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1400000045

第45章 浅论传统戏曲与现代欣赏心理(2)

艺无止境,美无止境。戏曲艺术在竞争中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是回顾过去,或高喊危机,持悲观态度是不行的,只有积极进行艺术革新,自强不息,用更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感、更美的艺术魅力来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前面我们谈到了戏曲艺术的传统美,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传统的可继承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正视旧有的,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改革。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音乐、电影等大大发展,吸引了广大的观众群,而这种吸引正是来源于电视、音乐、电影的欣赏性。目前戏曲的使命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改革更具现代意识的欣赏审美情趣。我们在欣赏戏曲时要有一定的客观性,并非老与旧的就不好,如古画旧址、陈年老酒、稀世珍宝,越老反倒越好,戏曲艺术虽也有这种因素在其中,但解决不了不被观众欣赏的问题。戏曲与电视、音乐、电影相比缺少易懂和雅俗共赏的特性,而且戏曲唱词过于文章化,我们不能要求戏曲完全现代化,但力求通俗、浅显易懂不是不可以做到的。可以用生动的口语逐渐取代刻板的文言。按理戏曲语言受格律唱腔所限,一旦脱离了古韵古色,戏曲的品味就可能让一些老观众觉得难以接受,可无论怎么说,时代可以改变一切,旧的、传统的东西固然有它的可保留性,但它的持续发展性却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使语言浅显易懂在古代诗人陶潜、自居易笔下早有先例,他们都曾写过通俗易懂的诗,剧作家关汉卿白描式的、口语化的生动语言,也是那样通俗、浅显、易懂。使观众难以听懂的唱腔、韵白不能不列为改革的首要点。我们常可以听到观众说,听不懂,看戏很费劲,还不如在家看会儿电视。所以要改革戏曲艺术,满足大多数观众的欣赏需求和审美情趣,就应该在唱腔、道白、韵律方面作很大的改进。很多现代戏中现在已只用京白,而不用难懂的韵白就是一种大胆的改进,它接近生活语言,老少观众都听得懂,只有听懂了戏文才有可能对整台戏的情节及音乐舞美全面欣赏。

今天观众所需要的艺术美已不同于以往,如电视剧中的剧情引人入胜、连环曲折、起伏跌宕,场景、语言以及词曲点缀都使观者不用多加考虑,直白而又明了,清晰而又壮观。音乐更是锦上添花,那种通俗上口、易学易会、节奏明快、感染观众的可娱乐性是戏曲所不能达到的。尤其是电影,场景宏大、音效逼真,更是戏曲艺术无法达到的。事实上无论是作者、演员还是观众,都是将戏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改变一往拘泥于细枝末节、一板一眼或许能调动起戏曲的生气,更符合于现代欣赏观。戏曲题材中常用的劝善惩恶在时代、环境、人文环境的条件下显得尤为深入人心,所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戏曲的剧作,很多时候观众也是不能不随情而动的。从审美、艺术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戏曲的表演意境才是本质的,它的内在精妙之处只可观之,而无以言表,戏曲的文词应改变为“浅处见才”,“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现在的戏曲创作一开始就应基于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文化水平、欣赏习惯。传统戏曲迷固守、欣赏的是戏曲艺术传统的典雅的风格,难以接受戏曲现代化的变革。而年轻人欣赏的现代、流行的音乐又难以融合掺杂到戏曲的老腔老调中去,而且现代年青人对于音乐的欣赏定式更多地取决于音乐的简易上口、贴近生活的一面,两大艺术欣赏群都已形成“可怕的习惯势力”,面对这样的状况,要求变新发展必然不是一件易事。

首先我们来看戏曲的音乐变革。我们常看到许多流行音乐的演唱会,观众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寻求体验、感受共鸣以获得快感,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整场音乐会气氛热烈,强烈的音乐节拍击打着观众的欲望,这也许正是它抓住年轻人的关键点。这样的场景搬至传统戏曲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建国后我国对传统戏曲的音乐作了“推陈出新”的变革,使音乐唱腔更紧地与人物感情结合,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音乐唱腔,加强了戏曲音乐的旋律感,使唱腔及伴奏更加悦耳动听。大多数剧种的乐队都加入了西洋乐器,使音乐形象更为丰满,增强了传统戏曲音乐的厚度。这些年艺术门类不断拓展,原有的改革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更多、更新的现代音乐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流行音乐是冲击力最大的,也是传统戏曲一直苦于无法相融的艺术门类。话虽如此,笔者也曾观察过一些戏曲老友在观看流行音乐时的心态,他们是否真的接受不了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欣赏观呢?其实也不然,很多时候老年朋友也融于其中,随乐而舞者有之,鼓掌拍手而鸣者也有之,这说明传统的欣赏中并非容不得新的、现代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说戏曲艺术在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描绘、典型性格的创造以及主题思想的体现,给观众以美感、快感,崇高感的同时完全可以融合更多的现代的音乐、搭景、特技以及服饰,在更具古典美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现代感。

其次我们来看戏曲的内容创作,也就是故事的编排。现在电影界屡有大片上演,所创的火爆场面是有目共睹的,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故事的情节感人,我们用这种大片来和戏曲作绝对比较是不可能的,因为二者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有一点可使传统戏曲与现代影视达成共识,那就是故事的编排。

