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1100000013

第13章

第四句中的“风景”指代风景片,即以表象来代实体。其中“暮色苍茫”可作多重理解:一、指代时间,诗人在凝视和思念中,时间悄然逝去,不觉天色渐晚,暮色苍茫,与下句的“醒来天欲暮”和最后一句的“五点钟”相呼应,构成现实中的时间纬度。二、极言与友人分离阻隔之久,思念之深。风景片寄来时日已多,以致痕迹依稀,苍茫不可辨。三、暗示诗人思绪千载、神情恍惚,以至昏昏欲睡,因而眼前之物模糊不清、一片苍茫,同时也为下文诗人的梦境作伏笔。四、思念既切,伤感惆怅既深,则泪眼朦胧,泪眼观景,景自然暮气沉沉、苍苍茫茫。这几重理解,似乎都能在全诗的整体背景上找到依据。

第五句,叙述主体淡出,另一人物即来访友人出场,这里的“友人”可能是上文的“远人”,也可能是其他友人.此句为友人将来前的内心独白,语调戏拟旧戏的台词,其中“天欲暮”接通了上句的“暮色苍茫”。

第六句,描写诗人的梦境,其思绪已从想象、联想、回忆等进入了潜意识状态。梦中一切都是灰暗的,“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诗人带着对友人思念的伤感恍惚人梦,因而梦也十分郁闷和压抑。

第七句,诗人驰骋梦中灰暗的天地之间,迷失了方向。“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此处为用典,原意是借灯下验土来辨方向,化用此典以烘托诗人的迷失感。

第八句,一记敲门声惊醒梦中人,友人叩响了暮色苍茫中的门扉,那现实中相隔一道门的敲击之声,对游离于梦境中的诗人来说,无异于来自“一千重门外”那么遥远;诗人盼望友人良久,终得闻其声音,该是多么欣喜,而那期待又是多么漫长,“一千重门外”既可指与友人的时空距离,也暗喻诗人思念之深广。

第九句,“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再次用典,这里的“盆舟”指代诗人的梦,也可指代其居所,“好累呵”则是灰色的梦境压抑所致。

最后一句,“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雪意”可以与“五点钟”一起理解,即表明诗人来的时候正下着雪,时间是下午五点; “雪意”也可另作解释,即为“雪中送炭”之意,诗人在寂寞难奈、迫切思念之时,友人却出现了,简直无异于“雪中送炭”啊;这里还可与第一句的“独上高楼”联系起来,“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独上高楼”的意象总是与寂寞、孤独、相思等题旨相关的,以下的每一句似乎都与这样一种意境有关系,直至最后天涯的“远人”终于到来。

全诗在意识的流动中展开,诗人黄昏午后的某种心境逐步拉开了帷幕,渐渐呈现于我们眼前,那是一段变动不居的时空距离中的一个变幻不定的梦,梦的颜色是灰暗的,梦的声音是压抑的。我们可以认为,这首诗“表现一个思想复杂但是诚实,感觉敏锐细腻,耽于白日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令人失望的年代里,为灰色氛围所困扰的窒息与失落感。”“这首诗没有任何寓意,诗人只表述了自己的感觉,但却相当真实地表现了大时代的氛围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徐再于)

无题四……………………………卞之琳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四月

[鉴赏]

诗人卞之琳很少写情诗,“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是不想写诗来抒发”。但1937年春天,诗人在江、浙游转的几个月里,“私生活中的一个隐秘因素也使我在这个阶段里写诗另外有了一个具体特点;写了像《无题》等我以前和以后从不写的这样几首小诗。”“我这种诗,即使在喜悦里还包含惆怅、无可奈何的命定感、‘色空观念’。”

卞之琳共写了五首无题诗,同古典诗歌中的无题类型一样,它们都以描写爱情为主。读来也很有晚唐五代以来爱情诗的那种镜花水月的情致,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的风韵?当然,在古典的韵致之外,诗人还将现代人复杂的情绪体验融入其中,使朦胧婉约的意境里,又增添了几分现代人心灵思索的色彩,《无题四》便是这样的一首诗,它“那么具体,又那么抽象;那么亲切,又那么朦胧;那么热烈,又那么冷静;读起来真如一团镜花水月。”

