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300000003

第3章 转换术——人生就是不断换身份的过程

人生的成长、成熟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换身份的过程!

刚出生的女孩,我们叫她女婴;稍大一点的女性,我们叫她小女孩;十多岁的女性,我们叫她少女;刚结婚的女性,我们叫她少妇;再大一些的女性,我们叫她中年妇女;再大一些的女性,我们叫她奶奶;再大一些的女性,我们叫她老奶奶。

因此,我们必须接受角色转换这一谁也无法更改的事实。人一生中,谁都无法死守一个角色不变。

角色转换,对于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提起退休综合征,您一定不会陌生。

我的一位忘年交早年在政府部门工作,60岁的时候,他从国税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刚退休的时候,他怎么也无法适应,有一种相当大的失落感。可以想象,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没有文件批了,他开始感到以前的下级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恭敬了,叫他局长的人也迅速减少,就连亲朋好友对自己的态度仿佛也变了,其失落感可想而知。

如此一来,他的情绪自然容易郁闷,不久,就发生了可怕的心肌梗死。所幸的是,在接受冠脉搭桥手术后,他总算捡回一条命,但医生也告诉他,他的病情随时可能反复,仍然有生命危险。

经过这一劫,他整个人就变了。生活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折,他开始上街买菜,做家务,后来还给一家比较有名的税务师事务所当了顾问。我最近见到他的时候,已然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看不出一丝不健康的迹象。

对比退休后两个阶段的不同表现,他告诉我,造成他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角色转换。刚退休时,还把自己当国税局长,而别人却不这样认为,因此造成心理冲突,健康状况自然下滑;大病痊愈后,角色转换了,自然又有了另一番景象。

类似这样的退休综合征,在许多老人身上都有。

退休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退休后所产生的失落感、空虚感、怀旧感造成的。失落感会让退休的人感到老年期真正是人生的丧失时期:工作丧失、规律丧失、地位丧失、优势丧失、还有人际关系的丧失,从而使人认为到了老年就等于到了人生的尽头;空虚感会让人感到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人生无味,一切都是空虚缥缈的;怀旧感则让人非常容易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当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

转念一想,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眼下一片冷冷清清。在怀念过去的老朋友和老同事时,发现有的作古,有的丧偶,有的长年卧病在床,有的远隔千里无缘相见,难免心生凄凉。

有调查统计表明,退休综合症一般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整。这种调整,说到底,实际上就是心态的调整,就是角色的转换。如果角色转换长期转换不过来,就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可见,角色转换对健康至关重要,若转不过这个弯,心理就会失衡,失衡就会生出疾病。下面这个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狒狒是猴类中体型最大的种属。跟绝大多数动物种群一样,每个狒狒群里都有一个首领,它的地位最高,享有很多在种群里至高无上的特权。比如,它们中的母狒狒,别的公狒狒是不能碰的;吃东西的时候,它要先吃,吃剩下的东西其他狒狒才可以吃。

有一个在狒狒身上做的实验。实验者将狒狒首领和一只小狒狒分别关在两个铁笼子里,吃东西的时候先不给这两只狒狒吃,只让它们看着铁笼子外面的狒狒吃。结果,狒狒首领异常生气,它跳跃、咆哮,甚至还试图咬破铁笼子。不久,这只狒狒首领就患上了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一年后就因心肌梗死死掉了。而那只小狒狒却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

实验者认为,狒狒首领被关进铁笼子以后,丧失了它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专属的特权,心态失去平衡,导致健康状况恶化,最后死亡。而小狒狒本来地位就很低,不在乎是否最后一个吃食物,角色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表现。

可见,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角色转换对于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办,这就要求老年人学会快乐的转换术。

转换术,具体地说,是指身份转换、角色转换、权力转换、价值转换等等。不学点转换术,你就无法面对已经变化的真实世界,你就会冲突不断,痛苦烦恼!

