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9600000005

第5章 会见唐宋八大家(5)

苏轼在密州,心情越来越不好,去年想念亡妻,今年又怀念起了苏辙——子由弟。自己外放杭州,子由弟亦随之外放。京城一别,已有六、七年没见。听说他现在齐州任职(今山东济南),不知是否可好。于是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密州有诗词吟诵,后调任徐州(今江苏)、湖州(今浙江)任知州时,亦有大量诗词吟诵。一些诗词涉及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弊病和残缺,传到了京城。有人秘密收集,并添枝加叶说“苏轼诗文恶意攻击新法并影射皇帝”,密告给王安石。王安石已知“苏轼无野心,只发发牢骚罢了”,便“置而不问”。

不久,王安石痛失爱子王雱。人世沧桑生死难料,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他开始心灰意冷。于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便提出“辞职归乡”。神宗被逼无奈,终于让王安石带使相(有官价,无实职)兼任判江宁府职,重回金陵。元丰二年(1079年)又封他为荆国公。

王安石一离开京城,朝廷里的一些嫉妒苏轼的小人舒亶等便加紧活动起来,终于在元丰二年(1079年)秋,形成历史性的“乌台诗案”,将苏轼从湖州抓捕回东京下狱。王安石在金陵听到这个消息,忙设法营救,给神宗皇帝的奏折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宰相肚子能行船,皇帝的心胸岂不如罢去的宰相。苏轼在大狱里关押了一百多天,神宗也没看出苏轼的诗文有什么大罪,便下令把他释放,迫于当朝小人得势,无奈将其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实际是一个极小的空头官衔,所挣俸禄不够糊口,初来乍到,住在一所破庙里。时为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江边白雪还没融化,寒气袭人。苏轼躺在破庙里睡不着,写成了被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有许多种说法。一种认为:为怀念亡妻王氏女作。再认为:为温都监女作。还有的认为:为影射讽刺现实作。比较流行的说法,当属黄蓼园《蓼园词选》所说“自写在黄州之寂寞”以及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的“此亦有所感触”为是。词中以孤鸿自喻,表明了作者既孤苦伶仃又不愿合流同俗,从而反映了政治失意后无奈的孤寂心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苏轼在黄州吃饭已成了问题,后来靠朋友的帮助,弄到了一小块田,自己耕耘起来。此地靠东山坡,东山坡上又盖了一间小草房,他便居住了下来。算是自寻其乐吧,自己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东坡居士”。从此,“苏东坡”便被人叫开了。

在逆境中始终情绪消沉的生活,并不是苏轼的性格。他很快从思想的低谷中走出,游山看水,勤奋写作,以便不辜负欧阳修老师的栽培。

神宗元丰五年(1080年),七月和十月,苏轼约友人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归来后,写了两篇赋,头一篇叫《赤壁赋》(现今称《前赤壁赋》),另一篇叫《后赤壁赋》。写了两篇赋,苏轼还感觉余兴没尽,于是又写了一篇激情奔放意境深远的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三国赤壁之战所在地,没有人能说得清。黄州是,江夏、汉阳、汉州亦是,嘉鱼更是。今人经过大量考证,“嘉鱼之地”占主导地位。据此,便有好多人写文章,说博学多才的苏轼在“假赤壁”闹了一个大笑话:“张冠李戴生了一个怪胎”。其实,苏轼并没有以讹传讹,要不然他怎么会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呢?如果还不足以说明的话,再请看他的《与范子丰书》:“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

此词一出,便生出很多佳话。俞文豹《吹剑续录》说:“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据《东坡志林·记游庐山》说,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由黄州赴河南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于是登临庐山,见“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但毕竟山水天上人间,触发灵性,不能自抑,写了近十首庐山记游诗。今漱玉亭前,三峡桥下,苏轼当年均有诗作(有《庐山二胜》等诗为证)。作为游觅庐山的总结,这首形像与哲理高度完美偕和的《题西林壁》,便应运而生了。

石钟山(今江西湖口县)位于鄱阳湖与长江汇流交口处。从庐山到石钟山一百多里地,中间仅仅隔着鄱阳湖。庐山在湖西,石钟山在湖东。

苏轼和长子苏洵等人从庐山上下来,便从鄱阳湖上泛舟,去了石钟山。著名的《石钟记》便产生了。

《石钟记》第二自然段云:“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丁丑(初九日),余自齐安(湖北黄州)舟行适临汝(今河南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实际上,苏轼从湖北黄州出来,并没有去临汝。河南临汝在黄州的西北面,离黄河不远。苏轼“舟行适临汝”真的是南辕北辙,江西湖口在黄州的东南面,邀长江伸手可及。那么到底是谁搞错了呢?

