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200000074

第74章 演讲时怎样说话(4)

孙中山博学多识,才高八斗,青少年时代就积累了广博的学识。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五年时间里,除刻苦钻研医学本科知识外,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物理学、农学等,尤其爱读《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时,在课余时间,他还十分重视进修中文。尽管如此,中山先生在这篇演讲中都没有用“之乎者也”来卖弄自己,而是以最朴实,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比喻类比这样的修辞方法,来形象化的说明,革命要成功,首先就要唤起民众的觉悟,获得民众的支持,让民众做革命的主力军。革命理论的传播就成为必要的前提,革命理论要为人民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它的无穷威力。孙中山的演讲以听众为中心,要以听众接受为目的,他深入浅出的演说正符合了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的理论才能深入人心。

以简洁准确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痛陈时弊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在这方面,我国现代文学的旗手鲁迅先生堪称楷模。

鲁迅的演讲,其友人许寿裳评价说:“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描述说:“以朴素的、质直的、不加文饰的讲话,款款而又低沉的声音,投向群众。”“雄辩地驳斥了异端邪说,摈弃了弥漫世间的乌烟瘴气,给听众如饭醇醪,如服清凉散。”在鲁迅的一生中,曾多年执教,多次演讲,直接谆谆教导青年,鲁迅的每一篇演讲,都是一篇精彩的战斗檄文。

鲁迅的演讲矛头直指吃人的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思想深刻,讽刺辛辣,深受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他虽然身体矮小脸色冷白却目光有神、思维如电,话语中透出不可辩驳的力量,似乎他就是“真的声音”的化身。1927年2月鲁迅应香港青年会的邀请,赴港作了《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两篇演讲。

在《老调子已经唱完》中,鲁迅郑重地指出,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声音,只因中国的老调子还没有唱完。这是因为“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都绝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反四复地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封建统治者掌握了文化,就是要巩固他们自己贪婪的权力,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却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鲁迅又指出,外国帝国主义者的尊重文化,不过是一种利用的手段,好来造成更多驯服的奴才。中国的文化确实是用来侍奉主子的,外国人愈是赞美这种文化,中国将来的苦痛会愈深,所以应该弃这唱了多年的“老调子”。“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总要历险,只有这两条路。”这样的结论是对彻底的消除封建主义残余的最好回答。

演讲要生动形象

写好演讲稿,光有语言的通俗、明白还不够,讲出的话为听众所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与成功的演讲还相距甚远。好的演讲还要能吸引人,让听众爱听,这就要求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求语言表达“言之有物”,使人获得真切实在的感受。如果演讲中使用过多空泛的概念,过多虚幻的描绘,听众往往不得要领,难于理解和消化。要用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深奥讲得浅显,使枯燥变成有趣。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可以从多方入手,或选用形象化的词语,或用形象化的修辞方法。形象化的词语就是形象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我们谨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开头部分为例: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才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段质朴无华的语言给人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全世界爱戴马克思、尊敬马克思、信仰他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的人们,都在恩格斯形象的描述中重温了伟大导师去世时的情形,人们屏住呼吸,默默地送别他的灵魂,在绵绵哀思中整理着对这位伟人的片段回忆。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渲染出事件发生时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联系到前文,有的读者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你不是说语言要朴素就得少用形容词吗,怎么这里又主张选用形象化的词语呢?其实,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的统一。朴素未必失去形象,形象也未必就一定不朴素,语言的选用要依据演讲者所要讲述对象的特点,要具体描述的就不该吝笔墨,只须简要说明的就不必冗言赘语,最根本的是要服务于演讲的主题,既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又让听众觉得生动感人。形象化的语言绝不是堆砌形容词,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影响表达的效果。

要使语言形象化,各种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也十分有效。比拟、比喻、夸张等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

当演讲者向听众讲大家不熟悉或不很熟悉的话题时,就可以引用一个生动而容易理解的比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把那种只知背诵马恩列斯著作中若干词句、徒有虚名的人比拟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副对联两个比拟,把教条主义者模拟得活灵活现。

