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1300000010

第10章 文臣篇——谈笑间玩转天下(3)

“澶渊之盟”的功绩让寇准的权力欲望达到巅峰,使他能够毫无顾忌地独揽大权,肆无忌惮地插手丞相本无权过问的人事任免,更时常咄咄逼人地左右皇帝的决定。不仅如此,对朝中同僚亦是气焰凌人。寇准被贬之后得以重回权力之巅,出任西府枢密正使,宰相王旦的力荐功不可没。然而寇准根本不把这位晚于他为相的同僚放在眼里,不仅不通力合作,还处处针锋相对,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挑其毛病,上报皇帝。然而王旦“宰相肚里能撑船”,认定寇准是难得的人才,不仅没有设计报复,反而多番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荐,劝皇帝对其委以重任。相比之下,孰小人孰君子,一目了然。

寇准毕竟不是圣人,偏离正道亦不足为奇。然其至死不改的倔强耿直,着实令人叹服。不过为人太过正直,在官场行走就难免处处树敌。无论是对同僚,还是对皇帝,寇准较真起来丝毫不让,非论出个是非对错不可。

一次殿上议事,寇准言辞过于激烈,宋太宗几次打断都无法阻止寇准的放肆狂言,一气之下,猛然起身离去。寇准见状,一步上前拉住宋太宗的衣角,硬是将其拉回坐下。幸好寇准争得在理,免了一次杀身之祸。然而,他并不是次次都在理,次次都走运的。

寇准第一次被贬,就起因于他与政敌的无理争吵,互揭其短。一日,寇准和温仲舒骑马并行,突然冲出个疯子挡住去路,向寇准三呼万岁。此事被寇准的政敌张逊得知后,派人向皇帝密告,揭发寇准有异心。寇准以温仲舒为证人,为自己辩护。由此在太宗面前引发了一场激烈争吵,使得太宗龙颜大怒,当下撤了张逊的职,同时也把寇准贬去了青州。

寇准最终被佞臣丁谓陷害,落得惨淡收场,溯其源头便是他那句直白的讽刺:“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当年,寇准与丁谓关系亲密,在一次宴会上,丁谓见寇准的胡须上粘了些饭粒,便起身替他拂去。结果好心没好报,反而遭来寇准一句冷言,丁谓由此记恨心中,最终“大仇得报”,将寇准赶到了雷州,终结了他迭宕起伏的坎坷仕途。

●包拯有没有当宰相

中国历史上判案铁面无私、为官公正严明的“包相爷”,在世人的心目中堪比“青天”。然而这位以为民申冤、造福百姓为己任的青天相爷,却未曾获得丞相之名,“相爷”之称实乃误传。

秦腔《铡美案》一剧,把包拯称为“相爷”,秦香莲有唱词道:“相爷替民伸屈冤……”然而,综观北宋一朝的官制和包拯一生的仕途,不难发现,包拯并未为相。

在宋朝时期的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仍居于核心地位,处于所谓的“调整期”,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并不固定。这明显是在集中皇权、分散相权,以缓和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异,更加分散了正宰相的权力。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二相二参是常有之事。但无论怎样调整宰相制度,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的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迈,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步入仕途。

宋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后调任端州知州。回京后,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包拯曾七次上书弹劾江西转运使王逵,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朝野为之震动。

嘉祐元年(1056年),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包拯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皆可闻之。

包拯为官二十余载,最高任职枢密副使。而枢密院是管理军国大事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由此看来,包拯的职权与副宰相无异。然而宰相的名号,却始终没有落在这位铁面无私的判官头上,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算是北宋王朝的一大遗憾吧。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复杂关系

位列“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苏东坡,皆是当时才华横滋的诗人和散文家,皆是年轻有为的朝臣栋梁。两人因缘际会地相逢于北宋王朝那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年代,身不由己地陷入变法革新的党派之争不能自拔。政见上的背道而驰,使王安石和苏东坡在官场中针锋相对。许多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因此大做文章,把二人说成不共戴天的仇敌。

1.党派之争,结下“不共截天之仇”

当时,王安石是坚定不移的变法派领袖,而犹像不定的苏东坡眼见新法在实施过程中常被贪污腐败之人利用,成为盘剥百姓的工具,对王安石激进的改革作风不能苟同,于是走上了积极反对变法的道路。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准备变更科举制度,请求兴办学校,在科举考试中罢黜诗赋等科目,专以经义、论、策来考试。苏东坡随即上《议学校贡举状》,论述贡举之法行之百年不可轻改,得到宋神宗的召见。王安石对此极为不满。

