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400000040

第40章 人的本质(1)

从一个极端来说,我与石头和木料一样,必须承认宇宙的规律。从深层来说,我的存在基础也在于此,它的力量就在于被广大世界所牢牢地把握着,也在于它与万物有充分的联系。但是从另一个极端来看,我与一切都是分离的。在这里,我割断了平等的纽带,独立地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我是绝对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与其他一切都不相容。整个宇宙的重量也压不垮我的这种个性,尽管有万物在强有力地吸引着我,我仍坚持这种个性。它外表上看很小,实际上很大,因为它能顶住想剥夺它的特色,使之有与尘土等同的各种力量。

这是从深不可测的黑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结构的暴露,它为自己的孤立而自豪,为作为一个建造出举世无双建筑的设计师而骄傲。如果这种个性被摧毁,尽管物质上毫无损失,连一个原子也不毁坏,但它所体现的创造快感却没有了。如果我们被剥夺了这种特殊性,这种个性,这个惟一我们可以称为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彻底破产了。如果我们失去了它,也就可以说失去了整个世界。它是最宝贵的,因为它是不普遍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它,才能真实地得到宇宙,这比我们躺在她怀抱中而其实并不知道我们自身的特性要更真实。宇宙总是在统一中去寻求它的终结,而我们要保持特性的欲望其实是宇宙欲望在我们身上的体现,是无限在我们身上的快乐在给我们以快乐。这种自我的分离是我们身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可以从我们不惜为它受那么多的苦,不肯为它做那么多罪恶而得到证明。但是,这种对分离的意识,其实是由于吃了知识之果。它把人引向耻辱、犯罪和死亡,但它仍比自我所处的任何天国都要亲切,其实就在那天国里,自我稳稳当当地,纯真地睡在大自然母亲的腹中。

我们为了保持这种自我的独立性,始终在不断地奋斗,在吃苦,也正是这种苦在衡量着它的价值。它的价值的一面是牺牲,表示着付出是多少;另一面是成就,表示收获的是多少。如果自我对我们来说,除了痛苦和牺牲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那它便毫无价值,我们也绝不会自愿地去做出牺牲。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毫无疑问,人类最高目标就应该是要消灭自我。但是,如果有相应的收获,如果结果不是空无所得,而是得到圆满,那么显然,它的负面,即受苦和牺牲,也使它更加可贵。这一点已经被那些认识到了自我的积极意义的人证实了,他们主动热切地去接受由此产生的各种义务,毫不退缩地去做出牺牲。有一次某个听众问,消灭自我是不是在印度被看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首先,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一点,人类除了在表达非常琐碎的事时,其他的时候,人类说的话都不是字面的意思。人说的话通常并不是语言,而只是一个哑巴的声带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手势,虽可能有所指,但无法表达他的思想。他的思想越强烈,他的话越需要根据他生活背景的上下文来解释。那些靠字典的帮助来理解他的话的人,只能从技术上说到达了那所房子,因为他们会被外面的墙挡住,进不了大厅。那些善长理解字面意义的人,其实很不幸,他们只顾得忙于织网,却忘了打鱼。

