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4700000002

第2章 福哥传奇

陈绍纯长子夭折,所以二子陈赓的降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家的喜爱,何况他长得又白又胖,苹果似的面颊,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清澈的目光表现出过人的聪明伶俐。没有生过孩子的继祖母更是异常的喜爱,常抱着他说:“这孩子一脸福相。”这样,他的乳名就被定为“福哥”了。

降生在这个幸福家庭的“福哥”,却没有降生在一个平静的中国。

他出生前,发生了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庚子事变”,京城被外国军队占领,慈禧太后带着她的小朝廷逃到西安;无数珍贵文物及财产遭掠夺、被焚毁,人民遭屠杀……中国落入了空前的灾难,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大灾难促成了大觉醒,沦落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华民族迅速行动起来,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1911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政府。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使中国社会前进了一步,但并没有解决其根本矛盾,反帝反封建任务远未完成,中国的内忧外患可以说是愈加严重……

陈赓家乡湖南省,是当时最富有朝气的省份之一。从清朝的变法维新时起,浏阳县就出了个名士谭嗣同,他品格杰出,为变法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的犀利文章毫无畏惧地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他不仅大力推动湖南的变法运动,还怀揣光绪皇帝密诏,至袁世凯家,劝说袁世凯举行兵变。不料袁世凯卖友求荣,竟到慈禧面前告密,造成光绪皇帝被囚,维新志士惨遭杀戮。谭嗣同在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的壮烈行为,对湖南对全国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上湖南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斗争,给这里革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辛亥革命之后,谋求中华民族获得彻底解放的先进人士,继续沿着艰难困苦的道路寻找革命真理,谋求国家民族的出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极力阻挡历史的进程,妄图扑灭人民革命的烈火。这两种势不两立的社会力量,在进行着曲折复杂的生死搏斗。

1917年俄国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芒万丈的灯塔。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中国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陈赓就降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青少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又促进了陈家的“变”。

陈赓6岁开始读书,爷爷给他起的学名是陈庶康,字传瑾。先是在私塾里读了5年,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但性情活泼的他,对那一套呆板的教学方式,死啃《四书》、《五经》书本的学习方法不感兴趣,对教师动辄体罚学生的那套更是不满,所以,常搞一些恶作剧。传说他曾把蛤蟆嘴里填上盐粒,放在老师屋里;把泥鳅塞进先生的夜壶中;又把老师厕所里的脚踏木板锯断一半……这样,蛤蟆不停地发出令人烦躁的叫声,使老师无法入睡;小便时夜壶中泥鳅在翻腾;上厕所,踏上木板,板子断裂,老师险些掉进茅坑。

陈赓1944年在延安中央党校一部三支作自己历史概况的《报告》中就说过:“我幼年读书,调皮捣蛋。”“我的浪漫,不修边幅,从小就如此。”

长到13岁,陈赓到离家二十来里路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坐落在县城东郊树木葱茏的东台山麓:宽宽的大门,粉白的墙壁,清澈的池水,繁盛的花木……这里原是负有盛名的东台学院,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后,才改为高等小学堂的。不仅学校新,校长、老师中不少人具有新思想;学校里教经书,也教自然、英语、音乐等课程;还订了些有新思想的书报,供学生阅读。学校注重西方新学,注重传播新的思潮。有些教员常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帝国主义侵略、欺侮中国的事;校长在每天早上集合点名时,也常讲中国日益贫穷落后,屡遭外敌侵略的情况……这些“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在陈赓的幼小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

