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7100000020

第20章 虽远必诛(2)

但帝国与匈奴的恩怨还没有结束。昭帝时,汉匈复和亲。宣帝时,汉军出车东师。匈奴击乌孙,欲复收汉两翼。汉乃救乌孙,破匈奴。匈奴力衰,丁零,乌桓皆反。人民死亡三成,商户亡失过半。匈奴大困。元帝神爵二年(前60年)时,虚闾单于死,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据单于庭,归降汉为藩臣。汉以昭君嫁呼韩邪。郅支单于部西迁中亚,漠北空虚。(前46年),单于舆死,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匈奴境大旱,大疫,人畜多死。乌桓复叛胡,匈奴北徙。公元48年,遂王比自立为单于,率部至五原(今包头西北昆仑召一带),归降汉朝。东汉册立其为南单于,北部匈奴另立单于。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部。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与南匈奴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大败,三年,北单于部西迁乌孙,又徙至中亚,遂入欧洲。151年,汉灭西域匈奴自立不服诸残部。

一切就在151年结束!汉帝国最大的敌人——匈奴——遂告灭亡。

多年以前,汉帝国的臣子就说,汉匈必有一战。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几乎进行了一个世纪。武帝的伟大功绩即在此,在他的时代,完成了对匈奴的毁灭性打击。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太多让人感动流泪,唏嘘不已的事件。将军李陵就是一位。

李陵本是帝国将军李广的孙子。当初,武帝希望他能担任贰师将军的后勤司令。李陵却道:“愿得自当一队。”武帝告诉他,我没有骑兵给你了。李陵对武帝说:“我只需要五千步兵即可。”这种冲动让武帝大为赞赏,就给了他五千步兵。李陵到达峻稽山时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李陵用步兵中的弓箭手充当主力,来对付单于。据史料记载,“陵千余弩俱发,应弦皆倒。虏还走上山,陵追击之,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贤王,驰兵八万骑攻陵。陵且战且却,南行数日,抵山谷中。复大战,斩首三千余级。遂引兵东南,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烧陵部,陵亦令军纵火以自救。”

当李陵南行至山下时,单于已经在山上以逸待劳,但李陵并没有恐惧,而是再用弓箭手向匈奴人发射。单于不能抵挡,只好逃跑。第二天,李陵捉得匈奴俘虏,据这名匈奴人的口供称,单于因为久攻李陵不下,所以准备逃走。但其他匈奴将军们则认为,如果以我们的骑兵还不能对付得了他们的步兵,那真是太可笑了。将来更会被汉帝国的军队轻视。李陵听完这份口供,深深知道,战斗可能才刚刚开始。

果然,第二天,匈奴卷土重来,发动比前几次更为猛烈的进攻。双方战了一天,匈奴最终决定退兵。但李陵手下却出了一个叛徒,他跑到匈奴那里说“汉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立即进兵,并让骑兵攻击汉军,大呼让李陵投降。

那位叛徒说的没有错,经过多日的战斗,李陵军队的箭已经没有了。但是,帝国的士兵们没有退却,他们开始以疲惫之躯向匈奴骑兵开战。可最终,骑兵的优势慢慢显出来,而李陵的五千步兵已经所剩无几。李陵感叹道:“使人犹有数十矢,足以免矣,今无兵复战。”李陵在被活捉前,说了一句:““无面目以报陛下矣!”说完后就投降了。五千步兵烟消云散。

