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1300000009

第9章 千古为学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

【解析】全诗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处】出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释义】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

【解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时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义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出处】出自北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释义】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解析】原文是:(苏)轼与弟(苏)辙,师父(苏)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释义】完全相信书本的话,那么还不如没有这些书本。

【解析】原文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代陆九渊在《政之宽猛孰先论》中也有此语:“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用来比喻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如果一味迷信书本,就不如没有书。书作为先人的思想文化、科学知识的成果载体,成为后人的指导,值得我们继承、推崇。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新事物,任何人的思想都是有限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也不能放之古今而皆准。书亦有错谬、伪劣的存在;也有因食古不化、教条死套不着实际的读者,使书反成误人之物。因此,我们读书时要冷静而客观地分析之后再做选择,选择那些能长智、能给人启发、能发人深省、能给人带来愉悦情感的健康的书来读,切不可生搬硬套完全按照书上的内容来做。

好读书,不求甚解

【出处】出自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释义】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工夫。

【解析】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家住浔阳一带,当时他的家乡水旱灾害连年不断,陶渊明一家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陶渊明二十几岁时在江州做了个名叫“祭酒”的学官。他对官场非常失望,没过多久,就辞官回家。陶渊明读书,主要在于领会文章的要旨,不在于在字句上花工夫。成语“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者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宋代理学家陆象山也在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是陶渊明的读书心得,那么这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是否就是不认真呢?不是。读书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阅读学习材料,我们就要“甚解而苦其心志”,明确每句话所包含的意思。读课外书可以广收信息以求见多识广,胸有全局,以避免居于一隅,坐井观天;可以紧扣专长,集中精力,早登高峰。总之,为陶冶情操或自娱,所以在阅读课外书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读懂的内容上,对于不懂的地方先“不求甚解”一路读下去便是。我们读名著大多是为了获得享受,在享受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和教益,而刻意求解的读法往往把享受的情境破坏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处】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释义】读书超过了万卷,下笔写作时像有神仙帮助似的。

【解析】这两句是诗人向人述说自己少年时得意的情况,而后人则常用它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诗的全文是:纨夸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诗静听,贱子请县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释义】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解析】原文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孔子自责的一句话,也是自谦的一句话。

学然后知不足

【出处】出自《礼记·学记》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这句话主要是用来劝诫人要不断地学习。

【解析】原文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出处】出自东汉·刘开《问说》

【释义】不学习,就不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自己的疑惑);不问人,就无法让自己的知识广泛(充实)。

【解析】原文是:“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开卷有益

【出处】出自北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释义】读书总有好处。

【解析】原文是:“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

【释义】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解析】原句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出处】出自《诗经·小雅·小晏》

【释义】在大路旁盖房子,总是征求行人的意见,行人的意见多有不同,所以房子是改不成的。是用:所以。溃:遂。比喻七嘴八舌,无助于拿定主意,或盲目听从别人,结果难以成功。

【解析】我国的孩子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我国的父母也习惯于安排子女的事。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即便有,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没有主见、犹豫不决的人,很容易受环境、情绪、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左右摇摆不定,因此错失时机,往往不能取得成功。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有及时的心理暗示,提醒自己要果断,做了就不后悔,后悔就不做;其次是考虑要周全,但不是瞻前顾后,缩首畏尾。不要有太多顾虑,即使错了,也是对你的一次帮助,怕什么?没有失败,哪来成功?努力培养自己果断的习惯,有益于成才。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出处】出自《论语·季氏》

【释义】君子有九种要注意的事项:看的时候要注意是否看清;听的时候要注意是否听清;自己的脸色要注意是否温和,容貌要注意是否谦恭;言谈时要注意是否忠诚;办事时要注意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考虑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愤怒时要考虑是否有后患;获取利益时要考虑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解析】孔子提出的这九个方面,无论人际交往还是修身养性,或者成功立业,它都是极为实用的警句。生活离不开它,成才更离不开它,因而要在平时努力培养自己这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

