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2800000006

第6章 领先世界的诸子百家(3)

而孔子有言:“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意思大约是:虽然是些小道理,但是也一定有值得注意的吧,但从长远来看怕受到这些小道理的牵制和约束,这就是做大学问的人不应该犯的错误了。但是也不能全盘否认这些小说,孔子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这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班固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对认识中国小说的起源有重要的意义。

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可见在古代,小说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现在的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很显然,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这一流派的作品与现在小说的定义大为不同。从《汉书·艺文志》中可以了解到,这些稗官如果仅仅是作为一个记录人员,那么他们的职责类似于现在的“记者”兼“编辑”。我们不妨理解为,这就是古代一班聆听民声探访民情及考察民间八卦新闻趣事的人马,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素材都是从民间得来的。小说既然说民间的事情,当然会有与上层统治者不一致的地方,那当然也就会遭到憎恨,虞初的小说《周说》当然也不例外。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都存在着无法消除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构成了统一的社会结构。但是握有绝对君权的统治者阶层也不是可以对被统治者为所欲为的。《荀子》中有阐述君民关系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有了稗官这个很不起眼的职位。

《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这个“稗官”一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小官们从民间采集来的“小说”都是要呈给皇帝供其“省览”的。那么,是公务处理闲暇之余用来消遣找乐子的吗?显然不准确。有人称,这些民间的风俗故事为“稗官野史”。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小说家这一流派的思想就是向上传达民声民意,他们作品的中心人物就是人民,是反映民声的先行者。所以,统治阶级眼里容不下,就有了“从火”的惨淡下场。但是,这一流派并没有被灭绝,而是扎根于民间的土壤,至今还在茁壮成长,可以说是“媒体”,也可以说是如今的网络力量。

农家: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

农家是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在《汉书·艺文志》中列为“九流”之一,并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和领袖就是出生在郢都的许行,生活在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与孟子是同时代人。他依托远古神农氏之言来宣传其主张,其事迹和主张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当是许行的著作,可惜早已失传。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著作流传于世。关于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我们可以翻阅《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和《爱类》等篇,《管子·地员》,《荀子》以及《淮南子·齐俗训》等也有记载。

历史上,农家在战国时出现不是偶然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以至于反映劳动者利益的思想学说,在当时也能有存在的条件,墨子、杨朱和许行正是劳动者的思想代表。但是,由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与阶层各不一样,因此其思想又各有差异。墨家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许行有弟子几十人,他们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编席子为生。他们没有土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从楚国来到滕国,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行为师。

农家作为当时下层农民的代表,他们最主要的思想就是民本主义思想。由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集体编撰的《管子》一书包含各家的思想学说,一般认为,其中《地员》一篇就是农家的著作,而《牧民》《权修》《五辅》《八观》等篇重点记述了农家思想。由于当时的平民绝大多数都从事农耕,所以“重农”就是“重民”,重农倾向必然会发展为民本思想。

首先许行提出“顺民心”。农家看到,民心是不可违背的,“顺民心”是一切统治的基础,贤明的统治者应该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作为自己行为的指针。《管子·牧民篇》提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也就是说,民心所向决定着统治者是否坐得安稳。《管子·权修篇》提出“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要求统治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可巧取豪夺,不能对百姓剥削太重,也就是要减轻赋税,轻徭薄役;同时要注意节约,不能穷奢极欲。由此可见,农家通过“民心”这个概念,初步感觉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儒家的民本主义还进了一步。

在《管子》一书中,农家还非常关注农业灾害问题,提出“修饥谨,救灾荒”。农家将水灾、旱灾、风雾雹霜、疾病、虫灾合称为“五害”,认为“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产的重大灾害,因此,一个贤明的统治者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当务之急在于扫除“五害”,只有解决了这些灾害问题,解除百姓的痛苦,百姓才会服从统治。在《管子》的作者看来,水灾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尤应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这样,灾害意识就成为农家民本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次,先秦农家力主“农本商末”,推动统治者确立这项基本国策,并促进社会认同这一价值观念。农家认定,农业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富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而商业则是破坏和损耗社会财富的根源。商人不会创造财富,只不过是拿别人的产品,买贱卖贵,从中渔利,同时,商人还要吃饭和穿衣,要大量消费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布帛。不仅如此,农民劳动多而收获少,商人却付出少而收获多,这种反差和对比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同样的,农家还认为,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在先秦时期,对军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充足的军粮和稳定的兵源,而这两项都需要通过发展农业来提供。因此在农家看来,农业不仅仅可以创造粮食,还是国家稳定的坚强后盾。

