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7000000014

第14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及特征(3)

自由和规则本身是一对矛盾体,但是在游戏中两者却并不矛盾。游戏中的规则不同于工作中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经过幼儿集体协商,并经得大家一致通过而定下来的。幼儿对规则的执行和判定是游戏行为的需要,也是幼儿满足游戏体验的需要。因此,游戏中的规则是自觉、自愿的遵守,没有任何外力的强加,它是一种内部的自我限制。游戏的一切行为是在规则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规则的建立也就不会有幼儿积极的参与和在假想的游戏情境中忘我的表现。游戏的本质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也包括幼儿自愿、自主地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游戏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游戏活动本身具有的内在动机来诱发幼儿,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游戏不是成人强加给幼儿的一种任务,而是幼儿在自发、自愿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自由活动。自由和规则在游戏过程中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使得自由中蕴涵着规则,规则中蕴涵着自由,幼儿真正驾驭游戏就是驾驭自由和规则这对统一体。

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游戏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游戏性是一种以主体性为核心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把游戏看作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主要强调了幼儿在游戏行为中的内部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并充分体现了幼儿能够驾驭和控制游戏活动对象和游戏过程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现。游戏的主体性本质特征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进一步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游戏主体性的内在含义揭示了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游戏本身并不制约幼儿对游戏行为的驾驭。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既肯定了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同时赋予游戏精神特质,让游戏因为有“人”而变得充满灵性。游戏主体性本质观在游戏教育实践中将尊重儿童的个体发生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游戏活动指导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幼儿主体性的表现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人际互动中,在尊重儿童主体性的气氛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幼儿当作“物”,当作教育过程中任意改造的对象是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幼儿良好游戏精神的形成。因此,游戏活动的本质是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让幼儿真正驾驭游戏活动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现代游戏精神。

【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的特征是游戏本质属性的表现,要正确把握游戏的概念,必须把握游戏的基本特征。对游戏的基本特征分析和概括的角度不同,对其意义的理解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研究者主要是通过分析游戏行为的目的、动机、手段等行为构成要素概括游戏的基本特征。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游戏基本特征的分析,在学术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因此,对游戏特征的把握取决于研究者站在哪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一、国外学者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分析

国外的学者从游戏的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构成要素来概括游戏的特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学者对游戏的特征的概括可列举如下:

1.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纽曼(Neumann,1971)提出用控制(control)、真实(reality)和动机(motivation)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因此,游戏的特征概括为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1)控制

控制可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控制的;所谓外部控制是指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是由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事件所主宰。游戏的特征表现为内部控制,而工作的特征表现为外部控制。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不是完全的内控或完全的外控,是根据其程度不同而区分的。当游戏者一个人在进行游戏时,其内控程度大,几乎是由游戏者本人来控制游戏活动的进行。当游戏由别人参与时,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互作用,外控程度逐渐扩大,控制由内部控制向外部控制移动。

(2)真实性

从游戏活动与现实的关系上来区分它与现实生活相符的程度。游戏活动是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如吃饭是我们生活中的事件,但是用游戏材料来代替餐具来假装吃饭的这一活动则是游戏。这种活动在旁观者看来是“假”的事件,但在游戏者看来却是真实的表现“吃饭”这一生活事件的全过程。因此,在游戏者看来游戏活动是一种内部真实的活动。游戏特征是虚构或想象的,但是游戏者的表现行为却是内部真实的。游戏者所表现的游戏行为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幼儿的游戏是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它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

(3)动机

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所谓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所谓外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是由他人的直接要求引起的。游戏行为是受内部动机支配的行为,但实际上很少有某种活动是纯内部动机或纯外部动机。

可以说,游戏活动从内部控制到外部控制,从内部真实到外部现实,从内部动机到外部动机之间构成了一个行为的连续体,游戏和工作正是这一行为连续体的两端,许多行为在这一连续体上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

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

克拉思诺(Krasnor)和佩培拉(Peplerp)于1980年将游戏行为划分为以下四种特征或四种因素:

(1)灵活性(flexibility):指游戏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多变性。

(2)肯定的情感(positive affect):指游戏者的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笑容是这种肯定情感的标致。

(3)虚构性(nonliterality):指游戏总是带有想象的因素。

(4)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指游戏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游戏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玩即目的。

要判断它是否是游戏活动主要看它是否具有以上四种因素,如果同时具备这种因素我们将其看作是“游戏”,即图3—1中的阴影部分。

3.加维的游戏行为五特征说

加维(catherineGeney,1982)提出游戏行为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游戏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活动,即使有时并不一定表示出快乐,但游戏者仍然作出积极的评价。

(2)游戏没有外在的目标,游戏的动机是内在的。游戏更多的是一种获得愉快的体验的手段,而不是为了某种特别的目的而努力。从功利的角度来分析,游戏本身是非生产性的。

(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它是非强制性的,由游戏者自由选择。

(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

(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4.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

克罗伊斯(Roger Caillois)认为游戏行为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自由:游戏不是被迫进行的,否则游戏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快乐的性质。