不仅佛教和印度的其他宗教,基督教也一样,都不遗余力地宣扬无私无我的理想。在基督教中,死这一象征符号被用来表达这个生命得到了拯救,这和涅槃,即灯灭是一个意思。典型的印度思想认为,人的拯救就是从无明中,即无知中得以拯救,而不在于消灭任何积极的和真实的东西,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只是要消灭那些消极的,妨碍真理的东西。当这种真理的障蔽即无明被搬掉之后,只是眼帘被提起来了,于眼睛却毫无损伤。是无明使我们认为自我作为自我是真实的,认为自我本身就有完整的意义。我们一旦有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我们就会把自我作为最高目标去生活,这样我们就注定要失望,就像一个紧紧抓住路上的尘土的人到不了目的地一样。我们的自我并不能抓住我们不放,因为它的本性就是不断地走下去。抓住这个穿过梭子的线头,并不能使它服务于它自己正在织的布。一个精心地给自我安排享乐的人,就像生起了一团烤面包的火,而他却没有面可供做面包,这火就会熊熊地燃起来,最终烧光熄灭,就像一头怪兽,吃掉自己的后代然后死掉一样。在一种陌生的语言中,单词蛮横地突出出来,挡住我们的去路,但却什么也不告诉我们。为了摆脱这种文字的束缚,我们必须除掉无明,然后我们的思想就可以自由地深入到意思里面去了,但是我们不能说除掉无明就是要把那种语言中的文字消灭掉,那是愚蠢的想法。当我们彻底明白意思时,每个单词还都在那里,只不过它们不再束缚我们,而是让我们穿过它们,把我们引向解脱的思想。因此,只是无明在束缚着我们的自我,使我们认为自我本身是一种目的,使我们看不到它本身还包含着超越它自身的意思。因此智者说:“把你自己从无明中解放出来吧!认识你自己的真正灵魂,从自我的禁闭中挣脱出来吧。”当我们到达最真实的本质时,我们就自由了。一个艺术家在找到自己艺术的理想之后,也就找到了自由。这时他就不必再煞费苦心地模仿,也不再刻意去迎合大众的口味了。宗教的功能不是要消灭我们的本性,而是要使它得以实现。梵语中的DHAPMA一词,经常被译为英语中的宗教,其实它在我们的语言中有更深刻的含义。它是万物最深层的本性,是本质,是暗含的真理,它是在我们身上起作用的终极目的,当一个人做了错事时,我们说他违反DHARMA了,那个错事伤及我们的真正本性了。但这个“法”,即我们内在的真理,不是摆在外面的,而是内在的。它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罪恶被认为是人的本性,而且认为只有上帝的特殊恩惠才能拯救某个人。这等于说,树木的种子会永远憋在壳里,只有某种特殊的奇迹才能使它长成大树。如果你用化学的方法分析它,会发现里边有炭,有蛋白,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但你是绝对看不到一个枝叶繁茂的大树这一概念的。只有当树成了形时,你才能看到它的“法”,这时你才能肯定地说,那些浪费掉,烂在地里的种子的“法”被破坏了,其本质没有得到实现。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了我们生命的种子发芽,我们在伟大人物的身上看到过内在的目的成形,我们也可以肯定,尽管许多人的生命似乎没有什么成果,但是没有成果绝不是这些生命的内在本质。他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包着他们的外壳,把自己变成有生机的芽,长出来,接受空气和阳光,向各个方向伸展自己的枝权。种子的自由在于实现自己的“法”,自己的本性,达到变成一棵大树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就是它的监狱。为了一个东西达到圆满的实现而做出的牺牲不是以死亡为终结的,它是摆脱束缚,赢得自由。当我们知道一个最高理想的自由时,我们就认识到了他的“法”,他的本性的本质,他的自我的真实意义。表面上看来,一个人把自我满足的无限机会、向上爬的无限机会当作自由。这种看法是得不到历史的支持的。先知们总是那些过着自我牺牲生活的人。人内在的较高的本性总是追求能够超越自己的东西,而其实它所追求的又是它自身最深层的真理。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它,它又使一切牺牲都变成回报。这就是人的宗教,而人的自我就是把牺牲带到祭坛上去的容器。

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的自我,一方面是外在表现出来的自我,另一方面是要超越和展示真实意义的自我。外在表现的自我总是自高自大,想站在它的积累的基座上,把一切都据为己有;而要展示真理的那一面,却要放弃自己的一切,从而变得完美,就像从蓓蕾中绽开的花朵,从美丽的圣杯中洋溢出芳香。灯里盛着油,严密地保存着,惟恐有丝毫的流失,因此它与周围的一切都是隔绝的,一毛不拔。但一旦点燃了它,它就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意义,它与周围一切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而且甘愿牺牲自己积蓄起来的油去保持那火焰。这样的灯就是我们的自我。只要它还在积累财富,那它就是在把黑暗留给自己,它的行为就是与它的真正目的相违背的。当它被点亮时,它就在顷刻间忘掉了自我,它会高举自己的亮光,用自己的一切去维持它,因为这样做就是它的真理展现。这种展现就是佛所讲的自由。他要灯放弃油,但是毫无目的地放弃油不行,那就是更加暗淡的遭遇,佛陀绝不是这个意思。灯放弃油,必须是用于带来光明的目的,这才使它积蓄油的目的得以实现。这就是解脱,佛陀所指出的路不仅是要修炼自我折磨自我,而是要把爱的范围拓宽。佛陀教义真谛在于此。当我们发现,佛陀所讲的涅槃是要以爱为手段时,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涅槃就是爱的最高顶点,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所有其他的东西,在我们的头脑中都有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我们都想明其所以然。但是当我们说“我爱”时,却没有问为什么的余地,它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当一个人在爱时,他的给予对他来说是一种快乐,就像树把熟了的果子自动奉献出来一样。我们的一切财产都是由于自私的欲望的引力而有重量的,我们无法轻易地把它抛掉。它们好像属于我们的本性一样,又像一层皮肤粘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想把它们舍掉就要流血。但是当我们被爱所占据时,它的力就是朝着相反方向的。原来紧紧地粘在我们身上的东西这时失去了黏性,失去了重量,我们发现它们其实并不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放弃它们反而能从中找到自我本质的实现。因而我们在完美的爱中找到自我的自由。只有为了爱而做的,才是自由的,不管它会引起多大的痛苦。因此为了爱而做事才是自由的行动,这也就是《薄伽梵歌》中所讲的不求回报的努力。