观察仔细才能了解清楚事物的全貌,认真听清楚才能正确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态度温和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态度谦恭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态度诚恳才能有助于获得对方的认可,办事严谨才能让委托者放心,征求意见才能避免发生误会,克制愤怒才能避免产生恶劣后果,合理合法的财富得到后才能安心。

从细微处着手养成良好的“九思”习惯,让你更快成才。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释义】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解析】一个优秀的人才应具备触类旁通的能力,能由一个道理而推知其他的道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要具有这种能力,关键是锻炼自己的联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拥有丰富的知识,思维尽可能开阔,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有天马行空的勇气,不要被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比如用一种方法解决某个数学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这一个问题,而是要对所有的同类题都采用这种解题方法。

只有养成勤于联想、深入思考的习惯,才会发挥一个人的无限。

欲速则不达

【出处】出自《论语·子路》

【释义】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解析】生活中一心求速成,因冲动而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许多人学习外语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循序渐进地苦练基本功,不去背记单词,也不去理解分析语法,一心只希望获得“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结果,既花费精力又花费时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渴望快速成功,所以很多人都产生了投机取巧的浮躁心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太心急,一心急,事情只会越做越糟,事倍功半。

做事不能只图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养成稳扎稳打的行为习惯能让你受益匪浅。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处】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

【释义】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解析】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不同,兴趣不同,习惯也不同。俗语说,“好变坏一刻钟,坏变好需一年”。喜欢看书的好习惯会在一瞬间就消失,然后染上上网打游戏的习惯;而抽烟的坏习惯要想去掉,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习惯的力量异常强大,能将你送入天堂,也可将你拖入地狱。不良的习性好比生命中多余的“石屑”,只有坚决地拿起手中的斧凿将其剔除,才能让人生凸现生命的质感,镂刻出别样的景致。

人性原本相近,习性使之越距越远,不要让习惯驱使你偏离正道。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

【释义】遗憾啊,我没有见过能见到自己的错误就能自我反省的人。

【解析】只有能经常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在迷茫时反省自己,寻找自己迷失方向的原因;在成功时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与人交往时反省自己,说话是否得体,或者与别人相比自己有什么缺点……

反省自己不是自责,也不是自卑,而是完善自我、走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出处】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释义】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解析】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一经形成,往往不用思考,便下意识地运作。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危言耸听。知识积累、才能增长、素质提升等,都与不断重复的良好习惯有关。良好的习惯往往又是良好性格和素质的积淀与反映。在潜意识中形成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成才目标的实现。试想,一个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的人,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怎能有宽广的胸襟和见识?一个时时处处自以为是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合作?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又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分析判断能力?

好习惯再小,也会对成功大有帮助;坏习惯再小,一旦形成,长大后就可能禀性难移,有可能成为成功的阻力。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好习惯的主人,不要让自己成为坏习惯的奴隶。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出处】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释义】看到一片落叶,就知道快要到年底了。

【解析】“一叶知秋”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高度科学概括,它的全部哲学意义在于:让人从一片树叶的凋落而知秋天的到来,从事物的细微处看到它整体的面貌和发展趋势。“一叶知秋”的人,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经常注意身边事物的一些细小的变化,从而推知大的变化。

一个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当推理成为一种习惯,便可以激发他的思想空间,增强其逻辑能力,提升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

【出处】出自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释义】许多个盲人一起摸象,各自说大象像自己所摸到的那一部分。比喻片面地看问题,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析】每个人都有看问题的角度,但这仅仅是反映了事物的一方面,如果固执己见,往往以偏代全,妄加揣测。学习上,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主旨;交往中,常常怀疑别人对你的态度;做事时,因理解偏颇将好事做成坏事的也大有人在。

那么怎样培养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呢?遇大事、难事,要提炼事情的重点,排列出主次,并用它解决问题,以增加自己的练习机会。分析后多与其他人沟通,修正个人观点,逐步培养分析事物的正确角度。

当形成了这种习惯后,思考速度会自然提升,遇到小事也会不自觉地使用这种方法了。当你掌握这项技能后,会发现眼光和思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出处】出自《论语·子罕》

