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100000018

第18章 公治长篇第五(4)

大智若愚是一种处世态度,乱世之中能够保住身家安全,同时又能同政治黑暗·的现实进行无声地抗争。郑板桥说:“由糊涂到聪明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难得糊涂。”可见,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并不容易。所以,圣人认为大智若愚是大智慧的表现,像宁武子这样的人,他的聪明他人可及,但是他装糊涂的本领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做人难,做到为人处世事事周全更难。很多人往往认不清身处的环境和形势,盲目表现自己,结果害得自己有口难言。真正聪明的人能够看清现实,该表现的时候勇于表现,不该表现的时候懂得以假装糊涂来远离祸端。职场也好,官场也好,懂得假装糊涂才能处事周全。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①狂简②,斐然③成章,不知所以裁④之。”

注释

①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为一党。吾党意思是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②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③斐然:有文彩的样子。④裁:

裁制,节制。

译文

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在鲁国的那些学生都志向远大却行为粗率,写文章文辞华美,却不知道如何自我节制。”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终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后学,以传道于来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为狂士志意高远,犹或可与进于道也。但恐其过中失正,而或陷于异端耳,故欲归而裁之也。”

张居正注:“可见圣人为当时计,固欲其道之行,为后世计,又欲其道之传,其心真有视天下为一家,通古今为一息者。此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教万世无穷也欤!”

解读

孔子的一生,为推行仁道而献身。他出则担忧其仁道不能实行,退则忧虑其弟子“业之不修”,是进亦忧,退亦忧。圣人周游列国,一心一意要挽救黎民百姓,可是却屡遭碰壁。后来在陈国甚至绝粮,颠沛流离,困顿不堪,眼见着仁道难行,又担心在鲁国的弟子们无人教诲,于是浩然长呼:“回去吧!回去吧!”一声长叹不难看出圣人进退俱忧,心情复杂而又矛盾。

圣人的仁政理想在当时无法实行,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弟子们身上,以此把理想传承下去。远在故乡的弟子们,大都是年轻人,他们虽然拥有远大的志向但是行为却常常轻率狂放,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不懂得自我节制。所以,他们急需圣人的教诲指导。面对仁道难行的困境,加上对故乡弟子们的担忧,圣人便归心似箭,急于回到故乡讲学,以培养人才。

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旧怨。所以怨恨他们的人也很少。”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不念旧恶,此清者之量。”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张居正注:“若人君以此待下,尤为盛德。盖凡中材之人,孰能无过,惟事出故为,怙终不悛者,虽摈斥之,亦不足惜,然或一事偶失,而大节无亏,初时有过,而终能迁改,以至迹虽可议,而情有可原,皆当舍短取长,优容爱惜,则人人乐于效用,而天下无弃才矣。虞舜宥过无大,成汤与人不求备,皆此道也。此寸以为万世人君之法。”

解读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死后,两人因为互相让位而逃离国家。后来周朝灭了商,他们认为吃周朝的粮食可耻,就隐居到首阳山上靠采野菜度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本章是孔子赞扬伯夷、叔齐“不念旧恶”的良好德行。所谓“不念旧恶”,讲的就是心胸宽广,能够宽容饶恕别人。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别人冒犯了自己,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谁心里都不会好受,难免有怨气。但是过去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与其斤斤计较让自己不开心,还不如潇洒一点,忘记恩怨。不去怀恨别人,以前的所有仇怨也就渐渐消失了。大人不记小人过,对别人多些宽容和理解,就算对方是再坏的人,也总有一天会被你的博大胸怀感化。不然,怨怨相报何时了?你怨恨别人,别人可能也怨恨你,大家都处处设防,整日伺机“报仇雪恨”,那么大家就永远没有安宁的一天。

不记旧怨,大度一些,洒脱一些,生活就会到处都充满阳光。所以,对他人宽容一点吧,不要老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5.24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①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直率。②醯:音为X,即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要一点醋,他却向邻居家要了一点给那人,而不直接告诉那人他没有。”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微生高所枉虽小,害直为大。”

张居正注:“夫微生高之直,人皆信其行,而孔子独断其非,所谓众好之必察焉者如此。然当时似是而非,虚名无实者,不止一事,利口之人乱信,乡愿之人乱德,孔子皆深恶而痛绝之。盖欲人致谨于名实之辨也,然则用人者岂可徒采虚名而不考其实行哉!”