当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大怒。大臣忧惧。太史公司马迁上言陵已立功,以陵若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遗贰师将军出时,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持,而李广利竟无功。武帝以司马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后捕得匈奴生口,言陵教单于为兵法。武帝怒,乃族陵家,而下迁腐刑。李陵闻之曰:“教单于为兵者,乃李绪也(汉军降将),非陵也。”然而,这桩冤案不过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小眉批。战争年代最容易出现可歌可泣的英雄,万年之后,李陵的投降也不是投降,李陵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大汉帝国之所以敢与匈奴全面开战,除了经济政治这些大的因素外,武器的精良也是必要因素。在帝国的复仇战争中,帝国除由传统的车步军团改为骑兵军团作战外,为了反制匈奴之擅长弓箭,而使用大量强弩、连发弩箭,以高射速之密集矢箭压倒匈奴骑兵。这种新弩不知是何人所造,其工艺复杂先进,匈奴即使得到也无法仿制,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军事技术。武器落后一代就要挨打,这在冷兵器时代同样适用。李陵所以能以五千步兵屡战匈奴数万骑兵,即靠此技术。后弩箭用完,遂被俘。帝国军队的战术是效仿匈奴,以骑兵集团奔远袭击,以车步重兵运送后援及后勤辎重补给。由此取得了对匈奴的优势,转变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所以会发生,究其根本,复仇只是一种必须的口号。汉匈战争的原因是源于汉帝国的富庶和匈奴的贫困。历史文明的规律告诉我们,农业文明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文明,因为其生产具有稳定性,所以能够长期稳定的提供生活资源。但游牧文明则不同。游牧民族往往对自然界的依赖性比较大,一旦自然界发生变化,游牧民族就会陷入困境。即使自然界很稳定,自然界所提供的生活资源也相当匮乏。而农业文明之所以屡屡受到游牧文明的侵袭,就是因为游牧文明有大量的马匹,其特殊的习性铸造了他们强大的军事优势。

我们的帝国在一甲子之前,根本无力对抗匈奴的侵袭,而是采取了被人所诟病的和亲政策。这种政策所带来的成果自然也是有目共睹的,它让汉帝国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到武帝时,国力已经空前强大,大量马匹已经足够与匈奴的马匹数量相提并论,所以此时,为了制止匈奴对帝国边疆的侵扰,对帝国边疆百姓的屠杀,开战势在必行。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战争仅从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就打了十几个战役,帝国军队横扫大漠,以至“漠南无王庭”,获得全胜。在这场历史上大规模的战争中,汉军的常态是常常出动骑兵10万,加上辅助的步兵和运送粮草的军民,据不完全统计,每次出征人数当在50万以上。匈奴虽然号称30万骑,但在每次实战中一般出动都不超过10万人,他们也不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援。

等于说,这场战争的双方是实力相等的,但相比而言,汉帝国在能量上要比匈奴付出得多。汉帝国的后勤军民,在前往前线的过程中要越过几千里大漠,人员损失之惨重实不可听闻;按司马迁的说法,从后方运64石粮食,只有1石能到前线!匈奴方面也并没有得到一丝好处。在战争决定时期,匈奴人口被消耗殆尽。汉帝国军队在进入大漠后,由于后勤太远,不可能抓俘虏,所以,一遇到匈奴部落,大多采取清扫政策,全数屠杀,以致漠南地区在战后几乎成为无人区。匈奴曾有歌云:“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衍;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是明证。

这场战争给双方带来的结果也并不使人乐观。对汉帝国而言,战争解除了帝国边疆的威胁,使边疆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边疆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汉帝国也由此进入了中亚地区。但这些成就远远不能弥补战争损失。汉帝国60年积蓄的国力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以至在战争后期,武帝不得不加赋税、卖官爵、垄断盐、铁、酒,甚至鼓励人民互相告发,以图籍没其财产等手段进行军费开支。可以不客气地说,此次战争是西汉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于匈奴而言,无疑这场战争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从此后,匈奴不复存在。即使500年后,对欧洲的大规模入侵,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这个民族永远不能再被振兴。

一个帝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看只是皇帝的一句话,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整个国家机器的同时开动,政府官员的大力支持以及皇帝的准确判断。帝国建立60年来,和亲政策似乎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与匈奴就应该保持这样的关系,而关于战争的言论,虽然时有臣子提出,却都被皇帝否定。

