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000000048

第48章

白登山被围,汉军危在旦夕。陈平想出一条解围妙计,他找来随军画师,精心描绘了一幅美人图,派一位有胆有识的使者携奇珍异宝及美人图下山,一路以金钱开路,直至找到匈奴阏氏(王后)。汉军使者见到阏氏之后,先奉上奇珍异宝,然后向她展示美人图。

阏氏问:“此乃何意?”汉使道:“汉与匈奴交兵,全由韩王信离间而起。现汉帝被匈奴困于白登山,为修两国之好,汉愿将国中第一美人献于单于,但又恐此美人会夺阏氏之爱,故请阏氏能解汉帝之围。如此,两国罢兵,汉将不再献出美人,并可用财宝报答单于和阏氏。”

汉使的一番话令这位阏氏妒意顿生,她乃单于新宠,怎能容忍单于再纳汉家美人?于是便答应尽量想办法。

汉使走后,阏氏求见单于,忽而千娇百媚,万种风情;忽而双眉紧皱,满腹心思。冒顿不解,问:“爱姬有何心事?”

阏氏道:“人言‘两主不相围’。汉朝是个大国,人口何止千万!今汉帝被围白登山,汉朝臣民必定会拼死来救。如此,即使大王打败汉军,取得汉地,势必也无法久居。倘若一旦有失,妾便再也无法与大王共享富贵!”

冒顿没想到阏氏竟然能够说出一番如此有见识的话,便问:“依爱姬之见呢?”

阏氏说:“汉帝被困数日,军中并不慌乱,此必有神灵相助。单于何必违天行事呢?不如放他回去,免生事端。”冒顿见阏氏说的不无道理,便道:“明日我且见机行事。”第二天,冒顿见赵王利、韩王信等人均还未赶到,遂疑其与汉军相通,再想到阏氏之言,便下令撤出南面之围。

被围困于白登山的刘邦闻报南面之围解除,知陈平之计奏效,便欲下令全军快速撤退。陈平阻拦道:“且慢,冒顿虽然解除南面之围,但其尚处犹豫之中,切不可慌乱撤离,露出胆怯之意,以免冒顿心生反复……应当如此如此。”刘邦一一采纳了陈平的撤军方案。

于是,在匈奴军队的注视下,汉军军容整齐,神闲气定地由南面出口向山下撤离,全无败军惯有的那种慌乱。出得围来,樊哙率领的数十万步兵也即赶到,两军遂合二为一。冒顿远远望着汉军井然有序的撤退,想起阏氏关于汉军有神灵相助的话,愈发觉得有理,心中十分佩服自己的爱姬,当下便也收兵退去。

这便是刘邦于白登山脱险的大体内幕。此计在当时之所以秘而不宣,大概出于两个原因:其一,刘邦脱险,全赖匈奴阏氏从中周旋,若曝光内幕,势必会令这位阏氏在匈奴陷入千夫所指的被动境地,这就汉朝方面而言,则有恩将仇报的嫌疑;其二,堂堂大汉帝国的皇帝被匈奴围困,竟然靠着如此下三流的诡诈之术脱险,多少有失国家体面。故而汉朝统治阶级对此事件心照不宣,秘而不传。

刘邦脱险以后,遂率大军后撤,在暂住广武期间,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将前番称“匈奴可击”的那十余个探马斩首,并将刘敬从狱中放出,当面向他道歉:“朕不听公言,以致于被困平城啊!”并当场赐封刘敬为建信侯,属于第十九级的关内侯,食邑二千户。

第二件事,就是下诏取消韩王信的封国,将其领地改为代国,并封立皇兄刘仲为代王。读者知道,刘邦的这位二哥本是一位农夫,长期留守沛丰老家种地,间或做些小本买卖,对大汉帝国何来功劳可言?然而,刘邦在这半年多来,经历异性诸侯反反复复的变故,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愈发觉得惟有自家人才靠得住。于是,索性扯掉那块遮羞布,堂而皇之地分封刘氏宗亲,看别人能奈他何!