我们再来看一个有关邓小平同志的例子: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上作了题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的报告演讲,他将西安的城建问题比拟为“骨头”和“肉”的关系。他认为西安市的城市规划摆得满满的,实际上里边空的地方很多,注意了“骨头”,对“肉”重视不够,应该办的商店、理发店等服务性行业,没有注意办。他表示,我们国家那么大,搞点富丽堂皇的东西,以表示新气象,是应该的,但同时,应多搞些商店、戏院、电影院、学校等,“肉”的问题就解决了。邓小平在这里的生动而又有说服力的比拟,道出了经济工作中的辩证关系。“骨头”指工业、交通、高楼等大的建设项目,“肉”是指配合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多种设施建设,如科研、文教、卫生、商业服务网点、职工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等。

生动活泼的比拟是演讲者贯常使用的修辞方法。

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鲁迅作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未有天才之前》,在这篇演讲中,他针对当时文艺界“要求天才产生”的“盛大呼声”,通俗生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天才与民众的关系,批驳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论调。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郊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孕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时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倘若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超出了英雄的界限,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花木,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如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天才得以生长于民众”是鲁迅的主要论断。

这是一个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在这里使用的两个精短、易懂、恰切的比拟有效地阐明了这一立场,揭示出天才与民众的关系。

比喻也是常用到的修辞方法。比喻有两个成分,一个是被描绘、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一个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或现象,叫“喻体”。“本体”、“喻体”是不同的东西,有本质差别,但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相似之处。本体大多比较抽象深奥,或是生疏而不易理解,喻体则具体、浅显,为人们所熟悉。

周总理的领导艺术、大将风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在不同场合下所作的演讲中善譬巧喻,富理深刻,具有很强的教育启发性。比如在谈到对敌的战斗檄文中要抓住要害,而不要四面出击时,他以这样的比喻来启发听众:“一个猎手的好坏不在于他一下子打出多少发子弹,而在于他是否能一枪命中靶心。”而在长征胜利后缅怀死难的烈士,鼓舞士气时又用了这样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树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失叶存根形象贴切地反映了革命所付出的代价,表示了对烈士们怀念的心情,又体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后的喜悦乐观的情绪。

郭沫若演说也喜欢用比喻。1937年他从日本只身潜回祖国参加抗日,上海地下党组织各界人士集会,欢迎他与获释的“七君子”返沪。会上,有人喜欢鼓吹“一党专政”和抗日必须依于“政府”之下。郭沫若作了一个精彩的发言,说:“政府好像是个火车司机,人民好比火车上的乘客,司机、乘客是向着同一目的地的,乘客应该一致服从司机开车,才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地。但是如若说我们开车的司机,是个喝了酒的醉汉,或者他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全车乘客都将有生命之危,怎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这样我们就不能再服从他了。我们不但不服从他,而且应该叫醒他了!”会场上掌声雷动,他接着说:“即使他没喝醉,没有咋着,则这个司机不是个好司机,那他也是不会注意安全行车的。像前面轨道上,堆放着许多石块、障碍物,他还是硬向前开,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这时我们全体客人,为着自己的生命,为着胜利到达目的地,也就不能盲目地服从他,大家应该命令他停车,应该赶快下车,一齐动手把石块、障碍物搬掉。”郭沫若的这个比喻,取自日常生活,明白易懂,又说理透彻、无可辩驳。他有力地回击了“一党专政”的鼓吹者,大快人心,赢得全场长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演讲中,引用一些成语、名言、典故、诗词、神话等,也可以加强演讲的生动性,形象感。一个好的演讲者,不仅要有雄辩的逻辑思维,还应有完美的形象思维;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即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才能行驶、才能腾飞。通过形象的引用,比讲抽象的道理收效更大。

我们先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出席专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他在致祝酒词时就引用了毛主席的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既表达了对主人的尊敬,又体现出中美两国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共同努力,实现两国关系的改善。