之后,宋神宗想让苏东坡编修中书条例,王安石强烈反对:“轼与臣所学及议论皆异,别试以事可也。”当王安石得知神宗打算任用苏东坡当谏官时,更是极力阻止,并派苏东坡去做府推杂事的小官。

苏东坡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又呈上《上神宗皇帝书》、《再上神宗皇帝书》,直言反对新法。而最令王安石忍无可忍的,是苏东坡的《拟进士对御试策》,其中提到:“晋武平吴,独断而克;苻坚伐晋,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功异。”苏东坡借此含沙射影地批判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不顾阻挠的“独断专行。”

王安石怒不可遏,向神宗谏言:“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请黜之。”几天后,他又对神宗说:“如轼者,不困之使自悔而绌其不逞之心,安肯为陛下用!”恰巧朝中有人告发苏东坡兄弟运父灵回乡的过程中偷运私盐,王安石立即下令彻查,并拘捕了相关人员审问。虽然之后查明此事实属诬陷,但经历了这一次又一次的交锋,苏东坡自知已无法再在朝中待下去,于是请求外放,出任杭州太守。

2.心心相惜,堪称“文人相亲”之范

苏东坡虽去,朝中反对变法之声不减。王安石在遭逢诬陷之冤与丧子之痛后,罢相辞官,回到江宁老家。两人一先一后离开了庙堂之高而处江湖之远,终有机会冰释前嫌。

元丰初年,王安石的“朋党”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向神宗皇帝上奏,说苏东坡“谤汕朝廷”。神宗震怒,传旨将苏东坡逮捕入狱。不久,苏东坡被定罪候斩。除其弟苏辙外,满朝文武无人敢为他求情。此时王安石身在江宁,待他得知这场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时,苏东坡罪名已定,性命危在旦夕。想到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而苏东坡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王安石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赶至京城,将自己的亲笔书信呈给神宗皇帝。信中说道,目前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切不能因为苏东坡写了一些不中听的小诗就错杀良才。神宗皇帝对王安石敬重有加,看过信后,亦觉得颇有道理,便下旨释放苏东坡,将他贬到黄州。

元丰三年,苏东坡奉命从黄州移居汝州。途经江宁,想起隐居于此的王安石,深为过去王安石不计前嫌冒死相救而感动不已,于是趁此机会专程拜访,以消除多年的隔阂。王安石听说苏东坡来到江宁,马上披蓑衣戴斗笠,骑着瘦驴风尘仆仆地赶到渡口与苏东坡相会。两人在江边煮酒和诗,通宵达旦。此后两人同游数日,畅谈甚欢。

事实上,两位集文学底蕴与政治卓见于一身的风流人物,从未成为真正的敌人。政见上不可调和的矛盾,仅仅在于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二者的初衷,都是为国为民,绝不存在对错之分、忠奸之别。王安石与苏东坡,于文学中的相互钦佩,于政治上的彼此宽容,使多年的官场恩怨最终烟消云散,成为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亲”的典范。

●秦桧是金人放回的奸细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气势磅礴之音言犹在耳,精忠报国之人却已魂归西天,唯留下满腔热血的英雄气概,在悠悠历史中荡气回肠。后世之人对这位精忠报国的赤子忠魂难以忘怀,无限感慨,同时也为他报仇雪恨,用历史的骂名将当年那个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他的奸佞小人——秦桧,牢牢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秦桧不愧为中华民族“颇负盛名”的奸佞小人。世人眼中的秦桧,一生作恶无数,窃权弄柄、里通外国、无耻求和、屠害忠良、贪污索贿,坏事干尽,天良无存。岳王庙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表达了多少代人为岳飞抱憾,恨秦桧入骨的刚烈情怀。然而,无恶不作、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秦桧,真如世人所咒骂的那样,是金人放回的奸细?

认为秦桧是金人放回的奸细,这不只是民间百姓的一般见识,在学术界几乎也成了一个公认的事实。坚持此看法的学者们,主要以古籍文献中的记载为依据。朱胜非的《秀水闲居录》中记载:“秦桧随敌北去,为大帅达资任用,至是与其家俱得归。桧,王氏婿也。王仲山有别业在济南,金为取千铢解其行,然全家来归,碑仆无故。人知其非逃归也。”

先说朱胜非其人,靖康之耻后,金人欲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秦桧坚决反对,并“进状争之”,而朱胜非正是张邦昌的友婿,他与秦桧之间早有矛盾。秦桧执政时,朱胜非被废居八年。他写的《秀水闲居录》中认定秦桧不是从金国逃归,很难排除是为了对秦桧打击报复而擅自做出的臆测。

