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3700000024

第24章 前线与后方(7)

这天会场四周架起机枪,恐怖至极,群众都很紧张,因为说群众中还隐藏不少特务,有许多特嫌分子,谁知谁会被拉出枪毙。我想多半我今天真是‘死路一条’了。我至今不敢想当时的感觉,也很难清晰描述那感觉,大概由于面临死亡,大脑一片混乱。只听会上一个个宣布罪行,执行枪决,我仿佛只等着他们叫喊我的名字了。那个外科医生,说怪话的大学生,都被拉到万人大会不远的地方当场枪毙了。

不知什么原因这位叙述者当天没有被枪毙,侥幸存活下来。这段惊悚的经历留给他的结论是:“如果世界上还有比原子弹更厉害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大革命’!”

相声界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文革”期间,有人要侯宝林检举揭发相声界的反动分子,侯宝林就揭发了自己,理由是他竟然曾经妄想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面对那必须做出的莫须有的揭发,侯宝林给出了这么一个幽默的答案。没有比嘲笑更反动的思想了。嘲笑,是庶民对一个荒诞时代最轻松也最直接的反抗。

今天,许多“爱国者”都在忙着抓“汉奸”,做着我所说的“只赚不赔的生意”。当然,这一切与过去的哪个时代相比,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三国演义》里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一说,而生活在那个“大巫时代”里的人们最崇尚的却是“识特务者为俊杰”。通常,阶级斗争抓得最紧的时候,也是特务最多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内心架起了机关枪与瞄准镜,同时也将自己扔进一种时刻被人瞄准的困境,即多数人对多数人的监视。所以,你会看到,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时代里,特务无所不在:懂外语的教授成了里通外国的特务;象棋棋谱《渊深海阔》上的数字与口诀被认定是特务的联络密码,需要送到公安局破译;甚至,像容国团这样的优秀运动员也不得不因为“特务嫌疑”自杀,而他兜中遗书还毕恭毕敬地写着“毛主席万岁”。此外,还有专打信号弹的特务、美蒋空投的特务、偷听敌台的特务、会抽香烟的女特务……

在县里,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县贮木场小学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好玩,拿了一支粉笔趴在二楼的栏杆上写下了“毛主席万岁!”。很不幸,从楼下看“毛主席万岁!”几个字是倒的。这下不得了,被在楼下的同学看见了,这位小学生便成了写反动标语的反革命。小孩因此受了大惊吓,好在他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贫农,根子红。老师也只好让他在班上作了几次检讨,在教室后面站了一个月。在那个年代,如此草草了事,也算是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了。

那个时代真正让你毛骨悚然的“特务”,不是上面这些想象中的坏蛋,而是住在你家里的温顺的告密者。关于这一点,写过《卧底》的章诒和女士和德国电影《窃听风暴》的男主角饰演者乌尔里希?穆赫都深有体会。在柏林墙倒塌之前,无数东德人和穆赫的妻子一样,甘做了床上的卧底、国家的特务。虽说名义上都是国家的主人,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有床位,没地位”。

在这样的岁月里,自由通讯同恋爱、性交一样,是一种潜在的罪行。抓到的特务,总是和电台联系在一起,如果此人成分是“地”、“富”、“反”、“坏”、“右”,总免不了还会有一本“血淋淋的变天账”。六十年代后期,随着半导体收音机的普及,另一种意义的电台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略懂技术的知道如何找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截然不同的声音。据有经验的人说,如果听了两分钟还没有念毛主席语录,那它十有八九就是敌台了。此外,语调、语速也有明显不同,相较而言,敌台播音语气柔和,不像大陆的革命播音员那么正气凛然、目空一切。糟糕的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在这个大公无私的年代根本没有墙,谁要是多偷听几次敌台,难免会被神经兮兮的革命群众揭发,打成现行反革命,得到不应有的下场。当时同样流行“八分钱邮票”一说,只要“八分钱邮票”,被告密的就可能遭受冤狱。

“台湾特务”

“如果在三十多年前,恐怕张平宜早被当作特务抓起来了。”2011年我与王振耀先生在凤凰网做节目,聊起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张平宜在四川凉山一麻风村坚持做了十几年义工的事迹。