“探幽发微”是观众欣赏故事的关键点,观众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期望在欣赏中探索人的微妙心理,了解人的精神世界,研究人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我们常看到孩童们在看完某部电影后津津有味地对同伴描述剧情时也自然将其中的悬念留待于后,给听者留有余味,这正是抓住了人所固有的“探幽发微”的心态。而许多戏曲表演的故事过于雷同,公式化,概念化,单一而乏味,观众看了头就了解到尾,一览无余。戏曲与现代欣赏观中最大的分割点是“赏心悦目”和“抒情浪漫”,现代影视剧作常常是多集续而再,再而三的,但许多观众却能每集不拉地观看下去,这虽然与剧情和欣赏环境分不开,但其中的“赏心悦目、抒情浪漫”是占主要成分的。用现代人的生活去编排故事,更能使观众贴近现实去欣赏,甚至去套用在自己或家人的生活中,这与传统戏曲故事陈旧、程式化以及古板的思维是有明显不同的。观众看戏,特别是年轻人看戏,很多时候不自觉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陶冶着自己的性情,并把自己的爱憎感情移注其中,甚至倾注到剧情人物中,传统戏曲的编排、剧情发展在这方面许多时候是很难满足观众的这种心态的。

最后再来看一下传统舞美艺术应进行的变革。舞台美术要想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起来应该说是不难的,我想只要坚持美化原则,使人物造型和景物融合为一体,就可达到基本的审美力度。现在的艺术门类中,舞台美术的设计技巧已远远走出了传统的格局和欣赏观。现代欣赏观要求舞美艺术能充分体现戏曲表演的本质特征,以期显示出整体高雅的艺术超脱感,给人以跨跃现实的同时又易于接受的具体感。对于舞台布景、灯光音效,以及道具,虽不离传统的大的规范,但更为明朗,更为雅丽,用光设计更为抽象细腻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这样的努力下给观众的第一感就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人物未出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了观众。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戏曲艺术传统的东西虽难以放弃,但是完全可以顺应时代要求而变革更新,而这种变革恰好来源于戏曲自身的生命力。艺术与生活、创作者的审美态度与现实生活虽有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因为这种距离产生了美感,但这种“距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远则使欣赏者不能理解,不能与创作意图达成共识,近则会使欣赏感压倒美感,这就是说准确把握生活的真实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关系是现代戏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整个中国都处在一个变革时期,随着艺术门类的拓展、更新,戏曲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将是一个新的课题,传统戏曲除了迎头而上、更新发展是无路可走的!

同类推荐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视觉艺术欣赏

    视觉艺术欣赏

    孙殿武编著的《视觉艺术欣赏》从细节入手,以作者的审美经验,对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进行结构,分析解读美,传达给读者更多的是审美感受,从而更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地感受视觉艺术的魅力。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件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是世界级的经典艺术精品,堪称视觉艺术的盛宴。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热门推荐
  • 史前召唤战神

    史前召唤战神

    一神出,万神灭,方可谓战神以一道纳万道,以一法证万法,方为大道带上神秘蝌蚪文穿越的洪玄,从土著开始先踏翻光怪陆离的史前神秘文明,再踢爆半片星空召唤世间所有,无所不能,神兽,英雄随我征战,慑人心魂的美女,娇娃伴我逍遥言出法随,谁与争锋一切由我掌握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凤翔九天

    凤翔九天

    她是雷厉风行,做事干净利落的雇佣界的云罗第一人。她是武道无能,幻术无力人人可欺的将军府废材四小姐。断肠梦醒,洗髓换骨,那平庸样貌是掩藏不住的惊才绝艳!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看我猪吃虎,将你们个个戏耍。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那就看看谁更嗜血无情,执子绝杀!她信奉的只有一条:踩我的,我终将奉还;害我的,我以怨报怨!这个世界强者为尊,术行九州?那注定她凤翔九天,傲视天下!
  • 星神典

    星神典

    万法之王,唯我星神!诸神的荣耀是我赐予,诸神的力量是我掌控,诸神的殿堂是我缔造!豪门家奴为救心爱的婢女,夜闯宅院,被打得半死,被众家奴弃尸后,意外得到星神秘典。神秘的星神秘典难道真是天神赐予的礼物?星神秘典又将把他带向何方?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一夜致宠:家有男神好嫁人

    一夜致宠:家有男神好嫁人

    "前世,她痴心错付,爱上衣冠禽兽家破人亡。前世,他爱她护她,甚至为她失去宝贵生命。今生,她婚礼悔婚远离渣男众目睽睽之下跑向他!今生,她定要让那些对不起她的人十倍付出代价!她说:“柯景成,三年前那一夜那个人是你,真是太好了。”他一个翻身将她压在身下:“一夜怎么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极天下

    霸极天下

    仙路多崎岖,少年踏歌而行,三尺青锋剑,横扫八荒六合,胸中柔情在,弹指红颜白发,纵横天地间,唯我霸极天下!
  • 琉璃灯下的恋歌

    琉璃灯下的恋歌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信物,一切不同的风俗集中在了一盏琉璃灯上。他,是冷酷的帝王,高贵如他却把她放心上;他,是温情的王爷,流连花丛却只真心待她;他,是抛却世俗的隐士,重出江湖只为了她能幸福;而她,迷迷糊糊中卷入一场场的爱恨情仇,颠沛流离中渐渐唤起丢失的记忆,杀父之仇,灭族之恨,,,一切又是为了那一盏远古的琉璃灯。于是,他们展开一场虐心之恋,谱写这一段琉璃灯下的恋歌。
  • 历史的结构

    历史的结构

    《历史的结构》由章笑力所著,主张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不过,与上述这些历史进化论的历史观不同,它认为历史是波浪式前进的,从一个均衡期或者说间歇期、常态期,经过危机期或者说剧变期、突变期、变态期,向另一个均衡期前进。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历史仅仅只做循环运动,而是会通过革命来使自身从均衡到均衡的循环中向前发展。也可以这么说,历史在常态和变态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当一个社会变态引发革命,历史就会进入新的高一级的常态。
  • 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