(2)松散:游戏不是精确的,没有事先预定的限制。

(3)易变:没有预定的进程或结果,游戏者具有随机应变的自由。

(4)非生产性:从游戏开始到结束,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除去物品在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

(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这种规则代替了通常的法则,而具有独特的新的意义。

(6)虚构的:游戏者清楚地知道他在经历着真实的情况,甚至是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虚构的情况。

5.鲁宾等的游戏行为的六倾向说

鲁宾等(Rubin et al,1983)认为游戏活动具有以下六种倾向:

(1)内部动机:儿童游戏是因为他们想游戏,而不是饥饿等生理内驱力的作用,也不依从于来自外部的社会要求,或因为要得到游戏之外的奖赏。

(2)对手段的注意:游戏行为是自我发动的而不受外部的诱惑或要求的驱使。幼儿对游戏本身所吸引,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游戏的结果上。

(3)我能拿它做什么:游戏不同于探究。探究是“这个东西有什么用途?”,由物体本身的特征来控制它的作用。而游戏是活动者自己控制的,游戏材料的选择是由游戏者自己来决定,并结合物体与游戏材料的关系来决定“它来做什么”。

(4)想象或虚构:游戏是想象的或假想的行为,游戏行为不同于工具性行为。游戏者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把物体假装当作其他东西从而发现它的潜在意义,同时,游戏者有清楚的“这不是真的”“这是跟你闹着玩呢”的意识。

(5)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游戏是有规则的行为,但这种规则不是来自游戏之外,而是由于游戏的需要,由游戏者自己制定或自愿执行的。

(6)游戏者积极参与:游戏者总是积极参与活动,与材料和人相互作用。游戏区别于闲逛和无所事事。

除此之外,鲁宾认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导致游戏行为的发生,因此,游戏的背景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包括人和物)。一成套熟悉的玩具或其他能够引起儿童游戏兴趣的材料以及儿童熟悉的伙伴。

(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儿童与成人之间通过言语、姿势或惯例规则建立一种协议或默契,在有限制的范围内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希望玩的东西。

(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

(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

(5)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儿童没有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如饥饿、疲劳、疾病等)

以上是国外学者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和概括,他们都采用了把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相对比、分析的方法。但是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分并不是依照游戏背景和游戏者是否愿意来区别的,更多的时候游戏者是愿意的但它却不是游戏,或者游戏活动在此时是游戏但在彼时却不是游戏。因此,对游戏与非游戏的区分并不能简单的罗列其特征,更重要的要从游戏活动的整个过程来分析。游戏与非游戏之间应该看作是互相可以转化的连续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方,游戏可以转化为非游戏;同时,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非游戏可以转化为游戏。

二、我国学者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认识

根据我国学者对游戏活动的研究和经验,结合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应该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应该是幼儿喜欢的、主动的、自愿参与的活动。因此,可以根据对游戏性质划分的不同维度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一)根据游戏与学习活动和劳动的区别来分析游戏的特征

所谓学习是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主体与他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学习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并与环境相互作用,其特征主要突出练习与环境对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而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之一,它同样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但是主体通过劳动不会有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和劳动都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的客体与游戏的客体有着本质的联系,即都是在环境中获得发展。但是,游戏是主体在环境中自主自愿,并伴随着愉悦的心情来获得经验,而非对其进行练习,因此,游戏与学习和劳动是有区别的。

1.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

游戏的本质属性是主动性,它是由幼儿的内部动机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骨骼和肌肉都日趋健壮,体力也逐渐强壮,手的小肌肉动作也开始发展,逐渐可以进行手的操作活动。思维和想象逐步发展,并能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往。他们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对活动产生兴趣。在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他们有活动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有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物体反复练习的需要。这一切需要游戏可以满足。游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自由的、轻松的活动,符合幼儿心理需要。而且游戏是由内部动机诱发的,是幼儿的直接需要而产生,没有外部强加的因素。因此,游戏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兴奋强于抑制,并且高级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系统还不健全,易于疲劳,因此游戏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是随意性强的活动,幼儿有支配游戏时间的权利,在他们感到疲劳或不想进行下去的时候,他们有权停止游戏的进行。从儿童的认识过程来看,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而游戏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活动,游戏中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有具体的动作。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易变,幼儿进行游戏时乐此不疲,他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游戏的种类、内容与玩法会受到时代、社会、文化、地域、风俗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幼儿进行游戏行为时所反映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但在模仿中又带有想象和创造。他们通过游戏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再现出来,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在游戏中创造新的形象。幼儿渴望进入成人的生活世界,虽然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只有一屏之隔,但是在现实中却是遥不可及。游戏能够将幼儿带进假想的成人世界,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尽情重演成人世界的活动。他们不受成人的约束,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的限制。任何一种游戏材料都可以赋予其无限的想象,并根据游戏的需要和游戏材料的特征改变其原有的用途而运用到游戏中去。游戏材料经幼儿的想象可以有多种用法,他们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投入其中,体验游戏中的成人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工作或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它要求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生产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而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它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没有实用的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创造社会财富,它不在于外部的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行为是他们达到愉悦情绪的一种方式。要说游戏的目的那就是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并在游戏中锻炼意志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会因为最终的目的而忽略游戏过程。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同类推荐
  • 感悟母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感悟母爱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母亲,温柔、美丽而坚强,她有着一双柔软的臂膀,却拥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母爱是大海,如此澎湃。母爱是小溪,如此涓涓不息。母爱犹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田,带来人生一片绿色的海洋;母爱犹如一片祥云,过滤着强烈的紫外线,呵护着我们不受灼伤;母亲犹如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我们的一生。
  • 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许许多多含苞待放的小生命,灾难固然难于避免,但如果懂得更多的安全避险知识,预防救助措施得当,就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 孩子最爱问的经典科学迷题

