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000000004

第4章 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3)

但是,讨论信息的传输仍然要把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分开而论,因为物质信息是自然物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特征和物物联系,它的传输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它的发信和传输都没有人为的目的性而只遵循其自然规律,所以物质信息的释放和传输无所谓信宿。人类对物质信息的摄取、加工、处理就是对自然的认识,这时的人成了客观上的信宿,这并没有“发信者”的任何期望和目的。而精神信息的传输就不是这样,如上例的“击鼓传信”过程就是经人脑编排好的精神信息的传递过程,所以.精神信息的传输过程都是人有目的的、且都包括信源、信号、信道、信宿四个基本要素的运作过程,人们现在所说的信息传输就是指精神信息的传输。

信息只有通过传输,使传播者要发送的思想意图为接收者所捕获,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信息作用的发挥就在于信息的传输,不能传输的信息是无用的信息,要想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信息的拥有者就必须把信息传输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切身利益。

信息的传输必须通过载体的转换才能实现。我们已经知道,精神信息是人脑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物质信息的反映或创新,精神信息的本质是意识性的记忆,而意识性的记忆只能标志在载体上。所以,就信息的存在而言,载体存在时信息就存在,载体转移时信息也就转移,如载体消失,它所负载的信息也就随之消失。信息在产生中离不开信源载体,在传输中离不开动态载体,在信息接收者那里离不开信宿载体。信息一刻也不能脱离载体而存在,只能由一种载体转移到另一载体,却不能没有载体。信息对载体的依存性还表现为载体能够波及的地方,也是信息能够传播到的地方;载体传递的速度也就是信息传输的速度。信息在传输前所依附的载体是相对静止不动的,在此笔者称之为静态载体,例如装有准备传输的信息的硬盘就是静态的。由于信息储存是载体上留下的变化痕迹,即记忆,这种变化痕迹所代表的信息必须转嫁到另一种能流动的载体上去才能被传输。这种能流动的载体笔者称之为动态载体。充当信息的动态载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首先,它必须具有物质性。因为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前文已经证明,离开了物质存在,就不会有精神信息的存在。其次,它必须具有可加载性。它在信息载人其中时一定能留下变化痕迹,即使是细微的变化痕迹。如果不能留有痕迹,信息就无法载入其中。因为信息并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用载体上的变化痕迹来表达的。再次,它必须具有流动性。流动是信息传输的必要条件,不能流动的载体就不能实现传输。人们在信息传输的实践中已经发现,除了物质载体可以传输信息外,还有更好的具有物质性的能量载体。

能量之所以能作为载体,是因为它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状态,是动态化的物质,或者说是物质的转化形式。科学家们早就发现原子核在裂变反应中物质会转化为能量而使质量减少,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就是指该物质释放出能量后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时所用的时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表明了物质和能量具有明确的当量关系:如果用E表示能量,m表示质量,c表示光速,则物质与能量之间互相转化的质能互换定律为E—mc。从质能互化的关系来看,能量具有物质性;从能量辐射过程来看,能量具有流动性;从能量的波动性(能量都以波的形式来流动)来分析,能量具有可加载性。所以,能量可以充当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动态载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能量都能作为载体,目前已被用做动态载体的主要有电、声、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等。

精神信息编码与动态载体的复合体就叫做信号。精神信息是意识性的记忆,它不是实体,不能独立存在,它在传输时从信源载体上提取下来就立即被加载到动态载体上,形成了信号。所以,信号的形成过程就是信息在动态载体上留下记忆痕迹的过程。在信号中,动态载体是信息传输的能量源泉。所以.动态载体既能保证信息的存在,又能保证信息的传输。但是信号的传输并不是能量实体自身的移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传递,所以,信号的传递速度非常快,例如,前面的“击鼓传信”的速度就是声速,手机通信的电磁波速度就等于光速。当信宿接收到信号,通过解码把信息从信号中下载后,信息就载人了信宿载体中。

为了突出精神信息是意识性记忆这一本质,必须把信号突出出来,把信号与信道区分开来。其实,信号与信道本来就是两码事,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信息论创立者申农把信号与信道合在一起称为信道实际上是欠妥的。非实体的信息记忆在动态载体这一实体上就形成了信号。信号在信道中流动和传输,所以,信号是信道发挥作用的前提。信道是信号流通的渠道,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种。有线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导体,如路线通信导体、电缆通信导体、光纤通信导体。对于导线传输来说,导线是信道,线路中流动的电流是信号;对于光纤传输来说,光纤是信道。内部流动的光束是信号;同一种有线信道中可以传输多种不同的信号,如同一条电话线可以同时传输传真、通话和网络等多种信号。而无线信道则应是指不定向的敞开的自由空间。在无线信道中,多种无线信号都可在其中驰骋,例如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都可以互不干扰地在其中传播,如果空间中有空气,多种声波可同时在其中传播。可见,无线传输中的电磁波和有线传输中的电流、光纤传输中的光束一样都是信号,在信道中流动,信道是它们的通道。所以,无线传输中的自由空间是电磁波的通道,是信道,而自由空间中流动的标志着信息编码的电磁波则是信号。

