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900000012

第12章 敬谦称谓(1)

一、敬谦称谓的定义及分类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说:“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尊称代替了第二人称。……”这些带有敬谦色彩的称谓,现代学者称之为敬谦称谓。

敬谦称谓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谓,主要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相关的人;一类是谦称,是表示谦逊的称谓,主要用于称呼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尤指亲戚朋友。

正如王力先生所说,古人称谓大部分都含有敬谦意味。这些“尊人谦己”、名目繁多的称谓,一方面折射出封建等级社会的伦理纲常,另一方面也鲜明体现出中华民族尚谦崇礼的文化精神与古代语言交往中的文明礼貌规范。

表敬谦的称谓包括两类:一是含敬谦语素的称谓,如令兄、舍弟;二是不含敬谦语素的称谓,如先生、女士。据现代学者统计,由敬谦语素构成的敬谦称谓占到敬谦辞总数的80%多,因此,敬谦语素是敬谦称谓的显著标记。本节中,所讨论敬谦称谓只限于含敬谦语素的称谓。

语素的一般定义是指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词语的单位。敬谦语素就是指含有敬谦意义或色彩的语素。

关于敬谦语素,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敬谦语素在称谓中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字或词结合使用,其位置多数在前,也有个别在后。二、敬谦语素并非在它所组成的任何词语中都是敬谦语素,只有当它在所组成的词语中含有对他人和自己的恭敬或谦逊的语意色彩时,才成为敬谦语素,如“老”“小”在组成“老虎”“小吃”时,就并非敬谦语素。

综上所述,运用语素原则鉴别敬谦称谓,需要在识别敬谦语素的同时,兼顾鉴别整个词的语意。

二、《歧路灯》中敬谦称谓研究

依据上述原则,《歧路灯》中所出现的敬谦语素主要有两类:表敬语素,包括“老、大、长”“尊、贤、令”,含有尊称、敬称、美称、爱称之意。表谦语素,包括“家、舍、小”“愚、敝、贱、拙”等,含有谦、贱、卑之意。

那么,这些含敬谦语素的称谓,在具体称呼中各有什么特点?使用对象有无区别?其作用如何?以下,笔者拟逐个做一分析。

(一)含表敬语素的称谓

1.“老、大、长”。这类语素所组成的表敬称谓,一般多用于非亲属成员,且基本用做他称。

(1)关于“老”。董为光在《称谓表达与词缀“老”的虚化》一文中谈道:“加于人的各类称谓之上的‘老’,发端于魏晋时期,唐宋蔚成风习,至今尤为繁盛。”如《世说新语·忿狷》:“持其臂曰:‘汝岂复足与老兄计?’”;唐·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诗:“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此外,据王力先生考证,词头“老”字源于形容词“老”字,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由这种形容词“老”字逐渐虚化成词头。词头“老”字可以用在人和动物两方面,这两种“老”字都是在唐代产生的。

“老”作形容词逐渐演化成含有表敬意味语素的用法,应与古代“尊卑有别”的等级制度相关。

“老”作为表敬语素,用于称谓时主要有四种方式:

①姓名称谓后加“老”,“老”为名词。包括:“姓+老”、“字+老”、“名+老”、“姓+字+老”。如:

耘轩道:“盟心之友,连我与程老都是一样的。”(4·35)

上句中系“姓+老”。

耘轩道:“潜老作伐,定然不错。”问是谁家,潜斋道:“耘老与孝移相与何如?”(4·35)

上句中系“字+老”。书中往往省略为单字加老。

绳祖道:“紫老,这场赌要你费周章。”(33·314)

上句中系“名+老”。书中往往省略为单名加老。

潜斋道:“张类老一生见解,岂叫人一概抹煞。”(4·34)

上句中系“姓+字+老”。

上述用法中,“姓+老”与“字+老”可相互通用;“名+老”一般用做对无字的人的尊称;“姓+字+老”则较为突出亲切之意。

姓名称谓后加“老”以示尊称的用法,一直沿习至今,其间又有区别:古人一般是在同辈男子间互相尊称为“老”,今人则主要将德高望重的长者称“老”。

需注意的是,“老”还可以放在姓名称谓前,但此时“老”并非表敬语素,其称谓也不表尊敬之意。如:

程嵩淑道:“类老,你先说古人樽酒论文,原是佳事,但座间夹上一个俗物蠢货,倒不如说闲散话儿。你看老惠那个腔儿,满口都是‘诚意正心’,岂不厌恶煞人。”(39·358)

