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64

第64章 阳货篇第十七(1)

“阳货篇”旨在告诉我们人生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人生要有一个美好的开端,选择好了正确的方向,才能大步流星地继续前进。如果开始就选择错了人生道路,要想回头就很难了。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人生下来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习俗影响而变得越来越不同,从而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君子选择兼济天下的豪迈人生,小人可能会选择蝇营狗苟的卑微人生。选错了做人的方向,就注定了人生的失败。所以,我们要走好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向着仁德良善的方向迈进。

17.1阳货①次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④。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⑤,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⑥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⑦。”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①阳货:又叫阳虎,是季氏的家臣。②归孔子豚:归,赠送。豚,小猪。赠给孔子一只烹熟的小猪。③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④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⑤迷其邦:迷,使动用法,乱,使乱。听任国家混乱。⑥亟:屡次。⑦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译文

阳货想要见孔子,孔子不见,他送给孔子一头烹熟的乳猪。孔子趁他不在家时,便去他家拜谢,正巧在路上遇到了他。阳货对孔子说:“你来,我有话对你说。”

阳货说:“胸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可以称为仁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想做大事却多次错过机会,可以称为明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光流逝,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去做官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阳货之欲见孔子,虽其善意,然不过欲使助己为乱耳。故孔子不见者,义也。其往拜者,礼也。必时其亡而往者,欲其称也。遇诸涂而不避者,不终绝也。随问而对者,理之直也。对而不辩者,言之孙而亦无所诎也。”

张居正注:“阳货所言,皆讥讽孔子的意思。不知夫子抱拯溺亨屯之志,本未尝怀宝失时,而亦非不欲仕也,但不仕于货耳。故直据理答之,不复与辩。盖圣人之待恶人,不激不随如此。”

解读

阳货,又叫阳虎,是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春秋末年,中央集权衰落,权势下移,阳货曾经一度掌握了季氏家族的大权,甚至掌握了鲁国的大权。他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想拉拢孔子给他做事,但孔子憎恶他这样的越礼篡权之人,不愿为他效力。阳货多次召见孔子,孔子都不见他,所以他采用了“空访”的伎俩,趁孔子不在家送去了一只烹熟的乳猪。孔子不得不去他家里拜谢,但是也是趁阳货不在家时前往,结果偏巧两人在路上相遇了。阳货也是个聪明人,他利用孔子自己提出的学说来说服孔子早日出仕。孔子无可奈何,只好回答说他要去做官了。其实,圣人的态度十分明确,他并非不做官,而是不愿意辅助阳货这种僭离于正道的人。

机会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保证,遇到机会我们要眼明手快,抓住机会以免留下悔恨。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机会,机会也是时时都存在的,最关键的是要衡量眼前的机遇是否适合于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都希望抓住成功的机遇,但是我们不能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一样,见到升官发财的机会就抓。不义之财不可取,不当的升官方式也令人不齿,我们不能为这样的机遇而违背道义,沾沾自喜。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让心灵感觉充实愉悦,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并且只要我们这样积蓄力量做好准备,就一定能遇到适合自己的成功机会。

17.2子曰:“性①目近也,习相远也。”

注释

①性:指人的本性。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不过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相差远了。”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朱熹注:“此所谓性,兼气质而言者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张居正注:“夫以人之善恶,系于习而不系于性如此。则变化气质之功,乃人之所当自勉者也。岂可徒诿诸性而已哉?”

