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300000043

第43章 宋代的纸币发行和纸币理论(1)

【内容提要】宋代发行纸币的经验包括官交子分界、限额、准备本金、新旧相因以及回笼纸币等;其纸币理论则有:兑换纸币思想,即发行兑换纸币不需十足本金;力行回笼,稳定货币的“称提”思想,以及钱楮并用的“子母相权”说和“钱实楮虚”说。

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随着纸币的产生,出现了纸币的发行管理办法和政策,以及探讨纸币流通的理论。宋代流通的是钱楮并用的兑换纸币,它的纸币发行和纸币理论自然是钱楮并用的纸币发行和理论,而非现代的纸币发行理论。但与金属铸币完全脱钩的现代纸币则是从兑换纸币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研究宋代纸币的发行及其理论,不但可以丰富我国货币史的内容,而且对现代纸币政策和理论亦可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宋代发行纸币的经验

自宋代成都商民发明交子以后,宋代的纸币发行经历了私交子、官交子、钱引、会子、关子等阶段。我国最早的国家法定纸币,是商民违背信用,拒绝交子持有者兑换现钱,引起债务纠纷,成都官府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官府,禁止私交子,发行官交子才产生的。官交子由官府发行,发行交子的收入归国家财政,交子的发行数额又是整个国家财政、金融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就不能不制定交子的发行管理办法和政策。史载益州知州薛田在天圣元年(1023)向朝廷呈报发行官交子的奏章中,就提出了交子的发行管理办法:

1.在成都设置益州交子务,作为印刷、发行交子的专门机构,隶属益州知州领导;

2.确定官交子票式沿袭私交子的形式,加盖益州官府铜印和交子务铜印;

3.确定官交子的发行收兑办法,设置合同簿,上书一贯至十贯钱数,用印、封押交监官收管,候商民用钱请领、按钱数发给交子,将现钱纳库收锁。待商民用交子兑换现钱,核对合同无误,付给现钱,并依例扣除每贯三十,手续费入官,随即销毁合同簿。

4.制定伪造交子的法律,凡民间伪造,许人陈告,赏小铁钱五百贯,犯人发配使用铜钱地区服役。

显然,这个最早的官交子发行管理办法还是非常简单、不够完善的,它的目的仅仅在于保证交子的兑现,克服私交子不能兑现的弊端。

从天圣二年(1024)二月正式发行官交子,到天圣三年(1025)二月,经过一年的发行实践,薛田又根据交子这种兑换纸币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官交子的发行管理办法。文献记载:“自(天圣)二年二月为始,至三年二月终,凡为交子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其后每界视此数为准。到天圣九年冬,始置交子务,每四年二界,印给一百二十五万。大凡旧岁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新旧相因。”

在这里增加了交子的界、发行限额、准备本金和新旧相因等发行管理办法和政策。这是私交子流通时所没有的,更是与铸币发行管理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货币发行管理制度。

制定官交子两年一界、分界发行,每界发行限额1256340贯,每界发行本金36万缗和新旧相因四项发行管理原则,是保证交子成为纸币并得以流通的重要措施。薛田规定两年为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和兑现期,既使交子持有者有了兑现期的时间保证,又杜绝了交子的发行者利用种种原因和借口拖延和拒绝兑现,树立起交子的信用。同时,分界发行,定期收兑,还可防止交子长期使用,磨损折叠,造成票面模糊不清,滋生诈伪;可以定期检查发行数量,新界开始,旧交子清兑完毕,榷其出入,防止伪造;可以沿袭私交子的做法,收兑交子时每贯收取百分之三的纸墨手续费,并获取到期因种种原因未能兑换的“水火不到钱”,增加财政收入。根据商民一年请领交子125万贯的实际数额,确定每界交子的发行限额,则控制了纸币的发行总量,使其不超过市场的需要量,避免滥发交子,交子膨胀贬值,并使政府到期有应付兑现的财力,稳定币值。准备本金,既使交子持有者能随时兑换现钱,维持交子的信用,又能在交子贬值时,用本金收回部分交子,减少交子的流通量,稳定交子的价值。这样,就使官交子的币值等于铁钱的币值,同铁钱一样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而新旧相因,界满时用新交子收兑旧交子,又可减少国家铸币支出,节省铸币的财政开支,并将金属用于国计民生的事业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另一方面,分界、限额、准备本金和新旧相因的发行办法,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收入人户现钱便给交子,又将现钱置库收锁,供回纳兑现的发行办法。该办法丝毫没有增加市场的货币投放量,只是使同量的铁钱退出流通,用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只是政府用纸币去换回铁钱,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发行纸币。而准备36万贯本金,发行125万贯交子,发行额超过本金三分之二以上,才增加了货币的投放量。而且不待商民请领,就用财政支出、购置官物等手段把交子发行出去,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发行纸币。但它也容易引起发行失控,滥发纸币。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分界、限额、准备本金发行交子,更是保证币值稳定的必要措施。