1990年江泽民主席会见巴巴多斯总理劳埃德·厄斯金·桑巴福德。会见中,桑巴福德引用了中国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明中巴两国友好关系的开辟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同时还表露出对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有着美好前景的愿望与决心。

又如:1988年6月在北京的中美工业、贸易和经济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是中美经贸合作的里程碑。美方代表在答谢宴会行将结束之时,他用刚学会的汉语朗诵中国的古诗,作为他演讲的结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的古诗,用来表达宾主双方对中美关系更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心愿,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些外国友人在演讲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中国的成语或诗词名句,贴近了与中国听众的距离,沟通了情感,又贴切地表示出了自己的心情、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演讲要简洁有力

自信心强、办事果敢的人一般都说话干脆,不拖泥带水;思维和认识能力突出的人说话简洁精致,不长篇大论。在现代交往中,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说出的话自然就有力度,而演讲因其特殊的存在形式,更是如此。

1863年7月1日,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设,在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打响了。经过3天的鏖战,北方部队大获全胜。战后,宾夕法尼亚等几个州决定合资在葛底斯堡建立国家烈士公墓,公葬在此牺牲的全体将士。

1863年11月19日公墓举行落成典礼,美国总统林肯应邀到会演讲。这对林肯来说,有很大难度,因为这次仪式的主讲人是美国前国务卿埃弗雷特,林肯只是由于总统的身份,才被邀请在埃弗雷德之后“随便讲几句适当的话”。埃弗雷特当时不仅是个著名的政治家,而且当时被公认为美国最有演说能力的人,尤其擅长在纪念仪式上演讲。在这个典礼上,他那达两个小时的演讲,确实精彩。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讲才能和听众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并最终赢得他们呢?林肯决定以简洁取胜。结果林肯大获成功。尽管他的演讲仅有10句话,从上台到下台不过两分钟,可掌声却持续了10分钟。林肯的演讲不仅赢得了在场一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轰动了全国。当时的报纸评论说:“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毫无瑕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就是埃弗雷特本人第二天也写信给林肯道:“我用了两个小时总算接触到了你所阐明的那个中心思想,而你只用了两分钟就说得明明白白。”后来,林肯这次出色的演讲的手稿被收藏到图书馆,演讲词被铸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学,作为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生前做过多次演讲,下面的《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是他诸多演讲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因为你们的成就,使天空也变成人类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当你们从宁静海对我们说话时,我们感到要加倍努力,使地球上也获得和平与宁静。

“在人类历史上这个最珍贵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为一体,他们对你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他们也与我们共同祈祷,祈望你们平安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7月21日,乘坐该飞船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首次登陆。尼克松的这篇演讲,就是通过电视向他们发表的。但全篇只有百余字,极其简短。

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演讲词只有两句:

“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措辞委婉,内容精辟。

上述这些演讲大师们驾驭语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同时,这也说明了简洁精练在言语交际中的举足轻重。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演讲要想得到较佳的效果,语言必须简洁、精练,要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较多而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

演讲要以情动人

同类推荐
  • 活学活用幽默术

    活学活用幽默术

    “《活学活用幽默术(让生活快乐起来的101招)》从社会生活的六个不同角度展开叙述,主要针对职场、演讲、社交、两性、家庭和心态这六个方面所常用到的语言幽默技巧入手,配合相关人物的幽默故事,用实例向读者展示科学的幽默技法,寓教于学。《活学活用幽默术(让生活快乐起来的101招)》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有关幽默术的指导书。由墨墨编著。”
  •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在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必须知道的各种说话技巧,以及口才在面试、推销、谈判、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恋爱、交友中的实际运用,帮助读者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练就高超的沟通技巧,提前进入成功之途。
  • 经典社交艺术

    经典社交艺术

    在人际交住中,具有高度自信的积极心态,是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当一个人将要进入一个全然未知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不安焦虑与恐惧的心理。人应该正视自己,收起心理上的胆怯,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你就会在社交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幸福靠自己》内容简介:一个光着脚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结伴而行。光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双鞋,饥饿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餐饱饭,但是当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时,他们突然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鞋穿,但至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虽然饥肠辘辘,但身体还是健康的。而轮椅上的人说:“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活着。”
  • 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