此诗结构优美精巧,错落有致。两节八句,两节之间、每节四句之间,对仗工整,衔接自然。前四句,极言“我”对“你”爱慕之深、追求之切。“隔江泥衔到你梁上,/隔院泉挑到你杯里”,像燕子衔泥筑巢一样,我的深深爱意为你点点积蓄;如明净的泉水一样,我的殷殷情意流转在你的心扉,“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我珍贵的爱情历经千山万水,等待千年万年,人海茫茫中终于遇到了你,于是,“我想要研究交通史”,我迫不及待地要到达你,接近你,理解你。后四句,抒发镜花水月般美好惆怅的情绪。“昨夜付一片轻喟,/今朝收两朵微笑”,我终于走近了你,在“昨夜”,就在那个月华如水的夜晚,那情那景里,我怎能不为人生奇妙的相逢而轻轻喟叹呢?而“今朝”,当你微笑着向我道别时,我又是怎样的怅然若失啊!“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那一切,真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朦胧恍惚,如梦如幻、令人心醉神迷;稍纵即逝、让人无从把捉。一切虽已过去,一切又永远留在我心上,“我为你记下流水账”,这“流水账”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伤感。全诗以精致的结构,营造了一个浑然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一段丰富的情愫。

(卞之琳)

《论持久战》的著者……………………………卞之琳

手在你用处真是无限。

如何摆星罗棋布的战局?

如何犬牙交错了拉锯?

包围反包围如何打眼?

下围棋的能手笔下生花,

不。植根在每一个人心中

三阶段:后退,相持,反攻——

你是顺从了,主宰了辩证法。

如今手也到了新阶段,

拿起锄头来捣翻荆棘,

号召了,你自己也实行生产。

最难忘你那“打”出去的手势

常用以指挥感情的洪流

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

十一月二十日

[鉴赏]

抗战爆发后,卞之琳赴延安并经晋东南,随军生活,响应,当时写“慰劳信”的号召,用诗的形式写成慰劳信多篇,编为《慰劳信集》,此诗即为《慰劳信集》的代表之作。较之抗战时期许多慷慨激昂、标语口号式的诗而言,它在艺术上要成熟得多。“《慰劳信集》的精神尽管是支援抗战的,却没有当时抗战诗歌一味慷慨激昂的擂鼓之声,而多从小处着眼,侧面轻描淡写各阶层人物生活细节,肯定他们对抗战的贡献,而起鼓舞人心的作用,口吻从容不迫,时而诙谐机智,是情理交辉的篇章。”

诗人对《论持久战》的作者即毛泽东的赞美崇敬之情,并非热情奔放的直接抒发,也不是平铺直叙的逐一描写,而是从细小处着笔,将深厚的情感凝聚于具体意象之中,诗人以人们非常熟悉的主席的手作为统摄全诗的中心意象,“手”,既给人亲切温暖之感,又的确最能展示主席的英姿、气度与风采。无论布置棋阵、挥洒笔墨,还是开辟荒地、指挥战争,主席的雄才大略、睿智英明都凝结在那双手里。全诗分四节来描写主席的手。第一节写他布置星罗棋布的战局时英勇果敢的手;第二节以一句“下围棋的能手笔下生花”点出其文采飞扬的手,接着着意刻画了掌握战争哲学,写下《论持久战》的聪明睿智的手;第三节写主席拿起锄头号召生产的富有开拓性的手;第四节以一个特写的镜头表现那令亿万人民永远铭记的“打出去”的手势,那鼓舞了整个中华民族士气的手势。最后一句“最难忘你那‘打出去’的手势/常用以指挥感情的洪流/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以高度浓缩而又形象性的语言概括了主席的手所象征的伟大精神。全诗语言简洁凝练,感情含蓄深沉,是抗战时期不错的一首颂诗。

(汪云霞)

难民……………………………臧克家

日头堕到鸟巢里,

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

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

一簇一簇,象秋郊的禾堆一样,

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

满染征尘的古怪的服装,

告诉了他们的来历,

一张一张兜着阴影的脸皮,

说尽了他们的情况。

螺丝的炊烟牵动着一串亲热的眼光,

在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个不忍的想象:

“这时,黄昏正徘徊在古树梢头,

从无烟火的屋顶慢慢的涨大到无边,

接着,阴森的凄凉吞了可怜的故乡。”

铁力的疲倦,连人和想象一齐推入了朦胧,

但是,更猛烈的饥饿立刻又把他们牵回了异乡。

象一个天神从梦里落到这群人身旁,

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出一支长枪。

一个小声,在他们耳中开出天大的响:

“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

“唉!人到那里灾荒到那里!”

