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300000091

第91章 编写历史 创造历史

——祝《名山县志》出版

今年3月,我从邮局收到名山县志编委会办公室寄来一部新出版的《名山县志》,并说是为了感谢我为《名山茶业志》作序而赐赠的。这就勾起了我与名山县志办公室同志交往的旧谊来。

我是研究宋史的,并对四川茶业史有所涉猎,写过几篇有关四川茶业史的文章,当时正从事《四川茶业史》的著述(已于1988年出版)。大概由于这个缘故,1987年名山县志办的王加富、冯永文、张栩为等同志专程登门造访,与我商讨有关名山县茶业历史的具体问题。在接触中,我深为他们严肃认真,不辞辛劳,系统全面汇集史料,分析和鉴定史料的精神所感动。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本系统、全面汇集从古至今有关名山茶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名山茶业志》于1988年正式出版。无疑,这部《名山茶业志》成为他们编写《名山县志》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为整个县志的编纂奠定了一定基础。也正因为我与名山县志办同志有这一段历史渊源,对《名山县志》的出版就不能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表示由衷的祝贺。

这部《名山县志》,是县志办同仁十易寒暑,倾注心血而完成的。它用马列主义观点统帅资料,详细记录了名山县上自辛亥革命的1911年,下至1985年有关自然和人文各方面的全貌,有些资料又适当上溯或下延至1990年,以体现事物的完整性。全书资料极其丰富,并将这些丰富的资料,分门别类,汇成表格,便于读者检阅。全书22篇,全面而重点地反映出事物的不同面貌和特点。在各篇章之间,又组织严密,脉络贯通,有系统地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名山县的总览和全史,堪称名山县的“百科全书”。正如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说,“志者史之一隅”,“方志为国史羽翼”,“方志备国史取裁”。它是任何通史和专史都不能代替的,相反,它为通史和专史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是编写通史和专史的原材料和基础,在史学上具有不朽的存史价值。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对《名山县志》的出版,自应热烈祝贺。

作为历史著述的方志,因其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一般都包括了这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就是一省一县的省情县情,因为省情县情的具体内容无非是指这样一些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面积、地质、地貌、地形、气候、矿产、生物、水、热资源等。(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商业、财贸、交通、能源等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生产布局、发展水平等。(三)科技教育状况。包括科技队伍,科研水平,科研体制;教育规模、结构,教育水平、体制等。(四)政治状况。包括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政党和政治团体间的关系等。 (五)社会状况。包括人口、民族、家庭、婚姻、社会犯罪及其相应对策等。(六)历史文化传统。包括伦理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艺术观念、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这些基本情况,《名山县志》同其他县志一样,都作了详细记载。《名山县志》向名山人民展示了名山县情,必然有利于名山人民认识名山、热爱名山、建设名山,更应值得祝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史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十分重视吸取历史经验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之说,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历史著述的内容当作一面镜子,从中吸取统治和管理国家政事的经验和教训。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种认识,也使人们容易把方志等历史著述仅仅当成一种历史书,不是同时也作为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和省情县情的资料书;容易使人们仅仅从中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而忽视了从中去了解省情县情。这就使得方志等历史著述主要被史学工作者和希望从中吸取历史经验的人所阅读所研究,其他部门的人则很少问津和涉猎,方志总不能越出史学的圈子,从而影响了方志所应发挥的社会效益。

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研究历史是为了创造历史。人们不能在空中楼阁之上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只能在前人曾经的历史基础之上和现实的社会基础之上创造历史。正如《名山县志》所记述的50年代末期搞大跃进,刮共产风,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受到历史的惩罚,造成社会经济的破坏和历史的倒退。这种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现实所带来的血的教训是我们应该永远吸取的。

现在名山县志办的同志,在名山县党政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的努力,完成了县志的编辑出版,为名山县的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认识名山历史和现实客观世界的工具书。它是名山全县人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更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根据县志记述的县情资料,把握住名山县的历史和现实,就能从实际出发,继续发挥已有的优势,创造条件发展潜在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脚踏实地,不失机遇,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正确的改革措施,保证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顺利进行。

