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7100000005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设计(2)

邓小平指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他要求各地区不能各顾各,相互打架,相互拆台。权利应与义务统一。有了“先富”的权利,就必须承担带动“后富”的义务。而且,邓小平还具体地阐述了“先富”地区帮助“后富”地区发展的基本方式: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这就是说,不能用“吃大锅饭”的方式,更不能用“斩发达地区的头、拔不发达地区的苗”的方式,来帮助较落后地区发展,而应该既用市场纽带,又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即形成中央强调的“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来实现“先富”带“后富”。

第四,对西部、东北等落后、困难地区,国家要从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

邓小平1978年就指出,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他1992年又指出,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党中央也一再强调“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一再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总之,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从财政、税收、投资、分配等方面合理采取有利于促进落后、困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尤其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尤其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邓小平指出,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今天,这个标准还应加上是否以人为本,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看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自身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更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更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人的素质较低。因此,尤其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更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更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推进“两个大局”,统筹区域发展,要求全党都要树立大局意识。

邓小平曾强调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大局意识,对于党的各项工作意义都很重大,而对于继续推进“两个大局”,统筹区域发展来说,意义尤其特殊。我们一定要破除局部本位意识,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两个大局”和“统筹区域发展”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地服从大局,推动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

二、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对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统筹区域发展的丰富内涵,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非均衡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它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它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层次性的特征。而区域发展战略是战略中的一种,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抉择和谋划。它的核心是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形式多样,就其类型来说,大体上可分为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两大类,它们又是互相交叉和相互关联的。本文就和大家探讨一下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中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1.不平衡发展战略及其存在的必然性

不平衡发展战略是指由于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入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上对重点产业进行倾斜的一种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不平衡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和暂时的状态。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绝对的。没有高差的地方的水是静止的、没有活力的,而有高差地方的水是汹涌澎湃的、充满活力的。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想有活力,就必须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发展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由于人类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帝王将相为了追求享乐,一般都将精力和财力投往都城以及能为国家创造积累财富的地方,再加上当时世界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对于那些边远地区发展的投入少之又少。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剥削,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依附关系束缚了落后地区的发展。这都导致了区域间生产力布局极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十分悬殊,从而为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1)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世界上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资金和人才等往往会被吸引到区域条件较好的地方,因为在那些地区的发展潜力大,资金投入的回报率高。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成为该区域的增长极,它的发展速度会比周边地区快。由于它的迅速发展,对资金、资源和人才的需求会增大,这就会将周边地区的资金、资源和人才等进一步吸引过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一边缘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极周边地区的发展就会受到增长极的抑制,从而导致了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平衡发展。以1985年我国各城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实际平均税率为例,浙江省平均为34.2%,相当于江西平均(18.0%)的1.9倍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10.3%)的3.3倍。上海市平均资金利税率为58.5%,长江三角洲铁路沿线的其他城市多在30%~40%之间,而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和浙南的温州、椒江等市却只有10%~20%。同样是以开发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城市,大同市的平均资金利税率(12.0%)相当于淮北市(2.4%)和淮南市(2.8%)的4~5倍。由此可见,要使我国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在空间安排上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选择经济技术基础较好或区位优势较突出的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

(2)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差异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不同,各地的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同,因此各地经济增长潜力不同,从而引起了投资环境的不同。投资环境好的地方,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业布局就会发展较为完善,从而该地区就业率就会高,而同时就业机会高,对人才需求量大。反之,投资环境差的地方,其就业率就低,就业机会低,人才往往被吸引到投资环境好,经济增长潜力大的地区,使得经济增长潜力小的地区的发展受到约束。在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投入条件下。由于增长潜力的大小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差异,导致区域产生不平衡发展。

(3)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益,使其在地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各种产业分布有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而这些企业的集中,又会导致那些为它们服务及它们为之服务的前导及后导型产业也向这些地区集聚。这一切的结果是使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这又为大量的服务行业向该地区集中创造了条件。这样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乘数效应增长,导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使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越加严重。以当今的大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明这点。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聚集效益。由于大城市的诸多优势,如悠久的经济发展史,完善的经济结构,成熟的市场与雄厚的技术力量,使他们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比中小城市体现的更加显著,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递增,这样导致各种要素向大城市聚集,城市越大,这种聚集能量越大。正因为如此,美国纽约拥有了全美最大工业企业1000家的116家,占11.6%;日本东京拥有全国最大工业企业1500家中的794家,占52.9%。

