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400000040

第40章 人的本质(1)

从一个极端来说,我与石头和木料一样,必须承认宇宙的规律。从深层来说,我的存在基础也在于此,它的力量就在于被广大世界所牢牢地把握着,也在于它与万物有充分的联系。但是从另一个极端来看,我与一切都是分离的。在这里,我割断了平等的纽带,独立地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我是绝对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与其他一切都不相容。整个宇宙的重量也压不垮我的这种个性,尽管有万物在强有力地吸引着我,我仍坚持这种个性。它外表上看很小,实际上很大,因为它能顶住想剥夺它的特色,使之有与尘土等同的各种力量。

这是从深不可测的黑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结构的暴露,它为自己的孤立而自豪,为作为一个建造出举世无双建筑的设计师而骄傲。如果这种个性被摧毁,尽管物质上毫无损失,连一个原子也不毁坏,但它所体现的创造快感却没有了。如果我们被剥夺了这种特殊性,这种个性,这个惟一我们可以称为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彻底破产了。如果我们失去了它,也就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世界。它是最宝贵的,因为它是不普遍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它,才能真实地得到宇宙,这比我们躺在她怀抱中而其实并不知道我们自身的特性要更真实。宇宙总是在统一中去寻求它的终结,而我们要保持特性的欲望其实是宇宙欲望在我们身上的体现,是无限在我们身上的快乐在给我们以快乐。这种自我的分离是我们身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可以从我们不惜为它受那么多的苦,不肯为它做那么多罪恶而得到证明。但是,这种对分离的意识,其实是由于吃了知识之果。它把人引向耻辱、犯罪和死亡,但它仍比自我所处的任何天国都要亲切,其实就在那天国里,自我稳稳当当地,纯真地睡在大自然母亲的腹中。

我们为了保持这种自我的独立性,始终在不断地奋斗,在吃苦,也正是这种苦在衡量着它的价值。它的价值的一面是牺牲,表示着付出是多少;另一面是成就,表示收获的是多少。如果自我对我们来说,除了痛苦和牺牲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那它便毫无价值,我们也绝不会自愿地去做出牺牲。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毫无疑问,人类最高目标就应该是要消灭自我。但是,如果有相应的收获,如果结果不是空无所得,而是得到圆满,那么显然,它的负面,即受苦和牺牲,也使它更加可贵。这一点已经被那些认识到了自我的积极意义的人证实了,他们主动热切地去接受由此产生的各种义务,毫不退缩地去做出牺牲。有一次某个听众问,消灭自我是不是在印度被看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首先,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点,人类除了在表达非常琐碎的事时,其他的时候,人类说的话都不是字面的意思。人说的话通常并不是语言,而只是一个哑巴的声带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手势,虽可能有所指,但无法表达他的思想。他的思想越强烈,他的话越需要根据他生活背景的上下文来解释。那些靠字典的帮助来理解他的话的人,只能从技术上说到达了那所房子,因为他们会被外面的墙挡住,进不了大厅。那些善长理解字面意义的人,其实很不幸,他们只顾得忙于织网,却忘了打鱼。