所以,我在祝贺《名山县志》出版的同时,更殷切希望人们改变志书仅仅是历史著述的观念,树立县志是一定时期县情资料书的观念。殷切地希望改变只有研究历史的人才读县志、研究县志的现象,树立各行各业从事实际工作的人都读县志、研究县志,从中认识历史,认识县情,根据县情开展工作,创造历史的风气,保证各项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针、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达到多、快,好、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的。

最近欣闻《名山县志》出版后,名山县的同志非常重视研究县志所记的县志资料。他们在贯彻中央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指示中,就不盲目搬用其他地区的做法,更不受各种风潮所摆动,而是脚踏实地,根据县情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例如,他们根据名山县出产名茶的传统优势,举办“93名山国际名茶节”,“借名茶之名,扬名山之名”,用文化推动经济,经贸促进文化。在名茶节期间,举办茶文化研讨会和茶史展览等文化活动。进行商品展销,贸易洽谈,招商引资。弘扬茶文化,扩大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又如蒙阳镇根据名山县是农业县的特点,决定兴办一个羽绒厂,引进一台加工羽绒的机器。但究竟引进日吞吐量多大的,一时拿不稳。他们就查阅县志资料,弄清名山素有养鸭习惯。常年养鸭70多万只,70年代曾达100万只,近年养鸭有所减少,养鹅却有所增加,他们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决定引进日吞吐量1吨的机器,从而保证了羽绒厂的建厂规模稳妥可靠,避免了盲目性和保守性。这些,无疑是利用县志记载县情资料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开端。从这里,我们有理由坚信名山人民利用《名山县志》中的县情资料,必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名山县。

《巴蜀史志》1993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小时候见过的两个人,因为诺言,再一次的见面、相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 月下花开

    月下花开

    他和妈妈在小镇相依为命了十七年,妈妈的死去让他失去了所有,为了找寻妈妈的过去,他独自去陌生的城市读书。在新的校园中,他邂逅高傲的小蝶,温柔的叶籽,善良的小惜,最终,谁会让他打开心门,重获幸福生活?
  •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刚开始,我是一只得了重感冒的刺猬。在我全身发抖时,她给予了我温暖,却被我刺得遍体鳞伤;到后来,她是一个诱人的西红柿,我在上面轻轻地咬了一口。在上面撒了白糖,想安抚她的伤口。不料竟成了催促她生命终逝的催化剂,看着她被我一口一口啃噬着也许我原本不想吃第二口,也许在伤口撒盐会比撒白糖好;到最后,她是我的尾巴。每当我向前奔跑时,她总是在背后紧追着我。而当我回过头来拼命地追逐她时,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永远的永
  • 撒旦绝恋Ⅱ:惹上诡谲恶总裁(全本

    撒旦绝恋Ⅱ:惹上诡谲恶总裁(全本

    他是各行业都有渗透的巨头古氏财团的年轻总裁,时而魅惑,时而冷漠,又时而狂暴,令人捉摸不定。而她,不过是一个无父又无母、寄人篱下的小孤女。原本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却因为命运的转轮,而有了交集。他看着她清冷娇弱的脸庞,审视着她的眸子,逼迫她交出她的一颗真心;最后,在她丢了心,心甘情愿的留在他的身边,满怀着喜悦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的时候,却见他忽现阴鸷的神情——“滚!……就因为我厌倦了你、腻了你,所以你该滚了!”心碎,就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可爱的小虫虫◆三岁——小虫不悦的嘟着嘴:妈咪,为什么你要我打扮成女生的模样?她头上冒出了几根黑线:因为女孩子能够穿漂亮衣服。小虫厌恶的瞅着身上的白色蓬蓬裙:可是小虫不喜欢穿漂亮衣服。她皱眉兼无语,看来无法忽悠了……
  •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荒凉中的永恒:张爱玲小说审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张爱玲的小说为剖析对象,对张爱玲的人生道路和诗性情怀进行全面的梳理。
  •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想爱:留日青年的抗战生死恋