来到这里学习,陈赓感到心情愉快,所以学习很用功,很受师长称赞,也就激起了他不可抑制的学习热情。正课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条件,如饥似渴地阅读书刊,读了《春秋》、《纲鉴》和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还读了《富国强兵之道》及《中国魂》等类书报文章,萌发了初步的民族意识和忧国忧民思想。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陈赓很可能会一步步地上中学,读大学,即或将来成为一个革命者,也是个戴眼镜的学者式的人,不会成为一员武将。但这时发生了一些令少年陈赓不能接受的事:一是父亲又把他叫回家里,请来两个老师在家中教他。陈赓虽然在东山学堂学习得好,但改不了“不修边幅”的“浪漫”性格。他在《报告》里曾说自己“高小我没毕业,因一切东西都卖掉,假说是寄于朋友家”。父亲知道后,当然不满意,但听说他在学校爱打抱不平,还参加过反对学校当局压制学生举行的罢课等活动,才感到问题严重。如何能继承好家业?才决心将没毕业的陈赓叫回家,由自己亲自管束。可是一只准备翱翔长空的鹰隼,怎能被抓起关在鸟笼里呢?

其次是家庭包办婚姻,强迫他和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富家女子结婚。这在当时陈氏这样的有钱人家中本是理所当然的事,给他找年纪大的媳妇也不奇怪,长辈们认为大媳妇可以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陈赓的父亲就是12岁结的婚,然后生儿育女,承担起主持家务的重任。父亲当然也希望陈赓能走这条路,像自己一样,支撑起陈家门户。

性格倔强又受到新思想影响的陈赓,当然不能接受这种安排。陈赓在《我的自传》中写道:“我幼受祖父影响,时思弃读从戎。”陈翼琼虽然离开了军队,身上却留下了许多征战时的伤疤,所以常指着伤疤,给儿孙们讲述打仗中的故事,常使陈赓听得入迷,祖父成了他幼年心目中最崇敬的英雄。加上当过兵的继祖母,经常教他打拳踢腿,拿大顶,翻跟斗……增强了他对当兵怀有的无限憧憬之心。

由于陈赓淘气,干些“调皮捣蛋”的事,老师常到家里来告状,所以陈绍纯常斥责他:“哼!到了16岁的时候,一定把你从家里赶出去!”

但是,陈赓没有等到16岁,在1916年底,偷偷离开了家,走上了祖父所选择的道路,跑到湘军招募处报名投军了。为了使家庭追寻不到,他才改名为陈赓。不过,陈赓祖父投军,是因为穷愁潦倒、走投无路去的。陈赓参军却是口袋里装着钱、身上穿着羊皮袍子而来。陈赓祖父投军后,以自己的勇武过人而得到升迁;陈赓参加湘军后,虽然坚持了几年,却是一场白辛苦。

因为时代不同了。1916年至1920年间,军阀们为争夺湖南的领导权进行着混战。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企图夺取湖南省作为制服两广的基地;南方军阀则认为控制湖南省才能有进攻北方的跳板。于是湖南就成了历届统治者角逐的战场。

陈赓在《我的自传》中写道:“高小未毕业,即毅然投军,隶鲁涤平部下之第六团二营为兵。时年仅十四五,荷德造套筒步枪(不上刺刀),枪高几与头齐。由二等兵依次连升至上士。民国六年至民国九年,湖南连年战争(打张敬尧、护法、湘鄂之战),我几无役不从。”

陈赓在《报告》中也提到这事:从家里“逃出来当兵,下了3个月操就去打仗。当2年兵后,一身生疮,糊里糊涂,家里也找不到我。”

那时湘军的二等兵月饷是5元5角,但军官克扣,长期不发。1917年后,湘军曾积欠士兵军饷长达23个月,当兵的每月只能拿到5角零用钱;部队终日长途跋涉,行军打仗,士兵体质极差,生病的人很多,“少爷”出身的陈赓也不例外。有一次,陈赓所在部队打了败仗,退到郴州,他长了一身疮,病倒在床。他的同连士兵回到湘乡告知家里,家里就来部队找他,他仍然坚持不回。

1918年,皖系军阀张敬尧与湘军经过数月大战进入湖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人民造成空前浩劫。据说醴陵地区经南来北往的军阀部队拉锯战后,全县“仅遗二十八人,此二十八人每对人云:‘我们妻离子散,零丁孤苦,并不想活。’”报纸披露:“株洲一镇,商户数千家,同遭浩劫,攸县黄土岭一役,被奸而死者,致于女尸满山,杀人之多,动辄数万”,“岳州、宝庆各处,大半烧残,十室九空,不忍目睹。”……湖南全省怨声载道,湘军终于集结力量,在1920年6月将张敬尧赶出了湖南。但湘军内部又起冲突,争夺地盘,战事不断。

