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500000028

第28章 扬善与规过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处世方法呢?这种方法为什么又能够化解陈、刘二人身上的戾气,并最终解决问题呢?

我想,其中应该有四点可挖掘的内涵。

第一,对于一个团队来讲,扬善是一种最重要激励机制。

我们知道,企业里有奖惩机制,奖与惩都不可或缺,但到底哪一个发挥的作用更大些呢?管理学上认为,惩可以帮助形成制度、纪律与规范,但奖才可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是从创造财富与价值的终极目标来看,尤其是长期来看,奖比惩产生的作用要更大、更重要。所以站在国家层面尚要设立国家级的科技技术进步奖,并且广为宣传,这就是一种全社会范围内的激励机制,就是一种“扬善于公庭”的做法。所以,扬善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

第二,对于社会来讲,批判更有利于成长;但对于个人来讲,鼓励更有利于成长。

一个社会要进步,要越来越文明,就必须要有、要包容批评与批判的声音,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批评、批判,就会逐渐缺失监督、监管与监察的力量,这样,社会的公正性、公平性就会受到破坏,社会的黑暗面会快速增长,而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会因此而倒退。所以,站在社会层面来说,批判,也就是规过,其实是第一位的。

但对个人就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在儿童教育中有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叫做赏识教育。尤其是儿童成长阶段,信任、尊重、激励是儿童在心智上快速成长的关键。其实不只对于儿童,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甚至是老年,环境对一个个体的赏识,即扬善,对其心境、心情、心智的转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曾国藩在与学生的书信里就说:“前曾语阁下以‘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大抵取诸人者,当在小处实处,与人者,当在大处空处。”(《曾国藩全集·书札》)那意思是不论是向人学习还是教育别人都要从善处着眼,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一要从小处实处学别人之善,更重要的还要从立身修养处见人之善,由此给人教益。可见曾国藩认为扬善在个人塑造中是占第一位的。

这里有一个特别鲜明的例子。曾国藩手下有个幕僚叫李鸿裔,名字虽然跟李鸿章很像,但两人并不是兄弟。李鸿裔比李鸿章小,比曾纪泽稍大一些,因为人很有才,也机灵,所以曾国藩很器重他,把他当儿子一样对待,所以曾国藩的秘室他是可以随便出入的。

一次,有几个所谓理学家投奔到曾国藩的幕府中来,号称三圣七贤。曾国藩仰慕他们的名声,也就把他们都留了下来,平日主要是跟他们交流学问,也没给他们什么实职。一天,曾国藩与宾客谈天,李鸿裔走进曾国藩的书房,看书桌上有篇文章叫《不动心说》,正是三圣七贤中的某位所写,文章自夸就是有美女在眼前,自己也不会动心;就是有高官厚禄在眼前,自己也不会动心。李鸿裔少年气盛,一看这些假道学的面孔就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提笔在这篇文章的后面题了首打油诗:

“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

其意讽刺写文章的人口是心非,矫情做作。写完,李鸿裔得意而去。

曾国藩看到后把李鸿裔叫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些人确实难免有些欺世盗名的成份,当然也有言行不一的地方,但已入我幕中,当以同仁视之。你这样公然揭人之短,就是毁人前路,别人会因此而恼羞成怒,也会因此来报复你,这样说不定你也会有杀身之祸,实在是三败俱伤的做法:一则败人,一则败己,还必将对我们这个团队产生不利的影响。

李鸿裔听曾老师一番教导,幡然醒悟,后来终其一生,口不臧否人物,也终成一代鸿儒。

第三,规过是必须的,但更讲究方式、方法与灵活性。

我们看曾国藩把“扬善于公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千万不要以为他只主张扬善,不主张惩恶,事实上他也认为惩恶与规过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是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所以他与“扬善于公庭”的处世哲学相对应的就是“规过于私室”。

这就要说到他为什么可以彻底化解陈、刘二人的戾气了。刘铭传还好说,有李鸿章可以镇着他,而陈国瑞原来的领导僧格林沁已经战死,没有人管得往陈国瑞了,所以光是靠“扬善于公庭”的几句赞扬与勉励想要彻底收服这个蛮将也是痴人说梦。曾国藩一面公开表奏了陈国瑞向来作战勇敢、不好色、不贪财等优点,另一面也把陈国瑞叫到营中,要与他订下不扰民、不私斗、不违令三条军规。