    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1937年春,留日学习绘画的中国青年丝竹与他的老师西功的妹妹樱子想爱。丝竹的同学、日本青年吉次和知木也喜欢樱子,而樱子只爱丝竹。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丝竹完成学业回国,樱子因怀上了丝竹的孩子被父母留在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丝竹留学美国和与樱子团聚的愿望遥遥无期。东北女孩红秀在逃难中流落惠州,被丝竹父母收留,并做主让红秀与丝竹成婚。丝竹目睹了母亲被日军轰炸广州的飞机炸死的一幕,悲愤之情油然而生,决心参加抗战,成为国军66军160师(独九旅)的军官和第14航空队情报官。南京大屠杀时,丝竹被已成为日军第18军团军官的知木追杀,知木在追杀途中捡到了丝竹与樱子的定情物,便回国向樱子出示该物及中国阵亡名单,证明丝竹已死,并向樱子求爱,遭到樱子拒绝。樱子在极度痛苦之中生下了她与丝竹的女儿白梅。1938年5月,丝竹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爱上中国人并生下中国人的孩子的樱子备受邻居歧视,樱子无奈嫁给了吉次。战乱之时,红秀与丝竹的儿子木棉出生了。之后不久,上海、武汉相继沦陷,已升为日军中佐的知木在进攻惠州时杀死了丝竹的父亲。红秀和木棉被土匪海上飞所救。知木再次登陆大亚湾后,对丝竹的家乡黄村进行了毁灭性的杀戮,红秀和土匪武装救出了丝竹哥哥的女儿香雪儿,海上飞战死,红秀和木棉被俘。日军侵占惠州时,知木欲玷污红秀,却发现红秀就是几年前他在大连生活时救过他性命的中国女孩,而此时,木棉已经被作为细菌试验而死。知木退出惠州。红秀未死,跟随地下党唐寒松远赴江西,参加抗日。樱子的丈夫吉次也被日军征兵到中国战场,原本善良、温和的吉次到了中国后也被日军腐蚀,成了一个疯狂杀害中国百姓、到处玷污中国妇女的兽兵。吉次到中国后不久,樱子被自己的国家所害,作为日军慰安妇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中国,而她却屡遭日本高级军官木乃花及知木的侮辱。在一次战役中,丝竹受伤被俘虏,知木特意安排樱子与他相见,诱使吉次亲手刺杀丝竹。樱子不堪丈夫的羞辱,自杀。吉次战败回家,因饥饿而生病的白梅听到母亲死去的消息后也死在了吉次的怀里。丝竹被吉次刺杀后被一位医生所救。而他的父母、儿子、女儿、恋人都已经不在人间。战争毁了他的家园,让他失去了亲人……
  • 都市风流死神

    都市风流死神

    “一个从小就没有得到关爱的小孩——张翔,在一次外出中,走到了一位老人的家中,老人的慈爱感动了张翔。后来老者被仇家找上门,小张翔决定动手惩治这些人,于是,不到十岁的小张翔杀了二十多个好手。”
  • 兼明书

    兼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乌龙女侠蒙难记

    乌龙女侠蒙难记

    八人携手,荡起宋朝红尘天涯,潇洒日月,纵横万里。怎奈,事与愿违,贼人当道。到底是谁袭击了阴阳教总坛?又是谁制造了青龙镖局灭门惨案?最后连玄武山寨都惨遭抄山。一系列的苗头都指向从千年后穿越而来的四个无辜者。怎奈,彼此之间的信任竞薄如蝉翼。从此,各分两边。才知道缘分有时候,竟然轻如鸿毛。
  • 宠妻至上,捡个老公是古人

    宠妻至上,捡个老公是古人

    假如对现代男人失望的话,嫁给古代男人又如何?孤儿院长大的殷音,不期而遇600年前的明代皇亲。他化名为陶明,只为躲避明军的追杀,却不料穿越到了600年后的今天。殷音不知陶明的真实身份,带他闯荡大都市,却阴差阳错搞出许多误会和笑话。生活虽然清苦,但不乏温情和喜感,点点滴滴都感受到久违的人情味。殷音励志不受命运左右,要立足于大都市,却始料未及卷进一场复仇的漩涡。她因此遇到一个令她又爱又恨的钻石男。古今两大反差极大的男人,她会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