陈赓生活在军阀部队的最底层,亲眼目睹了连年混战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灾祸,又深刻体验了军队中打骂士兵的痛苦。当了上士后,连长经常要他造军饷册子,使他看到军官弄虚作假、克扣士兵、贪污腐化的情况,引起心中强烈不满;同时又看到军阀们为扩充实力、争夺地盘,不惜勾结帝国主义,引狼入室……深感在这样的军队里,不能实现自己的爱国思想,更谈不到完成“富国强兵”的夙愿了。追随他投军的三弟陈尊三在军中病死,使他对湘军彻底绝望了。感到在这种祸国殃民的军队中当兵,简直是耻辱,于是产生了离开湘军的思想。

陈赓在《自传》中提到了这个问题:“目睹连年战争惨状,战场遗尸遍野,民家则十室十空。对军阀战争深表怀疑,遂萌退志。”

他在《报告》中,也谈到了那时的思想变化:“打败仗后,我思想改变不愿当兵了。因为,一、军阀混战,为了什么?二、当兵究竟为谁而死?三、当兵没有出路。同时,看到五四学运膨胀……积极想去进学校。”

这里要讲讲何谓“当兵没有出路”这个问题,在军阀部队中,凡属行伍出身的人,都不能被提升为军官。部队里军官缺额,都得由军官学校出来的学生补充。部队到了广东省韶关,陈赓想去投考讲武堂,可是讲武堂有规定,士兵一律不能报考。这对于一个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求知欲极为强烈的陈赓,自然是个严重的打击。加之其他原因,陈赓就想离开旧军队了。

1921年7月,湖北省发生宜武兵变,鄂军团长夏斗寅等,密谋趁机驱逐湖北省督军王占元。湖南省督军赵恒惕以“援鄂自治”为借口出兵进攻鄂南,在打到武昌附近时,受到敌军痛击惨败,陈赓所在团伤亡过半。

战场上的失败,激化了湘军内部的矛盾: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士官系”与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保定系”结成联盟,极力排斥“行伍系”的军官。陈赓的团长曾君聘,就是个行伍出身的人,自然遭到排斥。他就设法谋得粤汉铁路湘局局长的职务,离开了湘军。1921年秋,曾君聘前往上任时,是陈赓护送他到长沙的。曾君聘了解陈赓也想离开军队的心愿后,就给陈赓在铁路局安排了个办事员的差事,月薪60元,比在军队拿的上士军饷高出了许多倍,使陈赓有能力在工作之余去完成继续学习的心愿。

陈赓的童年是幸福的,而不幸的是从少年到青年这段时间。但这段艰难困苦的生活,给他提供了锻炼及认识生活的机会。人长大了,思想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迈开大步向前走。

同类推荐
  •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成吉思汗(名人传记丛书)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强权即真理”的民族。他们骁勇善战,崇尚武力,与农业民族“化干戈为玉帛”的观念大相径庭。蒙古西攻欧洲,南取中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强盛的帝国——元朝。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就是成吉思汗。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一位具有“非常之人”性格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但他的文学作品、他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行为,后人评论多不一致,争论、褒贬针锋相对。由于《史记》“成都人也”广泛传播,蓬安嘉陵江边的相如故里则少有人知。作者曾主编《蓬安县志》、《相如故里在蓬安》和《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在《天下文宗司马相如》中他用可靠的史实,再次阐析了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他运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对司马相如一生的是非,作了全面、客观的介绍评说。
  • 卡夫卡

