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3900000012

第12章 悲痛与抑郁(1)

我们已经阐明,梦可以作为自恋心理障碍的正常原型。我们认为,设法把正常的悲伤感情与悲痛中的表现进行比较,会使我们对于抑郁的本质有所洞察。这次我们必须预先提出某种警告,不要对这种结果期望过高。即使在描述性精神病学中,抑郁的定义也是不明确的,它可以采取不同的临床形式(其中有些更像是机体的疾病而不是心理疾病),肯定不能把它们归于一类。除了每个观察者都能得到的印象以外,我们在这里所用的材料限于很少病例,它们的心理发生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任何要求我们的结论有普遍正确性的主张最后都要放弃,因此,我们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以我们今天处理病例的研究方法,很难发现什么东西不是典型的,即使不是整个一类失常,至少一小组失常也是典型的。

抑郁和悲痛间的关系为两种情况的一般描述所证实。

而且不管是否有可能排除生活中引起它们的外部影响,这种激发的原因被证明对于两者都是相同的。悲痛一般是对失去所爱的人的反应,或者是失去某种抽象的东西,例如祖国、自由、理想等等。同样的影响,在有些人身上则发展为抑郁而不是悲痛。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他有一种不健全的病理素质。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悲伤意味着大大偏离正常的生活态度,但是我们永远不会认为这是一种病态而对悲伤的人进行药物治疗。我们确信,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克服它,因而我们认为对它的任何干预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

抑郁的显著特点是深深痛苦的沮丧,患者失去了对外在世界的兴趣,失去了爱的能力,抑制了所有的活动,降低了自尊感,以至于最终成为自我谴责和自我辱骂,达到顶端时是在妄想中期望自己受到惩罚。考虑到在悲伤中也会遇到同样的迹象,那么这种描述就会更加明了。在悲伤中不会陷于自以为是,但其他特点是相同的。深度的悲痛是对失去爱人的反应,包含着与悲伤同样的痛苦感情。它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因为无法使死者复生;它失去了接受新的恋爱对象——这意味着替代悲痛的对象——的能力。每一个主动的努力产生的转变,与死亡的想法没有关系。很容易看到,自我的这种压抑和限制是悲痛特有的表现,它排除了其他的目的或兴趣。因为我们如此清楚地知道如何解释它,在我们眼里这种态度才不是病态的。

我们认为只要作一番比较就可以把悲伤的性质称为“痛苦”。当我们用心理经济学的术语定义痛苦时,也许可以提供例证来证明这种比较的合理性。

那么在形成悲痛时,究竟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我并不认为以下的表述有什么牵强附会的地方。现实的检验表明,爱的对象不再存在,这就需要把所有的性欲本能从它依附的对象收回。反抗这种要求当然就会引起斗争,可以普遍地观察到,人们永远不会自愿地放弃性欲本能的形态,甚至在替代物已经向他招手时仍是如此。这种斗争可以激烈到脱离现实,使对象在幻觉中继续成为精神病患者的愿望。正常的结果是尊重现实重获胜利。但是它不会一下子就屈服,而是通过大量的消耗时间和发泄能量才逐步实现的。在这段时间里,失去的对象仍然在心中存在,把性欲本能与对象束缚在一起的每一个单独记忆和希望都要提出来,并得到过度的发泄,于是性欲本能与对象脱离了,这个逐步执行现实命令的过程,其本质是妥协。为什么它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很难用心理经济学的术语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痛苦在我们看来似乎很自然,然而事实是,悲痛的功能完成以后,自我又变得自由和不受抑制了。

现在让我们把从悲伤那儿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抑郁上来。在同一类情形中,很明显的,抑郁也是失去爱人时所可能产生的反应。当失去的对象带有更多的理想色彩时,这种激发的原因就无法觉察到了。对象也许实际上并没有死亡,只是不再成为爱的对象了(例如一个被遗弃的新娘)。在其他情况下,有理由得出结论,失去的东西是可以体验到的,但是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失去了什么,而且可以更加容易地假设,病人无法有意识地感觉到究竟失去了什么。的确,很有可能病人意识到失去会引起抑郁,也就是说,他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对象,但是并不知道那些对象所象征的东西。这意味着抑郁以某种方式与无意识地失去所爱对象有关,这与悲痛不同,在悲痛中并没有失去什么无意识的东西。

