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700000036

第36章 西太后(8)

光绪几次欲惩罚李莲英,都因慈禧从中掺和而化为泡影。而李莲英却更加肆无忌惮。光绪愤愤不平,立下了这样的誓言:“你们瞧着,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把这个骄横无礼的奴才痛痛快快地处罚一场的。因为不管他有多大权势,毕竟还是我们手下的一个奴才,此刻尽管让他放肆下去,假如有一天,不再有人可以站在我和他中间做解劝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他的末日到了。”(德龄《瀛台泣血记》第149页)

然而,事实的发展如同前几沃一样,光绪立下的誓言,只是空洞的口号而已。一个无权的皇帝怎么能惩罚一个权倾内外的太监呢?反而李莲英却同慈禧一起死死地困住了光绪。直到把他送上西天。光绪的誓言与同治的遗诏一样,都成为千古遗恨。想必这兄弟二人在九泉相会之日,只能为此相视而泣吧。

十二、戊戌政变

光绪是不甘心当一个受人支配的傀儡皇帝的,但是慈禧死死抓住权力不放。垂帘听政时大权在握尚有情可愿,因为皇帝毕竟年幼,可是在皇帝大婚后慈禧已经“归政”。政权仍没有转到他的手中。光绪虽为此而愤愤不平,但又无可奈何。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偌大中国竟然被岛国日本打得惨败。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四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兵费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长沙等处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及台湾给日本。……

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文臣武将纷纷上书请求拒绝和约,谴责李鸿章这个签约者。当然,当时影响最大的首推康有为发动的“公车上书”。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出身官僚家庭,注重经世致用之学。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至十一年的中法战争,中国虽在镇南关由冯子材领导的军队大败法军,收复谅山等地,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在此大好形势下,清政府竟然鼓吹乘胜即收,与法国议和并签订《中法和约》,造成中国不败而败的局面。由此,康有为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强烈希望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危亡、民族灾难。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他赴京应顺天乡试时,上书朝廷,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主张,是即《上清帝第一书》,可惜此书并未上达清帝。此后他又创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鼓吹变法。又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作为实行变法的理论依据,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影响。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惨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合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此即著名的“公车上书”。

变法求强之风在甲午战后越刮越大,深居宫中的光绪屡有所闻。他本来对国贫兵弱的状况十分不满,早有求强之心。况且,借变法之机改变自己傀儡地位也正是当务之急。于是,光绪决心变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登上了舞台。

康有为在会试中考中,被录用为工部主事。小小主事无权拜折上达光绪,更不可能面见光绪。将光绪与康有为二人联结在一起的是大学士、光绪的师傅翁同龢。翁同龢早闻康有为之名,但未见其人。康有为上任工部主事后,曾以拜谒为名多次登门,在交谈中他向翁同龢陈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翁同觫很是欣赏,极力向光绪推荐,并请求光绪破例召见康有为。

“依老臣的愚见,皇上大可把他召到宫里来见一次,听听他的见解。”

“很好!那我们就召他来见一见吧。今天就请翁师傅出去传谕他,打发他明儿上宫里来吧。”光绪很愉快地接受了翁同龢的建议。

次日,光绪召见了康有为,倾听了他的变法主张,光绪越听越兴奋,为遇知己而由衷地高兴,于是决定重用康有为,实行变法。

康有为被任命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后,积极联络梁启超、杨锐、杨深秀、林旭、康广仁、谭嗣同等共同部署、推进变法。在他们的推动下,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明定国是”的诏书明发全国,宣布了变法的正式开始。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一再审定,筹之至熟,妥议施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狃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试问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锕,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朕维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国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竟腾其口说,务求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东华续录》光绪一四四)

