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7100000001

第1章 推荐序

佛法里的身心安顿

法鼓文化来电,邀我替琮瑜老师的《根本没烦恼》为文作序。他们告诉我,琮瑜老师目前除在大学任教,经常帮法鼓山与小区大学教授佛学与生死学课程,著有多本心灵文学与佛学专书。

在编者的形容中,琮瑜老师是位活菩萨,虽是哲学博士,但散文作品非常地平易近人、亲切优美,总能将看似艰深难懂的佛法观念,转化为现代人容易活用的清凉智慧。因此被视为“佛教心理学”的“唯识学”,在她的巧笔下变成亲切的生活经验分享,将烦恼分门别类,个个击破。

这个说词我喜欢极了,我在二十年前写了一本《用佛疗心》(远流出版),起心动念便是相信佛是心理医生,是一门究竟的疗愈、根本的方法,如果西方的心理治疗是治标的,佛学心理学就是治本之道了。

被喻为心理大师的荣格便深切体会,心理治疗的根本在东方。东方是什么?

指的便是东方的佛禅了,琮瑜老师这一本书让我更明白,也许应该说是东方的“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性的学派。

“唯识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对象理论’。唯识家从自我意识出发,含摄整个世界于意识中,论为一切对象都是识的交现,建构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等理论,在人类论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唯识学与康德、笛卡尔、胡塞尔的哲学思路是一致的。唯识学倡导‘识所缘唯识所现’,强调一切认识对象都是意识的转变,都离不开识,这是对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

我引了一小段魏德东博士关于唯识的论述,旨在说明一点,唯识学并不易懂,但琮瑜老师把它写得易懂好行,有所了悟,这是这一本书最精彩之处,看似信手拈来的作品,皆有深意,皆有对治之道,让读者看清了一切。究竟便在这儿了。

临床医疗一事我涉猎了十六年,长年在精神病院服务,看见病患来来去去,但始终跨不出门坎,原因就在于只有病兆没有病因的医疗,事出必有因是我的医疗经验中的体悟,任何一位患者皆有其因,而我的确看见了贪嗔痴的影响力,很多烦恼来自这三大病因。

如果无法究竟,不能菩提,少了如来,烦恼便将永远常住。我的一位好友,长年被忧郁症所苦,一直找不出好处方,寻医访仙多年,症候一直未消退,后来求助于我,我一眼便窥知问题所在,它非药物能医的,而是价值观陷入困境。他们夫妻开了一家店,生意奇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开门就等三点半,缺钱缺得很焦虑,借钱借到手软,朋友全躲了起来。

我建议他思考店的存废,关店也许亏了钱,但保了命,一切重来,还有药医,万一连命都没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思虑再三,听了建言,关掉了经常跑三点半的店。虽说债务仍在,但夫妻俩都找着了工作,偿还不难,忧郁症便自动消失了。

服药属西方的疗愈模式之一,从未断根,当是治标,价值观的重塑才是治本方策。《根本没烦恼》一书短短的散文中,提供的正是究竟的开悟之门。

这本书我看来颇有共鸣,乐于推介给你。

我特别喜欢李密庵的《半半歌》提及的境界:让将一半人问,一半属己,一半给人,人人一半,人生如饴。

一生不长,八九十年吧,用的真的不多,只是我们都要得太多,以至于太忙、太累、太烦、太多愁绪了。这些全想通了,烦便不住了。

推荐序

关于烦恼的三个假设

滚石集团董事长 段钟沂

《列子·天瑞篇》里有一则故事——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每天茶不思饭不食,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哪一天会被天压死。身旁的朋友于心不忍安慰他说,天有气撑着是不会塌的,杞人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不过马上又有了新的挂碍,天塌不了,但是地会垮啊!地垮了还不是死路一条。

杞人忧天是因为无知,无知就看不清楚、想不透彻,胡思乱想再加上贪生怕死,于是就起了烦恼。这叫“自寻烦恼”,是自己找来的烦恼。但是,由无知所引发的烦恼,来得急也去得快。杞人听听旁人七嘴八舌的一番说辞,当下也就释然,管它天塌不塌、地垮不垮了,烦恼当然也就一扫而空。

古代人的烦恼与现代人的烦恼虽然不同,本质上却都一样,杞人忧天是自找烦恼,现在的人不一定会忧天,但是一样会自找烦恼;古人无知,所以心里害怕,现代人刚好相反,得到的讯息太多,有用的知识不多,知道的真相太少,同样也会害怕,害怕就是烦恼。不过,现代人的烦恼大都是害怕“没有”,想要“有”。“有”是欲望,欲望似乎已成了现代人烦恼的根源。有了以后,太多、太少也是烦恼,搞不定,烦恼当然也就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了。

关于烦恼,我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不可能没烦恼;第二个假设是,有烦恼比没烦恼好;第三个假设是,原来真的没烦恼。