在广武小住几天之后,刘邦决定还都长安。临行前,他因放心不下由其二哥做诸侯王的代国,便令樊哙率领一支队伍协守代地。诸事安排妥当,刘邦自平城出发,经曲逆(今河北省完县东南)、赵地、洛阳返回长安。

曲逆在当时是一座繁华的城市,秦朝时期人口一度达到三万户,后来因战乱原因,人民多有逃亡,但仍是一座拥有五千户人口的大城。刘邦路过曲逆时,见城池高大,屋舍连绵,不由得感慨万分地对身边的群臣说:“真大啊!朕行遍天下,唯有洛阳才堪与之相比!”一时高兴,将陈平的户牖侯改封为曲逆侯,食邑五千户,以酬谢他此次的解围奇计。

和亲政策的出笼

刘邦回到长安,时间已是汉八年(公元前199年)二月下旬。北方的战事并没有随着皇帝的这次亲征而解除,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刘邦撤离平城之后不久,冒顿与韩王信、赵王利三家组成的联军,再次大规模地袭扰了代国。从未打过仗的代王刘仲,吓得屁滚尿流,尚未迎敌便弃国南逃,几乎与刘邦一前一后抵达洛阳。刘仲弃国而逃,幸好刘邦临走时曾安排樊哙率一支劲旅协守代地,他与周勃分头迎敌,才将三家联军逐出代地。

刘仲之罪,依照汉朝法典来论,罪不容赦。但刘邦只是将自己的这位二哥贬为合阳侯,其代王王位则改封给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如意。此时的刘如意年纪颇幼,无法就国,只能做个挂名代王,刘邦便安排阳夏侯陈豨出任代相,率兵镇守代、赵之地,负责北方边境的防务。与此同时,将樊哙调回关中。

汉高帝刘邦带着二哥刘仲回到长安,可是匈奴扰境的情报仍旧频频传来,不彻底解决这个祸患,委实是一块心病。由于建信侯刘敬此番在跟随皇帝远征匈奴的过程中,曾提出过颇有见地的建议,刘邦便将他召来问计。

一趟匈奴之行,刘敬俨然成了一位匈奴问题专家,对于皇帝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显得胸有成竹:“当今天下初定,士卒刚从辛苦疲劳中解脱出来,不宜再以武力去征服匈奴。”

刘邦笑道:“对付匈奴这样的蛮族,不用武力,难道能靠仁义去感化?”

刘敬道:“那倒不是。冒顿弑君自立,占父姬妾,崇尚武力,这种人当然是无法用仁义去感化的。臣有一计,不仅冒顿,甚至他的子孙后代都会向汉朝称臣,就怕陛下不愿意采纳。”

刘邦一听,心想竟然能有这等好事!便对刘敬笑说:“果能如此,朕如何不会采纳?你就别卖关子了,究竟是何计策,快快说来。”

见已把皇帝的胃口吊足,刘敬这才说道:“陛下若肯将嫡长公主嫁与匈奴单于,再赔送丰厚嫁妆,冒顿必然感恩戴德,立公主为阏氏,将来公主生了儿子必被立为太子。如此,冒顿就是陛下的女婿,太子就是陛下的外孙。此外,陛下再派一些口才好的儒生去匈奴教习他们礼仪风尚,使他们敛恶生善。将来冒顿死了,继承单于之位的乃是陛下的外孙,试想,天下哪有外孙与外公为敌的道理?这样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的目的。不过,实施这个计策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必须陛下的长公主!如若陛下舍不得长公主,而令宗室或其他后宫女子冒充公主,那么,冒顿终究会知道。一经察觉,冒顿不肯宠幸,整个计划就会落空。”

此间,刘邦只有吕雉所生一女,即鲁元公主,早年刘邦曾将她许配给了老朋友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此间完婚在即。眼下,刘敬竟然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欲生生拆散一对情侣,离间皇帝父女于万里之外,从情理上讲,颇不人性!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眼中只有所谓天下大业的皇帝刘邦,听完这一计策后竟然击节称赏,满口赞成。

刘邦若无其事地要将公主远嫁塞外,皇后吕雉却不答应,她日夜哭泣,责问刘邦:“妾只育有太子、公主这一儿一女,陛下怎么忍心将她弃之匈奴?!况且,公主早已被陛下许配给赵王张敖,为人君者怎能食言于天下?”一番话说得刘邦无言以对。

