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6400000014

第14章 道家的宇宙观与人生观(1)

道家和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指老子为先师而创立的以“道”为宇宙观的学派,而道教是依托道家学说而演化的宗教。应当说,是道家学派在先,道教在后。日本学者岸根·卓朗认为信奉道教的学派为道家,这恰好颠倒了道家与道教的先后关系,似乎道家学派是从道教中产生的。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家学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主要指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观点,同时也涉及道教反映的人生观与生死观。

1.道家的宇宙观

儒家的宇宙观是一种天命观,但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和孟子对待现实的态度看,其天命不是听天由命,他们主张,人们需要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改造现实生活。他们对动乱的社会表现了强烈的不满,他们不断设计“以人为核心”的理想社会。孔子希望建立一个“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社会。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及其后继者庄子面对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转折、大动荡,产生了悲观愤世和怀疑的情绪。在文化道德领域,他怀疑私学;在历史领域,他怀疑发展;在人的信念领域,他怀疑个性;在阶级领域,他怀疑斗争。

从这个历史背景出发,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同儒家学派在思想观念上是对立的。他们对儒家宣传的“仁义、孝悌、知识、君臣”等观念完全持反对态度。《老子》十八章中这样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在否定儒家学派及现实社会关系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高于一切的宇宙观概念,这就是“道”。那么“道”是什么呢?

第一,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总根源。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道”是一个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如果能够用语言表达,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在“道”这一大概念中,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这就是“无”与“有”。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前,宇宙是一种无,由于无的运动才产生了有,而有则生成万物;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产生万物的本始。有和无是“道”运动的两种形态。天地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在老子看来,在宇宙生成以前就存在着一种抽象的道,由于这种道的运动才产生了天地。老子还对天地形成以前道的状态有一种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道”是怎样创造万物的呢?老子从对立统一的观念出发,做了以下的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道否定了宇宙是神创的观念,而以新的观念“道”来代替。在老子看来,道虽然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但它不是人格神,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运动状态。它既是无形的,又是运行不止、无所不在的。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夏商以来的人格神,这显示了一定的进步性。

第二,老子的道还指自然的普遍规律。在老子的道的概念中,引申出天道,所谓“天道”实际上是自然规律。《老子》第五章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无亲”。这就是说道是不偏不倚的,对万物是一视同仁的。道所体现的自然规律有时形成对人的奴役,把人变成“刍狗”,人一旦违背了天道的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他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认为,道的本质是虚空宁静,是无为的,就是说道的存在是顺任自然的。道所创造的万物都以自然的状态运行。道反对人对自然的强干预,主张人对自然的不干预。

第三,老子的道还引申为一种社会法则。道不仅创造了万物,规定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道还左右着人类社会运行的秩序,成为社会的法则。老子用道的概念解释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质是无知无欲、柔弱不争,像初生的婴儿那样纯真质朴。老子认为文明社会对名利叔势的追逐,扰乱了人心,使人失去了本真。他主张人类社会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要人们坚持一种退守不争的道式哲学。他对人与道的关系作了如下的推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依照地的样子自然存在,地依照天的样子自然存在,天按照道的样子自然存在,而道本身就是按照自然的样子自由地存在。

由上所述,道的观念是老子的宇宙观。道是万物的创造主,道左右了万物的运动规律,道又管辖着人世与社会的各种现象。老子的社会观、人生观、生死观都是以道为核心而推演出来的。

庄子对老子的道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把精神上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也称为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无差别的境界。他坚持了老子关于道是世界本源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没有高出道的,道创造和覆盖了宇宙万物。庄子在《大宗师》中这样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庄子把道看成是一切有形物质产生的根源,又是超感觉、超时空的一种存在。庄子认为,道虽然是万物的本源,但道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道可以说是无,正因为它是无,才具有覆盖宇宙的完全的性格。对道不能做出规定,否则就限制了道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庄子举例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庄子举昭文弹琴的事例,意在说明宇宙存在差别,但不应当存在是非。如果有了是非,对事物的理解就出现了形成与亏缺。事物如果有了这样的规定性,就不符合道。昭文善于弹琴,极力表现自己,由于他突出表现自己,所以当他不弹琴的时候,就无所谓音乐的存在,这就要求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要无为自然,不要有硬性的要求。

2.“无为”主义的人生观

道家的人生观,我们可以简称为“无为”主义的人生观,道家的无为人生观可以用如下的逻辑顺序来分析。

其一,无为是道的本性。道家的宇宙观是以无所不包的道来解释宇宙,用道来解释人生。老子指出,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归根结底是“道法自然”,就是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这里说的自然是指自发的变化,没有外力干预的变化。老子主张万物皆变,道也是变的,而道的变化是自发的、自由的,甚至是任性的。道本来在天之前就存在,它的自然变化形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变化没有任何的外部干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就违犯了道的本性。这里说的自然,无外力干预,就是指无为。