解读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相差无几,只不过因为后天的生活习惯、所受教育、生存环境等社会因素的不同造成了很大的区别。这就说明,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塑造发生改变的。

性相近就是人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从而产生同类意识;所以就有了人同此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性相近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由此孔子提出了对学生“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而习相远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养成的生活习惯乜各有差异;所以又有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习分主动和被动,自己决定学好还是学坏属于主动,受环境影响潜移默化学好了或者学坏了则属于被动。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可见,环境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所以说,习的结果是好是坏,大多可以自己决定,主动的因素占首要地位,不能学坏了就完全归罪于外界环境。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①。”

注释

①移:改变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只有最上等的聪明人和最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能改变的。”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人性本善,有不可移者何也?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其质非必昏且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

张居正注:“世间极智之人,固不常有;极愚之人亦不多见。惟半清半浊,可善可恶者最多。此变化气质之功,在中人所不容已也。然尧舜犹谨微危之畿,汤武不废反身之学,虽圣人不敢以上智自恃如此。桀纣恃其才智,荒淫暴虐,拒谏饰非,卒与下愚同辙,岂不悖哉?故曰:‘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

解读

“上知”是指地位高贵而又聪明睿智的人;“下愚”是指地位卑贱而又愚蠢笨拙的人。孔子认为只有这两种人是不能改变的。在古代,只有上层贵族才能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地位低下的下层劳动人民根本没能力读书学习。这就形成了文化归属于社会上层,而下层百姓不占有文化的状况。孔子说过人“性相近而习相远”,“上知”和“下愚”这种状况的出现恐怕也离不开后天“习”的因素。在那个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社会上层人一出生就注定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做学问出仕为官为事业;而下层人民只能辛勤劳作,艰难生存,以各种杂累技艺养家糊口。由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以致他们的天性相差越来越远。

智慧与愚蠢本没有明显的界定,也并非上天注定,一切都受环境的影响。我们不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应该积极努力地改造环境,选择一个适合于自己学习发展的环境,努力向着善的方面进步。此外,智慧的高低与品德的好坏并非完全一致,善恶总在一念之间,所以不管聪明还是愚笨,我们都应该加强品行道德的修养。

17.4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

孔子到子游做城宰的武城,听到了弹瑟和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以前我也听到老师说:‘君子学道就有了仁爱之心,百姓学道则容易指挥。’”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那些话是开玩笑啊!”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游所称,盖夫子之常言。言君子小人,皆不可以不学。故武城虽小,亦必教以礼乐。嘉子游之笃信,又以解门人之惑也。治有大小,而其治之必用礼乐,则其为道一也。但众人多不能用,而子游独行之。故夫子骤闻而深喜之,因反其言以戏之。而子游以正对,故复是其言,而自实其戏也。”

张居正注:“武城是邑名,在今山东兖州府地方。莞尔是小笑的模样。偃是子游的名。君子是有位的人。小人是细民。”

解读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他担任武城宰的时候做出了非凡的业绩。本章中孔子为检查其为政情况,特意奔赴武城。孔子在武城的街上溜达,听到四处都有琴瑟和歌唱之声,便十分高兴,微笑着说:“割鸡焉用牛刀?”言外之意是赞扬子游德才兼备,完全可以治理国家,却如此大材小用只让他管辖一个小城镇。子游以为老师说他用高雅的音乐教化普通百姓是“割鸡用牛刀”,有点小题大做。所以他当时反驳孔子说,以前您说君子学道就会有仁爱之心,百姓学道则容易指挥,便于管理。圣人知道子游对自己的话理解有误,就回答说子游说的很对,我之前只不过是在开玩笑而已。表现了圣人诙谐幽默的一面。

礼乐要中正平和,用来节制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听音乐,不仅要欣赏音乐的美妙,还要从中感悟出善。可是现代人要么爱听嘈杂动感的重金属,要么就爱听缠缠绵绵的小情歌,人们只享受其中的乐,而严重地忽视了礼,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7.5公山弗扰①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③?”

注释

①公山弗扰:人名,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浅,是季氏的家臣。②末之也已:

末,无。之,到、往。末之,无处去。已,止,算了。③之之也:第一个“之”字是助词,后一个“之”字是动词,去、到的意思。④吾其为东周乎:为东周,建造一个东方的周王朝,在东方复兴周礼。

译文

公山弗扰在费地兵变,召请孔子,孔子准备去。子路不高兴了,他说:“没有地方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到公山氏那里去呢?”孔子说:“召我去的那个人,难道是白让我去吗?假如有人任用我,我不是可以使周代复兴吗?”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圣人以天下无不可有为之人,亦无不可改过之人,故欲往。

然而终不往者,知其必不能改故也。”

朱熹注:“道既不行,无所往矣,何必公山氏之往乎?”