    卡夫卡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然而今天的布拉格已经成了欧洲独立国家捷克的首都,当地居民也已不再使用卡夫卡写作时用的语言了。卡夫卡出时当时的布拉格是奥匈帝国的重要城市之一,而奥匈帝国则处于哈普斯堡皇室两元君主执政时期,官方语是德语。卡夫卡是犹太人但在当时布拉格的犹太人几乎被全盘德国化了。这样的背景对任何作家来说都已经够复杂了而相对卡夫卡来说这更成为了他那复杂的作品和痛苦的个人生活源泉。
热门推荐
  • 黄昏落日血

    黄昏落日血

    如果你是一个男人,就应拿起你的剑,哪怕流尽身上最后的一滴血,也要用生命去捍卫这把剑的尊严。一把普通的剑,一个纯洁的灵魂,当这个灵魂附在了这把剑上,他的一生也就跟这把剑连在了一起,不管这个人要做什么,在哪里,都永不分离。剑寒不能言,而人呢?他将用血来诉说自己的命运……
  • 萌学园之圣光再聚

    萌学园之圣光再聚

    楔子索雷伊圣剑在对抗完暗黑大帝后消失在宇宙深处,夸克族与地球即将毁灭,由幻之星,月之星,炎之星,智之星,以及十之星组成的萌骑士团,以牺牲的精神与勇气,展开一场对抗暗黑势力以及守护地球的神圣使命。萌骑士团又该如何面对即将降临的挑战呢?〖欢迎喜欢萌学园的童鞋哦,某衣会努力连载的哦~喜欢的童鞋可以联系某衣哦qq:1298040467~〗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邪王霸爱张狂妃

    邪王霸爱张狂妃

    她,是现代怪盗,张狂无比,只要是她看上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会到她手上,她,倾城倾国,却素天夜众所周知的废物小姐,但,那只是表面,暗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横溢,只因凤家在天夜的地位足以威胁皇家,为了凤家她装疯卖傻,连自己家人也不知情,他,邪魅非凡。俊美无比,却冷血无情,女人于他,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玩物罢了,当张狂无比的她遇上邪魅无情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片段—【呀,真是不好意思,不注意踩到你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开口,让男子眯了眯眼,只因女子话中的张狂,随即邪魅一笑,【没关系,就用你自己来赔吧】轻轻的一句话,却让女子瞬间变脸,极速后退,却终究逃不出他的手心,看邪王如何霸爱张狂妃……
  • 第一学院:过招优质校草

    第一学院:过招优质校草

    传闻铭贤高中新开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的特别之处在于一半人数为中考成绩全市顺数15名与中考成绩全市倒数15名!实力悬殊之大可想而知,当众人口中的一群好学生遇上一群坏学生的时候,到底会为这个班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是灾难,还是重生!当冷傲的NO.1遇上乐观的lastone时,到底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经理人必备经营与管理知识

    经理人必备经营与管理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书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从管理概论、管理职能、管理创新以及管理法则与实践四方面,比较客观地讲述了经理人管理工作的本质,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一路东去

    一路东去

    2011年6月,一位好友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在连续抢救10天之后不幸离开人世。朋友的去世,给当时的路东很大打击,并让他真切地意识到,人生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工作,于是,他开始拾起曾经的梦想:游走中国。2011年6月27日,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路东终于在自己的微博中写下这段文字:“本人决定用微博环游中国,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用时2~3个月,诚寻各地博友赞助……”终于,他辞去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环游中国之旅。从2011年7月12日至10月27日,用时108天,行至祖国31个省、市、自治区,抵达82个城市,196个旅游景点,行程3.5万多公里,7万多人予以关注和帮助。
  • 魂归中华

    魂归中华

    十年遭受冷眼,只为中华安危!当初血洒神州,我亦问心无愧!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若有魂归日,化作神州门!
  • 大星系时代

    大星系时代

    狂暴!!!热血!!!来吧,这儿是大星系时代!!!
  • 爱·似水

    爱·似水

    《爱·似水》是一部描述中国留学生在外学习生活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为事业苦苦追求,为情感付出全部的奋斗经历,感动了异国他乡的朋友们,他们和谐共处,相互关爱,他们热爱大自然,不畏惧困难,共同为美好的生活追求着、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