《薄伽梵歌》说,我们一定要行动,因为行动才是我们本性的体现。但是这种体现若不是自由的,那么它就不完美。而且其实障蔽我们本性的,正是那些在迫不得已的需要和恐惧的压力下做的事,母爱是在抚养孩子的行动中得以体现的,我们的真正的自由不是不行动的自由,而是自由地去行动,这种自由只有在爱中才能得以实现。上帝的显现在于他的创世和造物,而且《奥义书》说:“知识力量和行动是它的本性。”这些特性不是从外面强加的,因此他的工作是他自由地做的,他也就是在这种创造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在《奥义书》的其他地方,也用不同的措辞,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整个宇宙都是在快乐中产生,在快乐中维持,走向快乐,并且最终进入快乐。”这就是说,神的创造不是出于被迫,是爱的流溢,是他的爱在创造,他也因此在创造中得以显现。

同类推荐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创造的进化论

    创造的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阎罗之地府代言人

    阎罗之地府代言人

    幽冥破碎,鬼面门上血海滔天。横断的黄泉奈何,浮尸千里,只有一杆破败的黄旗飘荡,那桥下是忘川的叹息。沾染血迹的判官笔,在生死薄上写下的是谁的名字。当百鬼夜行,这阴曹已重现人间。那年夏天,魂穿异界的夜烁坐在离阳王朝的城墙之上,黑白无常近侍左右,牛头马面抵守城门,他望着眼前来自诸天的神佛妖魔,说出了来到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宣言。“我是夜烁,我为地府代言!”
  • 潘宫的预言4:逃离亡魂岛

    潘宫的预言4:逃离亡魂岛

    斗鱼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古老的象牙冢附近,铺天盖地的森白骸骨令人触目惊心。为了追踪灵戒下落,冒险小分队依然踏进了“从来没有人活着离开”的死亡之岛。无法想象的事件接踵而至:河里暗藏的食人鳄,标有警示的恐怖石碑,以及树洞下神秘的巨型天坑……通往流光公爵城的道路危机重重。失去理智的土著人逼着小伙伴走上天坑索道,真正的地狱大门被徐徐开启……是什么指引着他们迈入死亡之途?亡魂岛上又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秘密?接二连三的事件不断挑战着伙伴们的承受极限,是前进还是放弃?面对种种考验,小分队们只有一个选择,拿出勇气,走下去!
  •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论
  • 帝祖记

    帝祖记

    灵,万物之母。灵,力量之源。“灵”创世,各种族相继诞生,生灵族,死灵族,本源族……最后为了平衡,“灵”则化为永恒一族,守护着大千世界,其后,各种族日渐强大起来……一片“被”隔离封闭的大陆,一颗“被”毁灭半块“星辰之灵”的星球,盛极而衰乃变化常态,大时代应运而来,少年应运而生,在大时代中武动着自己的人生,大陆的外面是毁灭还是新生?真相的背后是光明还是黑暗?当破灭囚禁人们的那层壳时……大时代则真正到来……
  • 天下第一呆萌大宗师

    天下第一呆萌大宗师

    一个少年,呆头木脑但是一出生就是小指镜一个老者断言少年会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大宗师过了几个月之后,少年却被打成了废材...
  • 和“闪光”的距离

    和“闪光”的距离

    一位普通的学生带着她弟弟误冒犯了大明星欧卓熙,并给大明星惹了很多麻烦,经过种种误会,经纪人居然要他们做假恋人,可蓝香希却渐渐对欧卓熙有了好感,欧卓熙是否也喜欢她,最后的星星是幸福的吗?敬请期待!
  • 雅观楼

    雅观楼

    《雅观搂》系清末风行的劝戒小说,叙善恶有报事:高利贷主吴某,刻薄成家,人送外号钱是命,昧着良心,赖得盐商在他家存放的十万巨资,自以为足够一生安享,岂知其子观保吃喝嫖赌,不数年间,数十万财产被骗、拐净尽,流落街头行乞。
  • 幽灵神探

    幽灵神探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所以我们一死,所有的能量都会转移。如果我们带着一堆能量死去,那么即时环境就会留下永恒的印记。这些印记就是我们的灵魂,简而言之,就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被谋害的私家侦探找上了初出茅庐的菜鸟女警,想要调查出杀害自己的真凶。通灵缉凶、破解悬案、千钧一发、生死一线,二人从磕磕绊绊争锋相对到心有灵犀所向披靡的同时,也逐渐挖出了深埋的过去与真相……
  • 心缱绻爱你如初

    心缱绻爱你如初

    她是弑杀殿的高手之一,传闻貌若天仙,尤其是那双美丽瞳眸摄人心魂。他是天机阁的阁主,对世人冷漠无情,却看她一眼,把自己锁在她的笼牢…………他是否会将她从地狱唤醒……
  • 蜡笔小新好有爱

    蜡笔小新好有爱

    她们只是普通的女孩,他们确是身价百倍的大富豪。这么高的差别,她们也不在乎,在一起就好。爱真的很简单。他们本身素不相识,只是生活在校园中日久生情,从朋友变到爱人,这过程中又有什么颠簸?尽情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