在人生的旅途中,进入老年或退休是一个大的转折,从社会角度来讲,是退出了社会角色;从家庭来讲,孩子长大了、自立了,也无须再承担父母的角色,即也退出了家庭角色。这一转折给退休人员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生活规律、饮食起居、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等带来很大变化,其中以心理变化更为突出。

失落、孤独、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长期刺激,将导致食欲减退、睡眠不好、免疫机能下降、老年性病患加重,尤其易引发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新陈代谢是社会的常态,堂屋里的椅子轮流坐,他方下场你登场,你刚谢幕他又登场,人生就是一场流动的电影。

的确,你被“挤下”了舞台,但此时你完全可以惬意地当观众了,心安理得地坐下来观赏别人的表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该下台时就下台,该卸妆时就卸妆。当你自觉地完成了由一个演员到观众的角色转换后,你就会有一种孔夫子所说的“老者安之”的安适和安乐,从而安之若素、心态平稳,乐哈哈地颐养天年。

承认变化,适应变化

从上班到退休,可以不必像原来那样起早贪黑、奔波忙碌了,可以躲开那些烦心的事了,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原来想做而做不了的事了。这种角色的转换,可是许多人却往往感到不适应,或者说要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这也不奇怪。几十年形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原来在工作中追求的具体目标消失了,人际关系的交流淡了、少了,有些甚至断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渐渐感觉不到了。

更重要的是从单位人转变到社会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有时原来很少关注的事逐渐引起了自己的注意,于是一些原来淡然处之的琐事,忽然变得使自己心烦意乱,难以容忍了。

一些过去很好办的事不知道怎么办了,也不知道找谁商量、找谁帮忙了。社会上新事物层出不穷,难免有一些自己不明白或者自己看不惯的事,可是又无能为力。加上健康问题、待遇问题,总之是苦恼上升。这样的心态,是快乐、健康地安度晚年之大忌。

然而,要使自己快乐起来,就要从接受现实,承认变化,进而改变自己,使自己适应变化开始。

几十年形成的东西,要变谈何容易,可是也不是做不到的。因为这变化之中还有不变蕴含在其中。

譬如,人是社会的动物,不可能没有人际的交往。过去的交往淡了,可以在新的领域、过去很少关注的领域,例如,邻居、亲友、棋友、旅友、舞友等等中建立新的交往。过去的交往方式行不通了,可以探求新的交往方式。

又譬如,人生不可以没有追求,工作岗位上的追求不存在了,正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新的追求,琴棋书画、摄影、电脑、健身强体、花鸟虫鱼,天下万事万物,只要有所寄情,就可以每天发现新的奋斗目标,可供自己孜孜以求。

又譬如,人生存在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如今离开了做贡献的工作岗位,不等于对社会无用。今天在马路上为一位陌生人指了路,明天给小朋友讲一段故事,后天想出一个新的家庭节水节电的办法,或者整理了家里积存的废纸送到回收站,哪一件不是对社会做出的新贡献?

有的老人常感叹:老了,不中用了。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年人的人生经验、看法,都是无价之宝。但是真要有用,就得适应变化,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自身条件的变化。变一变,看似无用的就会变成有用,再变一变,用处还会大起来。能作如是观,心态也会好,健康也会好,自己高兴,家人高兴,社会也高兴。

老人要有转化无聊的能力

有一位老年人,曾多年担任领导工作,刚从岗位上下来时感到无官一身轻,既不用管人,也不再受别人管了,感觉非常放松。于是,晚上看电视一定要看到很晚才睡觉,睡到近中午才起床,起床后无事可做,于是又打开电视一直看到深夜。问他都看了什么节目?哪些节目会如此吸引他?他一概说不出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百无聊赖,他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

在治病养病的过程中,他听取了别人的劝告,开始设计自己的生活:先是制定作息时间;然后开始参加老年群体活动,结交新朋友;过去曾经有过而没有时间顾及的兴趣爱好,现在一一捡拾起来……这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不但使他的身体慢慢好起来,还使他变得随和和乐于助人,在老年群体中成了歌唱和书法“老师”。现在他常说,幸亏我及时摆脱无聊,生活才变得如此充满生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没有了工作的压力;许多人的儿女也不在身边,生活变得很随意,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做许多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本来是件好事。可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利用宝贵的时间,反倒由于清闲而无所事事,生出许多烦恼;还有的人由于缺乏生活目标,日子过得平淡乏味,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现在,一些老年人变得固执、多疑、偏激、忧郁。这种变化最初往往是从无聊开始,进而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了,于是消沉下来,对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封闭。

白婆婆是昆明市的一位离休干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居。尽管有儿女两个,但均不在昆明。一个远在美国,另一个出嫁上海,一年难得回来一次。白婆婆每天除了看电视打发时间,找不到别的事干。

白婆婆神色忧郁地说:“我现在什么也不愁,就愁这日子怎么打发?这一天天过得死气沉沉的,孤独得可怕!有时甚至想,活那么长寿干嘛,还不如早点死了,省得受这份活罪!”