据我所知,与小堡村相邻的村庄也是住过些“特务”的,最负盛名的就是“台湾特务”。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有一段模糊却又真切的影像一直挥之不去。事情大概发生在1980年前后,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去上小学,在路过位于河边大队部时,看见当时的大队书记正推着一位妇女在大队部的水泥坪上滚来滚去。水泥坪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据说这位被扒光了衣服的妇女正是本大队著名“台湾特务”的妻子。傍晚,凉风四起,当我放学又一次路过大队部时,周围的人群已经散去,而那位遭受着赤身裸体批斗的妇女仍被高高地绑在电线杆上,上身不知道被谁稀稀拉拉挂了一捆稻草。我至今仍能记起自己当日看到这个场面时是如何无动于衷,既谈不上惊悚,也不知道悲伤,只觉得那是撞入眼帘的平常一幕,一群大人在吵架或完成一个仪式而已。

奇怪的是,若干年后,当我向村民问起这件事时,许多大人对这次批斗竟然毫无印象——也许他们见得太多了?——以至于我开始怀疑我的这段记忆是不是来自于我曾经做过的一场梦。然而,理智却又告诉我,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捏造一个与现实相等的梦境来诋毁那个已经臭名昭著的时代,尽管其时它正接近尾声。

事实证明了我的这一判断,在我为写作本书而又一次求证此事时,终于有当年的旁观者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而且这场批斗是从“台湾特务”的村庄一直斗到了大队部,目的是让这位妇女揭发其丈夫的罪行。尽管从理论上说,“文革”已经结束,但谁都知道,肆虐于这片土地上的批斗与戗害之风,既非始于“文革”,亦未终于“文革”。

八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在我小学毕业前后,“台湾特务”一家搬到县城去了。据说这家人在街上做点卖冰棍之类的小本生意。一些人在背地里开始羡慕他们从此远走高飞,不再种地——用大人们的话来说是他们“晒不着日头了”。对于我们这些被禁闭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少年来说,乡下人到城里卖冰棍、见世面也已经算是一种传奇了。与此同时,想着他们曾经遭受的被批斗的无边苦难,这家人真有点像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渡尽劫波,苦尽甘来,“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约十年后,当我考上大学并离开农村,多了些阅历与思考,真正了解到底层社会边界之宽、之广,就知道这家人在县城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亦不容易。而且,真相比我的想象更残酷。后来我知道,那位被批斗的妇女很早就成了寡妇。

“台湾特务”与我同宗,曾经读过不少书,土改时他家被划为地主成分。七十年代,因为有机会“收听敌台”,获得一些前所未有的信息,有了共鸣,于是给台湾方面匿名写了封信。谁知不久东窗事发,他被人顺着邮戳当成“特务”查出,因此被抓去坐了很长时间的“哑巴牢”。所谓“哑巴牢”,指的是那种既不宣判,也无人过问的牢狱之灾。再后来,据说是得了胃癌,这不幸的人没多久就死在监牢里了。

据年长的人说,早先“台湾特务”的小女儿读小学时成绩很不错。在当地,如果小学生考了前三名,小学会给家里发喜报,敲锣打鼓送到家长手里。然而,因为生长在一个“地主人家”,又有个“特务爸爸”,小女儿虽然有一次考了第二名,却被剥夺了送喜报的资格。为此,小女孩哭了几天,直抱怨她的父亲成分不好,害人害己。

逃亡一家人

那样的时代,由于受到意识形态教育的长期灌输,到处是想象中的敌人。我虽然受害不深,但是也会根据电影里的情境,想象自己被捕时能否经受考验。比如哪天我不小心磕了小腿胫骨,疼痛难忍,我会莫名其妙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敌人这样对我严刑拷打,我会不会投降?而且回答通常是,疼成这样,恐怕只有投降了。

我能记起的另一次“抓特务”也是发生在1980年前后,夏秋交替之时。有一天,大概是下午三四点钟,村子里突然人声鼎沸,来了不少外村人。大家交头接耳,激动异常。没过多久,大约三四十位民兵和村里精壮劳力各自拿着步枪以及锄头、扁担等农具,向村前的小山丘上跑了过去。当时都说是去“抓特务”,搞得村中妇女、小孩人心惶惶。那天晚上,诸位壮汉翻山越岭,目光如狼,终于在子夜时分抓到了几个“特务”。此时,“特务”们东躲西藏,快摸到了县城。