【释义】有的苗不吐穗,有的苗吐穗了也不结果。

【解析】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就如庄稼的生长过程,如果半途而废或者不努力,很可能在学习期满后得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一点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不要以为只要进了大学就一定能拿到毕业证书,混到毕业以后就一定能有好的前途。现在已经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如果不认真学习,不具备足够的真才实学,是很难有好的结果的。如果不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毕业之后很可能成为一个“秀而不实”的空头大学生。

同类推荐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
热门推荐
  • 你恶我心计多

    你恶我心计多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但我自己,所求从不能得到。最后,倦了。
  • 往南不见

    往南不见

    她本是大家千金,但却突然破产,高高摔下。自此,她众叛亲离,往日的朋友,也只是对她落井下石的对象。可这时,一位“故人”突然出现,与她签订了结婚协议。她开始了一段不情不愿的婚姻。可原来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遥远的爱恨纠葛。他和她何去何从?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丧尸转换器

    丧尸转换器

    郝胜是一个茅山道士。但是他生活在一片恐怖的末日,到处都是丧尸。坑爹啊!老子只能控制僵尸,不能控制丧尸啊!然而某一天,郝胜发现自己控制僵尸的八卦镜,出现了一些波纹,这些波纹在郝胜的胸前,印了一个古怪的图文。随即郝胜拥有了一个逆天的天赋,他可以将丧尸转换成僵尸,随便自己操控。于是恐怖的末日,变得和谐了起来。
  • 九重赋

    九重赋

    沧海桑田,抵不过世道无情。一世安宁,只不过痴人说梦。想挣脱宿命,却被玩弄鼓掌,神又如何,人又如何,你欺我一分,我还你一丈。打小,她便知道自己不一样,师父告诫,除了自己,谁也不可信。第一眼,她就认出了他,却也认错了他。因为宿命,为他迎亲三千里,因为宿命,她自封三万年,因为宿命,她甘愿化净半身修为。第一眼的冷,第一次的暖,他记着,却又不能记着,是怨是恨,只愿她好,就好。於终,招摇山上“爹爹,云彩之后是什么?”一年轻女子转身,巧盼浅笑兮。“九重天。”“喵喵说,娘亲在上面?”白发男子停顿片刻,眼神清冷,“不在,上头的都是欠你娘亲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离歌行

    离歌行

    雨夜从高楼一跃而下,本只为解脱现实的一切,却不料落入一个一无所知的世界,一身嫁衣的她睁开眼却看到一个面目狰狞,全身萎缩的残废男人,········一个昏沉的夜里,她被人吃干抹净,却根本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这一切到底隐藏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魔鬼怪都闪开:逆天小姐上门来

    妖魔鬼怪都闪开:逆天小姐上门来

    “银面,你说我们下一家该去偷谁?”男子轻拂了一下他脸上的银色面具,淡笑道:“我都是你的人了,你已经有了全世界最美的男人做相公,还不满足吗?”“你要当我的男人?”女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嗯。”第二天,男子发现自己竟然赤?裸着上半身就那么坐在地上,身上还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买男人了,一铜钱一个!”他就值一铜钱!!!!“这个男人我要了。”因为这一句话,便于那曾经断了的缘分重新开始,五年前的秘密也渐渐的浮上水面……(没错,我也觉着这很狗血!)
  • 冷妃有点萌

    冷妃有点萌

    你若弃我,我定毁你所爱!四年苦学杀手技,杀渣男,废绿茶,生无可恋,死又何惧。我又怎能让你和她在地狱做一对鬼夫妻?当她,成为她,一手绝世医术,救太后,毒渣女。一个个出色美男接踵而来,她能hole住吗?
  • 异界之暗黑时代

    异界之暗黑时代

    男儿两行泪,一行为苍生,一行为美人。但还有种男人,两行都是为了美人。一个穿越到异界,在天地震荡后独领风骚,并且屹立巅峰的男人。世人均说他为美人而轻天下,痴情若金。他却无声的笑了:“何以用上一个‘为’字?与她相比,你们未免把我心中的天下,看得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