2.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终极循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那么在不平衡发展中,会不会使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关系越来越严重呢?对此。学术界有两种见解:

(1)不平衡发展可以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不平衡发展中,平衡的力量会发生作用,使地区发展不平衡趋向平衡,其主要动力是: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趋于均衡;二是经济扩散作用,推动地区平衡;三是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四是区际间产业的转移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地区平衡发展。

(2)不平衡发展会造成恶性循环,贫富更加悬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具有超稳定性的经济现象,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纳克斯在研究地区平衡发展问题时曾提出过发展中国家存在一种贫困恶性循环现象。一是落后地区资本贫乏,造成低水平的供给,又造成低水平的需求,在需求方面对投资缺乏引诱力,在供给方面又由于资本不足,缺乏增长的动力;二是需求方面的循环和供给方面的循环是同时发生作用的。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值得借鉴。然而不平衡发展,产生的后果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都会得到发展,但不会趋于平衡状态也不会产生贫富更加悬殊的状况。而应该是经历短暂的平衡状态,又出现了不平衡发展,但这种不平衡发展不再是低层次的贫与富的不平衡发展,而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3)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终极循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区位条件好的地方经济发展会较之区位条件差的地方更为迅速,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平衡的力量会发生作用,发达地区的发展会带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同时,不发达地区为了摆脱困境会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与发达地区竞争,这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使得两者不会将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大市场供求来看,不发达地区是发达地区的市场。同时发达地区也是不发达地区的市场。由于“回旋镖”效应,一些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会逐渐丧失优势,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为了保持其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其新产品,而这些产品价格一般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多,价格偏高,这些产品要想有市场(不发达地区),就必须建立在不发达地区能消费的起的条件下,这就要求两个地区的差异不能太大,否则只会导致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这就使得发达地区要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带动不发达地区发展。而发达地区同时又是不发达地区的市场,在发达地区生产的产品是发达地区没有比较优势但又必须需要的。所以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不可能会出现差距越拉越大的恶性循环。

发达地区是一种创新经济。不发达地区是一种模仿经济。创新经济是非常艰难的,发达地区为了保持其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就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而创新产品优势随着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步会逐渐削弱;模仿经济是充满活力的,随着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接受新科技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经济发展也会随之越来越快,这就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最终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共同富裕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一种暂时的平衡。因为发达地区在艰难的创新中,会导致元气大伤,创新能力失去优势而一般产品的生产优势也随之丧失。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却是生机勃勃的,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资金的积累。同时,它们也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就可能会产生原来的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出现区域发展的新的不平衡发展,一种高度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3.不平衡发展战略在我国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建设中的运用

建国后,50年代初,我国便提出了有计划地均衡地在全国布置工业的指导方针。力求促使全国经济生产水平均衡发展。然而,实践结果表明,平衡发展与经济效益是很难统一的。我们知道平衡发展,必然要对不发达地区的投资,而一个国家的资金是固定的,这就势必要减少对发达地区的投资。根据核心一边缘理论,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区域条件的差异,资金、人才等一般都会注入那些区域条件好的地方,国为那些地方的投入产出大,经济回报高。而建国初的中国正处于战后经济复苏、区域发展起步阶段,为了片面的追求区域的平衡发展,而将大量的资金投入那些基础薄弱、投资环境差的地区,结果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而发达地区的投资必然减少,又束缚了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影响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根据乘数效应。对一个地区投入资金,是会得到倍数的收益的,而发达地区的系数高于不发达地区的系数。所以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平均速度降低了,使全国和区域系统的整体效益受到了影响。平衡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尖锐矛盾。不得不使人们重新思考平衡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并引起对平衡布局原则的批判,转而追随地区间不平衡发展的战略。

同类推荐
  •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案例释解

    劳动合同法操作实务与案例释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过数年的起草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四次审议,于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劳动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弥补了劳动法制的空白,进一步健全了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利剑,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财富羊皮卷

