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7100000006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设计(3)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号召,我国开始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国家对广东省特别是深圳特区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增长极,广东省的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的提高。实现了邓小平同志“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想”。同时,广东省经济的腾飞也为振兴不发达地区的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川、江西、湖南、安徽、广西等地的民工涌进广东。他们不仅解决了广东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且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1992年贵州省输入广东省的民工达60多万人,他们仅通过汇款方式就寄回现金5亿多元,接近1991年贵州省乡镇企业所创6亿元利税总额,超过该省一年农业税收1.9亿元的1.63倍(南方日报,1994—01—03)。紧接着,我国趁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将第二个经济增长极选在了上海,浦东的开发同样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不平衡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行是成功的。如今,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龙头,中部地区也受到东部经济发展的带动,逐步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而西部各省由于受到地理区位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很大的起色,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要重视如何使全国各地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问题,在强调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西部作为东部的经济市场,它的发展对刺激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快的实现共同富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口号,将投资的重点从东部转到了西部,实行了平衡发展的战略模式。然而。实质上这还是一种不平衡发展战略。一方面,在发展的区位选择上。其实中部和西部的经济较之东部都不发达,而国家本着战略的眼光,选择了西部大开发;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也就是说要选择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优先发展形成增长极,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而不能遍地开花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益。而此时的平衡发展战略会不会影响东部、中部经济的发展呢?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何在呢?随着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东部经济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它的进一步发展对国家的依赖性已经很弱,并且它也具备了向不发达地区进行投资的能力。为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也为了提高不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促使全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对西部进行大开发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处于东西部之间的中部地区也会因此而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一方面,中部地区受到东部地区经济扩散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与中部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通过这两股合力的作用,最终会使中部经济同样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加快,从而更快的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从非均衡到统筹区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由东到西逐步推进的梯度发展战略。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适合当时我国国情并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但在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原有的倾斜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既难以适应现阶段进一步加快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要求。当然,对原有的倾斜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并不是要重新采取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长期实行的均衡发展战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存在着巨大差别,而这种差别必将对各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程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避免不顾各地区的自身特点、资源禀赋以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片面地强调各地均衡发展的思路。这种发展思路所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以低效率和共同落后为前提的均衡。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自身优势和发展积极性,发掘各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实现各个地区的共同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一方面表现为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表现为没有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区际关系,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严重、区际经济摩擦不断、区域分工不合理、区域产业同构问题非常突出。统筹区域发展最根本的方向不是采取复杂多样的区域政策割裂全国统一大市场,扭曲市场机制的调节机能,而是努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区域分工、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调节机能。区域经济政策的根本方向是完善、补充和引导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目前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着力破除地区间的经济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强化竞争机制,促进区际与区域内部的合理分工,建立起高效、有序的区域经济联系。二是逐步取消对相对富裕地区的政策倾斜,为相对富裕地区发挥扩散效应,逐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资金、技术和传统产业带动欠发达地区创造条件。三是积极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人口流动的实质是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资源组合,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途径。

统筹区域发展的最紧迫课题是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我国是一个地区差距非常悬殊的国家,并且这种地区差距不仅仅表现为不同地区居民名义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最为严重的是许多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非常落后,大量人口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任由这种地区差距继续扩大,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的硬件条件;二是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支持,努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三是借鉴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建立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基金的经验,对贫困地区有发展前景且适合当地特点的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并提供有期限的优惠税率待遇;四是积极鼓励和帮助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居民有序对外流动;五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欠发达地区能够分享发达地区的经济繁荣,保证贫困地区的政府拥有一个适当水准的公共行政能力,保障这些地区的居民享受适当水准公共服务的权利,并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特别救助,帮助其发展生产和维持最低限度的日常生活。

