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600000017

第17章 不利于团队的八种行为(2)

“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希望少劳多得,或者不劳而得。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要警惕:你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下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

许多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所有聪明的大臣,给他们下达一个任务:让他们编一本《古今智慧录》,留给后世。这些聪明的大臣们工作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后,完成了一部洋洋12卷的巨著。

国王看了说:“各位先生,我相信这是古今智慧的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读不完。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的大臣又进行了长期努力的工作,在原书的基础上几经删减后,变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命令他们再浓缩。结果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则变成了一句。

聪明的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显得很满意。“各位先生”,他说:“这真是古今智慧的结晶,我们全国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话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这句话几乎是每个美国人的口头禅,意味着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就要做出非凡的努力。

但真切地体会这句箴言的人并不多。这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可以看到:有多少人是在认认真真地工作?除了工资之外,又有多少人用真实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实际的情况是,很多人一找到工作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是否做好工作则变成另一回事了。

有那么多人需要工作,但又有那么多人像逃避传染病似的逃避工作。

下面这个故事会让我们看到,不劳而获的人将要付出的代价。

在很久以前,一个村庄的几头猪逃跑了,逃进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经过几代以后,这些野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牵着一头拖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捉野猪。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村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了。

他向居民解释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阱的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了过来,由老野猪开始在周围闻味道。老野猪猛尝了一口,其他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像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以后,它们又回来吃了。此后,我要做的是每天在谷粒旁边多树立几块木板而已,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

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寓意很简单:动物靠人类供给食物时,就会失去应有的机智,最终会成为人类的俘虏。人也一样,想要不劳而获,等待“免费的午餐”,只会造成一种依赖心理,使自己变得被动、消极,失去创造力,乃至失去生命力,最后无情地被团队剔除。

请记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第六节凡事总爱拖延

行动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做出来的,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有成功。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农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他终于下决心清除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本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为什么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许多人平庸一辈子,就是因为被动。

企业管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久拖不决,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企业管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是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及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前进的步伐在加快,所以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除了传统的大鱼吃小鱼之外,快鱼吃慢鱼也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一个人如果不能立即行动,那么所有成功的机会都会溜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顺应时势,因时而变,必将在竞争中遭到淘汰。胜家公司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胜家公司曾经是美国首家国际性公司,它所生产的“胜家”缝纫机操作简便,备受人们喜爱,是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1940年,世界每3部缝纫机中,就有两部是“胜家”牌,然而,到了1986年,胜家公司董事会却沉痛地宣布:忍痛割爱,抛开它赖以成名的“胜家”,从此再也不生产缝纫机了。

胜家公司为什么会在市场上败得这样惨呢?原来,胜家公司在成功后,对胜家传统产品过分依赖,不能因时顺变,忽略了世界大市场的变化,直至1985年,胜家出厂的仍是19世纪设计的产品。而此时,其他竞争者纷纷开发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产品。日本厂商研制出“说话”缝纫机,在操作失误时会发出声音提醒改正;英国推行“音乐”缝纫机,缝纫机能自动播出优美动听的音乐;瑞典生产出一种“电脑”缝纫机,它可以根据布料特性,自动地将缝法、针脚长度、缝纫松紧度等调到最佳状态。这样,“胜家”缝纫机当然敌不过其他竞争者,其市场份额逐步被其他厂商挤占,最终全部被淘汰出局。

所以,立即行动是团队成员的重要素质,也是团队的一种重要能力。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应对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立即采取行动,就会被迅速变化的世界甩在身后,被无情的市场淘汰出局。

§§§第七节把工作当苦役

泰戈尔曾说过:如果把人生当作苦役,那人生就无穷地长了。我想说,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作苦役,那么他永远也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

快乐与否是考核我们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好员工一定是一个能体验到工作快乐的人。如果你认为所做的工作是乏味的,是一种苦役,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抵触的心理,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工作,自然就会影响工作的效果。

下面故事里的小和尚就是这种人。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于是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小和尚的工作状态被主持看得一清二楚。主持认为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决定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以便让他受到更好的磨练。

小和尚却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老主持的话道出了小和尚工作的症结所在。

一个人工作的好坏,只要看他工作时的精神状态就知道了。如果你对工作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如果你对工作感觉到厌恶;如果你对工作毫无热诚和爱好之心,无法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只觉得是一种苦役;如果你没有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认为工作是一种痛苦,那么你绝对做不好你的工作,取得成绩就更无从谈起了。不能快乐地工作的人,一定还没有融人到整个团队中去,最终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

有条件的话,一个人要做自己所爱的;如果没有条件选择自己所爱的,那么就要爱自己所做的。一句话: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得到成功的乐趣,得到人生的乐趣。一个不能快乐工作的人,绝对不会有好的职场生涯。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主人把货物装在两辆马车上,让两匹马各拉一辆车。在路上,一匹马渐渐落在了后面,走走停停。主人便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物全放到前面的车上去。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便开始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你越是努力干,主人越要折磨你。”

到达目的地后,有人对主人说:“你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那么你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

主人听从了建议,便把那匹不干活的马杀了。

快乐应该是工作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如果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快乐,那么你就会认为工作是一种负担,你就会对工作斤斤计较,甚至采取办法逃避工作,其结果可能就是成为那“另一匹马”。

所以,那些不在工作状态的人,那些不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人,一定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快乐地工作?