我们发现,在悲伤中,自我的抑制状态和兴趣丧失完全可以用悲痛的吸收功能加以解释。在抑郁中,未知的丧失也是同类因素内部作用的结果,这相当于抑郁性抑制。只是抑郁的抑制在我们看来有所不解,因为我们看不到是什么把它完全吸收了。因此,抑郁表现出一些在悲伤中没有的东西——极度地陷入自重,自我极度匮乏。悲伤时,世界变得贫乏空虚,抑郁时则是自我变得贫乏空虚。在我们看来,病人自我表现为毫无价值,无法作任何努力,在道义上是卑鄙的。他谴责自己,侮辱自己,希望自己被抛弃、被惩罚,他在每个人面前贬低自己,并且怜悯自己的亲属与自己这个没有价值的人联系在一起。他并没有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把自我批判扩展到过去,宣称他从来就不比现在更好些。这种妄想式的自我贬低主要是道义上的,它是在心理特征明显的失眠、厌食、抛弃本能之后形成的,这种本能维持着每一种生物的生命。

用科学和治疗的方法反对病人的自我谴责是无效的。他在有些地方的确是对的,并且说出了他所思考的东西,对于他的某些说法,我们应该立即表示同意。正如他所说的,他实际上失去了兴趣,无法去爱,无法做什么事,但是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这是次要的,是内部痛苦消耗了自我的结果,对此我们一无所知,只能与悲痛的功能进行比较。在其他的一些自责中,他似乎也有道理,只是他洞察真理的目光比一般人更苛刻。当他为自责而烦恼的时候,他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渺小的、自私自利的、卑鄙的、没有主见的人,是一个只想掩盖自己本性缺陷的人,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也许是他非常接近于自知,我们只是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个人在发现这类真理之前会得病。因为没有疑问,每当一个人在别人面前坚持或者表达出这种有关自己的看法——就像哈姆雷特谴责自己和所有的人一样——那么他就是一个病人,不管他所讲的是真理还是多少有些歪曲。我们所能判断的是,不难看出在自我贬低及其真实评价之间没有相应关系。一个出色的、有能力、有良心的妇女在产生抑郁之后不会把自己说得比无用的人更好些,而她们比那些我们没法夸奖的人更容易得病。最后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抑郁的行为并非都和一个热衷于悔恨与自责的正常人一样。正常人的特征首先是羞耻,这在他身上并没有,或者至少是迹象甚微。甚至可以说,在抑郁症中占主要地位的恰恰是相反的迹象,即坚持对别人谈论自己,并因暴露自己而感到快乐。

因此最本质的东西不在于抑郁病人苦恼的自我贬低是否合理。问题在于他正确地描述了自己悲哀的心理状态。他失去了自尊,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个矛盾,它提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与悲伤的类比使我们得出结论,抑郁所承受的损失是一个对象,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失去的正是他本人。

在论述这种矛盾之前,先让我们谈论一下抑郁有助于构成自我的论点。我们看到在这种条件下,自我的一部分如何与另一部分发生矛盾,批判地评价它,把它视为一个对象。我们怀疑心理中批判的成分是从自我分裂出来的,也可以表明它在其一他情况下是独立的,并为进一步的观察所证实。我们会发现,把这种情况与自我的其他部分相区别是有道理的。于是我们承认这是一种通常称为良心的心理能力。我们将会发现其他的证据,表明它也会独立地致病。在抑郁的临床描述中,对自己的道德不满远不是最突出的特点。自我批判很少涉及机体的疾病、丑陋、孱弱、社会地位低下,在这些毛病中,病人害怕或者承认贫困的思想尤为突出。