不仅佛教和印度的其他宗教,基督教也一样,都不遗余力地宣扬无私无我的理想。在基督教中,死这一象征符号被用来表达这个生命得到了拯救,这和涅槃,即灯灭是一个意思。典型的印度思想认为,人的拯救就是从无明中,即无知中得以拯救,而不在于消灭任何积极的和真实的东西,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消灭那些消极的,妨碍真理的东西。当这种真理的障蔽即无明被搬掉之后,只是眼帘被提起来了,于眼睛却毫无损伤。是无明使我们认为自我作为自我是真实的,认为自我本身就有完整的意义。我们一旦有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我们就会把自我作为最高目标去生活,这样我们就注定要失望,就像一个紧紧抓住路上的尘土的人到不了目的地一样。我们的自我并不能抓住我们不放,因为它的本性就是不断地走下去。抓住这个穿过梭子的线头,并不能使它服务于它自己正在织的布。一个精心地给自我安排享乐的人,就像生起了一团烤面包的火,而他却没有面可供做面包,这火就会熊熊地燃起来,最终烧光熄灭,就像一头怪兽,吃掉自己的后代然后死掉一样。在一种陌生的语言中,单词蛮横地突出出来,挡住我们的去路,但却什么也不告诉我们。为了摆脱这种文字的束缚,我们必须除掉无明,然后我们的思想就可以自由地深入到意思里面去了,但是我们不能说除掉无明就是要把那种语言中的文字消灭掉,那是愚蠢的想法。当我们彻底明白意思时,每个单词还都在那里,只不过它们不再束缚我们,而是让我们穿过它们,把我们引向解脱的思想。因此,只是无明在束缚着我们的自我,使我们认为自我本身是一种目的,使我们看不到它本身还包含着超越它自身的意思。因此智者说:“把你自己从无明中解放出来吧!认识你自己的真正灵魂,从自我的禁闭中挣脱出来吧。”当我们到达最真实的本质时,我们就自由了。一个艺术家在找到自己艺术的理想之后,也就找到了自由。这时他就不必再煞费苦心地模仿,也不再刻意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了。宗教的功能不是要消灭我们的本性,而是要使它得以实现。梵语中的DHAPMA一词,经常被译为英语中的宗教,其实它在我们的语言中有更深刻的含义。它是万物最深层的本性,是本质,是暗含的真理,它是在我们身上起作用的终极目的,当一个人做了错事时,我们说他违反DHARMA了,那个错事伤及我们的真正本性了。但这个“法”,即我们内在的真理,不是摆在外面的,而是内在的。它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罪恶被认为是人的本性,而且认为只有上帝的特殊恩惠才能拯救某个人。这等于说,树木的种子会永远憋在壳里,只有某种特殊的奇迹才能使它长成大树。如果你用化学的方法分析它,会发现里边有炭,有蛋白,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但你是绝对看不到一个枝叶繁茂的大树这一概念的。只有当树成了形时,你才能看到它的“法”,这时你才能肯定地说,那些浪费掉,烂在地里的种子的“法”被破坏了,其本质没有得到实现。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了我们生命的种子发芽,我们在伟大人物的身上看到过内在的目的成形,我们也可以肯定,尽管许多人的生命似乎没有什么成果,但是没有成果绝不是这些生命的内在本质。他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包着他们的外壳,把自己变成有生机的芽,长出来,接受空气和阳光,向各个方向伸展自己的枝权。种子的自由在于实现自己的“法”,自己的本性,达到变成一棵大树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它的监狱。为了一个东西达到圆满的实现而做出的牺牲不是以死亡为终结的,它是摆脱束缚,赢得自由。当我们知道一个最高理想的自由时,我们就认识到了他的“法”,他的本性的本质,他的自我的真实意义。表面上看来,一个人把自我满足的无限机会、向上爬的无限机会当作自由。这种看法是得不到历史的支持的。先知们总是那些过着自我牺牲生活的人。人内在的较高的本性总是追求能够超越自己的东西,而其实它所追求的又是它自身最深层的真理。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它,它又使一切牺牲都变成回报。这就是人的宗教,而人的自我就是把牺牲带到祭坛上去的容器。

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的自我,一方面是外在表现出来的自我,另一方面是要超越和展示真实意义的自我。外在表现的自我总是自高自大,想站在它的积累的基座上,把一切都据为己有;而要展示真理的那一面,却要放弃自己的一切,从而变得完美,就像从蓓蕾中绽开的花朵,从美丽的圣杯中洋溢出芳香。灯里盛着油,严密地保存着,惟恐有丝毫的流失,因此它与周围的一切都是隔绝的,一毛不拔。但一旦点燃了它,它就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意义,它与周围一切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而且甘愿牺牲自己积蓄起来的油去保持那火焰。这样的灯就是我们的自我。只要它还在积累财富,那它就是在把黑暗留给自己,它的行为就是与它的真正目的相违背的。当它被点亮时,它就在顷刻间忘掉了自我,它会高举自己的亮光,用自己的一切去维持它,因为这样做就是它的真理展现。这种展现就是佛所讲的自由。他要灯放弃油,但是毫无目的地放弃油不行,那就是更加暗淡的遭遇,佛陀绝不是这个意思。灯放弃油,必须是用于带来光明的目的,这才使它积蓄油的目的得以实现。这就是解脱,佛陀所指出的路不仅是要修炼自我折磨自我,而是要把爱的范围拓宽。佛陀教义真谛在于此。当我们发现,佛陀所讲的涅槃是要以爱为手段时,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涅槃就是爱的最高顶点,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所有其他的东西,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我们都想明其所以然。但是当我们说“我爱”时,却没有问为什么的余地,它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当一个人在爱时,他的给予对他来说是一种快乐,就像树把熟了的果子自动奉献出来一样。我们的一切财产都是由于自私的欲望的引力而有重量的,我们无法轻易地把它抛掉。它们好像属于我们的本性一样,又像一层皮肤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想把它们舍掉就要流血。但是当我们被爱所占据时,它的力就是朝着相反方向的。原来紧紧地粘在我们身上的东西这时失去了黏性,失去了重量,我们发现它们其实并不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放弃它们反而能从中找到自我本质的实现。因而我们在完美的爱中找到自我的自由。只有为了爱而做的,才是自由的,不管它会引起多大的痛苦。因此为了爱而做事才是自由的行动,这也就是《薄伽梵歌》中所讲的不求回报的努力。