其二,万物由无为而生。老子把有和无作为对立统一的关系来处理,他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无是万物的最终本源。老子以天长地久为例,说明无为者才能长久,有为者必然短命。他明确指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指出的不自生,就是指天和地是自然而然变化的,是在无为中长生不老的,如果加上外力的作用,或自己有为的意志,那天地就会毁灭,不会长久。老子认为,天地要以平和的姿态,而不是以速变的姿态存在,才能够长存不衰,天地间突变的东西都不会长久的。老子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为了阐明万物无为的观点,老子又提出了弱胜强败的自然观。他说“物壮则老”,柔弱的东西胜过刚强的东西。他认为万物在它柔弱的时候就显得生机勃勃,在它僵硬的时候,生命就会萎缩和死亡。老子有言:“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以人为例,比喻柔弱者长存,刚强者衰败。他认为,人的舌头最柔弱,伴随人的一生而不衰,牙齿最硬,终于落了个脱落的结局。自然界的风无形无体,非常柔弱,却能够拔树倒物。自然界的小草,因其柔弱,遇到台风无忧无虑,而那些环抱大树,遇到台风便枝折树倒。老子由弱比强好引出了小比大好的结论,指出没有小就没有大,小决定大。《老子》六十四章中有这样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之,老子指出,万物要体现道的本性,必须以柔、顺、和的姿态存在,人不能干预自然,自然本身也不能对自己强行干预。一句话,要做到无为。自然界一旦出现了有为的现象,就违背了自然规律,而这些现象必然是转瞬即逝的,是不能长久的。

其三,人世因有为而乱。老子讲无为的思想,由道而推论到万物,再由万物而推论到社会。老子把社会的混乱、人间的不和与大道的丧失都归结于人间有为的结果。《老子》十八章中这样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甚至认为,人自身的存在即有,也是人的大患,而一旦人出现了无身,才有大患的消除,这就是所谓的有身有患,无身无患。与此同时,他指出,有了知识智慧,就出现了伪君子、诈骗者,消除了知识智慧,才不会有作伪行骗的现象。

无为的思想在庄子那里表现得更深、更玄。他甚至认为,自然界最无用的东西才最有价值,人世间最无才干的人才最有本事。他举栎社树为例,他说,在森林里,那些端直的树木都被人砍伐做材,而只有弯曲不扬的栎社树却寿过千年依然活着。原因是什么,因为它无用,因无用而长生,这就是大用。

从无为的人生观出发,道家提出了废除一切作为的主张。老子就设计出了一个圣人不为而成的认知路线。《老子》四十七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问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老子由对圣人不为而成的论断,进一步推论到所有人应绝圣弃知、绝仁弃义。他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狩猎令人发狂,这些都会引起人心乱、人际关系乱、社会乱,都是要不得的。他主张人不要学习知识,不要有任何欲望。庄子甚至认为,回到结绳纪事、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才符合人的本性。

其四,人因无为而立。老子认为,解决人生和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是无为和不争,每一个人都要固守虚静,才合于自然。他提出:不崇尚贤人,才能消除民间的纷争;不抬高贵重的货物,老百姓中就不会产生盗窃;消除人们的欲望,才会实现民心不乱;治理百姓,要使老百姓无知无欲;人世间的先进工具都不应当使用,因为这些是制造混乱的手段。老子提出“辩者不善,博者不知”,就是说善辩的人他不是善良的,博学的人都不是有知识的人。由此得出结论:要做一个懂道的人,就是要做到一切无为。庄子曾提出要做一种“真人”,所谓真人,就是脱离现实生活,要处在与木石居、与禽兽居的境地。他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人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庄子的真人思想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称之为“至人”、“神人”、“圣人”。不管哪种人都要以无为为准则,都要忘己、忘功、忘名。他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总之,庄子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无为的人,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做到无为,无为到忘记世界万物,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这才算修炼成家了。这是一种极端消极避世的人生哲学。

其五,无为即有为。道家学派在方法论上坚持辩证法,他们的人生观以无为为宗旨。但是只讲“无”和“无为”,是有悖于道家的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的。他们在讲无的时候,也讲它的对立面有。老子坚持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承认无是最终的根源,无产生有,有再运动产生万物。在人生观上,老子强调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实际上是对事物采取中庸之道,不强行干预而顺其自然。他认为,无为就是不争而取胜,不言而应答,不招而自来。表面上看起来,无为是无所作为,实际上无为就是有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当时提出的无为,在政治上就是主张消除战乱。因为当时诸侯混战造成生灵涂炭,社会一片混乱。当时出现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他的无为,就是叫统治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老子》四十六章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政治如果合乎正道,马就应当退给老百姓去耕田,天下的政治持续混乱,连怀胎的母马也被拉到战场上。只有统治者回到无为的境界,才会消除战乱,使人们安居乐业。老子所讲的无为,还要求人们少学政教礼乐这类学问,最后返璞归真。老子把一切无为的状态称为是最伟大的作为,这就是不为而无所不为。庄子更把无为看作最大的有为。他认为,自然的本性不能人为地改变,最好的办法是人面对自然而无所作为。他举马的例子,他说,马的蹄子生来可以践踏霜雪,皮生来可以抵御风寒,马能吃草饮水,在野地上奔跑,这就是马的本性。而那些治马的人,则削马蹄,剪马毛,给马配上鞍子,带上辔头,用鞭子抽打,这样造成了马的夭折。而以有为的态度治理天下的人,他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法则。他主张,对社会最好的治理办法是统治者糊里糊涂,保持社会的一种“混沌”状态,对社会的自然状态不加干涉。这种无为的治理,就是最好的有为。庄子认为,在治理世事方面,只有把人们已经创造的有为现象加以消除,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它在《胜箧》中这样讲“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由此看来,道家所说的无为的一种状态是指人要对自然和社会保持冷静,让社会和自然自由变化。但是另一种状态就是要采取有为的办法,毁坏人类创造的某些文明,例如智慧、仁义道德、生产工具,这些都需要废弃,这种废弃的行为本身就是有为。可见,无为具有相对性,无为和无不为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无为的人生观消极的方面表现出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蔑视,是一种倒退的人生观。它的积极的一面,只是表现为对社会丑恶行为的谴责和抗议。但它不是采取积极的方式改造社会,而是用一种消极的方式,不分文明与不文明,无差别地去诅咒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3.强者死与生死齐一的死亡观