有一种观察,一点不难进行,它可以提供对于上述矛盾的解释。如果一个人耐心地听完抑郁病人各种各样的自我谴责,他必然得出这样的印象,往往反对自己最甚的说法根本不适用于病人自己,但是只要稍加变动就可以适用于另一个人,这人是病人所爱的、爱过的或者应该爱的人。每当人们考虑事实时,都会肯定这种假设。于是我们就掌握了临床描述的关键,可以认为自责就是责备所爱的对象,他已经转移到病人的自我之中。

一个妇女大喊大叫,可怜她的丈夫和自己这样穷的人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责备丈夫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贫穷的。在这种转移中也会混杂着真正的自我责备,这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把这些强加在自己身上是因为有助于伪装其他东西,使人无法识别真实状态。他们因为在现实冲突中所蕴含的“为了”和“反对”,而使他们失去所爱的对象。于是病人的行为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他们的抱怨实际上是在合法的意义上抗议世界,因为他们贬抑自己时所说的一切,从根本上讲都和其他人有关,所以他们既不感到羞耻也不把自己遮掩起来。他们远没有显示出对于周围人的谦恭与屈从,无价值的人本来只配这样做。相反,他们总是制造麻烦,不断侵犯别人,行为举止像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一切之所以可能,仅仅因为在他们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仍然是来自反抗的态度,这种心理通过一定的过程转变为抑郁的懊悔。

一旦认识到这一点,重构这一过程就没有困难了。首先存在着对象选择,性欲本能使自己依恋于某人,后来由于与所爱的人有关的实际伤害和失望,这种对象关系变得不确定了。其结果并不是正常地从这个对象撤回性欲本能冲动,并将其转移到新的对象上去,而是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这需要各种条件。事实证明对象发泄的抗拒能力很小,从而被抛弃了,但是撤回到自我的、已自由的性欲本能并没有指向其他的对象。它并没有应用几种可能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只是确立了自我与被抛弃对象之间的同一性。这样,对象的影子就落到了自我身上,后者就像被遗弃的对象一样受到心理上的批判。通过这种方式,对象的失去就转变为自我的失去,在自我与爱人之间的冲突就转变为自我批判能力与由于上述认同作用造成的自我之间的分裂。

考虑到这种过程的必要条件和效果,可以直接推出某些结论。一方面,它表现出对所爱对象的强烈依恋;另一方面则与此相反,对象发泄的抗拒能力很小……

我们在某些地方论述过,对象选择如何从认同的原始阶段发展而来,其方式是自我首先接受一个对象,表现出对它的矛盾情绪。自我希望把对象与自己结合在一起,采用的方法是口腔期和原始阶段使用的吞食方法。在关于厌食与严重抑郁之间的联系这点上,亚伯拉罕无疑是正确的……在强调这篇文章的同时我承认,研究所依据的经验材料并不能提供我们所希望的一切……一方面,抑郁和悲痛一样是对丧失所爱对象的反应,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一种条件有关,这在正常的悲伤中是没有的,出现这种条件时,失去所爱对象就变成一种致病的因素。失去所爱对象造成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恋爱关系中的矛盾情绪被人感到和变得突出,因而就有成为强迫性神经症的倾向,矛盾情绪的冲突在悲伤中投下了致病的阴影,迫使他表现为自责的形式,结果是悲痛者本人因为失去所爱者而受到谴责,也就是说表现出对他的需要。在爱人死后出现的这种沮丧的强迫状态向我们表明,这里并没有性欲本能的退化撤回,矛盾情绪本身就会引起冲突。它引起抑郁的机会大大超过了因对象死亡而引起抑郁的例子,它包括创伤、损害、忽视、失宠或者失望,它会在自我与对象的关系中加入爱和恨的对立感情,或者加强早已存在的矛盾情绪。现在,对矛盾情绪的冲突及它的根源有了更多的实际经验,弄清了它的更多性质,在抑郁的条件因素中再也不能忽略它了。如果替代自恋的对象恋无法放弃,而对象本身被放弃时,憎恨就扩展到这个替代对象上,辱骂他,贬损他,使他遭受痛苦,并且由此得到施虐的满足,抑郁病人的自我折磨无疑是快乐的,有意义的,就像在强迫性神经症中的相应现象一样,有憎恨和施虐倾向的满足都与一个对象有关,然后都返回到自己身上。在两种失常中,受迫害者通常都会在最后采取自我折磨的迂回方式向原来的对象进行报复,并且用病来折磨他们,病情的发展是为了避免必须公开表示他们对于所爱对象的敌意。归根结底,伤害病人感情的人就是病人反对的目标,通常可以在他周围的人中间找到。于是抑郁病人对其对象的性欲发泄就有双重的命运:它的一部分倒退到对象与自我的同一;另一部分则在矛盾情绪冲突的影响下,被引向与冲突相近的施虐。