张居正注:“公山弗扰是鲁大夫季氏之家臣,为费邑宰。末之之字,解作往字。孔子自表其用世之志,以晓子路如此。而其拨乱反正之微权,转移化导之妙用,则有未易窥者。然考之春秋传,公山弗扰与季氏战,兵败奔齐,而孔子亦竟未应其召。道之将废,而鲁之终于不振也。可慨也夫!”

解读

公山弗扰在季桓子家里做家臣,与同为季氏家臣的阳货一起图谋叛乱。他派人邀请孔子前往费邑共图大事。孔子打算前往,想利用他们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孔子推行仁政的政治理想执着而又坚定。但是,如果孔子应邀前往费邑,就是支持为乱犯上的越礼行为,所以子路很不理解,对其加以阻拦。圣人便指出,他能够被任用的话就有机会复兴周礼,推行仁政了。可见,圣人心怀大志,想抓住机会以匡扶天下。

有理想就要竭心尽力地去实现,所以遇到机会不能轻易放弃,要勇于尝试。试过了才知道合不合适,如果不行就果敢地放手,不去留恋继续前行,这才是负责又合理的态度。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道。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的人就可以成为仁人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呢?”孔子说:“恭谨、宽厚、诚信、聪敏、慈惠。恭谨则不会遭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使人信任,聪敏就会有成绩,慈惠就可以差遣人。”

名家注解

朱熹注:“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于天下,言无适而不然。犹所谓虽之夷狄不可弃者。五者之目,盖因子张所不足而言耳。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

张居正注:“侮是侮慢。任是倚仗的意思。五者之效如此,汝能兼体而力行之,则天德流通,物我无间,而仁之体用皆备矣,可不勉哉?”

解读

孔子对仁有多种解释,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一以贯之地爱人。这种爱是自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是推己及人的爱。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正是这种无私大爱的外在表现,既是为官从政的必备素养,又是我们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

恭谨、宽厚、慈惠三者是对人而言,诚信、聪敏则是对己而言的。对人要恭敬,不能骄傲放肆,也不能随便侮辱怠慢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说话办事要谨慎小心,不随意评价别人、指手画脚,这样才不会招致别人的侮辱耻笑。对人要宽容,厚德载物,器量宏大,谅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拥戴。对人还要慈爱,施人恩惠不求回报,别人就会心存感激,乐意听从调遣差使。对自己要严格要求,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遵守承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不但要勤劳还要聪敏,敏于事而慎于言,不鲁莽发言轻易许诺,而是要勤勤恳恳聪明伶俐,这样才会做出成绩。只有具备了以上五种美德,才能畅行于天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君子。

17.7佛肸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②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日坚乎,磨而不磷③;不日白乎,涅④而不缁⑤。吾岂匏瓜⑥也哉?焉能系⑦而不食?”

注释

①佛肸:晋国大夫范氏的家臣,中牟城的地方官。②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天的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③磷:损伤。④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⑤缁:黑色。⑥匏瓜:葫芦中的一种,味苦而不能吃。⑦系:结,扣。

译文

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以前我听老师说:‘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依凭中牟地方起兵叛乱,你却要到那里去,怎么可以呢?”孔子说:“对,我是说过这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吗?不是说白色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怎能像匏瓜一样,只能挂在那里而不能吃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路恐佛肸之浼夫子,故问此以止夫子之行。亲,犹自也。不入,不入其党也。”