今年61岁的张大爷,退休前是单位的技术骨干,是位很能干、很坚强的老人。退休后,他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性格变得很怪,情绪也非常低落,整天愁眉不展,做事丢三落四,头发一下子白了许多,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从不轻易流泪、诉苦的他如今经常独自暗泣,爱唠唠叨叨,不愿与人交往,性格怪癖,甚至连老同学、老同事聚会都不愿参加,失去了生活的兴趣,给身心带来了很大伤害。

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抽样调查显示,人到晚年,由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引发这些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老年人过得不快乐。关于“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家庭不和、社会福利保障不力和子女不孝,分别占20。9%、31。6%和15。4%。产生“越老越不中用”想法的占37。3%,“经常有孤独感”的占28。9%。

据该中心肖泽萍教授介绍,时下,老年人保健主要通过药物、健身,很少有人考虑心理健康问题。她认为,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时,老年人自己也要自觉和努力,不能完全依赖子女或社会改变自己的现状,要懂得心理调整的方法,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使自己快乐起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冰心老人在96岁仍坚持写文章,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老妇人卡拉夏伦,92岁时还在一家公司任职,下班后还驾车去推销各种家庭用品。她常说:“我努力让自己忙碌,如果我稍有时间的话,我就为自己烘制一些饼干,或者读一点书。”她们活得健康长寿,是因为她们的生活充满了情趣。

老人生活忌无聊,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情趣,只有有了趣味,日日好过,日日欢喜,日日好像生活在天堂里。

从容的面对角色变化

老张离岗回家过上离休生活的时候,有一位老友到家中看望,吟唱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他还给老张写了一幅书联:走好离休路,唱好从容歌。可谓之蕴含期盼,情深意切。这让老张想起了前越南主席胡志明的一句名言“处事从容日月长”。它不仅有着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蕴含着养生长寿的奥秘。

从容概括为舒缓、冲和、泰然、大度、恬淡之总和。人生需要从容。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主人,当你驾驭生命之舟时,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滚滚激流或惊涛骇浪,这就需要从容把舵,战胜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从容是一种人生修养,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经历坎坷却仍然从容对待,不断取得成就的人,使人不禁油然而生敬意。由于“红楼梦研究”一书而蒙受数十年灾难的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活到90高龄;由于“人口论”而被革职挨批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活到101岁;一身傲骨不畏权势即使被拉出去游街、批斗的情况下仍坚持写作的著名学者梁漱溟活到96岁。这些人正是一生从容自若的心境,使他们虽处逆境多难而能长寿。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提出了从容养生的观念。从医学上探根求源,从容之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平衡,较好地协调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常处于一种很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因此,从容之人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刺激的次数相对显著减少,气血冲和则百病难生,这是从容者多长寿的奥秘所在。

处世从容,绝不是无所追求地虚度年华,更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相反,由于心境自若,“智虑生于安静”,从容思考周密,凡事有谋划,能增强自我应变能力。即使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也能“急中生智”快速应急反应,应对自如。真正从容的人,一定拥有深沉的情思,高尚的情操,优雅的情趣。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现代社会里,更需要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有力的表现。让我们学会以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心境,以从容、稳健的步态,走出一种风范气度,走出一种洒脱壮美,走出一种健康长寿。

同类推荐
  •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简简单单,在食物里寻找通畅的秘密;轻轻松松,在吃喝里享受健康的生活。便秘这道难题,只有食物可以解答:最利便的食物;最润肠的佳肴;香醇通便茶;美味果蔬汁……通畅的秘密就在食物里,这样吃,便秘不再来。
  •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本书首先介绍什么是经络,什么是穴位,如何运用正确的手法来刺激它,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等,其次针对人体的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进行详细解说,包括人体日常养生大穴、防病治病的保健穴位等。
  •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自古人们就习惯用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每个女人也都梦想如花般娇艳。在古代,没有任何的化学方剂,女人养颜之材全部源于天然之物,花草是用得最多的美容材料,历代医家为女人创造了许多美肤养颜的天然本草配方。桃花、红花、芦荟、玫瑰花等被制成香粉、面脂、沐浴香汤等美容用品,用来对付色斑、皮肤粗糙、肤色暗沉、皱纹等各种美容难题。本书集结了历代医家的花草美容养颜妙方,无需担心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伤害,轻松拥有健康美丽。
  • 消化疾病营养问答