这里,程嵩淑所说“老惠”系指惠养民,并无尊称意味。

姓上加“老”,起源于唐代,如白居易诗:“常被老元偷格律”,“老元”即指元稹。后来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还有在“名”前加“老”,也非表敬。其用法最初见于宋代。

②亲属称谓前加“老”。如“老爷”“老伯”“老兄”“老侄”等等。

亲属称谓前加表敬语素“老”,一般用于拟亲属称谓,相关例子在“拟亲属称谓”一节中已经举证,在此不再缀述。

“老”用于自己亲属成员时,一般非敬谦语素,多是指被称呼者在宗族中的排行或年龄大小,同例者还有“大”“长”“小”等。关于这方面具体阐述,见于“亲属称谓”一节。此外,古人还称自己妻子为“老婆”,这里的“老”既不表排行,也无表敬意味。据王力先生考证,“老婆”用于称呼妻子,始于元代,如《元曲·秋胡戏妻》中“家中有钱财,有粮食,有田土,有金银,有宝钞,则少一个标标致致的老婆。”

须注意的是,“老”在“老人家”一词中,也是表敬语素,可用于尊称自己的父母(详见“亲属称谓”一节)。此外,它还有两种用法:一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二是对位尊者的尊称。例如:

薛婆哈哈大笑道:“说起来,你老人家笑话。我是县衙门前一个官媒婆,人家都叫我薛窝窝。你老人家也该听的说。”(13·141)

这里,“老人家”是对谭绍闻母亲的尊称。

谭绍闻道:“咳!我若常有这位老人家说重话,我未必不与世兄并驱,何至到这上不上下不下地位。只因先君见背太早,耳少正训,遂至今日与世兄相判云泥。”(63·598)

这里,“老人家”是谭绍闻对老师娄潜斋的长兄的尊称。

“老人家”一词从《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看,古代本用来尊称老年人,明清时期,又被用来称呼自己父母。由此看来,“老人家”应是非亲属称谓泛化至亲属称谓的一则例子。

③在职业、身份等称谓前加“老”。

这类用法比较特殊,一部分有表敬成分,如“老师”“老先生”;另一部分如“老农”“老卒”之类,则不入“尊称”之列。简单分析看,这种分化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称谓背后所代表的人的职业、身份等在当时社会所处的地位、等级。如“老师”表尊称,是因为古代“师道尊严”;而农夫、走卒之类则社会地位低下,故“老农”“老卒”等不表敬称。又如今天常用的一个称呼“老板”,“板”即古代所指的“板升”,与工商业作坊、店屋及业主有关,近代后逐渐用以指称工商业者,且因其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故以“老板”尊称。

《歧路灯》中,“老”作为表敬语素,出现在这类称谓中的例子主要有“老师”“老先生”。如:

绍闻道:“门生少年狂悖,原为匪人所诱。这也不敢欺瞒老师。但近日愧悔无地,亟欲自新,所以来投老师。”(71·686)

柏公道:“这几套诗稿、文集,俱是我伏侍过的大人,以及本部各司老先生,并外省好友所送。做官时顾不着看,不做官时却又眼花不能看。今奉送老先生,或做官日公余之暇浏览,或异日林下时翻披。宝剑赠于烈士,伏望笑纳。”(9·94)

这里,娄潜斋因为曾是谭绍闻幼时的授业恩师,故谭绍闻恭敬地称其为“老师”;柏公(即柏永龄)因为谭孝移被府县保举进京,身份尊贵,故以“老先生”敬称。

关于“老师”“老先生”的具体用法及其演变等,本文在“关系称谓”一节中将详细讨论,不再缀述。

关于“老”不做表敬语素的例子,在此略做论述。《歧路灯》中如:

老头儿道:“小的就是那老豆腐,打的就是小的儿子。老爷打他,就如剜小的心一般。老爷饶了他罢。”(65·625)

句中所指的老豆腐,系书中一个卖豆腐的老汉,门低身微,故以自己所从事的行当“豆腐”自称,前缀“老”字,一则可能自身年龄大了,二则也是因为经营豆腐的时间较长。

只见巴庚在院中嚷道:“何用与他家这老婆子说。明日见了端福儿这狗攮的,我要剥他的皮哩。”(85·808)