道家学派在生死观上一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生生死死循环不已。然而,道家创始人老子也有长生和短寿、早死晚死的概念。

老子的死亡观是以强者早亡为其基本观点。他反对人为,主张一切效法自然,这样才符合道。《老子》十章有言:“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就是人的最大道德是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发展,而不自恃其功,使万物生长而不主宰它们,人生在世对事对人都要持无为退避的立场。

同类推荐
  • 仰山论丛(2012卷)

    仰山论丛(2012卷)

    本书汇集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职员工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其他相关专业领域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涉及独立学院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基地建设,以及财经、人文、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
  •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热门推荐
  • 道路决定命运

    道路决定命运

    生活中,很多人的天赋和能力都很棒,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结果一事无成。这些人往往缺乏准确的人生定位,选错了道路,站错了起跑线,到头来只能空叹天意如此,造化弄人。记住,只有找准定位,选对道路,才能将命运的缰绳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大格局。
  • 时尚格言(时尚生活指南)

    时尚格言(时尚生活指南)

    随着社会发展的与日俱新,生活的节奏也不停的加速前进。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穿梭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我们抬头不难看见林林总总的商业,琳琅满目的街道, 社会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人的消费来进行的,而时尚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消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对待价值观的态度。积极,乐观,时尚,这些都是生活的元素,想要让自已变开心,就需要懂得如何能汲取古典和渲染新潮的生活方式。
  • 逢场作戏校初

    逢场作戏校初

    叶雪儿接受了同班男生沈亚星的追求,然而,叶雪儿曾经的玩伴洛小雨却再次出现在她的世界,再次遇见,却冷漠无言,一切的情感都隐藏在逢场作戏里,就在这时,同班的女生路琪却盯上了优雅的洛小雨。惊艳的时光,温柔的岁月,情是依旧,但天却不由人,该珍惜的,是雨?还是星?
  • 完美绝配:我的冰山王子

    完美绝配:我的冰山王子

    她静静的等待爱情,她不是灰姑娘,她是等待王子的睡美人。他静静的等待自由,他不是帅骑士,他是吻醒睡美人的王子。当豪门对豪门,美丽的她撞上冰冷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十五年前相遇的阳光小男孩摇身一变成为冰冷王子。十五年后的她成长为美丽的公主,脸上的笑容却未改初衷。当缘分安排他们走到一起,可又再一次上演了分离。他们是否还会再次相聚,永远相守……
  • 公子玉馔

    公子玉馔

    本书为情而写,为我喜欢过的人或者喜欢过我的人而写。
  • 寂如流年

    寂如流年

    本书为著名网络写手坏蓝眼睛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所收入的小说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基调:黑暗、无助、不可救药。一群相信爱情却又屡为爱情所伤的都市纯善男女上演着一幕幕感动又无奈的故事。全书记录了那些人们年少时候听过,还不曾切身经历便已经失去的关于爱情的记忆。
  • 风忆殇

    风忆殇

    有些事,谁都不能预料,就像想忘记的往往被铭记,想记住的往往被删节一样,你我的相遇,可能是命中注定,也可能只是孩子似得上帝的一个小小的恶作剧,所以我们一个个的遇见,一个个的擦肩,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离.........
  • 战火青春之青春如歌

    战火青春之青春如歌

    讲述一个接受秘密任务的医疗分队与日本斗智斗勇,展现青春历励志的故事。
  • 英雄联盟之天才傲世

    英雄联盟之天才傲世

    西元2035年,这是一个电竞项目得到应有尊重的时代。lol得到官方承认,被列入奥运会。在高校中,lol也掀起狂潮,各大高校纷纷组建lol战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雄联盟联赛(CULA)。召唤师峡谷,成为了年轻人们挥洒汗水,追逐梦想与荣耀的战场!从未接触过lol的废柴少年曹杨,在大学阴差阳错加入了lol社团,却竟然发现自己有惊人的天赋,于是他与他的伙伴们一路过关斩将,谱写了自己热血而传奇的游戏人生!
  •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