农家还认为,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证。劝民务农,会使百姓民风淳朴,也就容易供统治者利用和役使;劝民务农还会使百姓举止持重,减少结党营私、图谋造反的机会,将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防止他们随意迁徙,从而保证政令的推行,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农家把农业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吕氏春秋·爱类》说:“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男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同时把从业者的范围也扩大至每个人,《孟子·滕文公》中记载了农家陈相向孟子转述的一段话:“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许行认为: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但他还是没真正认识圣人之道啊。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

讲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许行的民本主义主张只能是一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正是由于这一点,许行的思想遭到了孟子的强烈抨击,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农儒论战”。与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孟子相比,农家代表的是最为下层的贫苦农民。所以说,许孟之间的辩论正是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体现。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

陈相说:“是的。”

孟子说:“许子(许行)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

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

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

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

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

陈相说:“对。”

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

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况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

孟子说:“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践踏出来的道路,纵横交错,遍布在中原大地。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拔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的人民才能够正常耕种,赖以生活。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

“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唐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唐尧说:‘使百姓勤劳,使他们归附,使他们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向善之心,又随着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闲去耕种吗?

“唐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来行事。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拥有天下却不把它据为私有!’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孟子联系生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利用其理论的薄弱环节,由小及大,由彼及此,由表及里,步步紧逼,阐发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圣贤业绩,从正面阐述国君贤否,不在亲耕,其针锋相对的思想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对于“劳心”和“劳力”这两者的混为一谈,正是许行的弱点所在,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和精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脑体劳动的分工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许行的君民并耕说的弱点在于忽视了“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孟子抓住了这一弱点,进行批判,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他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把“劳心”者即脑力劳动者和剥削者等同起来,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必然性为剥削制度进行辩护,提高到普遍原则的高度,进而论证了剥削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这当然是十分错误的。

从孟子和陈相的对话中,我们发现许行一派是认可社会分工的,只是忽视“体力”和“脑力”的分工,但这样绝不是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概念,脑力劳动者与统治阶级之间不能画等号,孟子的辩护只是体现他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立场罢了。许行除“民本主义”思想外,还认识到市场货物交换的重要性。他主张在社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出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可以用农产品直接去交换手工业品,如帽子、锅甑和铁制农具等等。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办法。那么物体交换时,不同物体的价格怎样衡量呢?

许行提出“市贾不二”的价格论。许行认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意思是说:市场上,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这样一来,同种商品数量相同,则价格相等,市场上的各种物品的价格都有了统一的规定。这样,在市场上的同种商品只有一种价格,没有第二种价格。这就是“市贾不二”。并且,这样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还会为社会的良好风气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孟子·滕文公》中,陈相转述的许行的话:“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许行认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即使小孩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不会受欺骗。在商人可以利用市场哄抬物价的不公平社会,这种价格论的好处倾向于贫苦百姓一边,究其实质,其实还是许行“民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这种价格论又遭到了孟子的犀利抨击。《孟子·滕文公》记载:“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意思是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同类推荐
  • 殖民无间道

    殖民无间道

    一个现代的普通人(张海)重生到1861年的英国伦敦,附生于一个十四岁的英国少年身上!从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本书内容不会很YY,但看起来绝对轻松,绝对爽!如果你什么时候觉得有些累了,那么点击一下看一下本书吧!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丝小小的快乐和放松!你们快乐,我也快乐!本书一般一天一更,如有不到之处,请多多谅解!谢谢!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
  • 三国之窃国天下

    三国之窃国天下

    天下每个野心勃勃的枭雄都会有自己起兵的借口:有人谓替天行道,有人谓勒兵勤王,有人谓仁义道德,有人谓皇亲国戚。刘玄本为平凡无奇的窃贼,却因黄巾之乱夺走了他的所有。悲愤之下,刘玄抛开贼这个低贱的身份,披上华丽的仁德袈裟,成为根本不存在的汉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备,刘玄德!敢于坦诚野心的霸王曹操,敢作常人不敢为之事的贼雄董卓,真心为汉的忠贼孙坚,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毒草寇婉儿,此外还有以乱治世的悲剧革命家张角,武勇表于外智谋藏于内的吕布,各路暗怀贼心的天下诸侯,名臣猛将。面对种种强敌,且看刘备如何运用‘贼道’,窃国天下!(看本书的朋友希望可以暂时放下自己心中对历史的成见,一同踏入‘盗寇’横行的新三国!)
  • 紫金战旗