统筹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并最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后者主要是指有关国家通过消除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以实现经济融合;而前者主要是指在城市较为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些地区,通过共同市场建设与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共建来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布局与分工合理、经济联系紧密、内部聚集效应与对外扩散效应明显的经济带和经济区。各具特色的经济带和经济区的形成,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和重复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形成,需要我国对区域经济开发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以据点式开发为主、点线结合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是符合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但在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已经较为发达并且城镇非常密集的情况下,继续实行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缺少必要联系与协调的据点式开发,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继续发展的要求。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适时采取网络式开发模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和我国的地域特征,中国的区域经济开发将呈现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梯度推移,也就是说,中国的西部开发不可能跨过中部。点轴开发模式则表明,在我国的梯度开发中,必须在中部培育建立起若干个成长点或成长极。我们称之为平台或东西部经济互动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区域的开发基本遵循两种模式:其一是以东、中、西三大地带为框架,进行投资的地区倾斜和重点开始区在时序上的选择,主要以梯度推移理论和其衍生的各种区域发展模式为代表;其二是从空间发展形式的角度构建区域开发策略,以点轴开发模式及其应用为典型。两种思路都摈弃平衡发展观点,以不平衡发展的原理构建区域开发战略。

(一)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是佛朗索瓦·佩尔鲁克斯的成长极理论和威廉逊的倒U字型曲线说的结合。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都会优先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先投向最有效率的区位,形成某些地区的“极化效应”,导致区域间的经济成长差距拉大。而当这些区域形成的成长极或成长点,已达到经济高度发展阶段时,就会产生“扩散效应”,生产力的分布就会趋于分散或均衡化,导致区际间的经济成长差距逐渐缩小,达到相对平衡发展。

区域经济的梯度推移与产业的区域转移紧密相关,而产业的区域转移主要取决于产业的生命周期。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往往发源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最发达地区。因为处在创新阶段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尽管高梯度地区具有地租高、生活费用高、工人工资水平高、燃料与原料缺乏和运费高,从而产品成本较高的不利条件,但相对于创新阶段的高额利润,这些成本在其售价中的比重并不大。(2)随着一个产业及其产品由创新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只要产品符合国内外生产发展或生活需要,其销路就会不断扩大,从而企业必然要扩大生产;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度的下降与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在扩张生产时不得不考虑地租、工资、原材料运费等成本。而在这些方面,第二梯度地区往往比第一梯度地区具有优势,从而使处于发展阶段的产业由第一梯度地区向第二梯度某些条件较具备的地区转移成为可能。由于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了这种转移不可能越级转移到地租、工资、原料费更低廉的第三、第四梯度地区。(3)当一个产业从成熟阶段进入衰退阶段时,生产已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变成了简单劳动密集型,市场需求接近饱和,增长极其缓慢。但在一些落后地区,受资金、技术的限制,除了发展此类企业,很难有其他选择。并且,落后地区具有地租低、工资低、原料价格低、税轻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因而促使处在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的产业向经济发展的最低梯度地区转移。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每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处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致像接力棒赛跑那样.由处在高梯度的地区向处在低梯度的地区。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决定转移去向的不是距离远近,而是接受新事物能力的差距。只有处在下一梯度上的地区才有能力很快接受并消化发源于上一梯度的产业,才有可能将产品更广泛、更深入地销售到它们各自控制的市场中去。

中国地域辽阔,先天就存在着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在此框架下研究区域的梯度开发,必然认为有条件的东部地区首先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拥有中间技术的中部地带、拥有传统技术的西部地带转移,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产业转移的加速。可以逐步缩小三大地带之间的梯度差。因此,中国首先将投资重点放在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带,然后随着经济发展,依梯度逐步向中部和西部地带转移,最终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缩小区域的差距。

在对梯度开发模式的选择上,我国自1980年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反梯度理论”,另一种是“双梯度推移理论”。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新的技术革命为落后国家提供了超越性的发展机会。因此。主张资源丰富的落后地区,依靠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从国际上引进大量的资金、技术,实现超越性发展,而不必紧紧信赖国内梯度转移来的资金和技术。如果中国内陆落后地区处在开放的系统下,同样可以跳跃发达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实现地区经济的起飞与跳跃发展。双梯度推移理论由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于1992年提出。他主张总体经济开发分配应遵守东部、中部、西部的大梯度开发顺序,但同时要正视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内有不发达的地区,在经济不发达的区域内也有发达的地区在内。因此。在一个大区域或省区域中,也要进行梯度开发,这是一个小梯度。按照双梯度的开发策略,可以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优先放在对全局起关键作用和见效快、效益高的发达地区,然后向次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递进,以达到全国经济的全面高度发展。

(二)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模式吸收了佛郎索瓦·佩尔鲁克斯的成长极理论和以沃纳·松巴特为代表提出的生长轴理论,主要从空间组织形式角度来研究区域开发策略。