    孩子最爱问的经典科学迷题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神奇而又陌生的。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发挥自己爱问问题的本性,使他们在探知尚未熟悉的世界的过程中成长心智,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破解迷惑的无穷乐趣,让他们的眼睛永远闪烁智慧与灵性的光芒,让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科普书,尤其是给孩子看的科普书更应该特别用心去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叙述。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汇集人体、动物、科技、宇宙、自然等各方面经典科学谜题的科普书,以期让孩子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 失败的狮王托克

    失败的狮王托克

    所选寓言,文笔流畅,语言朴素,短小精炼,长不过千字,短的仅有几十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大都在文末点明寓意,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这些寓言,取材于生活,多以动物为角色,采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深刻的现实,或哲理,或教训,或讽喻。本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吸引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寓言大都是以童话形式撰写,内容轻松活泼,寓意贴近生活,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删去昨天的烦恼,选择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开心的时刻。”
热门推荐
  •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王墓地

    鬼王墓地

    一个少年出生在一个被天诅咒,唯有阴阳眼才能修习道术的家族。没有阴阳眼的他继承了成为鬼王的老祖传承,从此走上一条别样的抓鬼之路,他是成为非阴阳眼的老祖一般屠戮过苍生的鬼王,还是一心向道的抓鬼师?532287792这是Q群,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可以加群。加更说明,一周推荐票到50,加一更,打赏破1000加一更,2000两更,以此类推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旅游市场营销管理

    本书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体系与职能、旅游市场营销信息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管理等内容。
  • 傲娇金主的笨妻

    傲娇金主的笨妻

    原本想上个茅厕方便方便,不料一朝穿越,到某个军队区域.。在二次元世界生活的她,当然知道这是是非之地。她为了求生拼命的讨好金主大人。每天做着美味佳肴,不辞辛苦的给金主洗衣服。在某个月黑风光的晚上,刚洗完澡的龙金主准备要穿“睡衣”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貌似是从“睡衣”传过来的。他没有这个洗衣液,是吧?片刻后,龙金主一脚踢开某个闺门,“柳莹莹,你…”此时的柳莹莹上身穿着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背心,被子被一脚踢开呼呼大睡着。
  • 往事宏图

    往事宏图

    【王都】群号:451308027永嘉十二年秋,随着一位身份神秘的青年政客孟泽抵达魏都晋阳城,魏国持续十余年的暗潮涌动终于逐渐浮出水面,朝廷里,大魏唯一的太子离宫十年生死不知,太子昔日部下好友初心不复,世族大夫纷纷韬光养晦不惹尘埃,武将势大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朝廷外,新近崛起的江湖势力“元祐”敌友不分,当年掳走太子的靖王郑昭时隔十年再度现身,孟泽旧部“南营”意图反叛另择新主。究竟谁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冒名和亲的太子生母突厥公主?是贪得无厌的大魏世族武将?是年少失孤被送往突厥做人质的陈国靖王?是大魏太子施政不当咎由自取?又或者,是那不可窥测的人心在作祟?【双主角,身份有转换】
  • 秦毒

    秦毒

    小镇在一夜之间惨遭恐怖病毒袭击,无人幸存而灾难的起因竟是因为始皇陵地抢救开掘当历史将那座伟大的王陵湮没了两千多年后,地宫终于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封土重量趋于崩塌一连串惊人秘密伴着危机剥茧抽丝般呈现守卫王陵的巨猫散播出了令天下胆寒的病毒精美绝伦的大秦建筑艺术让人叹为观止当人们终于将足以中断人类历史的病毒消灭时,却不知一个更大的阴谋还隐藏在后面
  • 推倒雷锋塔

    推倒雷锋塔

    在这里,小青是一个爱哭的小萝莉。在这里,白淑贞是一个心软的大姐姐。穿越重生到梁王府中的花花公子梁雨,在这即将被满门抄家的关头,能否赢得小青的信任,周旋于大和尚法海,在生死边缘里,化解这一段恩怨,来挽救自己的性命?
  • 东线

    东线

    本书描写的是发生在朝鲜战场的故事。小说描写了我军指战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在朝鲜战场的东线,尚志英带领他的战士们正迎接敌人的到来。本书所描写的战争场面气势宏大,刻画人物的心理过程细腻深刻。在敌人和我军的一次次交锋中展现了我军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
  • 妖孽鬼夫太撩人

    妖孽鬼夫太撩人

    我只是去荒芜的村庄拍了一张外景而已,却没想到,晚上就有一双手摸上了我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