北宋四川官府在实行官交子分界、限额、准备本金、新旧相因的发行办法的同时,还制定了回笼纸币、稳定币值的政策,即“租税之输、茶、盐、酒酤之输,关市泽梁之输,皆许折纳”,允许民间用交子缴纳赋税,“以惟民之便”。而当交子币值下降时,“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以示其称提,使之势常平,而无此重彼轻之弊”。

历史证明,官交子的发行管理办法和政策,基本上适合早期兑换纸币的流通规律,是比较正确的。文献记载,从天圣二年发行第一界官交子,到哲宗时期(1086-1100)交子的币值都比较稳定。在神宗、哲宗时期,交子贬值的幅度亦只在百分之十左右。只是在徽宗崇宁、大观年间大量滥发交子,致使交子彻底贬值如同废纸,才退出流通。大观三年 (1109)被迫改弦更张,改交子为钱引,重新按天圣旧法,恢复每界发行125贯,准备本金50万贯,发行钱引。纸币的币值又得到稳定。至北宋灭亡时,蜀中纸币币值都是比较稳定的。

正因为北宋四川成功地发行了官交子,确立了纸币的货币地位,显示了纸币既能节省财富又便于流通等优点,南宋时期,就把纸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南宋纸币的发行管理,虽然“悉视川钱法行之东南诸路”,采用北宋官交子的发行管理办法,但南宋发行纸币与北宋四川发行纸币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不同。南宋偏安江左,铜产量减少,每年只能铸造铜钱约十万贯,比北宋大大减少,又不能禁止铜钱销熔、私铸和外流,只能靠发行纸币来解决通货问题。四川铁钱的铸造成本亦大大高于铁钱的币值,每年的铁钱铸造量亦不足十万贯,而宋金战争的军费开支,又往往不能不求助于发行纸币以解燃眉之急。所以,南宋纸币的发行一开始就面临本钱不足,发行量大,官府缺乏铸币兑现,纸币贬值的严重威胁。四川钱引,在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发行第68界以前,一般每界发行额都在200、300、400、500、 800、900万贯的水平,其中绍兴三年 (1133)第56界钱引发行额达到1258万贯。从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发行第69界钱引到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发行第84界钱引,平均每界都在2000万贯以上。东南会子从孝宗乾道五年(1169)发行第一界会子1000万贯,到孝宗后期亦增加到每界2000万贯左右。但南宋政府面临纸币发行量过多,纸币贬值的局势,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回笼纸币,稳定币值的措施。在宋孝宗以前仍然保持了纸币的稳定,贬值的幅度不大,或贬值之后,官府采取挽救措施,又使币值得以回升。例如南宋初年,赵开主持的四川财政,为筹措川陕抗金军费,大量发行钱引后,采取官卖银、绢,听民用钱引购买,民输官钱,官支钱物,听用钱引折纳;民间交易使用钱引,只许增高其值,不准减值;钱引贬值时,用官钱按钱引最高价收兑等措施,使钱引币值得到保护。故钱引发行虽多,但“人亦不厌其多,价宜不削”。宋孝宗对东南会子,采用金、银、钱、度牒等收兑,实行财政收支中的“钱会中半”等多种方法维持会子信用。在淳熙末年,一些地区还出现“军民不要见钱却要会子的情形”。

上述事实说明,宋代发行兑换纸币所实行的分界、限额、准备本金,以及当投放量过大,纸币贬值,采取回笼措施,减少纸币流通量等发行管理办法和政策,是宋代发行兑换纸币的最成功的经验,即使在今天仍具有某些值得继承和借鉴的价值。

宋代发行纸币的教训

把纸币发行作为财政来源,弥补财政赤字,是宋代发行纸币中的一大教训。

自宋朝改变了单一的商民用现钱请领交子的发行办法,把交子作为政府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使交子进入流通领域后,每当财政需要就挪用交子。只是当时还遵守发行限额、准备本金、到期收兑或以新换旧,才保住了交子的币值。宋神宗为发行交子解决财政需要,就比较慎重,有所节制。他在陕西发行交子以解决对西夏战争经费需要时说,“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则,财用既足,则自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得已之事”。陕西交子发行以后,因无钱兑现,不久就停止发行。他对四川交子的发行额也未做更改,只是把交子的流通兑换期由一界行使改为两界行使,把交子的实际流通量由125万贯增加至250万贯,所以在神宗、哲宗时期交子的币值都基本上得到稳定。南宋孝宗面对纸币发行量过大,纸币贬值的威胁,寝食难安,采取种种措施回笼纸币,才使南宋前期纸币币值得到稳定。