天下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基本国策同样如此,在某一段时期为了应对危机与保持国家的前进动力,某一项国策可能会得到执政者的认可并加以实施。然而,随着国力的发展,某些国策必将被废除,比如和亲政策。

武帝继位初,仍旧在奉行和亲政策。和前代帝国皇帝所不同的是,就在继位之初,武帝就已经有了废除这项国策的决定。之所以仍旧执行,首先是他比较年轻,继位那年不过十六岁,他的年龄和资历根本不能担当立即废止祖宗成法的重任。其次,武帝深知,对匈奴作战有着很大的风险,但这一风险在武帝心目中到底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还真不好说。武帝知道有风险,却没有把这风险当回事,让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的是帝国内部的主和派力量过于强大,这才是他的难言之隐。

如我们所知,汉帝国的皇帝如果不是太过于昏庸,就会懂得一个道理,他们必须要与政府保持着良性的合作关系,皇帝只有在政府官员的群策群力下才能成为政府官员心目中的皇帝。武帝后来变成了一个把丞相不当回事的皇帝,但在即位之初,他始终保持着祖宗们的风范,一切事情都该与政府协商。而协商的结果自然是,主和派始终占据上风,这让武帝很是为难。因为独断专行固然容易,但倘若没有政府与皇室的齐心协力,皇帝的一切打算都将落空。

然而,无论是武帝还是政府官员,都很清晰地明白一件事,这种现状不可能维持太久。两年后,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突然就向朝廷宣布,要与匈奴开战。武帝之所以这么迫不及待,是因为政府部门的一位叫王恢的官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

众所周知,主和派的基本论调有两个,第一个是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要与匈奴和亲;第二个,与匈奴开战百害而无一利。御史大夫韩安国就认为,作为游牧民族,匈奴的军队来无影去无踪,尤其是他们活动的地方是茫茫草原,草原后面是戈壁,倘若派出大批军队去,即使在草原上找到他们,胜负与否另说,即使打胜了,他们就会逃进戈壁,茫茫戈壁,我们无法找到他们。另外,我们打他们,是千里奔袭,他们以逸待劳。没有赢的希望。最后,战争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利益,但我们即使击败匈奴也毫无利益可占。因为作为农耕文明的我们,不可能在大戈壁或者是大草原上种粮食,等于说,这场战争即使打赢了也是胡闹。

韩安国是帝国在对待匈奴问题上的著名和亲派,他所说的三个理由不是没有道理,但比他还有道理的是王恢。王恢在帝国的边境为官多年,对匈奴情况的了解要远远大于韩安国。他所以能说动武帝向匈奴开战,是因为这样一句话:“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不如勿许,举兵击之。”这恐怕是帝国最为痛恨并且头疼的问题,匈奴的出尔反尔已经激起了帝国的愤怒情绪。与此同时,他又出了一项高明的计策:““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也就是把匈奴引诱到边境马邑城,然后围而歼之。

武帝认为这道计策非常好,尤其让他欣慰的是,王恢刚率军出兵闽越国获胜。这一胜利使得他对帝国军队充满信心。所以他才召开会议,并且发泄似的说了下面这段话:“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慢,侵盗无已,边境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韩安国仍旧是老掉牙的论调,他认为坚决不可,与匈奴开战百害而无一利。还是祖宗留下来的和亲政策好。王恢立即反驳,首先,“马邑之谋”可谓万全之计,依他对匈奴的了解,匈奴贪心强,必能成功。其次,他举了个例子。早在战国时期北方的匈奴就很强大,中原战乱不堪,那时的代国处于四战之地,但它并没有向匈奴屈服,而是依靠充裕的粮食向匈奴开战。而现在,帝国的国力与当年的代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匈奴之所以对汉帝国侵犯掠夺不已就是没有畏惧心理,所以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教训,给匈奴人教训的唯一方法就是向他开战。