这里的“老”,是对老年妇女的鄙称。

此外,《歧路灯》中还有对妓女称为“老”者。如:

满相公道:“莫非为结盟之后,不曾到西街走走,谭相公不好再来。或者前日在此醉了,在老晴身上有些意思,读书的人,脸皮儿薄,不好再来,也是有的。”(19·194)(“老晴”是妓女晴霞)

这里指的“老晴”是在其名前加“老”,但因其职业、身份低贱,故“老”字非但不是表敬,反有一种“戏谑”“狎昵”的意味。

(2)关于“大”。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看,大在古代也有尊重、重视的意思,如《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并因此演化出表敬意味,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司马贞索隐:“尊其道德,故云‘大项橐’。”又如:大唐、大宋、大皇帝等。

“大”作为表敬语素,一般用于拟亲属称谓。《歧路灯》中,这方面的称谓计有“大爷”“大奶奶”“大叔”“大兄”“大哥”“大姐”“大嫂”等,均为对对方的尊称。详细阐述见“拟亲属称谓”一节。

“大”在亲属称谓中,一般只做排行使用,非表敬语素。例如,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一般要表示出排行,从弟弟角度出发,可称为大哥、二哥等;从哥哥角度出发,又可称为大弟、二弟等。

不过,“大”在用于亲属成员时,偶尔也做表敬语素。如《歧路灯》中:

绍闻道:“大人见背太早,愚弟不过十岁,只记得教了八个字,说是‘用心读书,亲近正人’。”(95·894)

篑初起身为礼道:“谢过伯大人慈严互施之恩。”(95·894)

这里,“大人”“伯大人”分别是对自己父亲和伯父的尊称,也含敬称意味。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看:“大人”一词最早是指在高位者,如《易·干》:“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也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如《孟子·告子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汉代开始,又用于对老者、长者的敬称或是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如《后汉书·苏章传》:“祖父纯,字桓公……三辅号为‘大人’。”(李贤注:“大人,长老之称,言尊事之也。”)《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颜师古注:“大人,博自称其母也。”)

从上述释义分析,“大人”一词最早并非亲属称谓,也是逐渐泛化至用于称呼自己的长辈亲属。

须注意的是,“大”在现代口语中也有用在姓名称谓之前的情况,如“大张”,这些称呼一般用于青年或中年男子,“大”主要表示其年龄,与“小张”“老张”相对应。

(3)关于“长”。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看:“长”(读zhǎnɡ音时)在古代有“尊敬”的意思,如《国语·周语中》:“郑伯捷之齿长矣,王而弱之,是不长老也。”此外还有“重视;崇尚”之义,如《汉书·杜周传》:“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颜师古注:“长,谓崇贵之也。”

“长”作为表敬语素,一般只用于拟亲属称谓,且使用范围较窄,《歧路灯》中,只见于同辈之间相称,如“长兄”。相关阐述,见“拟亲属称谓”一节。

“长”在其他称谓中的使用情况较为少见,主要有两例:“兄长”“长官”。《汉语大词典》中,对前者的解释是“哥哥”,如《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对后者的解释有:{1}上级官员;上司。《管子·禁藏》:“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2}众官之长。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也。”{3}唐宋时多指县令。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戏论》:“裴子羽为下邳令,张晴为县丞,二人俱有声气而善言语,曾论事移时。人吏窃相谓曰:‘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即道晴;赞府称晴,长官即道雨。’”宋·苏轼《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诗:“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须。”{4}官吏的泛称。清·李渔《奈何天·筹饷》:“原来是解边饷的,请问长官,还是用酒,还是用饭?”

关于上述“兄长”“长官”等称谓中,“长”是否表敬语素?在此,笔者不敢妄加猜测,暂留存待考。

2.“尊、贤、令”。这类语素多与亲属称谓合用,主要指称他人的亲属或其本人。

(1)关于“尊”。其虽是通用于他人亲属的表敬语素,但是,它主要用于对方的辈分高的或平辈的直系亲属,面称时则用于对方年长于己者。如《颜氏家训·风操》说:“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

《歧路灯》中,出现的由“尊”构成的表敬称谓主要有:尊翁、尊大人、尊堂、尊大爷、尊驾。

“尊翁”,《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尊公。即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如:

程嵩淑道:“只要老侄竖起脊梁,立个不折不磨的志气,这才算尊翁一个令子,俺们才称起一个父执。若说口头感激,也不过是法言必从而已。”(55·514)