不可能没烦恼?是的,这是经验,烦恼本来就无所不在。譬如说,我自不量力答应写这篇序,就是自寻烦恼。但是,在慌乱中答应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可能会变成一种烦恼,不过,答应跟不答应的结果都一样,心里总会有不安,烦恼也就自动缠身,想逃都逃不掉。

有烦恼比无烦恼好,这是事实,至少,我一直都这么认为。没有烦恼,大概只有两种状况,或是在两种人身上才会发生,一种是超人、神人或是圣人,视烦恼如无物,化解烦恼的能力超强,这种人超凡人圣,天下少见。另一种则是对烦恼的辨识、感觉力极低,烦恼来了或没来都不知道,这种人虽感觉麻木,能靠福气避难,却也少见。所以,知道自己不是超人、圣人、神人而是凡人的真实,也是一种自觉。只有这种自觉,才会让自己心甘情愿地去面对烦恼,而不会痴人做梦地想没有烦恼。所以,能感觉烦恼当然比对烦恼茫然无知来得自然顺当。没有,想有是来自欲望;有了,想要没有则是考验,也是觉悟。

原来真的没烦恼,这是经验也是事实,当烦恼来了躲都躲不掉的时候,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处理它。祛除烦恼是一个挑战,喜欢挑战的人,烦恼来了会勇敢地面对它,看看它的真面目,然后,找出一个方法对付它。面目可憎的,就把它处理掉,因为看了不顺眼,不如不看。如此,烦恼“咻”一下就不见了!很难缠的,就跟它消耗,勇敢一点、坚决一点,看谁熬得久。当然,不一定每一次碰到烦恼就得跟它斗,有时候也可以握手言和,让条路请它先过。所以烦恼归根究底,存不存在,你自己决定,想开一点就像考试一样,铃声一响就要交卷,没有例外,也不得通融,所以时间也许才是烦恼最大的克星。认真想一想,因为“有”才会“没有”,如果本来没有那就是没有,所以“烦恼根本就没有”。

不过,也许是异想天开!我倒觉得“根本没烦恼”的另一个境界,可不可以就把烦恼根本当作是一种享受?烦恼本来是苦的,如果把吃苦当成是吃补,苦就不是苦了,烦恼也就不是烦恼了。当然,要走到这种境界肯定很难。有心人也许要练很久,才可能会有这样的觉悟。“根本没烦恼”应该是在一种自觉的状况下因自然产生的平静与自在,而把烦恼放下来;而不是像驼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自以为烦恼会凭空消失,烦恼看似不见了,其实它还是存在的!对于悲伤与快乐,如果快乐源自于悲伤,或是悲伤出自于快乐,当二者都是生命中无可避免之承担时,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分辨悲伤与快乐?烦恼之有无,一如悲伤与快乐,来的时候双手迎接它,走的时候挥手说再见,来来去去之间,终究会取得一个平衡,也许这也是一种“根本没烦恼”。

谢谢琮瑜老师的《根本没烦恼》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给了一个长年在烦恼之间进出、个性固执、观念混乱、行为粗糙的人,在写这篇序时,有了一个重新检视观察、面对自己的机会。

新版自序

微笑,与烦恼再见

六年前《根本没烦恼》出书之际,朋友曾摇摇头笑着说:“根本没烦恼,是个大妄语。”一句话道出的是惕励与省思,写这样一本书,说的当然不是如何或已经“根本没烦恼”,而是在与烦恼搏斗过程中的体验与挣扎。

也许就像“书写治疗”中所谓的,透过书写让自己更清楚问题,试着从自己的角度转换成阅读者的第三者角度来看问题,对于厘清烦恼的紊杂或跳出自我困限的框架,可以产生出另一种力量。

而之所以以唯识学对烦恼的阐释来分解这些日常生活的纪录,当然也不是因为对唯识学已经有了多么深刻的体会。记得研究唯识的学长曾说,读唯识没有几年的工夫,说不上“懂”,更别提“体解”或“入门”,但烦恼是那么具体而微细地在生活中见缝插针、来来去去,不想因此怯步或逃避生命的功课,毕竟那不是试图从佛法中期许自我锻炼者当有的行径。尤其,读唯识的初发心,是建立在那些对“烦恼”的思维与观照上。因此,这样以唯识的烦恼来对应生活中的札记,也成了再版的重要联结。

书即将再版之际,再读再思,虽仍为多年来习气的缠绕羞愧,也仍在烦恼中拉扯、牵动,但愿意透过这样的书写,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生命的课题,虽然知道那么困难,但偶有清明短暂乍现,对生命而言,却绝对是艰苦而值得的。

感谢十三年前在农禅寺荷池旁的邂逅因缘,踏人佛法是生命重启的最大支持。感恩法鼓山所有人事物的滋养,使我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考验总有源头活水的润泽。果贤法师、张晴、碧卿以及所有愿意陪伴这些文字,让它们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朋友,说不出的感谢,希望从心与心的流动中感知了。

如果这六年来生命中的历练还有一点点值得端出来分享,则是要感谢教学生涯中所有学生的陪伴与触发,仅以此书献给所有与烦恼对阵的朋友。初版自序烦恼如冰,遇热即融

第一次在唯识学的课堂上读到关于“烦恼”的身世与性情,就仿佛找到了一服可以DIY的心灵补贴。原来烦恼是这样那样形成的,原来烦恼有着如此这般的难缠蛛网,原来我们常常把自己用烦恼索紧紧缠绕,却还自以为那是生命中的美丽因缘。

记得有一回采访一位美国佛教学者,当然,他的中文因为在北京学的,国语说得比我还溜。我们谈起他的研究计划,他说:“天台宗关于烦恼的问题,深深吸引我投入研究。”原因咧?“因为烦恼很重,很想知道怎样可以‘烦恼即菩提’啊!”