王安石变法之始,宋神宗对苏轼的才学就十分看重。王安石“废科举,兴学校”之所以未行,是苏轼的上书奏议起了作用。奏议呈上,神宗看后即说:“我原来就怀疑这项改革行不通,读了苏轼的奏议,更加清楚明白了。”乌台诗案后,苏轼含冤被贬黄州,神宗仍对苏轼不忘。一日,神宗对当朝宰相说:“国朝史事,文笔重要,调回苏轼润色如何?”当朝小人嫉妒苏轼的才华,找出种种借口阻挠。神宗皇帝仰天长叹:“苏轼被贬,闭门思过,熬苦数载。人才实在难得啊!朕不忍心弃他终身在外。”说罢,便亲笔御旨,调苏轼回比邻西京洛阳的临汝。苏轼接到皇帝的圣旨,便从黄州启程了。南辕北辙,说是去临汝赴任,实际走的方向正相反。其实,他心里落脚点是在江苏扬州。《石钟山记》一写完,他便向皇帝上书。上书说“自己处境饥寒,江苏常州还有点薄产。请求回常州为安。”神宗见了苏轼的奏折,思虑再三,还是“恩准”了。

我们今天真应该感谢苏东坡这个“土之皮”,跟皇帝玩了一个“小心眼”,要不然,我们怎能有《题西林壁》和《石钟山记》读呢?

苏轼得到了皇上的恩准,长子迈又把父亲“送之至湖口”……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父子含泪话别,早没了游石钟山的神态,随着船公的一声吆喝:“开船不等客了!”,苏轼便乘船顺流而下……

9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为副宰相,开始变法,到了第二年十二月(1070年)和早年好友韩维一起升为正宰相。

王安石与司马光因《答司马谏议书》公开后,便彻底决裂,化友为敌。

司马光把一大批反对变法的人召集在自己的门下,如老宰相(王安石初入仕途的顶头上司)韩琦、编修《新唐书》的积极支持者曾公亮、曾布、富弼、唐炯、文彦博(早年宰相十分器重王安石并提拔)等,与王安石公开进行较量……

在“反对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的情况下,神宗有些举棋不定了。王安石抓住了神宗“想变革,又怕乱”的心里矛盾状态,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立即“称疾不出”,呈上《乞罢政事表》。这时,韩绛、韩维兄弟二人还和王安石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便极力规劝神宗“挽留王安石,以免重蹈庆历新政复辙”。神宗无奈,便让司马光代写圣旨。司马光借神宗的口吻狠狠地把王安石讽刺了一番:“如今士大夫沸腾,黎明百姓骚动……你的雄才大略怎能无用武之地,朕希望你照常处理公务……”

王安石接旨,怒不可遏,立即上书给皇帝进行驳斥辩解。

论辩才,小小的神宗皇帝,哪是王安石的对手,忙亲写手谕认错:“诏中两语,有些言过其辞,也是朕失于详阅。如今再浏览时,有些惭愧。”

识时务者为俊杰。王安石见好就收,不再装病又上朝主事,继续搞起他的改革了。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春,京东、河北两路发生了暴风的灾异现像,百姓十分恐慌。反对变法的人见机可乘,又征得了神宗皇帝的圣旨:“暂停变法,以对天变”。王安石傲气十足,扣下这道圣旨,不予传达贯彻。并提出了“三不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司马光又抓住“三不足”的把柄,在社会上大做文章,让谋求官职的人答卷辩驳:“市上流传‘三不足说’,为奇谈怪论。愿闻所以辩之?”

欧阳修见自己早年的学生——王安石和司马光闹得太凶,便出面做调解工作:“人言还是可畏也,好友因政见不同也,再继续闹下去,恐怕将来名声不好也”。

王安石丝毫不顾师生之谊,一针见血地说:“政见不同既政治不同。什么叫政治?轻者说,你下我上;重者说,就是你死我活。”

欧阳修见王安石不可救药,便请求“解职归家”。神宗皇帝想挽留,王安石却说:“欧阳修依附韩琦,同情司马光,在一郡就败坏一郡,在朝廷就败坏朝廷,留下何用?”

欧阳修回到家里,面对范仲淹的画像大哭:“范兄,怎么才能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欧阳修解职归家不久,司马光又遭到王安石的排挤:“徙许州”。司马光拗不过王安石,便保证“自是绝口不复论事,请改徙西京御史台,专心于编制《资治通鉴》。”

我们还真得再一次感谢王安石变法,要不是王安石的不容人,哪有司马光居洛阳十五年,一举成修《资治通鉴》呢?