自此之后变法诏令屡下,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方面:首先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规定各省藩臬道府均可直接上书言事。州县等官言事者,即由本省督抚将原封呈递于朝廷。至于士民有欲上书言事者,即有本省道府等随时代奏,均不准稍有阻隔。如敢违抗,一经发觉,立即将该省地方官严惩。其次是裁汰冗员,取消重迭的官僚机构。规定朝廷的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裁撤。地方督抚同城者裁去巡抚。复次是允许旗人自谋生计;军事方面:主要是练兵,练兵先是练洋操。在练洋操的同时,又改用洋枪洋炮,添设海军、铸造兵轮,举办团练等;文教方面:首先是办学堂、改书院为学校。规定京师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时务学堂。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校,皆颁给京师大学堂章程,令其仿照办理。其次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规定自下科为始,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一律改试策论。复次是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派大臣至各国游历考察等。

光绪在紫金城极力推行变法,慈禧在颐和园加紧密谋。应该说光绪的变法是经过慈禧同意了的,尽管她是不情愿的。康有为有过详细的说明:“迨胶(州)、旅(顺)继割,政权利权纷纷输失。上傍观坐视,积愤忧怒,乃使人告太后日:‘吾不能为亡国之君,若不予我权,我宁逊位!’西后忧而阳慰许之。阴乃与荣禄而谋废立。于是皇上与常熟(即翁同龢。因其为常熟人,故名)锐意维新。”(《康有为政论集·复依田百川君书》)

在阳慰之后,慈禧密切注视着紫金城的动向。为了使大权固握在手,她采取了积极措施。在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第四天,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四月二十七日,光绪按照祖制到颐和园给慈禧请安,他见到慈禧施礼说道:

“孩儿给亲爸爸请安。”

“罢了!”慈禧冷冷地回了二个字。

光绪请完安后垂手侍立一旁,静待慈禧问话。慈禧还真的问到了光绪的情况。

“皇帝近日吃得可好?”

“还好,亲爸爸。”

“政务纷繁,身体吃得消吗?”

“吃得消。”

“近日有不少人具疏拜折参劾你的师傅翁同龢,你知道吗?”顺便问了几句后慈禧转入了正题。

“孩儿可是未接到什么参劾翁师傅的疏折,不知亲爸爸此言何出?”光绪不解地反问了一句。

“因为翁同龢是你的师傅,所以很少有人直接参劾。你看这不都转到我这儿了吗?”

慈禧说着顺手拿起了一堆奏折,向光绪扬了扬便又放回原地。她见光绪似信非信,就又顺手拣起了一份奏折瞟了两眼,又抬起头看了看光绪,然后说道:

“翁同 龢身为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处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此等之人怎堪重用,我看还是革了他的职吧!”

“孩儿谨遵懿旨。”光绪听完慈禧的旨令后稍一犹豫,他怎忍心在此用人之际去掉得力干将?可是,不去翁同龢恐怕什么也别想办,为了变法强国之大局,那就只有委曲求全,于是他还是表了以上的态。

慈禧见光绪答应革翁同龢之职,又进一步提出了她的另一个要求。

“还有两点也请皇帝考虑:今后凡是经我赏赐的官员及补授文武一品、满汉侍郎者,必须前来谢恩;荣禄聪明能干,处事得体,皇帝应重用才是……”

“孩儿遵旨,回宫后著即妥办。”光绪又答应了慈禧的要求。

光绪终于离开了颐和园,离开了使他恐惧的地方。他没有想到“明定国是诏”刚发,慈禧寸步不让,为他所推行变法设下一个又一个的绊索。无奈,为争取变法的成功,他全部答应了慈禧的要求。可是,光绪哪里明白,今日的委曲求全正是明日变法失败的前奏,他太软弱了!