再看《秀水闲居录》所言之事,疑问颇多。为何“全家来归,碑仆无故”就能“人知其非逃归也”?以秦桧在官场中跌爬滚打多年所历练出的奸猾伎俩,也许真有办法逃脱也未可知。其中细节史书中均无记载,后人不详;当时朱胜非不在现场,又从何得知?可见一切皆属推断、臆测,难免夹杂主观情感,有失公允。

说秦桧是金人的奸细,也许的确冤枉了他。但不得不说,这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秦桧回国后的所作所为,实难让人不误会其名为宋朝宰相,实为金国奸细。秦桧先是力主与金人议和,其后用“莫须有”的罪名置岳飞于死地。客观地说,以南宋当时的奄奄之势,议和的确比不自量力地死拼到底更有利于南宋王朝日后的发展;而陷害岳飞,若无高宗皇帝的默许与纵容,若无“岳家军”的名望震慑到皇帝的至上权威,恐怕秦桧再奸邪,也难有这天大的本事吧。

然而人之所以为人,正应了“情感动物”一词。岳飞的死,增加了世人对秦桧的痛恨,甚至可以说,岳飞因秦桧而死于一时,秦桧却因岳飞而遗臭万年。一句“人在世间羞名桧,我于坟前愧姓秦”,可见秦桧纵使能在史书典籍中得以平反,但在世人的心目中,他要想从岳飞墓前站起身,恐怕还得等上千年吧。

●牛皋有没有气死金兀术

“牛皋气死金兀术”一说,因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岳飞传》而为世人所知。岳飞屈死风波亭,令人悲叹不已;而牛皋气死金兀术,则大快人心。世人因此为岳飞之死找到了些许安慰,万没有想到,这不过是小说的精彩杜撰,并非历史真相。

清代长篇历史小说《说岳全传》第七十九回“施岑收服乌灵圣母,牛皋气死完颜兀术”,描述了牛皋策马追杀兀术,两人厮杀之时跌下马,牛皋正好跌在兀术身上,“跌了个头搭尾”。兀术回头看到牛皋,怒吼一声“气死我也”,口吐鲜血而亡。牛皋大笑不止,一口气接不上,竟笑死于兀术身上。这便是“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的故事。

历史上,牛皋和兀术皆可谓战场上的猛将。牛皋出身射世,精练武功,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加入岳家军,深得岳飞器重,在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被誉为抗金名将。而兀术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四子完颜宗弼,善骑射,胆略过人,是宋金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牛皋在岳飞麾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兀术率兵南侵,《宋史·牛皋传》记载:“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然牛皋是否直接迎战兀术甚至与他短兵相接,却未曾明说。而《金史·宗弼传》中亦未提及。

当年战场上的情形已无从得知,然牛皋与兀术的离世却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宋史·牛皋传》,牛皋是在绍兴十七年,即公元1147年,被都统制田师中下毒害死的,也有可能是秦桧指使田师中所为。而《金史·宗弼传》中载兀术是“皇统八年薨”,即死于公元1148年。由此得以证实,“牛皋气死金兀术”纯属笑谈。

●朱元璋为何要杀刘伯温

刘基,号伯温,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朱元璋夺天下、建明朝的第一谋士。战场上,刘伯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许多重要的决策中,他极其准确的判断力,起到了制胜的关键作用。

然而,明朝开国后,刘伯温只得了个次一等的伯爵封号,并且俸禄还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最终的命丧黄泉,竟与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仔细品评个中因由,不难发现,刘伯温那身料事如神的本事,为世人所传诵,但在助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将他推向了生命的终结。

朱元璋是个很重乡土观念的人,而刘伯温是个外乡人,本已在情分上有失亲密。更重要的是,刘伯温料事如神,对事情的判断往往比他准确。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能想到的,刘伯温也想到了,而朱元璋想不到的,刘伯温还是想到了。朱元璋又岂有如此宽广的胸襟,容得下此等能人长期留在身边?更何况,刘伯温的那些计策并非安民之计,而是权谋之策,用在阴谋政变的风起云涌中必有一番作为。这更令朱元璋心存猜忌,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除之而后快。

刘伯温最致命的失误,验证了“祸从口出”的箴言。朱元璋曾就谁更适合出任丞相一职的问题找刘伯温谈话,言语之中暗藏试探玄机。刘伯温并非等闲之辈,但最终难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朱元璋故作意味深长地说出只有刘伯温能担此大任的时候,刘伯温说道:“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唯明主悉心求之。”

此话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深意,使得朱元璋自此之后彻底与刘伯温决裂,始终是个难解之谜。或许是朱元璋的偏见,或许是后人的误读,总之它被看成了刘伯温的催命符,为其后来的突然病故埋下了伏笔。