因此,信息传输的全过程应包括信源、信号、信道、信宿四个基本要素。信息传输的实质是在人脑的参与下,使具体的精神信息以语言、声音、文字、符号、数字、图像等形式,通过信息发送工具加载到动态载体上,在能量的推动下,信息随载体一起传递到接收工具并得到下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传播者通过信息源把信息编码而变成信号,信号被接收后,经过解码再把信号变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受、理解、使用的信息,进而使信息接收者现有的心理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信息传输工具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吞吐量与日俱增,我们明显感觉到地球在逐渐变小,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可随时成为信源或信宿,人类各方面都在向一体化靠近,真正体现了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名言:“信息是社会的粘合剂。”

四、信息 文化 知识

前文已经说明:信息可分为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物质信息是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是事物所表现出的现象、特征和联系。物质信息是动态性的,它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流动性和变化性是物质信息的最显著的特征。精神信息是通过人脑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人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质信息的反映,是无序信息人为地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它具有可传输性、可处理性和可储存性等特点。

物质信息由于只具有自然性,没有经过人文化的开发和处理,因而它有待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将其转化为文化和知识。精神信息是已被人文化的物质信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因而它和人类的文化和知识具有密切的关系。要想理清精神信息和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了解文化和知识的概念。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术流派对它内涵’的表述就会有所不同。但是,通过综合多家之言,我们可对文化的涵义表述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类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哲学观点、价值观念等人类智慧的总和。它包括客观精神文化和主观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根据这个定义,物质产品之所以被称为物质文化,是因为它是人的知识的物化,是人精神力量的对象化,它凝结着人类的知识观念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社会行为方式等,其中心是社会制度,它们凝集着人类知识观念、思维方式、哲学观点、价值观念等。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劳动中,把大量的物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了精神信息的文化。随着对超越现存生活条件的欲望的追求,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进程也不断深入,所创造的文化也在不断地积累和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们还通过教育把文化知识进行横向传播和纵向传递,使人类世界成为文化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所以,伴随着人类的出现,文化和知识同时降生,共同发展,但是,文化的内涵更大,它涵盖了知识在内的一切人文现象。

那么,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可通过书籍等知识载体和其他人造物独立于人类个体之外。从反映深度分,既包括反映事物表面属性和外部联系的感性知识,也包括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理性知识。从反映内容分,有自然的、社会的、思维的知识。从来源分,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前者可从自然、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得,后者可从书本或其他信息载体中学习获得。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够被清楚地表述出来,是已经外化了的人类知识,学习者容易通过拥有者的表述而获得这些知识;隐性知识很难被拥有者清楚地表述出来,是人脑中未经梳理和条理化的信息,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共享,但是创新的根本来源是隐性知识,所以,对于知识组织来说,隐性知识在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远大于显性知识。但从知识总体来说,一切知识都源自于实践。

可见,文化和知识都不是十分明确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而且不同的学术派别对它们的界定也常常会有所不同。从本质上看,文化明显地带有个性和主观性的色彩;而知识却是事物共性和客观性的反映。从组成范围上来看,文化的内涵更广,知识包含于文化。但是,精神信息的涵盖面较文化、知识更广,它是一种立体的多维的含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在方式的精神现象。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一切人类精神智慧的储存状态是精神信息的静态存在方式,而它们处于传递、传播、传输状态则是精神信息的动态存在方式,人脑在工作时被处理的信息是其动态存在状态的特例。在这种意义上,从静态来说,文化是人类精神信息在一定区域、一定环境、一定事物和一定时代上的积淀;知识是经过人类分析、加工处理而形成的,能指导人们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达到预期目的的精神信息。从动态来说,不管是文化还是知识,都是由于人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劳动中所创造的精神信息,人又使它们为人所用、为人服务,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在人与文化、知识的这种互动中,人都是以捕获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改造文化、认识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反之,文化知识又都是以信息运动的形式影响和塑造着人。所以,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每时每刻都在获得信息和输出信息,人生存在信息中,人和信息息息相关。

有人认为,文化知识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对自己来说是确定性的东西,把它称为信息是不妥的。笔者认为文化知识是人类创造的精神信息,尽管它们都是成熟的知识,但是,对于初涉社会的人来说,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习。人类的成熟知识对于人类新个体来说仍然是新知识。新个体在学习新知识时,知识信息都是以信息流动的方式被学习者所捕获。例如.教材载体中的知识经验,网络中网校所传输的知识信息等。还有人认为信息存在于变化之中,信息就是运动和变化。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信息是在传播中被人所感知,就以为信息都没有相对静止的时候。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信息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因为物质信息自身不能进行储存,只有被人捕捉转化为精神信息以后才能储存,所以它没有相对静止的时候。而精神信息就不是这样,它只有在传输和传播中才表现出动态性,而在储存状态的载体中则表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但是,我们不能说处于储存状态中的精神信息就不是信息。如果离开储存状态的信息去谈信息的传输只能是一句空话。这是因为在网络中,我们所要访问的某一信息文件,是从网络中某服务器上处于储存状态的硬盘中所读取的;闲置的磁带只有通过录音机播放时,其中的信息才传输出来。所以,精神信息既有动态传输的存在状态,也有静态储存的存在状态。当人与精神信息正处于相互作用状态时,就表现出它的动态性;当精神信息处于闲置而无人问津时,就表现出它的静态性。