“特务”一行五个人,包括两个小孩。当然,他们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特务,而是“逃亡一家人”。这家人来自安徽,一直在离村十里外的一家窑场包工做砖。大概是不愿做了,主事的男人就有点不明不白地卖了些砖,然后一家子偷偷卷铺盖,准备回安徽老家。而窑场发现他们不辞而别后,立即以“抓特务”的名义动员群众“你追我赶”,其气势,不下当年追捕“二王”。今天村民忆起“抓特务”,只当这是一件风流往事。据说当晚,前去追捕的村民搜走了异乡人的大部分现钱,只给他们留了一点路费。待天亮以后,一大群人就近到县城大吃大喝了一顿,接着又在电影院里看了场劝女人早做绝育手术的电影《甜蜜的事业》。就这样,大家耽误了一晚上工夫,莫名其妙在电影院里上了一堂“计划不生育”的课。此时,一个号召“少养孩子多养猪”的时代已轰然而至。

遥想当日,这群拿着扁担、藏着步枪的庄稼汉,有的还打着赤脚、穿着短裤,刚抓完“特务”,收获钱财,然后志得意满地坐在电影院里过90分钟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是何等快乐逍遥!尽管这可能导致“断子绝孙”的“甜蜜的事业”与他们信奉的人生价值相去甚远。而在我幼年之时,能较早地听到“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知道“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想必首先也得归功于小堡村村民当年之勇抓“特务”。

“不宜录取”和“恨不起来”

我在乡下读书的时候,填表时有“政治面貌”一格。由于不知道如何填,便请教老师。老师说,如果不是党团员,也不是“地”、“富”、“反”、“坏”、“右”的后代,填“清白”就可以了。这话听着像是黑色幽默。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在流行阶级斗争的年月里,即使是生活在最偏僻乡村的人,对这句话也不会陌生。前半句是京剧《连环套》窦尔敦的唱词,后半句是北大附中某位革命小将的发明创造。这些自称“自来红”的年轻人,贴出了赤裸裸鼓吹“血统论”的文字:

我们纯纯粹粹是无产阶级的血统,我们是地地道道的革命的后一代。而资产阶级高级玩意,反革命,大右派的环境中生长的你们,整天在家里受到的是黑、黄、白等杂七杂八的教育。你们不改造,就会“自来黑”、“自来黄”、“自来白”。……革命的重担落在我们肩上,大权一定要我们掌握!这里毛主席给我们的最大权力,谁敢反我们,就坚决专他们的政,要他们的命!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知道,正是因为反对“血统论”,遇罗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遇罗克生于1942年,由于父母被打成“右派”,他被剥夺了读大学的机会。1966年7月,为了驳斥当时甚嚣尘上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遇罗克写下了著名的《出身论》,因此入狱,并在1970年3月5日被杀害。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对话:中国网络电视

    前言在中国,做电视本来是广电系统的独家盛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开始进入视频领域,这个领域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短短几年内,我们见证了在这个原本属于广电的视频领域,逐渐融入更多的行业,汇聚成一个“热闹江湖”的过程。我们花费一年时间,对进入视频领域的各方力量的“掌门人”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探索、实践、思考,体现了这个行业从萌芽、野蛮生长、混战到逐渐规律发展的过程,是“网络视频”或“网络电视”领域的宝贵财富。我们将这些思想汇集成册,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到此阶段的一个见证。在本书的书名中,我们提到“网络电视”这个概念。目前在行业中,出现了很多……
热门推荐
  • 南方和枪

    南方和枪

    妓女青蓝为到底是远走南方寻找新机遇还是留在花街同猎户高桑厮守而举棋不定,高桑则固守猎人身份不愿改行不愿缴枪,最后以自残的方式挽留住青蓝。小说写出了妓女和情人的特殊情怀,更凸现了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面临现实考量和梦想羁绊之间选择的两难,为作者的“花街系列”精彩的一笔。
  • 婚后相爱,老公萌萌哒