《薄伽梵歌》说,我们一定要行动,因为行动才是我们本性的体现。但是这种体现若不是自由的,那么它就不完美。而且其实障蔽我们本性的,正是那些在迫不得已的需要和恐惧的压力下做的事,母爱是在抚养孩子的行动中得以体现的,我们的真正的自由不是不行动的自由,而是自由地去行动,这种自由只有在爱中才能得以实现。上帝的显现在于他的创世和造物,而且《奥义书》说:“知识力量和行动是它的本性。”这些特性不是从外面强加的,因此他的工作是他自由地做的,他也就是在这种创造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在《奥义书》的其他地方,也用不同的措辞,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整个宇宙都是在快乐中产生,在快乐中维持,走向快乐,并且最终进入快乐。”这就是说,神的创造不是出于被迫,是爱的流溢,是他的爱在创造,他也因此在创造中得以显现。

同类推荐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神魔药师

    神魔药师

    世界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句话对何宇面对的一切而言最恰当不过。好吧,各种故事里才有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还都来找我麻烦?如果你们真有心理准备的话就来吧。
  • 九界妖帝

    九界妖帝

    他乃九大天界之一的异度魔界的绝世王者。不料逆臣反叛,身中锁功扣。坠落下界。因缘际会之下,进入道宗重新修炼。哈哈!你们给我等着。等我重回魔界,就是你们的死劫。
  •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以公害、环保新技术为基础,以实现奶牛高产、优质、生态为目标,介绍了奶牛的优良品种,奶牛饲料的节约化、生态化使用,奶牛的优质繁殖和高效培育,奶牛常见病防治等内容。
  • 洛起神州

    洛起神州

    一位贫穷的女孩,因为是万年一遇的命运之女,成为了大神,并遇到了让她倾心一恋的男人,她渐渐拥有了坐骑,丹药,功力,装备,成为神州最强!走上逆天之路!
  • A Hero of Our Time

    A Hero of Our Ti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茅山图志

    茅山图志

    还原真实的茅山道术!积恶之家出身的小混混胡不归,无意间碰到千年修炼的怨灵尸槐,烧纸婆婆,娶阴亲,命悬一线,茅山当代掌教骆千山出手相救,并收其为徒。传授胡不归茅山道术之后,骆千山出走寻找投身革命的两个徒弟,自此一去不归。胡不归和师兄两人为寻求事实的真相,踏上了斗僵尸,揭迷团,穿古城的惊险之旅...警告:本书所写术法与阵法,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请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的好奇心,不要轻易尝试,以免发生意外!!!本书QQ群:241899130,请注明《茅山图志》,谢谢!!!
  • EXO之缘分多久

    EXO之缘分多久

    偶然的机会让你认识了妖孽般的人物,因为他们,你有了不平凡的命运,因为他们,你的一切从零开始,你最后发现,这仅仅是开始,过程............结尾..............纠结,究竟怎么办?
  • 天下无双之绝世三小姐

    天下无双之绝世三小姐

    她长得倾国倾城,祸国殃民,竟然成了个白痴废材加颜残?泪奔。怕什么,得神兽,打怪兽,看小爷如何玩转这天下!家主之位,她要了。人鱼神兽,她得了。这世界,恩,附赠品。别吃惊,人生就是这样任性。不过……谁能告诉她……这个一直跟着她的大爷一样的男人是谁?他们认识吗?还有……为什么她的小伙伴都这么不正常,这还怎么称霸天下?泠萧殷的传奇不会结束,可是…“我只是想看看,当你们永永远远都不属于一个世界的时候,这份情谊还能怎样维持下去。泠萧殷,你可别让我失望……”当世界崩塌,真的能够再相遇?
  • PK的历史:历史上的PK

    PK的历史:历史上的PK

    PK,Penalty Kick的缩写,点球的意思,后引申为竞争、单挑的意思。PK的历史,是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有人的地方,就有PK,只是大家的招数不同。有人用钱来PK,比如石崇和王恺;有人以口才PK,例如毛遂以三寸之舌头敌百万之师;有人以性命PK,例如方孝儒“十族”PK朱棣“九族”…
  •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