综上可知,文化、知识都属于精神信息,但不等于精神信息。文化是精神信息的积淀。文化在一定的区域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信息是流通的、易变的,所以,精神信息的传输和传播会大大促进文化的发展、变迁和创新。如电视和网络所传输的精神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对区域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是文明世界的缔造者,人在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以信息的方式传播在人类新生个体内的积淀又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方向,不同的文化信息会造就不同的人。但是,在人创造文化和文化塑造新人的双向互动中,信息的流动和传输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人在生产劳动中不断把物质信息转变为精神信息,精神信息的积淀形成了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又不断地以精神信息的形式被人类新生个体所摄取.经加工处理后储存在大脑这一天然载体中,从而把新个体塑造成新人。然而,文化是惰性的,保守的;信息是活跃的,革命的。所以,信息的更新和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决定着人的现代化。这就是信息在人性形成过程中的运行规律。

同类推荐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罗素论人类理想境界(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罗素论人类理想境界(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内容包括:难免不幸;英雄的不幸;适者生存;厌烦与兴奋;疲劳的工作;妒忌心理;犯罪意识等。
热门推荐
  • 洪荒五帝

    洪荒五帝

    乾坤生五帝,万物皆为天。洪荒之后,五帝重生,全新的五帝成神之路。镇魔石之上孕育着五块上古神石,获天地灵气之润,神石破碎,石娃重生,从此一条神圣的不归路,又该如何前进!
  • 殇情落幕:夜梦魂锁

    殇情落幕:夜梦魂锁

    三年前,我悄然离开,不知你是否伤心;三年后的归来,你是否还记得我?当初迫不得已的离开,你是否知晓?曾经你对我许过的那些诺言,早已变成了在心底不可说的秘密;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都要离我而去?剥夺我的一切?凭什么?一生下来就要给别人当仆人,契约?那些都是前辈们的许诺,跟我没有关系!放心,我一定会打破这个残缺的童话,迎来,下一个明天!
  • 沫夏花落:四公主的浪漫爱情

    沫夏花落:四公主的浪漫爱情

    沫夏花落:《四公主的浪漫爱情》翩翩而至梦,开启了邂逅爱情的旅程,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 邪魅娘亲腹黑娃

    邪魅娘亲腹黑娃

    她是二十一世纪最强悍的特工,她要杀的人,从来没有活过的,一场海啸带她来了异世,当果断腹黑的她穿越到痴傻无度的花痴少女身上,火花碰撞,惊天地,泣鬼神,从此,异世空间乾坤州上多了一位传奇少女,有说她心狠手辣,有说她爱钱如命,有说她善良如水,她的人生从这里重新开始。
  • 金钱之恋

    金钱之恋

    几年前的他因为她的一句鼓励,他对她一见钟情,几年后他再见她,他不管付出如何代价,都要守护她,哪怕为了让她留在他的身边,不惜用金钱,地位绑住她。
  • 潘家园

    潘家园

    本书中有许多古玩界的奇闻怪诞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现了潘家园各色人等的众生相。小说以盗墓与反盗墓为主线贯穿全书。《潘家园》描写众多人物形象、命运,把他们放置在古玩集散地的潘家园里,这里可不是一块狭窄地带,而是和广阔的社会密切相连,反映着现实社会人们心灵的善恶,生活追求,道德良知……
  •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本书是中科院重大课题,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俄罗斯十余年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执政前两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决策得失,以政治为主。有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俄发展战略的评述,努力找出规律性,对我学术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有参考价值。
  •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首席爱妻如命

    腹黑首席爱妻如命

    男神说,我颜值爆表,IQ150,至于学历嘛我的智商已经说明了一切,我的一切都是你,任你挥霍,嫁给我生个宝宝基因爆表,要不要考虑嫁给我?如此自恋的话说得一本正经,她终于忍不可忍,一言不合就动手和男神干了一架,她说,你哪来的自信以为我会嫁给你?男神一步步算计,设下圈套让她钻,迷糊小白兔成功入套,婚后闯下大祸,简木言说,男神我闯祸了。男神百般宠溺:任凭你把Z市闹得天翻地覆,我护你周全。等她爱上他,才得知真相,原来步步为营让她成为他的妻子,只是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她怒!!没有爱情的婚姻她不愿将就,一纸离婚协议却牵出了爱恨纠葛……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