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300000044

第44章 宋代的纸币发行和纸币理论(2)

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以徽宗、蔡京、童贯为首的统治集团竞为奢靡,聚敛财富,竭泽而渔,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财政吃紧。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从徽宗即位的1101年起,就视财政的需要而随意增加交子的发行数额。建中靖国元年(1101),发行第40界交子388万贯,两界行使,实际流通量达到775万贯。崇宁二年(1103)发行第41界交子1632万贯,两界行使,实际流通量达到3264万贯。大观元年(1107),发行第43界交子2694万贯,两界行使,实际流通量达到5388万余贯,比天圣时期交子的发行量超过20倍。由于两界行使,交子的实际投放量比天圣时期多40余倍。这种无限额的发行交子,不但使纸币空前急剧膨胀,而且使纸币的发行数额大大超过同期铁钱的发行数额。天圣时期四川每年铸造大铁钱21万贯,折小铁钱210万贯,两年的铁钱铸造额折小铁钱为420万贯,两年发行一界交子125万贯,只占同期铁钱发行量的29%。铁钱的发行量比交子的发行量大,政府有能力保证交子的兑现。徽宗时期四川铁钱铸造量史无记载,估计不会超过神宗末期每年铸造大钱13.9万贯,两年共铸 27万大钱,折小铁钱270万贯之数。而交子的两年发行量如按大观元年的2694万贯,已占同期铁钱铸造量的997%,由于两界行使,实际投放量超过同期铁钱铸造量的1995%,高达19倍以上。这种滥发交子增加财政收入的结果,一方面急剧地引起通货膨胀,而纸币又不具备贮藏保值的职能,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只能接受和使用具有保值职能的铁钱,而拒绝使用交子,使交子首先贬值。另一方面,由于交子发行量过多,政府已无法准备约百分之三十的铁钱本金,更无铁钱来实现交子的兑现,也无任何其他手段来回笼如此巨额的交子,阻止交子的彻底贬值。《宋史·食货志》说:“大观中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至引一缗当钱十数。”一贯交子本应值一千文铁钱,贬值到只值几文至十文铁钱,连缴纳兑换交子时的百分之三的手续费都不够,交子自然再也无法继续流通。大观三年(1109),宋朝决定“钱引四十一界至四十三界勿收易”,宣布已发行的交子全都作废,“自后止如天圣额书放”,改交子为钱引,发行新的纸币。流通近85年的交子,至此寿终正寝。

南宋后期,统治集团的腐朽导致了纸币发行的彻底失败。南宋从宁宗(1195— 1224)在位开始,中央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先是韩侂胄擅权,对内制造“庆元党禁”,打击政敌,对外发动“开禧北伐”,失败被杀。后是史弥远长期专政,结党营私,统治阶级更加奢侈腐朽。官场中贿赂公行,很多通过行贿而得的州县官,都争相搜刮民脂民膏。在韩侂胄开禧用兵失败之后,因巨额的军费和赔款,南宋政权又出现了财政危机,并长期持续、年年加重。史弥远等人便乞灵于纸币。宁宗庆元元年(1195)改东南会子每界发行3000万贯,其后第11界发行3632万贯,第15界发行11698万贯。宋廷还规定不用金、银、铜钱兑换东南会子,在用第14界会子兑换旧会子,以旧会子两贯兑换新会子一贯、贬值一半的情况下,造成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宁宗以后的理宗时期(1225—1264),“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窃弄威福,相与始终”,而理宗“中年耆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政治更加腐败,又面临蒙古的进攻。理宗以后的度宗(1265—1274)时期,贾似道继续执掌国柄,度宗与贾似道过着极端糜烂的生活,不理政务,在蒙古军队进攻面前,疆土日蹙,民穷财匮,而军队却不断扩充。所以在理宗、度宗时期,更是靠滥发纸币来解决财政开支,造成纸币贬值愈演愈烈。理宗绍定五年(1232)发行第16界会子 13355万贯,端平元年(1234)第17界会子发行42000万贯,嘉熙四年(1240)发行第 18界会子23000万贯,嘉熙四年规定第17界会子五贯抵第18界会子一贯。按宋廷原定会子一贯值770文,用旧会子五贯换一贯新会子,第17界以前的会子只值150文。这还是官方规定的名义价值。如按端平元年前一年会子一贯值钱330文计算,第17界以前的会子,一贯只值66文铜钱。景定五年 (1264)贾似道发行金银现钱关子,一贯等于第18界会子三贯,并废第17界会子不用。“银关行,物价益踊,楮益贱”。会子、关子贬值崩溃之势,再无力挽回,东南纸币再也无法流通了,而南宋灭亡之期亦日益接近。