张居正注:“佛肸是晋大夫赵简子的家臣,时为中牟宰。磷是薄。涅是染皂之物。缁是黑色。匏是大匏,味苦而不可食者。时晋室微弱,政在六卿。赵简子与范中行相攻,其家臣有佛肸者因据中牟以叛。”又注:“孔子前于公山之召,则以东周自期,此于佛肸之召,则以坚白自信,盖圣人道大德宏,故能化物而不为物所化。若使坚白不足而自试于磨涅,则己且不免于辱,何以能转移一世乎?君子处世,审己而动可也。”

解读

前面谈到公山弗扰召请孔子前去共谋大事,孔子欲往,子路出面阻拦。本章又谈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时子路再次出面阻谏。这从侧面表现出子路生性耿直,刚勇直率的性格;也表现了圣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通权达变的灵活性。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热门推荐
  •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我死了,来到阴曹地府之后却发现原来奈何桥上的孟婆是一个美女。我吻了她。她没有让我喝下孟婆汤我带着所有的记忆和智慧,成了袁绍的儿子,二公子袁熙。我注定会是这个时代的噩梦,不仅仅是曹操和董卓的噩梦。同样也是无数三国美女的噩梦。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吕布你想独占,不可能,我要分一杯羹。美女大乔、小乔我一人独占。孙权妹子不能嫁给刘备,为什么,老子击败刘备,出兵攻取南郡、荆州、长沙、桂阳、零陵想把地盘要回去,好说,拿妹子来换吧。还有甄氏,我的结发妻子,怎么可能让曹丕这个纨绔子弟染指。桂阳太守赵范的嫂子樊氏,赵子龙你不要,笨蛋,我替你笑纳了。
  • tfboys之愿你安好

    tfboys之愿你安好

    曾经的我们,一起闹,一起疯,他们像保护瓷娃娃一样保护着她,也同样爱着她,而她该如何选择“对不起,我不值得你们爱!”最后,她留下这样一句话离开了,她以为他们会忘了她,可是她不知道,他们因为她而堕落……五年后,她再次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
  • 犬夜

    犬夜

    简介我若要爱,你必与我一起。我若要弃,你便不离不弃。酒后的一场疯狂,让李凡缠绵上了女经理,并以此介入了她的生活,面对金钱、美女、权利的诱、惑,李凡是否能借此走出自己的绯闻人生、活的出“色”,精彩纷呈.....
  • 亡灵姬的进化历程

    亡灵姬的进化历程

    多元宇宙,次元空间,时空错乱,因果扭曲,生命的禁区,众神遗弃之地——这里,无日亦无月,天空是昏暗的,大地也是昏暗的!这里,如一幅展开的寂静画卷,充满了单调、荒芜、沧桑;不知何时存在,又会存在到何时;没有时间的流逝,也无空间的流动!这里,没有一点的活力,没有一丝的生机!这里是,亡灵的诞生之地,也是亡灵的圣地!这里是,艾泽萨斯!
  • 故事与你

    故事与你

    一群好兄弟他们都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在这个未知世界发生的事情和爱情。希望这本书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快乐。本人写书的时候,也会有着很大的压力,写的好与不好请谅解。
  • 鹤山笔录

    鹤山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概论

    本书共十章,内容有: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应用等。
  • 战斗吧,骑士公主

    战斗吧,骑士公主

    莫名其妙从海滩上捡回了一个美少年,他居然说她是传说中十恶不赦的食人族,带他回来只是储备食物过冬?从海难中救起贵公子夏晨茗的普通打渔少女玛小酱,偷偷混上夏晨茗家的飞机,费尽心机来到向往己久的季蓝市!贵为“希亚学院”王子殿下的夏晨茗其实是一个脾气臭到不行的大魔王!
  • 勇士快跑之机械达人

    勇士快跑之机械达人

    新手,程序员,电脑狂,游戏玩家,不想睡。。
  • 未来的未来

    未来的未来

    在2015年,主角与他的小伙伴不小心穿越到了未来,变成n年以后,一段奇怪的故事会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