    紫金战旗

    这是讲述一个男人穿越以后的故事...方天羽无意中醒来穿越成了将军的儿子,就知道什么都变了,不过既然来了,自有缘分在,且看这异世之境有何蹊跷……
  • 超品木匠

    超品木匠

    一场生意场上的应酬,将杨丛带到大明天启四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木匠。小木匠碰上了大明朝最荒唐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朕封你为天下第二木匠!”杨丛:“我不是木匠……”朱由校:“朕是天下第一木匠,木匠很光荣!”……魏忠贤:“原来还有人比我更不要脸!”……皇太极:“万能的长生天,你怎么能让这种妖孽出生在大明!”……小木匠也能做大事业,看大明朝的两个木匠如何荡平天下!
热门推荐
  • 末世剑气

    末世剑气

    一场降雨,让人类陷入了末世危机。朱淮与美女的相遇,开启了七世命运之门。身怀独一无二的王级传承,手握霜华决,挥舞着手中的利剑,为怀中玉人开创一片安乐净土……成神之路就在眼前,可是,他却选择留在人间……
  • 昆虫记:螳螂的爱情(第5卷)

    昆虫记:螳螂的爱情(第5卷)

    《昆虫记》卷五中法布尔将视线集中在鞘翅目、同翅目和螳螂目昆虫身上,通过对甲虫、金龟、蜣螂、蝉和螳螂的观察,向我们揭示了这些昆虫对自己的爱侣和孩子的款款深情,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谱写出昆虫世界的爱情诗篇。
  • 雷武战尊

    雷武战尊

    修炼无岁月,弹指一挥间。强者之路,需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本心。……少年秦立,偶获一枚神秘雷印,从此踏上一条傲世凌尘的修炼大道。一息山河破,气吞万里云;一念九天倾,半步动乾坤。浩瀚武域,九州之地。紫金战名,震慑天地。武之道无边,鏖战九重天!
  • 校花穿越:拐个皇上回现代

    校花穿越:拐个皇上回现代

    她是全校有名的校花,却每天疯的像个小子。一天被嫉妒她的校花从楼梯上推落,从此穿越到那个时空……经过一系列麻烦事,她发现,校草和校花也穿了过来。结果,校花穿过来是皇后,冤家路窄啊!校花整,皇上虐,我受够了!一口气大家都穿回去喽!结果,真正的故事才拉开帷幕。一切,都是阴谋?
  • 魔君爹爹你耍赖

    魔君爹爹你耍赖

    “夙研柒,你这穿的什么?”“我穿的是衣服啊!”还没有等她反应过来时已经被搂紧怀中。当她在睁开眼时已经到了屋里,却不见他爹爹的身影。“好好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不然就不要出来。”这次真的是把爹爹给惹怒了,以前从来都没有见他叫过自己的全名,更不会用这样的语气对自己说话“禀尊上,夫人又逃了”尊上:“什么,还逃?这次又用什么办法逃的。”“那个……是风云岭少主和太子帮忙的。”这下尊上怒了“还不赶紧带人去找,等等!本尊亲自去抓。”柒儿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他是让人闻风丧胆,冷酷无情的魔煞宫尊上,亦正亦邪。但是他有一个怪癖就是从不接近女子,但却只对他的女儿宠爱有加,万分爱。
  • 英雄联盟之地球竞技场

    英雄联盟之地球竞技场

    英雄联盟的同人小说看众多和你一样不起眼的人怎么成为联盟召唤师创造自己的传奇请所有英雄联盟爱好者顶起,非英雄联盟的玩家也不要错过!精彩的情节让你绝对猜不到下一章的内容。为了轻小说必须的悬念,简介就这么多。
  • 离开我们的青春

    离开我们的青春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微笑吗?那时候的天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无时无刻的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绵绵不绝,目前的我,是一个平面设计师,而之前陪伴我一起走过学生时代的那些身影,你们的点点滴滴,我想悄悄的告诉世人,人生,或许有了这样的精彩,方能无憾!
  •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姜越主编的《专心——车不能赴两途》内容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其中不乏各种事例,令人回味无穷。《专心——车不能赴两途》共分为心无旁骛、事预则立、善抓重点、排除干扰、拒绝拖延、一丝不苟、执著专注、严谨认真八大部分,旨在告诉读者,做一个专心之人要比做一个三心二意之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 庐陵官下记

    庐陵官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