    婚后相爱,老公萌萌哒

    这是一个,小白女主努力奋斗,成长为小坦克捍卫傻瓜老公,最后老公脑细胞长全,才发现自己被坑了的,到处寻找后悔药的故事。
  • 逆仙天道

    逆仙天道

    一缕剑气划长空,一怒豪气破苍穹。一震雄威压沧海,一箫寒曲泪潇湘。帝王名门之后,还来不及享受那豪宅大院,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就惨遭灭门,几经周折终于逃出升天。是苟且偷生的继续嘇喘活下去,还是轰轰烈烈的回去一雪前耻,报仇雪恨。为报家仇最终得知了惊天秘密,是世界欺骗了他,还是他欺骗了世界,是为自私还是为苍生,是为利益还是为正义。“哈哈,好!既然这样,那就来吧!既然我逆不了天,那我就反天。”欢迎书友来本书QQ群:364725918
  • 史前最后一只恐龙

    史前最后一只恐龙

    枝繁叶茂的亚热带丛林中,一只冠齿兽正在河边从容地喝水,丝毫没有注意到长草丛后面几只中爪兽阴鸷的小眼睛;河流上游,一只成年鳄鱼将整个身体潜入水下,伺机来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然而这场已经准备好的连环杀戮盛宴却因为一只矮暴龙的插手而泡汤了。眼看猎物被这恶霸夺走,中爪兽们只能够无奈地互相舔舔伤痕,继续物色下一个目标;至于那只潜伏的鳄鱼,则早已经吓得逃回了老窝。这一幕情景发生在新生代,晚于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推测的“白垩纪—第三纪恐龙大灭绝事件”至少一千万年。作为新生代最后一只恐龙,乔华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你能想象出当我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只恐龙后的那种绝望么?”乔华用爪子轻轻挠着发白的肚皮道,“这就好比重生成了张作霖,结果一问旁边的副官自己在哪儿。尼玛,皇姑屯!”
  • 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辽沈战役

    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情况。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在北平至沈阳的铁路线,即北宁线上打响,首要目标是切断国民党向东北地区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的运输线,形成我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关门打狗的局面。结束的时间以1948年11月1日我东北野战军进驻沈阳为标志。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自南昌起义诞生以来所打的第一次大战役。它打出了规模,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经验,打出了为以后的两大战役服务的重要基地。该次战役,不仅战胜了国民党军队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消灭了当时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共47万军队,解放了整个东北,使得全中国战场上国共双方的军力对比发生了决定性变化。
  • 我在阴间等你

    我在阴间等你

    我家庭贫寒,早年父母双亡,寄养在叔叔婶婶家,受尽了欺辱。因为生活被逼,我为了挣钱,而走上一条捷径。在我身陷险境时,却被一只神秘的鬼救了,没想到他不但替我还钱,救我性命还陪着我上直播,然而他的要求居然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驭鬼狂妃

    穿越驭鬼狂妃

    皇甫月,鬼界灵使,没想到却在打死一只恶鬼后被一根绳子绊倒,溺死在湖中,穿越了。什么,她有婚约在身,哼,做皇妃她不屑,可是怎么会这样,她身上婚约都还没来得及取消,就被一个大无赖缠上,夺取她的初吻她还免费得到了一个不要钱的抱枕,不过……为毛他会是她未来的小叔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1938年生人。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員。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爱诗词丶收藏丶书法丶艺术刻字丶民间工艺。柳公葫芦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诗集出版。
  • 魔血魂帝

    魔血魂帝

    天元大陆,神和魔的战争。银色的长发飘舞在空中,俊美的脸孔流露出邪魅的笑。罪恶家族的恶魔殿下,一个流着魔之血脉的恶魔少年如何一步步的成长,重现大陆消失万年的信仰者!成为万众信仰……
  • 豪门贵女:嫡宠毒妃

    豪门贵女:嫡宠毒妃

    养在大漠,习得十年毒术,她是穿越而来重点培养的当家嫡女。一朝入宫,三个皇子无不对她身后雄厚家族势力虎视眈眈。豪门官宦之女,后宫嫔妃之亲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皆欲想除之后快。身中奇蛊,前狼后虎,左魑右魅,看小小嫡女步步为营,携爱创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