一阵叹息,黄昏更加了苍茫。

一步一步,这群人走下了大街,

走开了这异乡,

小孩子的哭声乱了大人的心肠,

铁门的响声截断了最后一人的脚步,

这时,黑夜爬过了古镇的围墙。

二,一九三二,古琅玡

[鉴赏]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曾师从闻一多学习新诗。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建国后曾主编《诗刊》。主要著作有诗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从军行》等。

《难民》最初发表于1933年6月1日《新月》月刊第四卷第七期,后收入诗集《烙印》。诗中描写了一群流离失所到处逃荒的难民的悲惨景象。诗的第一句就将读者置入到一个黄昏的氛围之中, “陌生的道路”和“无归宿的薄暮”更显出一种凄凉和苍茫。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将一群“沉重的”、“静静的”、“孤寂的”难民推到读者的视野中。“满染征尘”、“阴影的脸皮”,这两句现实地描绘出了难民的衣着装束及神态,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这群难民在逃难中遇到的种种遭遇和磨难。此时,一缕“螺丝的炊烟”,牵动了难民内心的记忆,那种“亲热”的眼光表明了这群难民曾经的安定与勤劳。然而此刻,“铁力的疲倦,连人和想象一齐推入了朦胧,/但是,更猛烈的饥饿立刻又把他们,牵回了异乡”。这两句准确而深刻地描绘出了难民的真实处境与现状,想象的或记忆的美好,不可能解决现实的饥饿。然而难民的凄惨还不仅如此,“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着一支长枪”,向他们开出了“天大的响”,“年头不对,不敢留生人在镇上”,又向他们发出了驱赶的指令。“唉!人到那里灾荒到那里!”在一阵叹息中,难民无奈一步一步,“走下了大街,/走开了这异乡”。全诗几乎都是白描写法,只在结尾处写“小孩子的哭声”、“铁门的响声”时透出这群无家可归的难民的凄切。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难民不但不能获取温饱,连避难的地方都是那么难找。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臧克家“不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严肃的生活和创作态度。诗中对难民的描写真实而深刻地描绘出了中国大地挣扎在死亡和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

在艺术上,也充分体现了严谨、含蓄、精练、质朴的风格。作者注重词语的推敲和锤炼,在遣词用字上有着“苦吟派”的风格。如“堕入”、“溶进”等动词的运用显得格外生动巧妙,新颖而不落俗套。“沉重的”、“静静的”、“孤寂的”几个形容词,颇能体现出中国人身上固有的坚韧和忍辱负重的品性,准确而简练。作品的简约含蓄也颇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素质。作家十分重视意象的选择,“鸟巢”、“归鸦”意象的选择既交代了时间,又体现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螺丝的炊烟”这一意象则更巧妙地抓住了难民特定处境下真实的心理反映。诗中没有象征派和现代派诗人的那种华贵气息。也避免了左翼诗人标语口号式的抒情方式,内容充实深刻,蕴涵幽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成长和发展作了贡献。

(向阳)。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鉴赏]

臧克家(1905—),山东人。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河》等。

《老马》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病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表现的却是忍辱负重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以及他们的苦难生活和挣扎不屈的精神面貌,深入探究还能体悟到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负荷压力,透过鞭影前瞻的民族精神,以及诗人在风雨如磐的年代所感爱到的生活苦痛、心情的沉郁和悲愤。或者进一步说,表现在时间和命运的无情拨弄中,人生充满苦难、“坚忍”、搏击的深刻体验和“咬紧牙关和磨难苦斗”的人生态度。

诗人利用艺术思辨,将自己“嚼着苦汁营生”的生活体验,与诗的“集体表象”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抒情主体的确指,因此,“老马”成了包容着多义性的象征意象。难怪诗人自己说:“你说《老马》写的是农民,他说《老马》有作者自己的影子,第三者说,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我觉得都可以。诗贵含蓄,其中味听凭读者去品评”。

这首诗语言浅易、清新,诗句凝练、整齐,讲究节奏、韵律,借助暗示、象征蕴藉思想感情,达到了诗人“深刻到家,深刻到浅易的程度”的美学追求。艺术思辨与情感抒发的浑融,自我体验的隐蔽与普遍化的统一,

诗歌语言的崭新神奇与深入浅出的整合。突出体现了臧克家诗歌创作的鲜明艺术个性。

(陈雪梅)

春鸟……………………………臧克家

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

睁大发狂的眼睛;

把黎明叫到了我的窗纸上——

你真理一样的歌声,

我吐一口长气,

拊一下心胸。

从床上的噩梦

走进了地上的噩梦。

歌声,

像煞黑天上的星星,

越听越灿烂,

像若干只女神的手

一齐按着生命的键。

美妙的音流从绿树的云间。

从蓝天的海上,

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

是应该放开嗓子

歌唱自己的季节,

歌声的警钟,

把宇宙

从冬眠的床上叫醒,

寒冷被踏死了

到处是东风的脚踪。

你的口

歌向青山,

青山添了媚眼;

你的口

歌向流水,

流水野孩子一般;

你的口

歌向草木,

草木开出了青春的花朵;

你的口

歌向大地,

大地的身子应声酥软;

