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600000025

第25章 出山记

曾国藩说过一句名言——“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一个人就算被人打得牙都掉了,那你也得忍着,也得把这打掉的牙,和着满嘴的鲜血,一起吞下去,这才算得上真正的好汉!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话呢?

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他这话里除了要忍,还透着股刻骨铭心的狠劲儿。这说话的风格可不像他,他是一代大儒嘛,平常就喜欢拽文诹字的。这“打脱牙,和血吞”说到底就是句大白话,但他一生却对这句大白话十分钟情,还把它当作他家训中的名言,这到底跟他作为一个湖南人的性格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些,都要从曾国藩一手组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地方武装——湘军说起。

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一路横扫湖广各地。腐败至极、无能至极的清政府一下慌了手脚,平常那些贪官污吏欺压百姓时都是一幅趾高气扬的模样,现在老百姓真火了,真反了,他们就怯了,就软了。结果清政府的政府军八旗和绿营,作为这个腐败王朝的腐败军队,更是不堪一击,在太平军面前是节节败退。太平军自广西金田村起义,虽然面临清军的重重堵截,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就横扫湖广,并攻占了长江上游重镇武汉。然后顺江而下,直指江南腹地南京,并一举攻下了南京,然后把南京改名叫天京,以此为都,建立了震惊历史的太平天国。

历史总是那么凑巧,那么出人意料。本来,太平天国闹得再凶,也跟曾国藩没有太大的关系。

一来,他在北京当京官,而太平天国起义当时主要在南方,曾国藩再忧国忧民,他也只是个文官,发发议论、发发牢骚可以,朝廷怎么也不可能让他到南方来带兵打仗的。

二来,曾国藩个人的理想一直是想当个儒学大师,所以他常以理学传人自命,那志向、那才学,都是个标准的文科班的高材生,他从来也没有去干武行的志愿和本事,所以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去面对太平军。

可历史就这么巧,1852年,曾国藩被任命为江西乡试的主考官,到江西去主持当地的科举考试。但按规定,他这个主考官的差事也是临时的,那边科举考试一考完,他就得回京复职。可更巧的是,曾国藩还没到江西,才走到安徽,就接到了母亲突然去世的消息。这一下他只好紧急改道回家奔丧,这叫丁忧,在古代是定制,也就是法律硬性规定的守孝行为,所以朝廷也就立刻批准了这个京官中的文官回湖南老家奔丧的决定。

这样,命运就把这个太平天国后来最大的对头送回了湖南,送到了本来无人可抵的太平军的面前。

我有时真的很感慨命运的力量,它总是有一双神奇的上帝之手,把时光这样扭一扭,把事情那样扭一扭,轻轻巧巧地就把你放到那个你想也想不到的命运的节点上!曾国藩就这样被命运送到了那个谁也想不到的、连他自己也想不到的剿灭太平天国起义的命运的节点上。

曾国藩千辛万苦地越过太平军和清政府军的交战区,好不容易回到了湖南老家。当时太平军已经越过湖南,打到湖北去了。而清政府军,也就是绿营,面对太平军节节溃散,根本无丝毫还手之力。在这个情势下,那个苦命的咸丰皇帝也急眼了,政府军都不行,该怎么办呢?

他居然很有创意——既然政府军打不过,那就请雇佣军好了。于是,近代史上最早的具有雇佣军性质的地方武装就出现了。

咸丰紧急下诏,命令当时所有在老家或者丁忧、或者赋闲的这些朝廷大臣,一定要凭借个人的影响力,在当地召募兵勇,办团练。

团练是什么呢?其实严格来说,他并不是标准的军队,只是相当于协助正规军维护地方治安的民兵组织,所以也就相当于给绿营当陪衬的,也就是个跟帮的。

但此时绿营已经不顶用了,正规军都成了正溃军,所以咸丰也没辙了,能凑的都凑起来,管他原来是主力还是跟帮的,多拉两个人壮个胆也是好的。因为曾国藩是以朝廷大臣在湖南老家丁忧的,所以他也被任命为了湖南当地的团练大臣。