韩安国立即把高祖皇帝搬了出来:“臣闻高皇帝尝围于平城,匈奴至者投鞍高如城者数所。平城之饥,七日不食,天下歌之,及解围反位,而无忿怒之心。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故乃遣刘敬奉金千斤,以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孝文皇帝又尝壹拥天下之精兵聚之广武常溪,然终无尺寸之功,而天下黔首无不忧者。孝文寤于兵之不可宿,故复合和亲之约。此二圣之迹,足以为效矣。臣窃以为勿击便。”

韩安国认为,当年高祖皇帝白登之围受尽屈辱,解围回京后居然没有报仇雪耻,高祖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他权衡了天下大势,而不是以个人的愤怒而伤害天下百姓的圣人之举。文帝在执政时也曾让军队反击过匈奴,结果没有一点成绩,文帝后来反思,认为与匈奴开战是不明智之举,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和亲。任何人都知道,从高祖派刘敬携带重金与高贵的女人同匈奴和亲,至今已经有五代人受益了。我们现在也在受益,那么,五代人受益也就说明了这一政策的合理性,我们现在不应该打破这项国策。

韩安国抬出高祖,显然是想用祖宗成法来给武帝施加压力,武帝是不能辩驳的,他一旦辩驳,就会给人以违反祖宗成法的印象。王恢立即借力打力:“不然。臣闻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非故相反也,各因世宜也。且高帝身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槥车相望,此仁人之所隐也。臣故曰‘击之便’。”

王恢的思想是:五帝的礼仪互不相袭,三王的礼乐不相重复,可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才是大道。古代君王在考虑国家大事前,先祭拜祖宗,占卜吉凶,以示慎重。然后,他说到了重点:高祖皇帝之所以忍辱负重,不报复白登的屈辱,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为了天下百姓休养生息。高祖皇帝不想让刚脱离战争苦海的百姓重新进入苦海。但现在则不同,百姓已经休养了六十多年,我们的国家强盛,可边境却不安,士兵死伤无数,境内灵车相望,不是我们不想和亲,而是因为和亲政策实在得不到匈奴的响应。所以,绝对不能再继续和亲受尽侮辱。

同类推荐
  • 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

    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

    彭阳县年轻而历史悠久。古称朝那,境内周山簇拥,红河、茹河横穿东西,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方热土上的各族人民,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投文视楚”,魏晋时期皇甫谧“悬壶济世”,使彭阳闻名遐迩。进入近现代以来,富有革命传统的彭阳人民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振兴英勇奋斗,谱写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力求体裁灵活,秉笔直书,以哲学的思想、真实的史料、文学的语言,注重从个性特点印证历史,以“鲜活的历史经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行业,全景式展示了上世纪40年代以来彭阳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 这有一只吕奉先

    这有一只吕奉先

    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天下第一,然后他们都死了。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不忠不义,然后他们都死了。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一方统帅,然后他们都死了。之前有很多人怀疑过我是不是有勇无谋,然后,我死了。(很久之前写的小说,发过来试一下)
  • 霸王之王

    霸王之王

    战国时期,狼烟四起,每个地方的霸主都为了权利开始着割据和征讨,各国纷争,长期的兼并战争使神州大地生灵涂炭。灾难之下,妻离子散,挚爱分离,这个时候,王洛威出现了,他意欲一统天下,称王称霸,各路人马纷纷表示愿意效忠于他……
  • 锦衣状元

    锦衣状元

    小说作家程恪,一场大病后竟然来到500年前!此时《聊斋志异》《水浒传》等一大批名著尚未出世,发财的机会来了!一时间,他竟成了高产量大文豪!不仅结识达官贵人,更是赢得了妙龄少女们的倾慕……
  • 遗梦千年·寻秦