宋代纸币贬值,在北宋发生于徽宗时期,在南宋发生于宁宗、理宗以后的南宋后期。

同类推荐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

    《和一座城市谈一场恋爱》一书涉猎美食、散文、游记、小品文等。无论写景、状物、抒情或随笔皆是真实情感的表达。人生的起承转合都在文字中透着禅意。文字的脉络充实着真、善、美的人性的光泽,浸透着女性的柔美与理性。
  •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未来的自己

    给自己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可能简单卑微,甚至幼稚可笑,但正是这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高校散文作品中的“校园题材”应从较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在这一类题材作品中,高校校园往往只是一种背景性的存在,作者们一般很少将大学校园生活作为直接的表现或描述对象,而是把大学校园生活作为背景处理,将青春期的各种经历、情感体验及思想感悟作为表现重点。
热门推荐
  • 总裁宠妻一百分!

    总裁宠妻一百分!

    事不过三,她向他求了两次婚,却次次被羞辱。当她接受其他男人,即将走入婚姻殿堂时,他又蛮横地出来搅局。迫不得已,她和他约法三章,结成夫妻。新婚夜,她堵在门口,脸色隐忍,提醒道,“霍先生,我们是协议离婚。”“所以呢?”男人蹙眉。“我想,我们应该分房睡。”“抱歉,这个我可没同意。”霍先生一本正经地拒绝,随即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 天上掉下一个千面公子

    天上掉下一个千面公子

    看着细致的镜台兄,无奈开口说到“镜台兄,小生是不是生病了?”听到东生渊的话,很无奈的看着他说“渊贤弟,你是因何而生病啊?”“因你”“贤弟你说是因为我。”“正是小弟好似喜欢上兄长,这可怎么甚好啊?”“是啊!贤弟男子与男子是不可相恋的”。一面名门公子,一面是江湖上的千面公子,一面是商业大亨。名声遍布天下他,却只为寻找一个女子。可是却从未有人发现,她只是一个女儿身,她追求的只不过是求一世保一人的平安。又有谁能能让她执着于一个人?
  • 神狱幻异

    神狱幻异

    虽然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腐朽不堪。虽然看似恩泽天下,实际则是借机敛财。没落的帝国,残酷的世界,堕落的人心,虚伪的恶魔...若这世界没有律法,吾等即冥府之风,引汝及地狱!注:第一卷已作废
  • 王爷恋上俏王妃

    王爷恋上俏王妃

    穿越为报恩成为丫头,看她如何捕获王爷成为王妃
  • 傲世雷尊

    傲世雷尊

    凡星,一个废材皇子的蜕变,独身拥有大陆中最强的雷属性之体。为报母仇,毅然踏上了巅峰强者之路,成为了凡界中至强巅峰强者!爱情,是唯一的;友谊,是最真诚的;属性,是最霸道的;而我的剑,是最强的!境界划分:灵光、灵动、灵师、灵王、灵皇、灵尊、灵仙
  • 长剑泪痕

    长剑泪痕

    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恩怨情仇,江湖侠情。经过高人调教,习得一身绝学,和魔教过招,留下千古美名,与红颜知己花前月下,惹得众美争风吃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奈何人间美景无数,侠义、私欲、亲情、挚爱,终该何去何从?
  • 十三陵导游

    十三陵导游

    我是“导游”,但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旅游导游,而是导引游魂的导游——灵媒。我叫房山,是一个还在读大三的男生。我帮表哥熊明处理他在十三陵遭遇的一件诡异事件时认识了一个漂亮的女警花米雪,从此结下了不解之“冤”。虽然跟她处处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但还是糊里糊涂地上了她的“套”,帮她游走穿越在阳世阴间:破奇案,追歹徒,历风险……
  • 印痕传说

    印痕传说

    这单纯的一个故事,没有狗血的情节、逆天的运气、开挂的主角、霸气的光环、无聊的等级,甚至没有主角,或者说所有人都是主角。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她是生于冷宫,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化敌为友,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一步一惊心。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复仇之火一旦点燃,所到之处皆成灰土。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
  • 傲天帝

    傲天帝

    凌万子之巅,在洪荒大漠中,一个本该庸碌一生的少年带着踏破命运的利剑,一切束缚都应粉碎,尘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