四月二十八日,翁同稣被革职还乡。“谕内阁: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近来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见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应查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在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遽加严谴,翁同龢著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清德宗实录》卷四百一十八)

同日,在翁同龢收拾行囊离京南下之际,第二道上谕传了下来。“又谕:此后在廷臣工仰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饮献崇熙皇太后赏项及补授文武一品暨满汉侍郎,均著于具折后恭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一体具折奏谢。”(《清德宗实录》卷四百一十八)

四月份总算满足了慈禧的两个要求。五月又继续满足她第三个要求——重用荣禄。先提拔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又授之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军政大权一手揽,京畿地区简直成了荣禄的天下。

光绪以为对慈禧的让步妥协会换来她的同情与支持,或者至少不反对。而慈禧却始终认为光绪是在打着变法的旗号,力求达到夺取她手中权力的目的。所以,光绪变法越积极,诏令颁发得越多,慈禧就越担心。因此,正当紫金城诏令屡下之际,慈禧与荣禄也正在密谋策划着一场新的宫廷政变:他们决定利用九月天津阅兵之机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复行垂帘。

宫廷中的许多秘密往往是难以秘密的。慈禧与荣禄等人的密谋竟然被光绪闻知。真是晴天霹雳,光绪闻此消息真有些六神无主、坐卧不宁。他不能就这么等待囚禁,必须采取紧急的反措施。七月二十九日,光绪秘密召见杨锐,把颐和园的密谋转告于他,令其速速出宫,召康、梁诸人研究对策,力挽危机。临行之际,光绪为慎重起见,又写下了一道密谕令杨锐带出。

杨锐离宫后匆忙召集康、梁诸人,不一会儿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等人聚于康家,杨锐阿众人转述了光绪的口谕,然后从怀中取出了密谕。康有为手急眼快接过了密谕,立即压低声音念了起来。

“变法蠲忤皇太后,位几不保,尔等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在场诸人屏住呼吸倾听了光绪的密谕,他们均感事态严重,必须立即采取反措施。可是慈禧、荣禄大权在握,而且京畿地区已牢牢地控制在荣禄手中。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挽救危局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方可,必须选定能够信赖的军帅。袁世凯的小站之兵数量虽少,只有七千人,但素质高,可谓精干强悍。而袁本人又多次表示支持变法,故此他便作为第一候选人。聂士城也倾向变法维新,他被作为第二候选人。为慎重起见,大家又一致认为应选派出“侦探”前往二师驻处作一次实际摸底,然后再确定最后一步如何走。

先派徐致靖劝说受过光绪特恩的王照前往聂土城处,若聂表示真心支持,可以许以直隶总督之职,将其军队调入京师。可是徐致靖迎面碰了钉子,王照不肯冒险。

“你这样怕事,不过是为身家之计罢了,真是辜负皇上圣恩。”徐致靖遭到拒绝后,怒斥了王照。

“见解不能强求相同,我认为让皇上去冒险,于心更不安。”王照不客气地回了一句。

徐致靖碰鼻后,争取聂士城之事告吹,大家把所有精力集中在袁世凯身上。经过多次讨论,决定由谭嗣同、徐致靖二人前往天津。谭嗣同、徐致靖受任后马不停蹄直奔天津袁府。袁世凯热情地接待了两位特使,酒席款待自不必说。入夜,他们便在袁府密室进行了秘密会谈。

谭嗣同作了多方游说劝导后,见袁世凯态度明朗,于是便亮出了底牌。

“新政将成,而满员内外阻压,明公苟出而图,我军北洋之位可取而代也。”

“惟朝廷所命,敢不尽死!”袁世凯听谭嗣同话后立即表态。

“荣禄、刚毅实拨弄口舌,挟母后以临天子,今将明公刃,取二人头以谢天下。”谭嗣同明确了袁世凯的任务。

“杀荣禄如杀一狗耳!”