只有在这种施虐中才能解开自杀倾向之谜,它使得抑郁症既迷人又危险。我们必须承认,自我的自爱作为产生本能活动的原始条件是如此重要,在死亡威胁所引起的恐惧中,释放的自恋性欲本能数量也是如此之大,致使我们很难想像自我会将自己毁灭。我们确实早就知道,没有一个神经症患者隐藏自杀的思想,这并不是谋杀别人的冲动返回到自身。但是我们从未能解释究竟什么力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这种目的得以实现。现在关于抑郁的分析表明,只有当对象发泄撤回到自我,它才会把自己看成对象;当它能够以对于对象的敌意来反对自己时,它才有可能杀死自己。这是自我对外界所有对象的原始反应。因此,自恋对象选择的倒退,对象的确消失了,尽管一切都证明它比自我更加强大。在强烈的爱和自杀这两种对立的情况里,自我都为对象所压倒,虽然采取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期望发现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的衍生现象,表现为对贫困的恐惧,它可以倒退到肛门性欲,完全脱离了原来的前后关系而发生了变形。

同类推荐
  •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二十几岁女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二十几岁女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

    对于女人来说,二十几岁,青春经不起你的一再蹉跎;二十几岁,形象的好坏决定着你的成败;二十几岁好好工作才能保障幸福;二十几岁,需要趁着年轻搭建人脉;二十几岁,在爱情面前需要慎重选择终身;二十几岁,学会理财才能享有丰饶的人生。
  • 回味无穷的感动

    回味无穷的感动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鸡汤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鸡汤

    《给人生每日的心灵鸡汤》正是为不同领域和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受事业、家庭、人际、病痛、经济、情绪等困扰的每一个人而编写的;采撷的是千百睿智之士经历千百次忧伤与困顿之后,对生命、信仰、爱情、友谊等一切与我们相关的种种事物最坦白、最中肯、最真实的诠释,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和医治心病的良药。
热门推荐
  • 孤城空静人犹在

    孤城空静人犹在

    古堡巫师,奇特冒险,终极BOSS,这些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 种植之修仙成圣

    种植之修仙成圣

    紫儒之气道大儒,纪念《仙缘》甜与苦。再续《阳神》前世缘,又道《永生》得性福!他不爱装b,却处处透露b情!他不爱炫耀,却处处闪烁光辉!他不爱留情,却处处让美女挂念!他虽是大儒,却与小人无异!别说什么亲贤臣远小人,只要能够助我修行的,没什么不可!他从绝境开始,得美人垂怜,得天地厚爱,一身修为通天彻地,直达天仙大道!要问我仙道路上,只三样可好:美人、丹药、法宝!本书另附群两个,一群群号:九六三五一二八五;二群群号:一零零一零三六一九。另:《仙缘》乃鬼雨先生的《道缘儒仙》,不是起点的其他什么小说,请各位注意。这乃我的新书《仙咫》简介。。大家喜欢的看一下。。。
  • 我们的一期一会

    我们的一期一会

    全职高手同人-短篇集子你在用力爱久了之后怕过么?怕分手,怕没有未来,怕徒劳而返……“听过个日本词么?感情是一期一会的,过了想捡回来,谈何容易?我看你操之过急,迟早出问题。”“行,不扯了,我祝你幸福。”
  • 流光散