事实上,曾国藩对于这个任命一开始是非常抵触的。为什么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则,他回家是为他母亲奔丧的。曾国藩跟母亲的感情很深,他后来一直说他们兄弟几个性格、个性都不像他爹,而是都像她妈,他爹本性比较懦弱,而他母亲性格十分坚强,所以打心底说,曾国藩小时候是崇拜他的母亲的。当然,这算不上恋母情结,可毕竟跟母亲的感情很深。现在母亲刚刚去世,他就出来带兵打仗,他觉得感情上说不过去。

二来,他毕竟只是个儒生,是个只会舞文弄墨、不会舞枪弄棒的知识分子,曾国藩说我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对打仗一窍不通,怎么能来负责办这个全省的团练呢?所以一开始,他坚决不肯。

后来也是有两个原因,最终促使曾国藩改变了决定,最终出山当了这个湖南的团练大臣。

一是好朋友的规劝。曾国藩这个人特别喜欢交友,隐然是两湖地区知识分子的领袖。当时很多好朋友了解到曾国藩不愿出山,都纷纷写信来劝他。比如被林则徐最为推崇、号称湘乡奇才的左宗棠,当时就以一个乡村教师的身份,加入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成了张省长重要的参谋。他就反复向张亮基推荐曾国藩,说要想抵抗太平军,就一定得请曾国藩出山,所以左宗棠亲自代张亮基写信给曾国藩,苦劝他一定要出山。

除了左宗棠,也还有很多人劝曾国藩一定要出山,这其中对曾国藩影响最大的就是郭嵩焘。

郭嵩焘也是晚清名臣,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外交官,和曾国藩的大儿子曾纪泽是晚清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外交家。当然,他的辈分比曾纪泽高一辈,因为他跟曾国藩是同学,当年两个人一起就读著名的岳麓书院,意气相投,年青时就成了好朋友。

郭嵩焘开始是写信规劝,后来看曾国藩不出山,他都急了,亲自跑到曾国藩的老家湖南湘乡,当面来劝。郭嵩焘的口才真不一般,要不也当不了外交家,当面一席话,居然就打动了曾国藩。

郭嵩焘说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太平天国起义绝不可能成功,为什么呢?就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说太平天国致命的地方就是它的拜上帝教,他们很明确地是与中国传承的数千年的儒家文化为敌,所到之处毁学宫、砸孔庙,杀儒生,这些都让知识分子痛恨不已。另外他们还很明确地与同样传承了上千年的民间传统文化为敌,所到之处,连关帝庙、岳王庙都一一毁坏,这也让底层的百姓同样也很难接受他们。这样,所谓拜上帝教,不论是跟传统民间文化还是跟社会主流文化,都肯定是格格不入的,所以长远看,他们肯定成不了事。所以你只要出山,最后一定是一场胜局。这种眼看着必胜的事,你怎么能不出来领头做呢?

这位郭嵩焘郭同学要是参加当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估计在狮城舌战里怎么着也得拿个最佳辩手。他不是一般的能忽悠,几句话就把曾国藩的心思说活了。

这时候郭嵩焘又告诉了曾国藩另外一个小道消息,这个消息也就是最终让曾国藩下定出山决心的第二原因。

什么消息呢?郭嵩焘说,你别看皇上只是让你当湖南的团练大臣,好像看上去跟其他省的团练大臣也没什么两样,但其实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儿呢?在于你这个团练大臣那是你的老师唐鉴亲自向咸丰皇帝保荐的。

唐鉴是当时的名儒,曾国藩就是拜他为师学了修身养性的静功,所以一听是唐老师推荐自己当这个团练大臣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这还真不是郭嵩焘瞎忽悠。当时唐鉴已经退休了,但因为名望特别大,咸丰皇帝面对太平军束手无策,就把唐鉴请去,请教这位大儒有什么救国的良策。结果唐鉴只向咸丰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学问、人品、出身、才干,并说“曾涤生才堪大用,为忠诚谋国之臣。”(《清史稿·曾国藩传》)并以自己一生的名望作担保,建议咸丰一定要请曾国藩出山来对付太平军。

