激怒了一凡,本来因为不满妈妈的擅作主张而排斥欧曼的一凡,见这个清高的大学生执着自己的职责,触动了内心的柔软,就在暑期打工结束,逃避这种微妙关系失败的一凡终于鼓起勇气表白“我们试着交往吧”···而刚刚爱上欧曼,决心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的校园“花花公子”,却因为这个暑期,满载的希望泡汤···
  • 江湖董事长

    江湖董事长

    俊杰大学毕业后,由于金融危机,找不到工作,因机缘巧合进入一家高利贷公司,从一名最低级别的小混混开始,在体验古惑仔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他用尽办法,逐将这涉黑帮会转变成堂堂正正的公司。见证本书的主角俊杰的奋斗历史,他的红颜血泪,江湖搏命,快意恩仇。一部让人热血沸腾不止的青春战斗宏文。
  • 阴阳大师之茅山先锋

    阴阳大师之茅山先锋

    杀鬼杀妖杀僵尸,除魔卫道,降妖除魔,这才为茅山弟子之责任。
  • 双心圣主

    双心圣主

    上古之战后,世上再无神魔,看似和平的日子持续了数万年。数万年后,象征神魔之力的五方神玺终是于神辉大陆破土而出,重新掀起了大陆的种族之争。且看因黄金龙甲穿越异界的华夏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掌御天地,气动八荒。
  •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飞机的故事》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由刘芳编著。《飞机的故事》图文并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太空画面,让你在学到有关太空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独特的太空美,相信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现在就开始这次意义远的太空之旅吧。
  • 华尔街奇书

    华尔街奇书

    本书总结华尔街精英成功的经历,将其汇总成为8个关键秘笈,每一项都能对你的事业成功起到促进作用。无论你是自己创业也好,经商也好,还是从事金融投资也好,本书都能对你的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问道新闻

    问道新闻

    王存政著的《问道新闻》是一本新闻作品集,汇编了作者自2006年起至2015年12月这十年间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些会议发言、为报刊的新栏目新专栏而写的开栏语、在会上的讲话、参与采写的新闻稿件,还有部分论文和单位管理方面的文字。全书分为随谈、感言、唠叨、口传、论调、说道共六个大辑,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可以看到作者十年来的变化发展以及行走在“新闻”这条路上的履痕。
  • 问出来的事

    问出来的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