史书说吕雉为人刚毅,称这位妇人很有主见,此言不谬!她等刘邦走后,趁着张敖恰在京城之机,便自作主张匆匆将鲁元公主的婚事办了。

堂堂帝国的公主与一位诸侯王完婚,即使再仓促简单,应该也无法瞒过皇帝。由于刘邦与吕雉是糟糠之妻,而且,他在事后回头思量,也对将唯一的亲生闺女远嫁匈奴之举感到犹豫,所以也就听之任之,不予干涉。

在鲁元公主出嫁张敖期间,北方边境一直干戈未休。如此又过了一两年,关内诸侯接连发生叛乱,刘邦思量再三,决定采纳刘敬所献的和亲之策。因为长公主鲁元已经出嫁,刘邦干脆就从宗室挑选一个女孩冒充公主,让刘敬送到匈奴和亲,以观效果如何。

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冬天,刘敬奉诏带着这位假冒公主出使匈奴,陪嫁的还有许多珠宝布匹、絮缯酒米。匈奴单于冒顿见汉朝皇帝主动送来了如花似玉的公主,并且每年还有许多财物奉送,其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当即答应立这位“汉公主”为阏氏,并承诺以后不再侵扰汉地。至于刘敬原先设想的两家以翁婿名义盟约,冒顿则坚决不干,坚持以兄弟名义签订协议。刘敬无法,只得让步。

完成和亲使命之后,刘敬返回长安。在向皇帝汇报情况时,刘敬出于表功心理,添油加醋地向皇帝描述了自己匈奴之行的见闻,备言如今的匈奴在冒顿的统治下是如何如何强大,称其河南白羊、楼烦等蕃属国,距长安最近处仅七百里路,轻骑一日一夜即可驰达云云。以此来暗示皇帝:倘若不是与匈奴和亲,后果将十分严重!

讲完了匈奴的可怕之处,刘敬再献上自己所谋划的相应对策,他说:“和亲,只是防范匈奴的策略之一。此外,陛下可将关东六国的豪强大族以及富户豪杰,迁到因战乱而显得人口稀少的关中地区。此举既可防止他们在故乡发生叛乱,又可充实关中,万一匈奴入侵,还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尽一份力量。这乃是所谓的强本弱末之策。”

对于这个建议,刘邦当场答应采纳,然后颁诏让刘敬负责实施。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氏、屈氏、景氏、以及燕、赵、韩、魏等国的豪族大户,约计十余万人,一并被强制迁移到关中地区定居。这乃是刘敬所导演的另一出历史闹剧。

刘敬,这个曾被刘邦骂为“齐虏”的役夫,原本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然而,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登上历史舞台,并做出了游说汉朝迁都、和亲匈奴以及迁徙十万关东豪强的大事业。这里暂且不论刘邦迁都关中的利弊,单是“和亲”及“徙民”这两件事,就曾令后人诟病颇多,明末时期的史学家王夫之曾对此批评曰“徙民之不仁,和亲之无耻”,诚然如此!

刘邦采取“淮南之桔移淮北”的徙民政策,用以防止关东叛乱和防范匈奴,其作用不大。和亲之策更是弊多利少,道理很简单,汉朝向匈奴奉送美女财物,其行为本身就证明了匈奴的强大和汉朝的软弱,是将自己定格在了称臣纳贡的位置上,从而构成匈奴向其它属国炫耀的资本。

有例为证:在刘邦死后的第四年,即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匈奴单于冒顿曾致书大汉帝国的实际当家人皇太后吕雉,曰:“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其用语下流,极尽挑衅之能事!