陈国瑞不服气,认为刘铭传杀他五百多人,还把他又吊又打三天,过失远比自己大。

到了这个份儿上,曾国藩也不客气,拿出一份奏折给他看。陈国瑞一看,是曾国藩要上奏朝廷抹去陈国瑞除总兵以外所有职务的一份奏折。陈国瑞看了之后也没什么表情,反正他横惯了,撤去职务就撤去职务,他也不在乎,所以还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曾国藩看他这种表现也在意料之中,又拿出了第二份奏折给他看。陈国瑞看了这份奏折,脸色变了。这份奏折历数陈国瑞的恶行,直接建议朝廷撤去陈国瑞的总兵职务。

总兵可是一个关键的实职,对于陈国瑞这样的战将而言,其他职务可有可无,但总兵却是他凭着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场场硬仗打下来的,这总兵要是撤了,他陈国瑞前半生算是白忙活了。

曾国藩竟是如此聪明!他建议朝廷给予陈国瑞撤职的处分不一块写,而是写在两篇奏折里,而且是两种程度的撤职,一前一后拿出来,陈国瑞的心理防线立刻全面崩溃。这就是曾国藩要在私室规过的好处,这里面有充分的灵活性与艺术性。

到了这个份儿上,陈国瑞终于沉不住气了,跪下来跟曾国藩彻底认错,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曾国藩不动声色,仅用两篇早就准备好的文章就彻底收服了这员悍将。

所以曾国藩的“扬善于公庭”之所以说得底气十足,是因为他“规过于私室”的艺术已经炉火纯青!

第四,勇于扬善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修行,会慢慢地使自己胸襟扩大,这才是一种做大事的胸怀。

曾国藩常在家训里教育弟弟说:“媢嫉倾轧,从古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免。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曾国藩全集·家书》)“薄责人”就能“躬自厚”,是说少苛责别人,少议论别人短处,多见别人长处,这样就能使自己达到更大的境界。这个“自厚”就是使自己变得厚实、丰厚,在曾国藩那里,所谓“自厚”就是一种做大事的胸襟与胸怀。由此可见,曾国藩不仅把“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当成一种处世的智慧与艺术,更把它当成一种自我修行的方法。

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一再说,曾国藩原来也只是一个资质平凡的人,也曾经是气量狭小、斤斤计较、不像是能做大事的人,但为什么后来的曾国藩能彻底改变呢?

曾国藩曾经自己总结说,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毫无疑问,他自己的人生正是这种规律的生动写照。

再来看一个因“扬善于公庭”而彻底改变人生的小故事。

公元676年,正是唐高宗仪凤元年,在四川射洪,有一个纨绔子弟,他因为是富二代,生来衣食无忧,所以大字不识几个,整日跟一帮狐朋狗友走街串巷,惹是生非。

18岁那年,有一天他跟着狐朋狗友在街上晃荡了许久,百无聊赖中他一人无意间走到一家书院前,突然听到里面的读书声,不禁心中一动,就走了进去。进去一看,在一个院子里一个老师正在跟十几个学生讲四书五经。他觉得很好奇,就凑过去听。开始觉得听不懂,但渐渐有些明白,不禁喜形于色。

老师讲了半天,看别的学生都无动于衷,唯独这个不认识的旁听生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样子,也非常高兴,不禁当众出声夸奖了这位旁听生同学。

经此一番夸奖,这位旁听生回家之后,思想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从此以后,他与那帮街头小混混彻底绝交,一个人从头学起,三年之内奋发图强,读遍经史子籍。三年之后,他携大量个人创作来到长安,摔琴换名,一时声名雀起,洛阳纸贵,成为唐代诗文复古革新运动的开风气者。就因为有他开风气之先,在他之后,才终于出现了李白这样的唐诗复古革新运动的干将!