四川钱引急剧贬值亦是从宁宗开始。嘉定初(1208),钱引每贯只值铁钱400文以下,个别地方一引之值仅售百钱,造成“商贾不行,民皆嗟怨”。后来官府用金银收兑部分钱引,引值有所提高,能值铁钱500文。其后当局“皆自印自用,有出无收”。淳祐末 (1252),钱引一贯值铁钱150文,到以后,引价更是大跌,米价每石2000引,后来涨至 5000引,钱引币值彻底崩溃。

上述北宋徽宗滥发交子,造成交子不能继续流通,南宋的后期滥发会子、钱引,纸币贬值崩溃,都是执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把发行纸币作为财政来源而造成的。当然,任何一个政府的货币政策都会体现政治意志和财政利益。但货币运行的最佳环境是使政治意志和财政利益与货币运行的经济规律协调,而不是掣肘、分离。正确的货币政策体现政治意志和财政利益,是保持货币的稳定,以此来达到经济的增长,政治的稳定,财政收入的增长。错误的货币政策,体现政治意志和财政利益,是滥用政治权力,靠发行货币来增加财政收入。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倒退,财政收入的减少,甚至政府的垮台。而正确的货币政策或错误的货币政策,又是同一个国家政权的政治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北宋统治集团从建国到哲宗时期,对内为巩固其统治,对外为防御契丹、西夏的进攻,尚以治国安邦为务,故能实行稳定货币的政策。至徽宗,“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君臣逸豫,相为诞说,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滥发货币,以“济其骄奢淫逸之志”,而至“国破身辱”之祸。南宋偏安江左,面对金朝南侵灭宋的威胁,统治集团的不少人尚知励精图治,恢复中原,特别是宋孝宗不甘心屈服金朝,整军理财,为南宋诸帝之可称者,故能执行稳定货币的政策。迄至宁宗、理宗、度宗,个个昏庸,统治集团日趋黑暗腐朽,在蒙古军队进攻面前,疆土日蹙,民穷财匮,尚不知整肃吏治,节省冗费,反而饮鸩止渴,以币立国,岂不亡乎?所以,从货币政策的正确和货币的稳定与否,可以窥见国运的兴衰,政治的安与危,经济的强与弱。治国者不能不深思之。

宋代的纸币理论

随着纸币在宋代的产生,宋代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纸币理论。

宋代的纸币理论是从继承古人对金属铸币的认识和宋代纸币流通的实践中产生的。

我国金属铸币流通1000多年,到宋代人们尚不懂得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没有从劳动价值的观点来考察金属铸币的价值。人们只是从货币的某些职能中来认识货币,解释货币。例如,他们不懂得贵金属铸币是由于它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高于贱金属铸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才决定了它的价值大于贱金属铸币的价值,而是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来认识贵金属铸币与贱金属铸币的价值差别。把这种观点运用于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交换价值上,就是少则重,多则轻。钱多则轻,轻则物重;钱少则重,重则物轻。直接用货币的数量来说明货币价值的决定和波动,这就是古代的货币数量观。又如他们不懂得金属铸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认为金属铸币是“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本为无用之物,“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货币的价值是帝王或国家所决定的,这就是古代的货币名目观或国定观。尽管这些认识、研究方法是错误的,结论也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揭示了流通中的某些客观现象,而成为历代制定货币政策的理论指导。

宋代人对纸币的认识,同样沿袭了古代的货币数量观、名目观。用历史上对金属铸币的认识观点来解释纸币,虽然抹杀了铸币与纸币的区别,但毕竟为纸币的发行和制定纸币政策提供了思想指导。但是纸币与铸币的性质毕竟不同,钱楮并用,纸币、铸币同时流通与单一的铸币流通的货币流通环境毕竟不同,宋代在继承传统货币思想的基础上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兑换纸币的思想内容。