解读

有人向微生高讨醋,他家里没有,但是他却不跟人直接说自己也没有,而是从邻居家讨了一点来给那个人。所以,孔子认为这个以正直闻名的微生高并不直率。

生活中这类事情很多,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着充实,穷困却装成富足,打肿脸也要充胖子。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说他是正直之人呢?

正直首先应该实事求是,直话直说。圣人认为微生高向邻居乞醋,再给向他讨醋的人,这有“借花献佛”之嫌,说明他并没有实事求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正真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博取虚名去伪装。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必要以假充真。

中国人要面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说自己没有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往往没有也说成有,就是借也不能承认我没有,这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做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是就是,非就非,只要真诚,别人一定能够理解。打肿脸充胖子,假使别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谁还能认为你是个正直的人呢?所以,生活中,我们务必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赢得好名声去刻意伪饰自己。

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①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

这里采用后说。②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可耻,孔丘也认为可耻。心里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孔丘也认为可耻。”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左丘明,古之闻人也。”

张居正注:“观此二者为圣贤之所共耻,学者可不省察乎此,而立心以直哉!

然此等人不止可耻,尤有害于国家。盖谄媚之人,阿谀逢迎,非道取既,人情易为其所惑。奸险之人,内怀狡诈,外示恭谨,人情易为其所欺。若不识而误用之。则其流祸有不可胜言者,所以古之圣王,远佞防奸,如畏鸩毒而避蛇虺。盖为此也。”

解读

在《学而》篇里,孔子已经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善于花言巧语,总是一副讨好人的面孔,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本章里,又加上了“足恭”,进一步刻画了那种表里不一的伪君子的丑恶嘴脸。过度恭敬,一定是暗藏杀机,口蜜腹剑。对于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圣人也以之为羞耻。还有一种人,将怨恨埋藏在心底,而表面却又和你十分友好,这是典型的伪君子。对于这样的人,左丘明认为很可耻,圣人也认为可耻。

“巧言,令色,足恭”讲的是人的外表,“匿怨”讲的是人的内心,像这样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我们不得不小心提防。当面奉承,背后插刀的人是可耻的,也是可怕的。很多人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爱听动听的话,看好看的脸色,所以经常会吃亏上当。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善于观察懂得分析,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不要阳奉阴违,而要做一个诚恳正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5.26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③善,无施劳④。”子路曰:“愿问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⑤”

注释

①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②盍:音he,意思是何不,为什么不。③伐:夸耀的意思。④施劳:施,表白。劳,功劳。表白自己的功劳。⑤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谈一谈自己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把我的车马,好的衣服,都拿出来和朋友一起使用。即使坏了也没什么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饰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说:“我们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意使老人生活得安逸,让朋友之间相互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又曰:“子路、颜渊、孔子之志,皆与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尔。”又曰:“子路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亚于浴沂者也。颜子不自私己,故无伐善;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至于夫子,则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己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今夫羁鞫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鞫之作在乎人,而不知羁靮之生由于马。圣人之化,亦犹是也。先观二子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天地气象。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

张居正注:“合而观之,子路公其物于人,而有难于兼济。颜子忘其善于己,而犹出于有心。惟夫子之志兼利万物而不知其功,仁覆天下而不见其迹,真与天地之量一般,又岂二子之所能及哉!使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则时雍风动之化,当与尧舜比隆,惜乎不得其位,徒有志而未遂也。”