同类推荐
  •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与逻辑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与逻辑

    本书采用编年史的写法,介绍了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与逻辑,包括秦以前的土地公有制度及其变革、秦汉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演变、民国时期土地制度等内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中国的转型模式:反思与创新

    本书内容包括: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的转型模式、市场经济的深层结构与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改革实践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等。
  • 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本书基于战略-流程-资源-制度(文化)的分析框架,系统地介绍了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对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创新管理的层次、模式、全球最佳创新公司的运作案例等。
  •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紧紧围绕农业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展开研究。《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基本特征、基本类型和农业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紧接着研究了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和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减灾抗灾能力的基本状况;最后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的具体措施。全书环环相扣,自成体系。
热门推荐
  • 魇戏

    魇戏

    十八年前神秘组织中一对精英搭档慕容尊和南宫沐携手追杀梦魇兽,却惨梦魇兽和遭神秘人联手算计。沐拼死护住自己的孩子却无力保护尊的孩子,梦魇兽带着尊的孩子消失在人类世界,十八年后机缘巧合下两人后辈相见,寻找当年的真相。解开十八年前神秘人布下的局,却无意间探索到惊天秘密。
  • 小时候的秘密:一万三千个猜想

    小时候的秘密:一万三千个猜想

    这是一只会说话的兔子,这是一只喜欢喝咖啡的兔子,这是一只有着神秘身世的兔子!媚媚猫对家里的这个新成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断猜测着东尼兔的身份,从被变态科学家试验的牺牲品,到外星球神秘旅客,也许还是某个魔法大陆被陷害的王子……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媚媚猫对自己侦探家一般的想象力佩服不已。然而这些都不是东尼的真实身份。那么,东尼究竟是谁?
  • 古墓杀机

    古墓杀机

    神秘莫测的长晖山,笼罩着首领古墓与国民党埋藏巨额财富之谜。呼啸山林的野人,神出鬼没的凶兽,布满杀机的机关,玄奥难解的迷宫。探险队内部也面临重重危机,几股势力彼此试探、争斗、残杀,令行动蒙上诡异的魅影。谁是盗墓行动的策划者?谁是传说中的守护神?谁在酝酿更险恶的阴谋?不到最后,永远猜不出结局。
  • 女人香:我那无法抗拒的青春

    女人香:我那无法抗拒的青春

    一种深入骨髓的香,叫女人。扎在心里,挖不出,埋不掉。“斌,你真的要这么做吗?“要,我爱她至死不休。”一种厚重深沉的亲情,叫父子。他的臂膀扛起一片天。“老许,你已经老了,还要拿起刀?“要,因为他是我的儿。””一种两肋插刀义气,叫兄弟,扛的起,难放下,随你一世。“斌,你真的要这么做吗?要去杀人?”“我可以搭上我的命,因为他是我的,兄弟。”“斌,我跟你,兄弟齐心……”
  • 王俊凯我伴你99不88

    王俊凯我伴你99不88

    当我难过的时候,你在我身边,当我堕落的时候,你给予我安慰。即使你有一天终将会西装夺目成为别人的新郎,我也只对你说921,不提821。
  • 恶魔天团

    恶魔天团

    亚洲天团starworld改签星皇娱乐旗下,随着美女经纪人住到美男们的宿舍,一场宿舍骚动事件随即展开,看美男们如何怪招迭起,展开夺爱大战······
  • 重生之贞妃传

    重生之贞妃传

    既然上天给我重生的机会,那么我就依附这个高贵的身躯好好的活下去。我相信拥有21世纪的我会颠覆历史......
  • 老六闸

    老六闸

    父亲名义上不是爷爷的儿子,其实是爷爷亲生。爷爷熊老六解放前就是名震汾河灌区的埝头,曾是一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经历奇特,晚景悲惨、一生坎坷,父亲却不买爷爷的账,与爷爷性格不合,争战不断。爷爷尽管对儿子百般宠爱,最终却将儿子“活埋”;由此,也使奶奶与爷爷根绝往来。这其中的离奇曲折、恩恩怨怨、情感纠结禁不住令人心灵震撼、荡气回肠、杂味无穷。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虚渺领域

    虚渺领域

    拥有极为强大的天赋,却怎奈家境贫困;面临着危险,平日恭维他的人,如今在何处?选择逃避?唯有一战,方可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