一是北宋周行已关于发行兑换钱币不需十足本金的思想。发行兑换纸币需要准备发行本金,是薛田发行官交子时就制定的政策。当时确定发行125万贯,准备金为36万贯,占发行额的百分之二十八。但为什么不准备十足的发行本金,薛田则未作具体解释。周行已的功绩在于他在北宋徽宗时期根据官交子发行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和大观中的失败教训,第一次对发行纸币不需十足本金的道理作了说明。他说,发行纸币“国家常有三一之利。盖必有水火之失,盗贼之虞,往来之积,常居其一。是以岁出交子公据,常以二分之实,可为三分之用”。即发行出去的纸币,有一部分因水火灾害损失,交子持有者不能再兑换,一部分纸币在人们手中流通“往来”,不会要求兑换,只要准备三分之二的发行本金,国家就能获三分之一的发行利益。在西方,最早发行的兑换纸币,一般都是十足的现金准备。这种办法虽然可以保证不致滥发纸币,但耗费的金银过多,没有起到节省昂贵的金银用于社会的再生产,增加社会财富的作用。我国从开始发行兑换纸币就认识到不需十足的现金准备,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在纸币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见解。特别是流通中的“往来之积”的纸币不会要求兑换的思想,对纸币由兑换纸币发展到不兑换纸币,到和与金属铸币完全脱钩的现代纸币的历史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是力行回笼,稳定币值的“称提”思想。“称提”是南宋纸币膨胀后,讨论纸币的回笼、兑现,稳定币值的术语。即纸币“折阅”(贬值),用“称提”的办法稳定币值。其主要内容是回笼纸币,以减少纸币的流通量。其具体办法是储备铜、铁钱,纸币减价时,用官钱收买纸币,用金、银、官田收兑纸币,用度牒、茶引、盐引等有价证券,甚至出卖官爵收兑纸币等等。其回笼纸币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数量论。即“物贵源于楮轻,楮轻源于楮多”。“楮之为物,多则贱,少则贵,收之则少矣”,“收愈多,则数愈少;数愈少,则价愈昂”。这种简单地用纸币的数量的多寡决定纸币的贵贱,直接用货币量说明货币价值的波动,不懂得纸币的价值决定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和其他因素以及物价对货币价值的影响,显然不符合纸币的流通规律。但是,在南宋各种纸币的发行量都很快就超过纸币的必要流通量的情况下,宋人用货币量的方法观察纸币升值、贬值的货币流通现象,本身又是无可指责的,倒是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到货币量短期流动的状况。他们据此而用“称提”回笼纸币,调节纸币的流量,在事实上又是正确的。任何时代都很难做到货币供需的绝对平衡,回笼货币,一直是调节、稳定币值的一种办法。直到今天,货币数量论仍然是世界各国制定货币政策的理论之一,通货膨胀,回笼货币,也是稳定币值的措施之一。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作为货币思想,“称提”是世界经济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发行理论。

三是钱楮并用的“子母相权”说和“钱实楮虚”说。宋代产生纸币后,在我国开始了钱楮并用,铸币与纸币同时流通的时代。这是宋代以前所未曾有过的货币流通的新事物。如何认识和处理铸币与纸币的关系,保证纸币的流通,自然成为人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对此,南宋杨万里根据春秋时期单旗子母相权理论来说明铸币和纸币的关系,认为铸币是母,纸币是子,因此,子不能离母。“会子所以流通者,与钱相为兑换也”,“有会子而无钱可兑,是无母之子也”。他坚决主张兑换纸币必须做到纸币能与钱币相互兑换,首先是政府要负责兑换,官府收纳赋税,必须收纳纸币。反对无钱可兑的纸币流通,“有会子而无钱可兑是无母之子也,是交子独行而无见钱并行也”。杨冠卿则认为人们贵铜币而贱纸币的原因是“楮,虚也,其弊又不可言也;钱,实也,藏而无弊也”。从币材的自然属性来解释纸币与铸币的虚实关系,主张纸币与铸币“相权而行”,虚不离实。“凡远近之输公者,钱楮各半,否则不纳。”像北宋发行官交子那样,交子“贱必官出钱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而示其称提,使之势常平,而无此重彼轻之弊”,就能稳定纸币的币值。在钱楮并用的时代,无论是用“子母相权论”或“钱实楮虚论”来解释铸币与纸币的关系,无疑为纸币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保持兑换纸币能实现兑现,稳定纸币币值。它们在货币发展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宋代还有一些分析纸币与铸币优劣的议论,以及在纸币贬值面前稳定币值的议论和反对纸币流通、主张铸币流通的议论。这些都是当时士大夫关心国家命运、民生疾苦的表现。所以,宋人的纸币思想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

《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 苏轼文集2

    苏轼文集2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本书第一辑“学科理论建设”,主要探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学科理论问题;第二辑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主张及其方法论体系;第三辑“变异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拓展和加深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第四辑“跨文明研究”,紧扣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跨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相关问题。本书由曹顺庆著。
  • 世道

    世道

    这本书的文字,好看到一口气读完都不肯善罢甘休。这些围绕世道来书写的精短挂钩,为变幻莫测、虚实纷呈的世道,求证着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用以温暖和慰藉人心。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热门推荐
  • 星焰神匠