§§§第八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句说臭了的口头禅,也是许多人奉为行事准则的“哲学”。在这一“哲学”的指引下,生活中便有许多人在公共汽车上遇见老人、小孩、病人、孕妇旁若无人,对“别人”的事也总是冷眼旁观,处处表现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人看起来不招惹是非,省了不少事,好像也不会吃亏,其实却不尽然。

假如在一个团队,或是在一个集体中,人人都不管“闲事”,处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那么,团队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谁也不提,谁也不说,到头来,当问题越变越大,直至无法收拾时,吃亏的将不仅仅是整个团队,自己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我们来看一个笑话:

一个人经常教育儿子要少管闲事,否则会引起麻烦。一次,父亲与儿子买米回来,米漏了,父亲没发现,儿子却看见了。可是儿子没有声张,因为他遵守父亲的教诲:“少管闲事”。结果到了家里,米已漏完了。父亲责备儿子,儿子答道:“漏米与我无关,这是闲事。”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却提醒我们:在一个团队中,任何事都不会是闲事。因为,团队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团队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像上面故事中的父亲那样教育儿子:少管闲事,那么,整个团队就会陷入漠不关心、裹足不前的状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齐心奋进的团队、员工,每个人都满足现状,明哲保身,自谋私利,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想揭示企业或团队中阴暗的一面,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计划都将成为空话。

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中指出:要中国人民变散漫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能使社会增添冷漠,只能给团队带来散漫。一旦有强敌入侵、有困难出现,整个团队就会失去所有的战斗力,变得岌岌可危。

一次,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个在火车上盗窃十年的罪犯被抓后说,他之所以越做越胆大,是社会鼓励的,因为一般偷盗时,即使被抓住了,只要把钱包还给当事人,就没事,没有几个人报案。至于旁边的人,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旁观者知道偷盗是犯法的,但没有损害他的利益,用不着他去冒风险。

比这个案例更有戏剧性的情节是,居住在上海某小区的一对夫妇,一次下班回家后,走到自家的门口,看到有一个形迹可疑的人扛着一个电视机从自家单元的门口出来,夫妻俩悄悄地说,这人可能是个小偷。但当时他们都觉得那电视机不像是自家的,就视而不见地上楼了。结果跑到家里一看,平时摆在客厅里的电视机竟不翼而飞了。

可见,这就是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带来的结果,也是我们民族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少管闲事”所造成的悲哀。对此,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中国人习惯了做看客。所以,对于表面上看似和自己没有切身利益的东西总是置若罔闻。

有一个这样的事例,在南京某宾馆门前发生这样一件事:一男子不知什么原因痛打一名女子(后据了解两人是夫妻),女子痛苦不堪,引起不少路人围观,但都表情木然,任凭男子打人。这时候,一名路过此地的意大利人见状,马上用生硬的汉语向当地警方报警。110民警到了之后,这名意大利人又向民警提供了男子打人时的相关证据,随后便悄然离去……

如果这则新闻没有后半截,可谓一点新闻眼都没有。大街上打人事件,哪天没有?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闻,何况是老公打老婆。只是面对打人事件,国人木然围观,外宾愤然报警,经这一冷一热的对比,才骤然有了讽刺意味。

或许,这位意大利人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些看客们的冷漠。因为他不知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看客的座右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看客的行为准则,好看戏、看好戏又是看客的业余爱好,有免费好戏看,他们宁可放下手中的活,停下脚步,钻进人群,踮脚翘首。

或许,这位意大利人怎么也理解不了有人当街打人,竟然没人报警。因为他不知道,这些看客们早就习惯了打人场面,都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正的勇士”了。即使是男士打女士,对于没有绅士风度的看客们来说,也不足以刺激他们早已麻木的神经。

殊不知,人生在世,没有谁是“独行侠”、“鲁滨逊”,现在的他人,可能就是明天的你;今天的看客,可能就是明天的“表演者”。你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当看客,就甭指望他人会在你需要时帮你。

相同的道理,如果将这样的事情换成一个团队的案例,当团队之中出现了危难或是困境时,团队之中的每个成员也像上面的看客一样,置若罔闻。那么,这个团队还能称作一个团队,还能指望它在竞争中获胜,还能指望它所向披靡吗?