同类推荐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高墙内的铿锵玫瑰:女看守所长

    本书是著名作家衣向东在某看守所体验生活一年时间后写就的一篇类型小说,通过女看守所长王燕的亲身经历及感情纠葛,描写看守所长王燕的大女生活。这完全是正常社会外的生态群落。正义之警的宽容与心灵救赎,与犯人的感情纠葛,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看守所生活。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 弃后很抢手:绝色美男个个追
  • 盛世嫡女:多面王爷独宠妃

    盛世嫡女:多面王爷独宠妃

    他是神秘莫测的静远山庄庄主,还是慕容皇朝体弱多病的二皇子?但对于楚筠惜来说,他始终都是那个救了她、护着她、又爱上她的慕容灏。所以,慕容灏,无论你是谁,我楚筠惜都跟定你了。
  • 丹书铁卷

    丹书铁卷

    情倾、人倾、心倾。笑望穹苍问天机,躲不过痴恋迷离。找不到来生代替,参不透今世难题。绝招、绝世、绝顶。仰天一啸,豪情壮志红尘精英。人间好汉,乾坤逆转青春美景。留英雄身影,与君一试心中焯情。丹心满腔书万卷,枯骨断肠振武侠。欢迎加入《丹书铁卷》QQ书友群35710881
  • 督军正妻

    督军正妻

    她是备受爱戴的冯家大小姐,配给了全晋城最有女人缘的男人,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只不过是被父亲扫地出门的弃女。一次国外的救助让他深深地记住了她,几年来一直苦苦找寻的人儿终有一天成了他的女人,只是欣喜之余却发现,那个女人根本不记得他。淡漠如冰的两年婚姻生活,她独居大院,享受清苦,他风流如昔,女人多如衣服,他知道他依然走不进她的心里,而他却无法将她从心里抹去。一朝事发,曾发誓不再管父亲之事的她还是心软了,她求他,但终究没有求得父亲的平安,娘家人被冠上通敌的罪名,她不甘心里更加恨他,只是那时她才发现她已怀了他的孩子。她挺着肚子带着幼小的弟弟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以为她终于回到“他”的身边了,他们曾经有婚约,只是不得不取消,是“他”将她推向了他,让她成了为他的妻子。她终于明白了真相,只是此时她才发现原来一直被她冷漠的人不知何时走进了她的心里。他恨她的出走,但却不知她在敌营为他生子,“他”陪在她的身边,亲眼看着他们的孩子出生,终于“他”明白,他亲手割断的不是一纸婚约,而是他们的一辈子……
  • 一笑天下倾:轩辕太子妃

    一笑天下倾:轩辕太子妃

    明月璃,一朝穿越,成了个抢手货。前世从未尝过人间冷暖,只知服从组织命令的冷酷的她,被人当做一枚棋子牺牲后,穿越成了一个秦国三大国府——明月府的嫡长大小姐,明月璃。穿越后,一改以前懦弱的明月璃形象,摇身一变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冷酷小姐。从此,备受关注。。。。。。。。轩辕琚,轩辕王朝的太子,一张人神共愤的绝世容颜迷倒万千女性,却独独只要她。。。云逸玦,三大国府云府的世子,看到了她的惊人转变,迷倒了他那颗融不开的心。北清桀,北清朝的太子,自认桃花无数,却独独抓不到这朵桃花,挑起了他的兴致,没想到渐渐地变成他的不能自拔。。。
  • 怎么爱你

    怎么爱你

    当你爱我的时候,我没看见过你;当我爱上你的时候,你走了,这是命运的安排吗?可我早已深深陷入的这陷阱。高中生沐儿爱上了大她一岁的景魅华,拼命跟他考上了同一个高中,她把最好的闺蜜介绍给景魅桦。。。
  • 玩转古代:调皮宠后

    玩转古代:调皮宠后

    她,世界上最年轻的考古学家,意外穿越到古代,先掉粪池还不够,居然还被人看了个精光!最倒霉的是,她居然……居然被那个传说中的皇帝看上了,要选为皇后?虽然她是觉得他很俊美啦,可是成为他的皇后那是要变成短命鬼的哎,她打死都不干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定乾坤之无极大陆

    剑定乾坤之无极大陆

    迟到的强者,以前的他受尽了各种各样的耻辱、打骂...现在,就是他绝地反击的时刻了。众人合力,只为一人登上世界顶峰——最强的王者剑圣。
  • 解放一江山

    解放一江山

    2005年1月18日,是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个值得祝贺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我军实现了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首次实践。这次战斗,在我军发展史上占有崭新的一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