    消化疾病营养问答

    食物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饮食能防病治病,使人健康。本书从医学营养学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消化疾病有何营养问题,如何进行营养治疗和怎样在疾病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膳食。本书还收录了大量营养治疗的菜谱供读者选用。让广大读者做自己的营养医生是本书的主旨。因此本书既注重营养学的专业性,又突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适于各界人士阅读,也可供医护人员及营养师参阅。
  • 糖尿病保健(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糖尿病保健(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糖尿病是主要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主的一组慢性疾病。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发生糖尿病。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热门推荐
  • 花枝招展(叁)

    花枝招展(叁)

    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花枝招展就成了女人手里的王牌……哪个男人不喜欢美不胜收的女人,为了这些取悦好看的女人,他们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不过,有句话叫: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是信不过……
  • 日语零起点 拿起就会说

    日语零起点 拿起就会说

    学好一门外语,就是掌握一门技能。但如何才算是掌握了这门技能呢?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只有学有所用、能够流畅地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才算是学好了这门外语。
  • 古音王传

    古音王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砖房里的俏姑娘

    红砖房里的俏姑娘

    撑开她送给我的这把花格子雨伞,我的眼前一片雾色缭绕的茫然,离开这座古城的多年以后,我终于又一次踏上了这片给我太多回忆的土地。不知道这是第几场春雨,沥沥淅淅地落在身上。望眼看去,那一条灰蒙蒙古城墙,又将一段令我今生今世都无法忘却的记忆呈现在我眼前……“姝婷,你还好吗?”就在此刻,心头再一次涌起多年未曾平息过的惆怅和忧伤,犹如钟楼的沧桑,鼓楼的暮色。看那,起风了,大雨瓢泼起来,白色的雨乘风倾覆,古城被洗涤得焕然一新。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听她说“我永远是你的鱼”,清晰的记得那座位于西安S大不远处一个叫白庙的村庄,那里曾经是我们栖息的地方,我把它称之为“红砖房”。"
  • 男神狂爱小甜心

    男神狂爱小甜心

    “楚乐莹!你为什么这么狠心!为什么!为什么!”沐瑾轩对着面相飞机的楚乐莹。楚乐莹抬起头,硬止着热泪流出,说了一句让沐瑾轩伤心的话:“我需要这个机会!”沐瑾轩一愣,没错,她需要这个机会……【青春校园】【不会太虐】
  • 疯子传

    疯子传

    他什么都热爱,又讨厌一切。一个疯子的历程开始了……
  •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潜伏在办公室:对决

    主人公在自主创业失败后,历经彷徨、失落甚至绝望,终于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找到一个普通职位,并凭借自己的能力与不懈努力终于做到公司高管层。在这里,他一面要应付公司内部人事圈内的明枪暗箭,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同行进行短兵相接的惨烈搏杀。也许作为一名高管他最后成功了,但正是千百同行的铩羽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在惨烈而不失优雅的对决中,成败之数往往系于偶然。因此尽管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主人公的内心却分外悲凉。这是职场商战的一个缩影,这个商业社会个人生存状态的最真实写照:这一次或许我们成功了,但成功丝毫不减明天的压力;也许我们收获了名誉、地位、财富,但这一切依然无法抚平内心巨大的生存焦虑。
  • 铁马踏梦

    铁马踏梦

    满目疮痍的繁华下,乱世到来,不过是一瞬之间!英雄,枭雄,狗熊,渐渐也有了高下。人生短短数十载,再回头,只见铁马踏梦!讨论群号:16471769
  • 家中有鬼

    家中有鬼

    小成买回一幅绢画后,家里便不再平静,一幅绢画,到底埋葬了多少秘密?绢画的背后,是一个娇妻对战死疆场的丈夫数千年的执爱与等待!为了帮助她,小成远赴北地,他能否找到已被埋葬了几千年的历史真相,想知道大汉不灭的军魂吗?想知道神秘的九转罗盘吗?此文将带你进入古老的国度……
  • 金金的校园生活

    金金的校园生活

    某年9月1日,年满6岁的可爱小女孩金金,即将步入尼伯小学的大门,她在校园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