欧阳修解职在家,忧愤成疾。他感到有生命的日子已经不多,便重新润色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又把早年“著书立说”自己完成的有关古代文物的收集、著录、考辩的《集古录一千卷》重新校对,随即又完成了《集古录金石跋尾十卷》。不久,便撒手人寰,在他的范兄(范仲淹)走后的二十周年,羽化成仙了。

面对众叛亲离,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不改,更加坚定。新春佳节时,他写了那首《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然而,老天不支持王安石,熙宁六至七年(1073年—1074年)连续干旱,年景无收,流民遍野。京城内外,童谣四起:“去安石,天乃雨。去安石,天乃雨!”两宫太后(仁宗曹后,英宗高后)再一次逼迫神宗停止变法。神宗无奈,终于找王安石商量:“该如何是好?”

王安石无奈,“愿罢相”回金陵任知江宁府。在罢相前,他向神宗皇帝建议:继续贯彻新法,任命“传法沙门”韩绛为宰相,任命“护法善神”吕惠卿为副宰相。后事安排完妥后,王安石于熙宁七年(1074年)五月三日回金陵了。

吕惠卿是个小人,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王安石罢相后,他以为时机到了,借继续推行新法之机,网罗党羽,遇事不尊重宰相韩绛意见,又不能容忍朝中沈括、李承之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老臣,于是又有了“请王安石入朝辖治吕惠卿”的呼声。此时,宰相韩绛趁机向神宗上奏章:“天下之人思念荆公(王安石),请陛下恢复其相位。”神宗皇帝准奏,王安石于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官复原职,重新执掌帅印。帅印丢而复失,间隔仅十个月。为了讨好王安石,神宗还任命他的儿子王雱为龙图阁直学士。王雱假意一番谢职不受,吕惠卿劝说皇帝准奏。岂不惹恼王氏父子?

王安石从金陵迁回东京,又继续深化了他的变法,并同吕惠卿的矛盾公开化。吕惠卿有点不服天朝管了。

王雱背着王安石暗地网罗党羽,搜缉吕惠卿罪证,假传圣旨,想置吕惠卿于死地。吕惠卿知道后,在皇帝面前狠狠告了王安石一刁状。王安石回到家里,问明原委,把王雱一顿臭训,王雱在父亲面前有苦难言,有辩说不出,只好暗生闷气,暗自憋火。不久,王雱后背生了个大痛疽,不治身亡。

“一日风鸟去,千年梁木摧”。不到二十岁的王雱,生性聪敏,才华出众。爱子英年早逝,使王安石有点看破红尘,不再迷恋仕途和变法。从此,心灰意冷,“老来厌世语,深卧寒门窦”,痛失爱子,常常使他吟诗大哭。自此后,王安石多次向神宗皇帝提出辞职。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神宗皇帝终于同意王安石回了金陵。

从熙宁二年(1069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在相位八年,推行变法,可谓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10

苏轼自贬黄州,十分钟情于山水,游完庐山、石钟山后,便获神宗皇帝恩准,由去河南临汝改为去江苏常州。

苏轼乘江船,顺流直下,不几日便到了江苏金陵——南京,南京是常州的必经之地。时值神宗皇帝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初。

同类推荐
  • 古戍寒笳记

    古戍寒笳记

    《古戍寒笳记》 一反当时小说内容纤弱感伤的颓废格调,表现了高昂豪放的英雄情致,异军突起,令人耳目一新。作品不仅写各地义师战绩,英雄气概和战斗场面,而且对投降清廷的汉奸给以无情鞭挞,立场鲜明,思想性极强,主题开掘很深,作品语言生动朴实,明快而有表现力。
  • 热河鸟人

    热河鸟人

    当此新世纪之初,我们推出“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新作精品”丛书,展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在世纪之交走过的足迹。鲁迅文学奖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奖之一,第一批推出的五位作家,曾经以他们的佳制力作获得这一殊荣,并在文坛和读者中享有广泛的赞誉和影响。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怪案探案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怪案探案

    《怪案探案》为短篇小说集,是系列最后一部。《被阻止的婚礼》叙述老色魔专以欺骗凌辱妇女为能事,遭报复毁容,福尔摩斯智取其历来罪证,摧毁其罪恶灵魂,从而唤醒、挽救最后一个执迷不悟的天仙般的大家闺秀。《吝啬鬼妻子的“私奔”案件》讲述一名老吝啬鬼疑心年轻美妻与棋友勾搭,用煤气将二人毒杀,反告窃去他积蓄私奔,福尔摩斯破案犀利,只一语便中的,凶手无二话立地就擒……匪夷所思的事件、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描绘了一幕幕惊险迭宕、充满恐怖或传奇气氛的画面,产生出一种较之阅读文字译著更感觉刺激、更扣人心弦的效果。
  • 猜凶3