    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

    《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旨在告诉读者,做人要把握好尺度,万事都要留有余地;做人要韬光养晦,做一个糊涂的精明人;做人要勇于决断,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没有人想当“笨蛋”,也没有人想当“坏蛋”,因而既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不老实”,也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老实”。因此,实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
热门推荐
  • 我爱李小婷

    我爱李小婷

    末世降临,心爱的女人不在身边。小婷,等我,我来救你······
  • 狂拽坏少的经纪人妻

    狂拽坏少的经纪人妻

    她是名门千金,却遭妹妹妒忌,后妈憎恨,为抢她不爱的未婚夫,妹妹不惜陷害她成为残花败柳,十八岁生日那天,妹妹给她的生日礼物是把她送上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床,两个月后,她被发现怀孕了,父亲为了自己的仕途毅然决然的要打掉她肚子里的孩子,哪怕会导致她终生不孕,五年后,他们再次相遇。
  • 网游之臣服

    网游之臣服

    一边是裁员,一边是转行,懦弱会计小胖子遇上高冷霸道女总裁,唯一的选择只有臣服!进入游戏后,再次面对自己的女神,小胖子又会如何抉择?与其为人奴,不如让人服!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时代,且看王者归来再战江湖!
  • 穿越之我是神娃

    穿越之我是神娃

    穿越远古造就神话,传奇的主角人生!!尽在东方神娃
  • 网游之二战风云

    网游之二战风云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一百周年所设计发行的《二战风云》是一款绝对与众不同的网络游戏!这里的BOSS不再是什么野猪王、血狼、蜘蛛精,而是山本五十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这些战犯!这里的职业不再是传统的战士法师盗贼,而是医疗兵(医生)、突击兵(战士)、侦察兵(盗贼)等等!这里的副本不再是传统的山谷迷宫或者地下巢穴,而是摧毁鬼子炮楼、保护村庄抵御鬼子入侵、摧毁日军列车、伏击日军运输队伍等极具特色的全新副本。以上这些还只是刚刚公测的中国区游戏内容,苏联战区、欧洲战区、非洲战区等更多精彩的职业和内容都即将开放!而我们的主角,唐宁就职的则是隐藏职业---能够一枪从北京打到呼和浩特的抗日奇侠!全新视角与内容的网游小说敬请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英雄联盟之乱世称雄

    英雄联盟之乱世称雄

    当魔法与科技再次战胜秩序的时候,第三次符文大战爆发了。诺克萨斯率先撕毁了“英雄联盟”的协议,向周边国家发起了进攻,刀锋所指,他们的野心是整个瓦罗兰大陆。自由与精神的圣地艾欧尼亚,善良与和平的约德尔人,科技先锋皮尔特沃夫,混乱与罪恶之都诺克萨斯,正义之地德玛西亚。所有的城邦都陷入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之中.......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人的意料,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风情百样苏东坡

    风情百样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位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文人。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长袖善舞,在多个领域都达到了无可超越的高度。本书以轻松的文笔讲述千古奇才苏东坡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人体味那种清夜闻钟、游园惊梦的恍然顿悟,那种洗尽铅华之后的平实。对于读者来讲,阅读本书了解那个仿佛邻家那个老头苏东坡的百样人生,从他身上汲取无比丰富的精神食粮。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百科全书”式的苏东坡。今天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读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史鉴今,“可知兴替,可明得失”;读史就是要穿越历史,通明世道,感悟人生。
  • 交易.水中月

    交易.水中月

    纪家第一继承人收到了地位上的威胁,职场,言情,他究竟只能成为职场助力,还是终成眷属?
  • 柏杨智慧忠告(全集)

    柏杨智慧忠告(全集)

    本书收录了人文大师柏杨先生论述人生、情爱、成功、智慧、处世、情怀、精神等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