    遗梦千年·寻秦

    卫龙是一位历史系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刻参加工作,而是留校参与研究有关秦始皇之死的历史课题。阴差阳错中他在考察时穿越回秦朝。依靠自己的运气与贵人的帮助,逐渐走近秦始皇,并走上了一次惊险的旅程……
热门推荐
  • 来自蓝星的武者

    来自蓝星的武者

    当一个地球的武者,穿越到不一样的星辰大陆,身怀绝世武功的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文中有一些本人自己写的一些诗,写的不好大家不要笑我。
  • 武侠仙传

    武侠仙传

    前世,挚友叛,惨死枭星域,阴差阳错,上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再战无尽宇宙,遇神杀神,佛祖弑佛,眼扫之处,皆是一片废墟。他说:愿我身如七尺孤杨傲立!
  • 双子星公主,满星绽放

    双子星公主,满星绽放

    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真情故事,一对双胞胎的姊妹情深,法音,莲音,两人不断努力,突破重围,最终成为最好的姐妹
  • 小心!软瘾

    小心!软瘾

    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能够以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的假象,诱惑人心,使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饱受犹如酒精、药物、毒品一般的麻醉之苦。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族)正在上演欲望vs现实、行动vs心理的博弈战。摆脱软瘾的入侵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需要发现软瘾现象,重视软瘾问题,破译软瘾成因,克服软瘾心理,展开战瘾行动,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本书作者站在专业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内心斗争的软瘾世界,向读者传递了立即行动的“战瘾”技术,从而唤回被麻痹已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使每个人从容、高效地面对每一天!
  • 警世阴阳梦

    警世阴阳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道总裁:请别开口说爱我

    霸道总裁:请别开口说爱我

    自从相恋七年的男友在那场车祸中死掉,黄薇似乎早忘了甜蜜是什么味道,她把柔顺好看的头发一丝不留的盘在脑后,把闪亮晶莹的大眼睛藏在没有度数的黑框眼镜里。她把傲人苗条的身材藏进T恤牛仔裤里,她把个性张牙舞爪的自己藏在面具里。一切看起来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然而属于她的幸福的脚步怎么会停下来。“你,做我三个月的女朋友吧。”欧阳枫霸道的说。“我之所以可以像今天这样,站在你面前,是因为,我一直都爱着你。”周毅名眼含泪光温柔的说。命运的齿轮转着转着,又回到了最原点。
  • 六十种曲玉簪记

    六十种曲玉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魅太子无良妃

    邪魅太子无良妃

    杨梦儿,花痴护士一名,不明不白穿越到了安陵梦身上,但是她的花痴本性难改。一纸诏书将她许给太子,为了安陵一家,无奈的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太子成婚!花痴依旧,见了美男,口水照流!
  • 情场浪友:腹黑殿下的呆萌甜心

    情场浪友:腹黑殿下的呆萌甜心

    南汐寒笙:一只小白兔不幸遇上久经情场的大灰狼我惹不起你我还不会躲吗?这只小白兔的身世显得一切都扑朔迷离让周围的人都不明所以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不可告密的事情烟幕集团的背后的内幕无人知晓当年她那领养的好妹妹到头来恩将仇报竟让她无家可归母亲为了她而落下毁容......当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到了他们的身边那么最后她会何去何从呢.....[("▔□▔)作者新文,不足之处,多多包涵]
  • 亡灵废墟

    亡灵废墟

    黑墟境,顾名思义就是荒芜的土地,墨色的乌云终年遮挡着天日,凄凉的戈壁上遍布着废墟...人类作为旧时的主人已经损毁并抛弃了这里,但如今在亡灵巫师的统治下此处仍然是一片繁荣的土地,远处的高地上黑漆的几座哥特式高塔直冲云霄,伴随着归巢的乌鸦的哀鸣,默默的注视着一切男人站在荒芜的大地上,沐浴着迎面刮来的西北风,和他的头发眼睛一样的赤色的风衣迎风飘动,如同风中残烛在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