同类推荐
  • 故事营销(上)

    故事营销(上)

    曾经有人说:现代企业要突破销售的瓶颈,必须先突破市场这一块巨大的坚冰。因为长期的千篇一律的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已经使所有消费者感到麻木,甚至是回避。在这样一种毫无新意的营销理念下,要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只是企业界与营销人员的美好梦想而已。如何破冰?这样一个问题无疑是所有企业和营销人最关注的话题。事实上,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做不好的营销。
  • 一对一经理人

    一对一经理人

    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留言簿,里面都是那些在“新大陆”的探索中卓有成就的开拓者们,从一对一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未知领域的前沿发回来的信息。他们正在向我们讲述那里究竟是怎样一番天地。有些人毫无疑问会注定名垂青史——至少在商业圈内是如此,因为他们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人早已成了传奇人物,比如罗伯特·麦克德谟特将军。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麦克德谟特就使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把一家原本体态笨重、文案工作没完没了的官僚化保险公司UsAA,改造成了利用关系营销最具说服力的成功典范之一。
  • 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酒店

    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酒店

    有人说酒店就是在一幢大楼里,有几百个客人正在消费,又有几百个员工正在为客人服务。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是服务生。提供满意的服务,就是酒店管理的归宿。如何提高酒店服务水平,让顾客满意,如何提高管理能力,经营一家赚钱的酒店?阅读本书,你可以找出你酒店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
  • 每天学一点销售技巧

    每天学一点销售技巧

    本书从7个方面对销售员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做出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指导,无论你是刚进入销售领域的新手,还是已经业绩骄人的Top sales,本书都能为你一一解惑,让你从中学到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让客户快速地对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具备亲和力,如何赢得客户的信赖,从而增加与客户面谈的机会。这些困惑你、影响你业绩的问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答案。每天学一点销售技巧,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你的销售业绩也一定会节节攀升。
  • 天下回商

    天下回商

    本书收录了《梅开二度又飘香——答容川由棉花商业转制药工业的历程》、《引来万口赞美味——西安清雅斋清真饭馆》、《香自名师绝艺来——北京西来顺清真饭庄》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惑世红瞳

    惑世红瞳

    她是古老家族安氏的小公主,拥有象征安氏一族最纯正血统的猩红眼眸,从小被所有人捧在掌心,却从未想到会在自己的18生日时死在从小最疼爱自己的叔叔和哥哥手里。濒死之际,终于得知一切只是一场策划多年的阴谋,她的悲伤愤怒化为冲天红光.......异世重生,她已不再如前世一般纯真懵懂,这一世,她再不要任人算计欺凌......当红瞳再现,废材蜕变为天才,天地都为之变色......
  • 神将军

    神将军

    姜云霆,京华大学高考第一名状元,长相帅气,风度翩翩,家里有个军区首长老爸,有个疯狂的老妈,还有一个无比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大学的时代,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的怪事,也寻找到了真爱。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姜云霆发现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仙家女神,道门女神,校花女神,玉女女神,总裁女神,军花女神。统统的求收养,求生孩子。但现实问题是,这个男人什么都好就是感情是个木头。
  •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进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的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楹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者、中医学好者阅读参考。
  • 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全本)

    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全本)

    她:长到十八岁的她已有名动一方的美貌,令多少男人倾心,她却甘愿成为他三个月一换的情人!只因他是大姐的未婚夫,她要在这三月内成功偷得他的种,待孩子长大再来认祖归宗,彻底地将大姐及她那不可一世的母亲羞辱。他:他游遍花丛,也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只是心底想要留下她的渴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烈,没有想到,她还是走了,宛若人间蒸发。六年后再相见,她已经是孩子的母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他。第一次,她因为复仇,不能嫁他为妻;第二次,她因为报恩,不能嫁他为妻;她只能选择,愿做情人不为妻。********************************************【挥剑斩情丝,请支持:斩婚系列文】《斩婚:总裁,离婚请签字》http://novel.hongxiu.com/a/190740/《斩婚:新婚陌生人》http://novel.hongxiu.com/a/191724/《斩婚:逃跑娇妻晚点名》http://novel.hongxiu.com/a/194243/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九卷)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九卷)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书将这四部书进行了新的编排,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予以出版。
  • 外科选要

    外科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之路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之路

    中国金融文化系列丛书是由中国金融阐和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关于本土金融文化建设的系列图书,该丛书通过对优秀金融单位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服务内窖、管理制度、产品种类、创新思维、领导艺术、团队精神、国际化理念和核心责争力的全面解读,旨在全面反映我国金融文化建设,塑造新时期我国金融新形象,夯实本土金融文化事业的坚实根基,通过金融文化来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升我国金融业面对外资金融入市的竞争力。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 第一次甜蜜

    第一次甜蜜

    七月,北戴河的旅游旺季,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沙滩,碧海蓝天,游人如织。海滩不远处,众多国家级企事业单位的疗养院在树荫中显得异常安详。从钢筋水泥建筑物中抽身重回自然,是时尚,也是自身的需要。
  • 阳光偏移,遗失温暖

    阳光偏移,遗失温暖

    爱情真的是一剂强有力的毒药,它在慢慢侵蚀着你的五脏六腑,而你却浑然不知,当你终于感觉到不适时,它已经侵入了你的骨髓,与你的生命融为一体,有些毒解了就不会死,但有些毒解了却会生不如死。那一年,安然15岁,晨锦16岁,在这场不被祝福的爱情里,他害得她家破人亡,害得自己远走他乡,他们的相遇注定就是一场残忍的对白。七年后他的归来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年少的虐恋与现实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在他与另一个相伴七年的人当中,她又该如何抉择,他们还能够找回那份遗失的温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