蛰虫听到了你的歌声,

揭开土

被到太阳底下去爬行;

人类听到了你的歌声,

活力冲涌得仿佛新生——

而我,有着同样早醒的一颗诗心,

也是同样的不惯寒冷,

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

我想唱。像你一样,

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

我的嗓子在痛苦地发痒。

1942年5月22日晨,

万鸟声中写于河南叶县寺庄。

[鉴赏]

1939年,伴随着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活动的加剧,臧克家参与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被迫解散。在1941年初夏,他在三十军开展抗敌文艺宣传工作的计划也告流产。不久,他在河南叶县主持三一出版社笔政,不料所编《大地文丛》创刊号因刊译文《马列主义的文艺观》而被汤恩伯急电查封,出版社和刊物立告夭折,诗人也险遭不测。根据诗人后来回忆说:“我那首题名《春鸟》的诗,就是在这种郁愤的心情下,于1942年5月22日晨,万鸟声中,在河南叶县寺庄写的。”

同类推荐
  • 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

    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

    本书,就是要将思考力和参与权还给经济高墙外的普通大众——《盗梦空间》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中国经济增长 《绿野仙踪》与金本位复辟打开电影看经济,我们能发现不同空间里的同一种逻辑! 40余篇文章就着电影品经济,内容涉及经济思想、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美国经济、欧日经济、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经典理论,在电影与经济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对经济感兴趣的普通人,更轻松、更直白、更感性地理解经济世界打开一扇窗户,放飞畅想!
  •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将曾有过的情谊、挂念、怀想默默地留守在心的底潭。许久许久之后,那将会成为心底之泉,泪溢欣甜。一阵大雨,天即放晴,被大雨淋漓过的碧郁松柏还滴挂着晶莹的雨珠,倾泻着新阳的山林,散发着沁入心扉的气息。古老中透出了新鲜的力量,那力量动撼人心。一生桀骜的老人,动情之时竟能号啕得泪流满面,可想而知,这泪水里饱含了多少不堪回首的怆楚。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生活的足迹

    生活的足迹

    《生活的足迹》多以七言和五言律绝形式表现,收录的诗歌有:早年回忆;故乡情深;四季;陇原胜迹;人物吟咏;游学怀古等。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热门推荐
  • 野蛮领爱

    野蛮领爱

    在百姓面前他曾是一个心狠手很恶名昭彰的混混,在兄弟面前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哥;在女人面前他是一个超级情人。他带着他的兄弟成就了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地下王朝,他带着他的部下成就了一个让世界军人拜服的天下,他带着他的女人成就了一段让天下情侣羡慕的因缘。
  • 重生之傲视天下

    重生之傲视天下

    现代的她,亲人,朋友,以及她所爱的人都背叛了她,不容许背叛的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她选择同归于尽,然而上天又为她安排了另外的一个人生,那是个架空的时代,每个人都会修炼属于自己的功法,穿越到不会修炼的废物身上,她将会如何改变她的人生?
  •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Twelve Stories and a Drea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HAT IS MAN

    WHAT IS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鸿蒙之使

    鸿蒙之使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洪荒仙侠,圣人不是最强,鸿钧天道道祖也是枉然;至上苍天如何突破道尊,成就破灭天和永恒天的结合不朽境界……
  • 起信论疏笔削记

    起信论疏笔削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需要策划

    爱情需要策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但缘起缘灭,谁是你真正的另一半,在你没有找到以前,很难定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中情人”定一个标准,比如女孩子,有人喜欢温文尔雅富有诗人气质的男子,有人却喜欢肌肉强壮、四肢发达的运动健将;有人喜欢年轻俊美的情人,有人却不拘年龄限制,只要荷包充实就好--恋爱是十分“自成主张”的,一个在别人眼中十全十美的男人,在另一个人眼里也许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对爱情大不相同的目标定位。
  • 重生豪门女学霸

    重生豪门女学霸

    重活一回的苏韵玩心眼、拼智商,极品亲戚碾成沫,贱男贱女碎成渣!赌石、开铺、炒地皮,一路高歌猛进,成就商业传奇。他是神秘腹黑,暗地里竟然是那军界那叱咤风云的国际特战指挥官,一起古董走私案让他们两个越走越近,一路并肩而过。
  • 暮秋赋

    暮秋赋

    一份起于算计亦断于算计的情,一段源于恨亦终于恨的纠缠,一颗敢恨不敢爱的心,一个追寻爱却未得到爱的人,一个或为权、或为利、或为爱、或为恨争斗纠缠的故事忘不掉的国仇家怨,避不开的爱恨情仇,理不清的阴谋算计,交织成血和泪席卷而来,谁能全身而退谁又会粉身碎骨?怎么才算赢什么又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