    财富羊皮卷

    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致富的权利,但只有勤奋和有智慧的人才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在本书中,富兰克林通过虎构角色亚伯拉罕大爷,汇总了他所出版过的作品中有关如何在生意上成功并获得财富的思想,经久不衰。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选择了航空工业的典型事例,强调时代背景,突出发展变化,从体制创新、民用飞机、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体制改革,适时调整战略,努力开拓市场,推进资本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集团公司的重新整合,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新一轮市场经济大潮中蓬勃发展。本书既可给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工业相关产业及对航空工业感兴趣的社会读者提供参考。
  •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论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
热门推荐
  • 至尊天医之宿命阴阳

    至尊天医之宿命阴阳

    一位白衣女子打破了东方轩宁平静的生活,接踵而来的事情更是出人意料,父亲的神秘死亡,偶然发现的道家法坛与书籍,然而着一切竟于道法有关,而牵出来的却是东方轩宁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引出一段段惊悚的离奇之旅。
  • 医生谜城

    医生谜城

    林医生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找个厨师当对象,他负责温饱,她负责医疗。每天有美食可以享受,还不用担心有病和没钱这两项国民最惧怕的难题。那个暴龙长官怎么追求也没用,她一家都跟军人有仇,那人还脾气恶劣,人品低劣,而且两个人还都是高风险职业,这种人她是绝对不会考虑的。还是人家许总好,温柔暖男,英俊不凡,还是做餐饮的,看着就招人耐。
  • 剑镜

    剑镜

    主人公小时候不小心掉进悬崖被一个帅气的陌生男子救下,为此十分崇拜他,想要成为他那样的厉害剑客,然而萌生了梦想,为追赶梦想而奋斗,一步一步的成长......
  • 重生之异能者女王

    重生之异能者女王

    21岁的月轻尘在继母欺侮,继妹欺负的情况下死于非命,她在继承母亲给自己留下的财产的时候,被继妹和继母所害死。她被阎王同情,而重生,她发誓,必要手刃自己的继母和继妹!一朝重生,让她拥有了非于常人的异能,她绝对不会再让前世重演!前世,自己爱的男人和自己疼爱的妹妹背叛了自己。这一世,她再也不要做衬托继妹的影子,不要再受那个男人的欺骗,她要报仇,把害死母亲和自己的人亲手毁掉,一定要他们永远也不能翻身,要他们在痛苦中煎熬的等待死亡,她再也不会懦弱!再也不会让任何人欺负自己!她要让前世害她的人一个个都痛苦!
  • 有时

    有时

    说一个你不认识的名字,你有她的照片,却没有她的一切。葬礼上只有一个老头,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已经绝望!正义背后横挎两把邪恶大刀,有时,你无能为力的事,只不过是区区小事!
  • 夏之年轮树

    夏之年轮树

    我们似乎在成长中学会了选择,在逃避中学会了哭泣。在一段情感过后,我和你的缘分是怎样了?
  • 我的第一本神话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我的第一本神话经典(班级图书角系列)

    神话是指关于神仙或古代英雄的故事,一股分为三种类型:开天辟地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其中,开天辟地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以此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伺产生的。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中国古代神话散见于各种书籍,其中现存最早、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西方著名的神话著作有荷马史诗、《神谱》、《变形记》;古希伯来神话源于《圣经·旧约》。
  • 白棉花(新版)

    白棉花(新版)

    1944年,逃难躲在乡下的克俭突然看见天边有一架飞机歪歪扭扭栽到田里,天边还开了一朵好大的白棉花。保安旅长沈沉说那是盟军的飞行员,是来帮中国人打日本人的,让乡亲们帮着找飞行员。乡亲们好不容易捞起来降落伞,才发现绳子被割断了,飞行员不见了……
  • 世界历练场

    世界历练场

    这一天窗外晴天霹雳,我来到了终极一班3的世界里,生活了十八年,我以为这就是我的终点,然而这一切只是梦吗?PS:本书为试水作,能写到什么程度视作品的情况而定,但是会坚持写下去的,如果喜欢就收藏、支持下吧,有什么意见之类的可以尽管提,谨记不喜勿入!更新状况:最少保证一天一更,放假会尽量一天两更,因为是高三党,时间不是很多。同时本书也在起点中文网更新,书名为《时空历练场》!
  • 重生要幸福

    重生要幸福

    前世,她执着于爱的人,一人孤单走远方,结果刚刚想通,想要放下一切重新开始,老天听到了她的愿望,把她扔到了小时候,这下所有的一切真真是重新开始,还在的老妈,还没出生的弟弟,憨厚的老爸,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这一次一定要勇敢的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