吕后召来群臣商议,群臣皆不发一言,唯有其妹夫舞阳侯樊哙奏请愿率十万精兵灭胡雪耻。时任中郎将的季布站出来反对,说当年高帝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樊哙以三十二万大军尚不能解围,如今竟然欲以十万军队消灭匈奴,分明是欺骗太后……就这样,发兵攻打匈奴之议不了了之。

吕后无奈,令人写了一封同样不知羞耻的回信:“单于不忘敝邑,赐之以书。敝邑恐惧,退日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敝邑无罪,宜在见赦……”随同这封书信一同送往匈奴的,除了絮缯酒米等财物,还有一位冒充汉家公主的刘氏宗室女孩。

堂堂大汉皇太后,面对匈奴单于的公然调戏,竟然自轻自贱到如此程度,可谓空前绝后的包羞忍辱!我们根据情理,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冒顿君臣在收到汉朝皇太后的这封书信和“汉家公主”时,那种得意忘形的场面。

三、“赵王被废”及“陈豨叛乱”事件始末

纵观刘邦一生,其面临的险境数不胜数,但遭遇行刺之事却只有一次,而这个刺客竟然还是刘邦女婿——赵王张敖的相国,这种事情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那么,真实的情形又该如何呢?

“柏人谋刺案”导致赵王张敖被废

事情还得从刘邦首次北征匈奴说起,汉高帝七年(公元前199年)十二月,刘邦自白登山之围脱险后,启驾还都。大队人马在曲逆略做休整,便辗转进入了赵地。

赵王张敖与刘邦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其父张耳当年在世时,刘邦曾与之定下婚约,将自己的长女鲁元嫁与其子张敖。此间,虽尚未完婚,但双方已有婚约,故两人既是君臣,又兼准翁婿,关系非同一般。

听说皇帝还驾路过赵地,张敖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从出城迎驾到衣食住行,一切按照翁婿之礼,亲自侍候。为了讨得准岳父大人的欢心,张敖甚至还把自己后宫中最宠爱的一名侍妾——史称“东垣美人”的赵姬,献出来为刘邦侍寝,可谓殷情备至。

刘邦大概是因为刚在白登山吃了败仗,心情不佳的缘故,当然,也许纯粹就是为了给这个臣属兼准女婿一个下马威,所以,在召见张敖时,他当着赵国群臣的面,摆出古人最禁忌的一种坐式——“箕踞”,即大叉双足而坐。大家知道,这是刘邦的保留节目,当年他首次召见郦食其和黥布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皇帝刘邦不仅行为无礼,在整个召见过程中,还始终都对张敖横挑鼻子竖挑眼,肆意谩骂,如叱奴仆,侮人至极!身为赵王的张敖,则唯唯诺诺,态度始终十分谦卑。

这个场景令在场的赵国群臣觉得备受侮辱,其中,尤以赵相贯高和赵午等几位老臣最为生气。这些人都是当年追随张耳的门客,个个任侠为气,图的是快意人生,哪里能够容忍刘邦以这种态度对待赵王?

等皇帝的召见结束之后,这几位老臣就聚在一起发牢骚:“皇帝真是岂有此理!我们的君王也太懦弱了!”大家商量之后,便找到赵王张敖,发表他们的看法:“大王,如今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而今大王事奉高祖如此谦卑恭敬,而高祖对大王竟然如此傲慢无礼!臣等愿为大王杀了他!”

张敖闻言,大惊失色,咬指出血,指天盟誓:“君等所言何其荒谬!家父失国,全仗高祖扶助才得以复国,传之子孙,一分一毫都是靠高祖之力得来。如此恩德,我当永世不忘!请诸位不要再说了。”

贯高、赵午等人见赵王破指盟誓,乃知其志难移,一时无语,只好诺诺而退。出了王宫,大家又自行商议,最后达成共识:“大王为人忠厚,不忍背德,我们本不该将这个想法说与大王。既然我们不忍看着大王受辱,而偏偏皇帝又侮辱了大王,所以我们要杀了他,为何要把大王也牵连进去呢?算了,我们自己干,成功了功劳归于大王,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后果!”