听罢袁世凯所言,谭嗣同、徐致靖为之一喜。但丑话还是说在前头好,谭嗣同决定给袁世凯以警告。

“报君恩,救君难,立奇功大业,天下事如入公;如贪图富贵,告变封侯,害及天子也在公,惟公自裁。”

“你以我为何人?我三世受国恩深重,断不至丧心病狂,贻误大局。但能有益于君国,必当死生以之。”

袁世凯的慷慨陈词,使谭嗣同、徐致靖为之动心,他们为顺利地完成任务、为能救君难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次日晨,谭、徐二人速离天津回京,对康、梁诸人作了较为详细的汇报。然后转呈光绪。光绪闻知后也感到了快慰,于是便“电寄荣禄著传知袁世凯即行来京陛见。”(《清德宗实录》卷四百二十五)

八月初一日,光绪召见了前来陛见的袁世凯,他要亲自作一些布置。

“臣叩见皇上。”当太监导袁世凯进见光绪后,袁世凯立即叩头见礼。

“卿自天津而来,一路辛苦了。”光绪向袁世凯问候道。

“谢皇上关照,皇上召见,三生有幸,何敢言苦!”

光绪在对袁世凯表示问候关切之意后,便转入正题,他用严肃认真的面孔低声说道:

“我们的新政是马上要实行了,这对于我们的国家是有着生死存亡关系的。不过,我们的皇太后——老佛爷——也许因为不很明了世界大势的缘故,未必能够赞同,所以,现在我们想暂时不使她老人家知道我们有这种计划。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绝对不使任何一个宫监能够把这里的消息传去给太后知道,所有此刻已经伴着太后在园子里的人也一律不准走出来。因为他们一到外面,就立刻可以听到各种消息,回去少不得总要给太后说的。因此之故,我们现在命令你,立刻就调一队兵去把颐和园暂时监守起来,在我们所决定实行的新政没有全部发出之前,绝对不许任何一个人进去,也不准任何一个人出来。(德龄《瀛台泣血记》第276页)

袁世凯毕恭毕敬地细听着,他明白了光绪的全部计划,听完之后,说了一个“是”字便匆匆退出宫去。

此后数日,光绪又二次召见袁世凯。一切布置停当后令其速速行动。接着又加恩擢升其为候补侍郎。光绪确实对袁世凯寄予了重大希望,但他怎能预料希望终化泡影,袁世凯背叛了他,投入了慈禧的怀抱。

同类推荐
  • 史上最牛日本人

    史上最牛日本人

    深度剖析史上最牛日本人——源赖朝。从流放犯到武家宗主,他彻底改变日本政治格局,励精图治、文韬武略,他是所有武士膜拜的图腾。轻信谗言、冷酷多疑、枉杀功臣、手足相残……他是史上最牛的日本人,也是了解日本人最好的一把钥匙!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 大科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科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电灯的发明,蒸汽机的诞生,人类登上月球,等等,都是科学的作用和结果。因而,科学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热门推荐
  • 创世之子灭世剑

    创世之子灭世剑

    “灭世之子创世剑,九幽圣境得重现。创世之子灭世剑,九天之上风云变!”一把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秘古剑,一对自小分离的双胎兄弟,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创世之子?阴谋阳谋谋而后动,明争暗斗斗破苍穹!
  • 初妻爆料:总裁新婚如火

    初妻爆料:总裁新婚如火

    顾凉尘用了六年都没有忘记一个叫做黎向南的男人,所以她在六年后再次回来,原因只有一个。六年前,她‘死’的不甘心!“你竟然给我弄了个私生子出来。”顾凉尘一个跄踉,身影后退,后背抵在冰凉的墙壁上,整个人被圈在黎向南的怀抱和墙壁之间。怀里的女人抬起头,视线冷冷的落在那张俊美的脸上,突然刺笑道:“我结婚了,这孩子不是你的种,黎先生自作多情了。”男人的脸瞬间阴沉,冰冷如刀般的落在女人的脸上。“和我离婚,就是为了他?”黎向南的视线越过若大的落地玻璃,看向里面在水晶灯下优雅从容的男人,眼底全是冰凌。“这六年,伤我最深的是你,疼我最深的是他,为了他,我自然要和你离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33天锁情花心大少