解读

仁德是有境界的,树立志向是修养仁德的第一步。孔子将立志分为树立个人理想和树立社会理想两个方面,其个人理想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社会理想则是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且他对弟子们关于志向的培养问题也非常重视。

子路的志向很豪迈,十分讲义气。颜渊的志向很有仁者风范,非常谦逊,不愿意夸耀自己,四处宣扬自己的功劳。圣人在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说,希望老年人无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安顿,能够颐养天年;希望人与人之间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再没有欺诈,没有仇怨;希望社会能够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永远爱护下一代。显然,圣人的志向是实现一个充满仁德,十分和谐的社会。

树立远大的理想的人生成功的起点,然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我们的艰辛付出。

面对现实生活,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只有一步一步去打拼,才能一点一点向理想靠近。志向越高远就意味着我们要走的路越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耕耘,总有一天会创造出不平凡的功绩。

5.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①而内自讼②者也。”

注释

①过:过失,错误。②讼:批评,责备。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并且在心里自我批评的人啊!”

名家注释

朱熹注:“人有过而能自知者鲜矣,知过而能内自讼者为尤鲜。能内自讼,则其悔悟深切而能改,必矣。夫子自恐终不得见而叹之,其警学者深矣!”

张居正注:“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故终为有商之令主。然能居敬穷理以预养此心,则自然邪念不萌,动无过举。圣人所以能立无过之地者,其要在此。若待有过而后悔之,不亦晚乎?孔子之言,盖为中人以下者发也。”

解读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明知道自己犯了过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反省自己、责备自己了。更有甚者,自己犯了错误,不但不认真反思自己,反而把责任全都推到别人身上。所以,圣人说他没有见过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做自我批评的人。

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即使偶尔有能看到自己错误的人,也很少有愿意正视错误,能够做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的。

这实际上牵涉到了感情与理智两方面的问题,就理智方面而言,人们一般认为应该做自我批评,有了错误应该及时改正才好;但就感情倾向而言,人们又总是习惯于自己原谅自己,为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宽容自己。结果往往是感性战胜理性。所以,总有很多人安于自己的错误以及各种坏习惯而不加改正。

勤于自我反省,是完善自己、修身养性的好方法。我们的双眼不要只盯着别人,而要多观察自己,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错误与不足。犯错误在所难免,但是有了错误就要好好检讨自己,不能编造理由原谅自己,更不应该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应该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错误。

5.28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②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解释

①邑:小城。②丘:孔子自称。

译文

孔子说:“就是在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中,也一定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会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忠信如圣人,生质之美者也。夫子生知而未尝不好学,故言此以勉人。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可不勉哉!”

张居正注:“夫人乃不咎其学之不至,而徒佞于资之不美,岂不过哉!

易得,至道难闻,故君如尧舜,必孳孳于精一,圣如孔子,犹汲汲于敏求,乎。欲法尧舜孔子者当知所以自勉也。”

解读

孔子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品质,因为哪怕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里,也会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他认为自己跟别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自己非常好学。这就说明圣人的美好德行和渊博学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都是后天勤学取得的。圣人强调“好学”,是在勉励我们不要太看重先天的资质,而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勤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人。

“好学”是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很多人求学之初往往计划做得很好,但多数半途而废,不能持久。由此可见,“好学”说起来平平常常,真正做起来却很不容易。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难以坚持就不去学习放弃求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无论多么博学多识的人,一旦停止学习也将失去活力。尤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落于人后,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理解新道理。正所谓“学无止境,贵在坚持。”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热门推荐
  • 九转玄修

    九转玄修

    ☆上古大陆,神魔之地,天中央的奇幻世界,上古流传,万古魔神,九天玄女,魔天神尊,两对邪与恶的较量,大地被毁灭,九天被打破,神秘强者用神境隔开了一个世界,下今干年之内不得发生战争。龙轩,古令第一人,重临异世,他将如何?一人,一剑,一龙,横剑仗天下,以名会英雄,以天斗万神,狂傲九天之上,生是龙血之神!战那万干魔神,纵横天地间,纵剑天地乱!
  • 指破苍天