    流光散

    坐落于玄露城的一家名为”流光“的乐馆,即使是常年冷清也一直开着。即使有客人进去,出来的时候手里只抱着一个乐器,但在乐馆里的记忆却莫名消失了。据说,是那里的老板娘带走了那些人部分的记忆。甚至有可能,那些进去的人,都不是人。
  • 神秘天使

    神秘天使

    各大深山老林高手如云的老怪们,纷纷派出自己的得意弟子出山抢夺权力的,维护江山设计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一涌而至的出没,弄得整个天下一片浑浊。在当政两个最高头领,义侠汇光老祖和神威总领华塌碑束手无策之际。奇魔山老怪尽启猿厉三尸派出得意弟子,左临析横空出世,动用了一切的非常规手段,精力了千辛万苦的努力,最终平息的这个不堪设想的乱局。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不看心尘文章的人会后悔,看了心尘文章中途弃文的人更会后悔,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心尘的文斟词酌句,不是快餐,是为着最终理想而奋斗的心路历程。如果有喜欢“咿咿呀呀”小学生作文式的亲们,请慎入!-----------------------------------------------------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内容提示:当一切成为历史,是否尘埃落定!不,我绝不要做亡国之君的皇后!我要离家出走!我要扭转我在南唐的命运轨迹,我要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环!可为何红尘中的颠沛流离,逃不过你冥冥中的招唤!忘不了仙瑶林里的惊鸿一瞥:错过一时便是一世!忘不了望月亭里初见时的心动:遇见了便是再也逃不过的劫!他说:“薇薇,为了你我要亲自将南唐攻破!”他说:“薇儿,为了你朕绝不做亡国之君!”爱缠恨绕,江山美人,红颜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小周后\赵光义,剪不断理还乱!虽为穿越文,却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戏说南唐如何因"我的穿越"而对宋军顽强抵抗!谢谢亲们的支持!
  • 六道军神

    六道军神

    自幼被弃,被国家抚养训练,从小就完成各种不可能完成的事实,忠诚的伙伴,挚爱的红颜,强大的能力,还有那对国家的誓言···
  • 12字改变草根人生

    12字改变草根人生

    改变草根的人生并不难,下面这12个字便能为你指点迷津:志、诚、忍、行、勇、挺、变、钻、迂、靠、借、交。12个字,源于中华文明智慧的凝结。12个字,取自当代人生成功的经验。字字凝重,寓意深刻,道出了生活的真味,揭示了人生的真谛。本书从草根生存的现状出发立意,为平民百姓改变人生命运献计献策,指点迷津。道理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案例真实动人,情理交融;方法实用可行,用即生效。这是为草根大众奉献的一部人生励志的有益读物。本书从草根生存的现状出发立意,为平民百姓改变人生命运献计献策,指点迷津。道理深入浅出,贴近生活,案例真实动人,情理交融;方法实用可行,用即生效。
  • 星空巨兽

    星空巨兽

    最垃圾的职业炼体师?天野可没有当一个垃圾的觉悟,反而却无比嚣张!星空巨兽传承让他身体强悍无比,轻松越级而战!拥有神兵榜第11位的魔云藤,更让他随便秒杀同阶!实力强大的同时又不失阴险,偷袭、使毒、栽赃、嫁祸,无所不用!对此天野很风骚的表示:成大事不拘小节,哥可是要站在宇宙巅峰的人!
  • 诡域档案

    诡域档案

    六年前华夏国国家安全部优秀的侦察员、七局的副局长彭刚同志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离奇遇害,当时和他在一起的同志亲眼见到他就象是被人勒住了脖子一般,双手挥舞着,挣扎着,然后滚到了地上,便断了气,任凭战友怎么拉扯、阻止都无济于事,六年后几名侦察员相继失踪,而他们正在调查的案子透着十分的诡异,而且与六年前的案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部领导责成第五局组建了一支名为“诡域”神秘调查组(五局九处),他们从侦察员的失踪案开始了对诡异领域发生的一系列案件的调查,诡异、恐怖、心理的搏弈,智慧的比拼……墨绿青苔《迷离档案》后的再一次悬疑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