    33天锁情花心大少

    第一次见面,他冷冷的甩下一句话:“做我的情人。”她为了仅有的自尊拒绝他,他自信而邪恶的扬言道:“女人,你回来求我的!”想要埋葬在心底的他回来了,依然温柔如初,但是那份温柔却已经不属于她,可为什么他依然让她怦然心动。一个是对自己如恶魔的他,偏偏时而的温柔让自己束手无措,一个对自己温柔如初的他,可他的温柔偏偏让她开始无措,命运的齿轮转动着,她的命运又是何去何从……
  • 湖心之岛

    湖心之岛

    从小到大我就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不能自拔,我也一直想写一本魔幻的书。我很喜欢西方的魔幻作品。我觉得东方的魔幻故事过于夸张,仿佛无所不能,这让我觉得漏洞百出,索然无味,但是我们有着太多的好素材了。我这个人才疏学浅,认知水平有限,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是一本关于妖魔鬼怪的书,我也会涉及一些西方的神秘生物,比如狼人、吸血鬼。角色的名字是一般都是我朋友的,可能会改改姓。我以后肯定写会一点大尺度的场面,还有一些私人行为。我不想刻意美化角色。希望这本书能写出我对于这个世界浅显的认知,以及描绘出我因一直逃避现实而构思出的乌托之邦。
  •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因为喜欢唐诗宋词里的文字,所以我在那里邂逅了一场场倾城之恋。待繁华落幕,待经年流尽,爱却仍在唐诗,情也仍在宋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里的爱,宋词里的情,一经读过,便深入骨髓,想要忘记,怕是很难了。因为这里的爱和情,是契合到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些诗词里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千古传颂着的爱情,让我们读到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优美,也为结局“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而肝肠寸断。
  • 大神是间谍

    大神是间谍

    许夏是一位小透明作者,偶尔会在网站上更新下,她的粉丝重来不会超过3位数。每一次微博更新,下面回复的留言都少的可怜,可是在那些留言中,却有位一直支持她的粉丝,马甲叫(天然呆)的,第一次看见这个评价许夏还笑过。后来在一次闺蜜的介绍下,许夏了解了CV圈并迷恋上了大神许下有知(乔然)。只要是许下有知的广播剧,许夏都有收藏。由于迷恋大神的作品,许夏已经好久没更新自己的文,根本不知道在自己文下的留言发生了什么。
  • 奈何桥上多奈何

    奈何桥上多奈何

    她,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界公主,却在惊鸿一瞥间遗失芳心,他,是桀骜不羁的魔界之王,却在凤凰树下对她一见倾心。然而,仙和魔,本身便是水火不容,十万年的仙魔大战终将展开。她和他,该怎么办?“念倾,我很庆幸我能遇到你。”在仙界大军攻破魔界大殿时,寂离深深地看着眼前的少女,然后转身走向那条轮回路,却在喝轮回酒时,一滴泪落在酒里,缠缠绕绕,三世之久她,在亲眼看着他毫不留情地走向轮回路时,一滴心头血就这样喷向了三生石,决然地追随着他的脚步,走向轮回之路...三生三世,他们兜兜转转,是回到原点,还是终成眷属?奈何桥上多奈何,一身叹息,是在感慨谁的情?
  • Hell Inferno, Divine Comedy

    Hell Inferno, Divine Come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中的热血青春

    高中的热血青春

    懵懂的青春,是人生的转折点。有多少人能无怨无悔的度过,有多少人从此踏上了社会中的忙忙碌碌。被生活所压迫,终日哀恨叹气。又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利益戴上了冰凉的手铐......少年时期,我们有着一些热烈而单纯的情感。校园中的感情是最真的,是最好的,最甜蜜的。但自从遇到了一个可以令我放弃一切,哪怕是生命的那个人。也就在此时此刻,我的青春也从这一刻起注定不再平淡......
  • 地府策

    地府策

    十大阎罗殿,位于九幽地狱。而凡间少年林毅体内也存在着一个地府,这二者之有何关联?地府阴阳石,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地府策又是何人所著?身怀《地府策》的林毅投入落没的上古大派东龙宗,寻宝修练,成长为一代邪气凛然的小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