这个因为一句公开的赞扬而改变了一生甚至也改变了一个文学时代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陈子昂!

同类推荐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用文字摆平好汉

    用文字摆平好汉

    耿立的文字质感多层面,可以慷慨悲歌,可以诗意旖旎,可以故事曲折回环,可以幽默解颐。《用文字摆平好汉》使我们感到的是:梁山不远,水浒很近。那些人物是宋朝的,也是当代的,水浒气,如阴魂恶鬼缠绕着这个民族。那些戾气可以借尸还魂,人们啊,要警惕。
  • 绝唱

    绝唱

    一声具有毁灭性的大爆炸将屹立在歩家数千年的神圣之地圣武殿夷为平地。正在接受武道洗礼,被天道授予道义莲花的歩家少年天才步野犹如一个炮弹一般从圣武殿射了出来,天道授予他的七瓣青玉道义莲花也整个炸的粉碎,其带来的紊乱道义将步野全身的筋脉摧毁,在他撞塌一堵墙之后不省人事!醒来之后的步野彻底的成为了一个废人,往日的辉煌不再,以前对他毕恭毕敬的堂兄堂弟们彻底翻脸,他受尽了侮辱。在步野绝望的时候,本来坍塌的丹田之内却发生了异变,只见一朵没有花瓣的紫金道义莲花却悬浮在坍塌的丹田之中,不仅为他重新塑造筋骨和丹田,而且为他开辟灵田和伐毛洗髓,从而……
  • 凡人岛

    凡人岛

    特种兵汤宇,在2021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去执行暗杀岛国天皇的任务,遭遇了强敌围攻,但幸不辱命,引爆特制的高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穿越到元界,出生在仙路入口,却险些坠入魔渊,一路阴谋,一路诡计,但终究辗转踏入仙途!
  • 霸情冷枭绝宠妻

    霸情冷枭绝宠妻

    一场意外,让前程似锦的她成为黑帝私宠。尊严被践踏,自由被禁锢,那个男人如同撒旦降临,让她的生活被黑暗笼罩。她精心策划逃离,不想早已怀了他的种……
  • 写给女孩子看的女性故事

    写给女孩子看的女性故事

    本书精心编选了历史上女英雄的历史事迹。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不仅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英雄人物,其中包括无数个巾帼英雄,有了她们,历史才显得更加辉煌、璀璨。她们有的才虢双全,有的骁勇善战,她们的事迹经过历代的沧桑,流传到今天。让我们伴着书中的故事,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进她们,了解她们。
  • 我要做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

    跟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从中你能看到一位作家温暖细腻的内心和五彩缤纷的生活。作者在青春岁月中笑过、哭过,有欢乐也有哀愁,就像一个诱人的青苹果一样,甜美而又略带酸涩。她带你行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看一看别处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乌托邦:乱世祭司

    乌托邦:乱世祭司

    唯一神说过:这样的世界,不如叫尼伯龙根好了。”于是这个无名的世界就傻傻地默认了这个称呼,并为自已不负众望而自以为豪着。十年前唯一神不知原因地死亡,导致和它一起被制约在扭曲虚空之中的泯灭元素逃出。末日元素——泯灭闯入尼伯龙根,用掀起的元素末日为自己的重生欢呼。自那以后,“被诅咒的世代”、“被掠夺的世代”、“空洞的世代”、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东西出现了。曾被唯一神选择出来用来对抗泯灭元素的种族组成了“共生体”,将自己锁在了名为“守护之躯”的城墙之后,瑟瑟发抖地活着死着。生命目录启示之下,众生只能死亡。不要抱怨,不用仇恨,不需哭泣,不必怀疑。世界从不肮脏,毕竟它早已死亡。
  • 疯魔劣传

    疯魔劣传

    世间六道,以魔为纲。莽莽苍苍,皆是虚妄。纵是你掌控天道皇皇,又岂能强夺我之新娘!即便你麾下天兵神将,又岂能压制我之怒狂!五道五伦,以阶为常。浮世朗朗,百般迷茫。纵是我步入魔道长长,也要斩尽这无穷虚妄!即便我苦受千年沧桑,也要杀绝这亿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