计策倒是商定下来,可是皇帝只在赵都逗留几天就移驾走了,几位老臣只好等待以后寻找机会刺杀皇帝。

刘邦从赵地经洛阳回到长安,这时,由萧何监修的长安国都已全部完工。新修缮的长安规模广大,宫室华美,刘邦巡视以后,曾就铺张奢侈一事对萧何大发脾气。萧何辩解说,之所以将宫室修建得广大壮美,是为了彰显皇帝的尊贵和威严,而且也想一劳永逸,不让后代再在这件事情上麻烦。萧何的这个解释还算有一定道理,刘邦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同类推荐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中国十大皇帝

    中国十大皇帝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帝的故事,包括秦始皇、刘邦、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乾隆等。
热门推荐
  • 震天征途

    震天征途

    传闻,天地有灵,掌控空灵的即为仙士,掌控真灵的即为神君,掌控纪灵的则为天尊。天尊掌天道,控宿命,七界瞻仰,万物臣服。孟然,封一世记忆,享十年悟道,御百辰神剑,屠仙士,斩神君,碎天道,震九天。
  • 平淡的穿越生活

    平淡的穿越生活

    赵家是江南有名的大族,赵容是三房庶女。依仗着有个聪明的哥哥,生母又得宠,她处处要强。但是几番算计之后,她的婚事只是父亲几句话。“容儿年纪不小,那林家子,诗赋欠几分灵气,但为人稳重,可为良配。”不过是个父早亡的农家子,二十多岁才考上了秀才,就能配得上自己?不管如何不甘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赵容嫁入林家。林正是个穿越者,从家贫如洗到现在小有余财,他花了十多年。士农工商,大夏朝重功名,林正无意商道,早早开始科举之路。第一步,院试顺利通过,他已经二十有三,绝对晚婚年龄,同窗好友推荐妹妹,这个时代本就盲婚哑嫁,林正答应下来。
  • 神奇宝贝之神秘精灵兽

    神奇宝贝之神秘精灵兽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神奇宝贝第九百九十九次通关就可以发生神奇的事!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木罗天下

    木罗天下

    莫欺少年志,待我携卷春风,定要尔等俯首称臣。青茂大地,五界纷争。少女自云宫而来,跨九泽山,奔无棱海。直闯纷争无界。骑踏雪兽,手斩千面狐。新的世界,唯有开天辟地。新新世界,混混圆盾,吾为木罗,倾尽天下。
  • 云起云落

    云起云落

    我承诺女主虽然会的技能多了一点但绝对不是玛丽苏,出现所有王子都喜欢她的情况,本文男主冰殿,不喜勿入
  • 最强潜龙

    最强潜龙

    一个神秘世界的王者,带着一身王八之气悄然降临都市,开启了风sao无极限的王霸生活,踏上了一次次的护花妖孽任务,对女人温柔如水,对敌人残酷如虎,于洋将自己的女人抱在怀中,脚踩在敌人的身上,说道,“你死,或是不死,都要被我踩!”
  • 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

    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

    《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是《每天变好一点点》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博采雅集图书公司推出的首个经典心灵学书系。首部主打书《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是著名情感作家罗西依照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从痛苦的私欲折磨到心灵圆满的道路。让我们随着两位心理学大师指明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向最完美幸福的生活。《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经典心灵学,是以国外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国内情感专家丰富经验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给予读者最权威最精准的心灵指导和慰藉。
  • 那个世界的你好吗

    那个世界的你好吗

    凌哲接受使命依然来到未来,未来已经海洋化,而且神秘而又危险,可是因为依然而打破了未来平静的生活,未来变得很可怕。后来一向冷酷无情的凌哲喜欢上依然,不顾一切违背源的使命,保护依然冲破阻隔,但在这过程中,是很可怕的。最后终于回到了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飞飞什么的也再也没有了!”依然脸色苍白的说。凌哲用大一号的手握紧她那冰凉的手,笑着安慰道:“可是你还有我啊!不管怎样,我都一辈子陪着你!”此文是作者的处女作,有什么问题或者我的哪个方面写的不好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会逐一改正!谢谢!
  • 楚墓

    楚墓

    青年学者方子郊偶然得到一个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木俑,他发现木俑中有着精密的结构,还暗藏有两幅帛书。方子郊对木俑和相关出土材料进行深入的考究,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楚顷襄王时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楚王、涟漪公主、巫师伍笙,他们的梦境和秘密,最终都湮灭在凄凉的楚墓和失传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