是的,写这本书也是这样的企图吧,因为烦恼很重,不断与它们结缘的后果,便是有一种“久病成良医”的熟悉与深入。虽然还不见得治得了自己百般烦恼结,但逐渐学会烦恼上门时,把它们阻在门外,然后说:“等一等,不一定要把事情搅扰成烦恼吧。”而唯识学中学来的诸种知识,如果能转化在生活中,可能才不会枉费那时苦苦煎熬读那些难懂的原典的历程吧。生活中的一些体验与分享,总是一件件可以拆解成各种烦恼,如果能与经典里说的相对应,然后送上一些提醒,可能比较有意思吧。在这样的意念下,这本书的样子就这样长出来了。

一篇篇的感动也好、体会也好、警惕也好,到底这都是些什么样的烦恼?

这些烦恼难道真的都是贼吗?可不可能转成良人,变成生命中的善知识?烦恼可以定义吗?了解它们的特质与危险,至少就可以少被它们绑架了你的心。

其实,就像“烦恼即菩提”的期待,烦恼就像冰,遇热融化之后,就成了菩提甘露清凉水了。只看你愿意用什么心跟它们打交道吧。

怎样看这本书呢?如果你愿意陪我一起走一趟烦恼体检DIY,你就会在几篇文章之后,发现原来里面说的,就是一种烦恼的挂碍,以及我是如何看待这些烦恼的。经典里教给我们前人的智慧,我只是拿来自我练习,以及与你分享罢了。

就这样子,很简单的,因为啊,只要你认识它们,就根本没烦恼啦!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商门娇女

    重生之商门娇女

    谢燕娘上辈子为了争一口气,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最后被折磨致死。重生回来,她绝不会重蹈覆辙。收复忠仆,寻找靠山,报复渣男,跟家中两个姐姐周旋。慢慢来,这辈子她有足够的时间让前夫尝尽苦楚,求而不得。嫡母想要把她送到渣男手里?做梦!大姐想要渣男?赶紧收了去。二姐想要把自己当踏脚板,好攀上高枝?门都没有!卷起袖子,一个个都收拾了。等等,靠山大人怎么步步逼近……
  • 左臂荆藤

    左臂荆藤

    父辈曾经带给我的平台让我看的很远很远,突然之间所有的都崩塌下来,每次都是身不由己,无形的推动下我与自己的幻想的世界渐行渐远。既然不能反抗,我毅然决定为自己创出一个更大的平台!
  • 浅夏墨尚花儿开

    浅夏墨尚花儿开

    文秀是书呆子,她也有闺蜜,她也有爱人,可是有一天不知道怎么了,人走着走着都散了,好闺蜜背叛,爱人背叛,家人都散了,文秀好像做了一场梦。青春为什么老是你惊我诈。为什么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书呆子她到最后就只平静,她就想要像白开水一样的生活——可是还是遇见了一个让人头疼的家伙——闯进了文秀清淡的生活里——
  • 带球娇妻别想逃

    带球娇妻别想逃

    “你真的是我的爸爸吗?你真的能给我妈咪幸福吗?”“好!我帮你搞定妈咪,你也要保证要好好的对待妈咪和我哦!”慕容轩没等所谓的爸爸回答就自顾自的说着。上官浩一头雾水,自己的儿子怎么这么的老练啊!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看来自己以后的日子要时刻小心这个小恶魔了!好戏就要上演了……..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时光盗不走的恋人

    时光盗不走的恋人

    花一样的少年在樱花树下等待花一样的少女少年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曾经深爱过的少女。。。。。。。
  •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本书在全面、系统阐述文化创意旅游基本理论基础上,首次以重庆为视角,对重庆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街区、动漫旅游及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创新性较强,是一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著作。
  • Merchant of Venice

    Merchant of Ven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些见鬼的日子

    那些见鬼的日子

    神秘山村突然出现一具死人头,由此引发了一场又一场恐怖事件。老婆婆深夜惨死,山村桃林怪物凶猛,幽灵潭内的死亡幻觉,鬼洞之内隐藏的秘密,仙娘婆的诡异房间,恐怖法术混淆我们的眼睛,这一切究竟是凶灵作祟还是人为?小县城发生离奇连环自杀案,自杀与他杀傻傻分不清楚,刑警与通灵少年推断诡怪真凶,那么凶手到底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真相吧!
  • 医方集解

    医方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