    指破苍天

    仙羽大陆,武道兴隆;宗派林立,五门为首;乾坤斗转,乱象初现;紫微东移,潜龙出海;段氏天宇,梦中投胎;北冥神功,飞龙在天;武道至极,传说万载;六脉神剑,指破苍天。
  • 一亿六

    一亿六

    商界巨子王草根急需生个男孩传宗接代,岂料他的精子荡然无存。优生专家刘主任意外发现某俊男竟然拥有绝佳精子,却又对性懵懂无知。各方人马为这个号称一亿六的优异“人种”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一个俊男和三个性格迥异女人的情感纠葛波澜起伏,形形色色的人生巨变勾勒了一幅当代社会的风情画。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全能修仙高手

    全能修仙高手

    十八岁年少无知,被人设计赶出夏海,无数次浴血奋战,经历一次又一次死亡的洗礼,终于站在人生的巅峰。江湖子弟江湖老,十年夜雨十年灯。十年之后,因为跟一个老头子的约定,沈欢再度回归伤心地。最痛快的,自然是快意恩仇,将所有仇人干翻在地;最甜蜜、烦恼的,自然是难逃大自然“优胜劣汰”的铁则,引无数美女来袭。但与此同时,早已站在武道巅峰的沈欢,却突然发现了一件极其荒谬、可怕的事情……
  • 爱你无悔:曾经沧海难为水

    爱你无悔: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曾经的山盟海誓如今的无悔守护婚礼当天曾经朝思暮想都他回来了只是穿上西装革履的不是他身旁的他说:“爱你,我已预料这一天,我无怨无悔,你,本来就是属于他的”殿堂门前的他说“我回来了”
  • BOSS高冷:拒当首席的冒牌女友

    BOSS高冷:拒当首席的冒牌女友

    宠文,欢脱,不虐他问:你是谁?”她答:“你好,我是七浅弄,年26,貌如花,单身,流浪的生活艺术家一枚,温柔贤惠,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高富帅兼职好男人的话就马上行动将我领回家,不是的话请绕道而行……”他说:“那我们谈谈房市问题吧。”她大惊:“你跟我说房事?”
  • 爱情出轨:婚外情的心理透视

    爱情出轨:婚外情的心理透视

    在当今泛滥一时的有关婚外情出版物中,居然没有一本独立成篇的研究专著。著名家庭婚姻心理研究学者程超泽博士大胆采用言情手法撰写的《爱情出轨》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作者对各类外遇经验的忠实记录;有助于读者分享婚姻以外的另类生活,并避免自身的婚外情走向疯狂。本书的出版希望能部分地填补这个漏缺。在这一开我国婚外情研究先河的专著中,我们试图根据亲自采访或问卷对象的答复,勾勒出当代中国婚外情的一些主要类型、发展难、如何天长地久。当然本书更说明了外遇事件如何被揭发、破灭,以及如何调零。
  • 仙雄

    仙雄

    人中豪杰为枭雄,仙中霸者为仙雄。历经万难,沧海桑田,至此时,谁与争锋!
  • 九鼎界

    九鼎界

    传说大禹治水击败兴风作浪的妖魔无数,之后禹铸九鼎刻山川河岳于其外,聚九州精魂于其中,以封印妖魔。九鼎相互影响竟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谓之九鼎界。后夏桀暴虐,商纣无道,五霸明争,七雄暗斗,之后更有秦皇暴政。与九鼎界的联系,渐渐中断。然盘古,女娲,三皇五帝他们身居何所?西门吹雪,独孤求败他们破碎而去,又去往何处?项羽,吕布,霍去病,李元霸他们或力举千钧,或万夫不当。他们的力量又来自何处?张角,武侯,魏征,刘伯温他们呼风唤雨的能力又从何而来?答案都在《九鼎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