事实上咸丰也不是特别相信唐鉴的话,但你把人家请来,人家都这么说了,那就试一下吧!咸丰也就死马当作活马医,下诏命曾国藩当这个湖南的团练大臣。

曾国藩一听自己的老师不惜以一生名望来保荐自己,当然也是感恩戴德,再加上他也特别认同郭嵩焘的那个文化逻辑论,所以也就下了出山的决心。

但这时候,曾国藩还有一个顾忌,他是个儒生,儒家讲究为父母守孝要满三年,他平常以大儒自命,现在母亲刚死,自己就出山带兵,这不让天下的知识分子笑话嘛!这个理怎么说得通呢?

你看,他既然下决心要出山了,但还顾忌着面子上说不过去,说明曾国藩这个人有时也挺好面子、挺迂腐的。

郭嵩焘一听这好办,你不是怕天下人说你吗?虽然你母亲死了,但你爹活着啊。就让你爹出面,来个正式的仪式,命你出山。这样上有皇命,下有父命,你这就名正言顺了,就不用怕天下人说了。

有郭嵩焘这个大忽悠在,曾国藩心里没有过不去的坎,他居然觉得这也是个可以行得通的办法。于是,曾国藩在皇帝的诏书命令下,也在他爹的亲口命令下,终于墨絰出山。

墨絰,就是穿着孝服的意思。曾国藩的意思是我戴着孝,为国尽忠,这样既对得起人生的信仰,也对得住人生的志向了。于是横下一条心的曾国藩终于走出的湖南湘乡老家,成了太平天国的终极敌人。

同类推荐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本书包括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灵魂信息论、人的自需属性、人的共生属性、人性的基本矛盾、科学的长生不老等共七章内容。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热门推荐
  • 灵晶传奇

    灵晶传奇

    一件莫名的礼物,使他习得上古绝学;一枚神奇的戒指,令他拥有超凡之能;一次偶然相撞,撞开他刻骨铭心的爱恋;一道空间裂缝,带来他命中注定的相遇……人鬼妖仙,殊途末路,一颗蓝灵珠诠释出天地间挚情真爱;六界精英、次元杀手、洪荒遗种、神兽圣属,齐聚历史小城,究竟所为何来?玄奥的风水地形,古老的奇门之阵,神秘莫测的地下宫殿,匪夷所思的诡异星象又预示着什么?预言之中的红莲焰火究竟是谁?
  • 续词余丛话

    续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俐侎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有着原始的崇拜,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
  • 嗜血复仇之暗暗倾城

    嗜血复仇之暗暗倾城

    相同命运的三个女生,因为复仇聚集在一起,因为复仇变得更强,可三个男生突然闯进了她们的世界,她们会如何抉择。。。
  • 超级丑女

    超级丑女

    像你这种活着污染空气,死了糟蹋土地的人就不应该活在世上。
  • THE BLUE FAIRY BOOK

    THE BLUE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丧尸末日生存

    丧尸末日生存

    我是高三的学生,第一次写.以后应该会很少更,不过肯定会一直更下去,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一直在看,支持的我朋友谢谢了,写了2W字,看着快400的点击量我也知足了,因为我写的可能没别人好,有想法的可以加我QQ406467204我是边创作的,不是围绕一个故事,因为我能力有限,只能与时俱进.谢谢大家支持,.这是我第一本书,我是会一直更下去的!这是一个末世,.这是一个苦世.很简单,我们要生存下去.无变异,无超能,部分枪械,只为更贴近显示,第一次写,希望各位能提出建议,适当采纳希望大家喜欢,如果感觉有潜力的可以送点礼物,打点推荐票什么的,谢谢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中山舰

    中山舰

    本书讲述了关于中山舰的一系列事件及人物。该舰经历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时期,围绕着它发生了如陈炯明叛变、中山舰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身影出现在上海高昌庙海军司令部的暗杀行动中,出现在黄埔水域的炮战中,出现在长江之滨的抗日烽火中。
  •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