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和认识这道题一样,胖子会认为这道题很简单,往后倏雨、欣儿、束北、乐阳再到小非,随着对这道题的认识程度增加,就会发现难度越大,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第一点,这个世界‘认知越多,未知越多’,小非,你在算这道题的时候应该会有这种感觉。”
石非点点头,“嗯,经过六十四次运算时候,就是发现下一次要运算一百二十八次,当算到第十次,就发现下一次要运算二千零四十八次,每一次的结果,都会带来更多的未知。”
“没错,就如同我们坐在井底,认知的就这口井,未知的也就是井上的一小片天空,当你爬上高高的山顶,你认知了这座大山,而你未知的却是整个蓝天。
这句话只有对和错两种结果,不论多复杂,都只是一维的数据量,这就是一种线性思维,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把可以依赖的基础完全置放在逻辑的轨道上,进行考量,这种考量只有一个定性的可能,两种答案,那就是对与错。其实宇宙物质的当量是人类利用线性思维所不能考量的体量。任何一丝丝的改变都会引起整个宇宙数组矩阵巨大的改变,任何一点元素的加入,整个世界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同一粒沙子,两粒沙子,不能称为沙堆,而一万粒沙子则可称为沙堆,那到底是多少粒沙子才能称为沙堆了,人们常用量变引起质变来概括这类问题。很多魂术师一生追求【永恒法则】,然则魂术世界不存在简单量变,而是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质变,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二点【恒变法则】,【自然存在】永远都是在不停变化。”
“老师,你之前的说‘认知越多,未知越多’,而如果我们把整个世界的知识量看作一个集合X,了解的知识看作一个集合里的子集A,未知的看作子集B,那么就有X=A+B,那当A越大时,B就越小,这是很显然的。那你的第一点是不是有矛盾?”李束北问。
“我不理解的是,如果你的【恒变法则】是对的,那么【恒变法则】本身是变,还是不变?如果是变,那【恒变法则】本身就在变化,那它还是不是【恒变法则】,如果是不变,那这个【恒变法则】是不是就有问题了?你的第二点【恒变法则】本身似乎就是个悖论。”乐阳道。
尔思抚掌大笑:“这么快就能指出问题所在,不愧是我的好徒弟!你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怀疑是智慧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魂术大师,那么在你的人生中,至少得有一次尽你所能地怀疑一切经历。这正是我要给你指出的第三点,‘存在即自然’。永远不要用你们的逻辑思维去参透【自然存在】,魂术世界不存在悖论,还记得智坤方丈跟你的说的【三元态】么,灵魂不受【因果关系】制约,没有【因果关系】就没有逻辑关系,悖论是因为逻辑上相互矛盾,没有逻辑关系怎么会有悖论!不止如此,【自然存在】本就没有悖论,理学世界、物质世界也同样不存在悖论,之所以有我们认为的悖论,只是因为我没还没找到解开结的钥匙!你们可以反观,众多伟大的魂术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百家、宗教、学派也有自己的一套信仰,同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而且往往这些体系都相互攻击,你能不能指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或许他们都是对的。悖论是这样一种陈述,其特征是,或是让我们陷入逻辑矛盾,或是彻底颠覆我们目前的观点或信念,而这些矛盾只存在于观念的世界。智坤阁里的‘无限回廊’不也是个矛盾体,最后不还是能被合理的解释。记住:‘存在即自然’!悖论,只因为你理解不够深!
集合我给你们说的三点就构成了我的魂道,因为没有真理,所以这也不是真理!但却是你们目前能很好借用的魂道。
总述先到此为止,我现在开始教属于你们自己的魂术!”
…………
阳光斜射在荷塘里,不知何时,一阵微风徐来,小纸片在风中翩翩起舞,如同几只美丽的红蜻蜓,点落在水面上,闪闪烁烁,波光潋滟处,举着一只含苞的花朵,纯白中透着点粉红,从容而超俗。荷叶上面零星散着的水珠微微颤动,像是在少女睫毛上滚动的晶莹泪光。
小纸片静静地伏在水面上,仿若佛祖手中落下的那一片荷叶,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芬芳,天空燃烧的那一片晚霞渐渐地熄灭,而那句话一直在萦绕在他们耳边:
存在即自然。悖论,只因为你理解不够深!
★净?山艮&棽离★
静谧的湖水缓缓流淌,细腻的水草轻轻摇曳,湖岸池塘,青苔满地,暮色越过幽静的栅栏便枯萎了枝头上的光,低吟浅浅忧伤,一片残阳被风扯散,跌落在梦中的一湾绿波。空气中散沫青草花香的气息悄然弥漫,闪烁的花影中恰似给谁身披一袭霓裳,在古老澄净的水光日影中倒影深深。
静谧的安宁,无限的清,无限的寂,淡淡的清幽意韵,一点点渗透到心底。
这是就他的域吗?静湖、暮色、晚霞、青草、花香,怎么会是这种小桥流水般的淡然,这是就一个风雨一生的魂术师企盼的人生吗?棽离站在这夕阳下的青草上,这如诗如画的仙境,让她忘了从何处来,又要到哪里去,让她甚至不忍举足,破坏这份本就不属于人世间的宁静。
一曲箫声随风响起,吹散了她的思绪,那是来自天上人间的呼吸,这么舒适,这么熟悉,听过,但是在哪听过,棽离记不起来。棽离伴着箫声前行,迎着温馨的晚风,回绝了无数美景,拨开眼前障目的一叶枫林。
不远处,一个年轻男子盘膝而坐,天使般的面容优雅而深邃,一群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围在年轻男子身边,陶醉在这神美的乐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