    星焰神匠

    一个有为青年,为寻转世妻子,毅然来到陌生的世界,闯修真、踏仙路。然而,掌星石碑的预言,招来无尽杀戮、血海滔滔……僵尸蛊虫复苏,妖魔鬼怪潜伏,追寻千年的恶魔母巢降临人间。佛道仙神,任你法力无边,也难敌同化之源……,石碑尘荒,血满天地……凌空虚度、腾云驾雾。长虹影叶、遁天翎羽。飞天仙禽、御剑之术。巨阙仙船,破虚神舟……,各种飞行之术展现出精彩绝伦的仙神世界……
  • 魔轮万象

    魔轮万象

    本书讲述了一个魔族的少年来到人间寻求召唤兽的故事写出了魔族少年的勇敢担当牵扯出来的一系列故事不知道远方月影依旧、还是帷幕不散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穿越之特工皇后

    穿越之特工皇后

    刘小蛮原本是现代特工,穿越为了天楚国的皇后。从此新穿越来的刘小蛮开始装疯卖傻,收拾萧贵妃,太后。她渐渐的还发现自己身边的丫鬟玲玲,其实总是背叛自己,而且,玲玲在她发现的那天晚上和皇上睡在了一起,玲玲第二天被册封为了答应。小蛮不生气,也不去责怪,她只是每天潜心,练习女工,遇到,琴棋艺,书画,和新来的丫鬟也相处的很好。而玲玲总是来找麻烦,还联合萧贵妃一起来对付刘皇后。然后,萧贵妃也知道了悔改,被小蛮求情放出来了冷宫。只是萧贵妃再也不能够怀孩子了。她为表示过错,经常帮皇后照顾皇后的孩子。皇上和皇后两个人,平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能神探

    异能神探

    恐怖的女尸,滴血的画卷;深夜街角的尸体,脖子上被咬的伤口;传说中的鬼屋,死在座椅上的男人;教堂内被钉死的女人,十字架上的忏悔;国外旅游,阴森的山谷前的腐尸,禁忌的区域,一个令人悚然听闻的基因研究地,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内幕……
  • 羯磨

    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对80后上班族来说,要想在暗潮汹涌的职场中屹立不倒,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悉心规划。《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以80后的职场生存发展为主题,结合80后的自身特点,为处在职业瓶颈中的80后上班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积极地应对面临的职业瓶颈,旨在教导80后职场人士掌握职场打拼的生存智慧,探索属于自己的职场成功之道。
  • 重生之无良甜妻

    重生之无良甜妻

    尽管身边好男人无数,但是庄雅轻就觉得这个男人就是她的菜!要不是自己婚约在身,妈的,滚她什么的婚约,退了。什么?自己那个素未谋面的,因为什么破诅咒而定下的未婚夫就是他?那真是天助她也,看她不将他手到擒来!
  • 魔幻仙屿

    魔幻仙屿

    这是一个以修炼魔法为尊的世界!数千年前,紫云宗五大长老以性命为引,封印妖王古希特及众妖。凤凰神女以孕育五个月之久的女胎为主,凝出两女三男的五个分体,将魔法分别传入六个坯胎体内,并将他们散播在世界的六处地方,凤凰神女因法力消耗过多而亡,其配偶不知踪迹。从此,魔法成为世间禁术,禁止任何人修炼。千年后,数妖破封而出,飞向世界各地,妖王重现。尘封的魔法书再次出现在各大宗门中,各魔法宗广招学徒,寻找凤凰神女的分身和主体,只为再次封印妖王!当历史再次重演,当乱世恩怨情仇难分难解,当他与她的相知相识,繁华乱世,倾权天下,只为她回眸一笑!支持《魔幻仙踪》!
  • 重生之凤翼凰羽

    重生之凤翼凰羽

    苏凰羽,苏家大小姐,很悲催的喜欢了一个渣,有句话说得好,那个姑娘年轻时候没喜欢过一两个渣男,唯一可惜的是,苏大小姐喜欢的渣男是渣到了无极限了,吃苏家的,喝苏家的,穿苏家的,还觉得苏家的一切本来就该是他的,只因苏凰羽喜欢他,将来一定会嫁给他,所以,苏家的一切产业都该是他的。看着眼前两个理直气壮的男女,苏凰羽就像是那开了六窍唯一的一窍也突然直接通透起来一样,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苏凰羽真的想一巴掌呼死自己如果这男人是个渣,那自己就是标准的傻白甜外带蠢的无可救药了。当一切重来,苏凰羽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活的自由自在,规矩什么的,这辈子别想再束缚自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