    猜凶3

    人一旦被爱情、贪婪与复仇掌握了命运,所有的出口都是一个地狱通向另一个地狱。腹黑侦探、诡秘凶手,正邪之间的巅峰较量!摄像机下的鬼影幢幢,惊魂不定的人们走向最恐怖的梦魇,谁,是下一个刀下鬼?
  • 戏班

    戏班

    清末,北京喜乐戏班进宫演戏,后台管事黄之诚被钦点为戏班老板。 正当黄之诚踌躇满志,大展宏图时,接到父亲病危的家信,立即离京回乡,亲眼见父亲被百年对手范家戏班逼死。因父亲之死,黄家戏班被迫解散,为重振百年基业,黄之诚放弃回京。黄之诚势单力薄,无力起班,只好上岸玩票,从办票房,办节日班做起,待机而起。 范家戏班老板有钱有势,串通警察,陷害黄家票房,使其唱票得罪主人遭嫌弃,唱堂会被安排与专业戏班对台唱戏,一败涂地。
热门推荐
  • 庭婉

    庭婉

    恋爱史,什么鬼玩意?“凭什么,我苦等7年,只能看他娶别的女人。”狠决的气势就不信不能让你打退堂鼓。既有朋友鼓励、又有他的承诺。可是婚嫁之夜,他却说自己不是什么大少爷,而是孤儿院的孤婴。
  • 灰姑娘拥有不一样的命运

    灰姑娘拥有不一样的命运

    她,被家人丢弃在孤儿院,因为她是女孩,不愿认她,可孤儿院只愿养他十八年………他也是一样,只不过那时候的他已是九岁,他的家被一场不明的大火给烧的什么都没有了,邻居送他来到孤儿院………这时候的她、他一个是八岁,一个是九岁,他在被领走之前,他和她约定,将来他要娶她为妻,一生只爱她一个人………可他真的做到了吗?
  • 不做炮灰:上班族的职场自救之路

    不做炮灰:上班族的职场自救之路

    公司乃是一个“小圈子,大社会”的职场江湖,《不做炮灰:上班族的职场自救之路》作者深入其中,描述了职场上最常见的17种炮灰类型,以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穿插其间,把职场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链条清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引导你从技能上逐步增强自己的防御力和应变力,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改变自己的职场命运。
  • 范仲淹(名人传记丛书)

    范仲淹(名人传记丛书)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刻苦自律、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一生数次遭贬却始终不改其为国为民之志。这里从范仲淹的家谱开始讲述他的一生。
  • 公主复仇记之重封

    公主复仇记之重封

    她,曾经遗世独立,却终被卷入十五年前的阴谋纷争;她,曾单纯轻灵,却难以阻止为爱身心俱疲。一生一世一双人,却抵不过物是人非良人去。神兵忽现,龙图神秘失踪,当掩盖的真相一步步向她走近,当血淋淋地事实摆在眼前,是复仇还是放下?
  • 一世倾宠

    一世倾宠

    她虽是一个富商千金小姐,但从小被逼练各种武术成为杀手。一切事情都准备好却开车撞下山崖。穿越,醒来无意间发现一位和她一样有着倾城面容女子,只不过却已死多久。为了在异世能生存,只能替用了她的身份也发誓必替她报仇。她伪装成她的容貌,居然成了相府不受宠的嫡小姐!真相慢慢地在府中拉开了序幕。而她身边出现了一个腹黑妖孽,他就是民间传说杀人不眨眼的鬼王。还有一个传说,有一群被称为邪仙族的人,每人身上有一门法术可控制万物生灵,他们不是仙也不是邪,他们隐居山林。千年前他们主人留下的预言只为等待千年后所持着玉佩新任的主人
  • 神娘娘

    神娘娘

    再见已是六千年,她与他擦肩而过,却未曾认出他。她的高冷、她的任性、她一切的一切,他都疼爱着、体贴着、爱护着,他是爱她的。当危难来临,他一代战神——古俏,为她而战,为苍生而战。这一次,她尊神——月心,再也不放手,等待着他的归来。“六千年的等待,永生的陪伴。”“待那香草铺满石路,紫藤花开的夜晚,我将归来,与你重逢。”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校园全能高手

    校园全能高手

    受尽别人白眼,在人生的低谷之际,季枫得到了未来的科技产品,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从此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透视功能,赌石无往不利。未来科技,让季枫成就商业帝国,训练系统,成就非凡身手……季枫的人生,变得无限精彩!
  • 上古世纪之神殇

    上古世纪之神殇

    上古世纪,诸神之殇!千古之谜,等你来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