王隆吉道:“自从阎相公走了,许久不曾到此。”谭绍道:“也听的阎相公贵处人说,阎相公到家住过几年,打发他尊翁入土,领了一个财东资本,如今大发财。”(60·557)

“尊大人”,《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人父母的敬称。亦专以此称人之父。清·梁章鉅《称谓录·称人之父》:“案王应麟《困学纪闻》载陆士龙《答车茂安书》,称其母曰尊大人;而今皆以此称人之父,不得以此称人之母矣。然不可谓非古称也。古称其父曰大人,《说苑》载曾子事已有此称,于大人上加一‘尊’字,即颜之推云称人父母宜加‘尊’字之意。”如:

嵩淑道:“令祖归天,尊大人请我相礼,我记得我穿的葛布袍儿,灵前站着,连葛袍都汗透了。何尝是今日哩?”(20·204)

“尊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他人母亲的敬称。如:

张类村站住道:“该请出尊堂,见个寿礼。”绍闻恭身道:“不敢当老伯们为礼,况且内边也着实不便宜,请看戏罢。”(79·764)

“尊大爷”、“大爷”是旧时大户人家仆役称排行居长的少主。“尊大爷”是对对方少主人的尊称。如:

隆吉道:“多拜尊大爷,我事忙,不敢取扰。”伻头道:“来时家大爷已吩咐明白,不受王相公辞帖,明日早来速驾。”王隆吉也难再辞。(15·155)

“尊驾”,《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对方的敬称。不敢直称其人,故指其车乘而言。后泛用于一般人,多用于面称场合。如:

王少湖道:“闲话少说。当初茅兄寄放戏箱时,同着尊驾么?”(30·281)

这张金山是个住衙门的人,还向谭绍闻作了个不偏不正的揖,说道:“久仰谭相公大名,今日听二位贤弟说尊驾在此,无物可敬,割了五斤牛肉——是教门的干净东西,略伸薄敬。”(33·305)

(2)关于“贤”。主要用两种用法:一是用于称自己的平辈或晚辈;二是用于称与对方平辈或比对方辈分低的亲属,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歧路灯》中,由“贤”构成的表敬称谓主要有:贤弟、贤妹、贤侄、贤契。

“贤弟”,《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二人把话说完,隆吉见谭绍闻终日不甚说话,问道:“贤弟今日怎的不欢?”绍闻道:“我怎的不欢?”(16·168)(这里“贤弟”是面称)

“贤妹”,《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妹的美称。

姜氏便道:“家中既然有客,我回去好替哥款待。”夏逢若道:“诸事叫贤妹吃累。”(70·670)(这里“贤妹”是面称)

“贤侄”,《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见张类村老先生站在轩上,说道:“老贤侄快来商量一句话,行也不行?”谭绍闻急急上前作个揖,说道:“老伯纳福。”(这里“贤侄”是面称)(67·636)

张正心接在手中,见上面写谭篑初三个字,问道:“这是贤侄学名么?”绍闻道:“他乳名兴官,顺便与他起个学名儿。”(87·822)(这里“贤侄”是背称)

“贤契”《汉语大词典》解释为:长辈对子侄辈或先生对门生弟子的爱称。

娄潜斋因道:“贤契近日所为,我颇知一二。像是嫖、赌二字,贤契已破了令尊之戒,家业渐至凋零?”绍闻道:“门生少年狂悖,原为匪人所诱。这也不敢欺瞒老师。但近日愧悔无地,亟欲自新,所以来投老师。”(71·686)(这里“贤契”是面称)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对联似飞鸿般飘逸而优美,不竭的智慧藏于其内,恣意劲爽蕴含其中。帝王将相喜爱它,女人雅士推崇它,于是,便有多少乐趣横生的故事流传至今!千年的妙联真味,值得追寻……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对于语言,我们既可以作历时的研究,也可以作共时的研究。在作历时研究时,我们常把所要研究的对象语言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段。比如,对于古代汉语的历时研究,常区分为上古、中古、近代这样几个时段;而上古、中古、近代则还可以再进一步区分为更小一些的时段。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整个古代看做一个时段,对汉语作一种泛时的研究。我们在作共时研究时,似乎也存在跟历时研究类似的情形。所不同的是,历时研究区分出的是不同的时段,而共时研究则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语体;前者是历时的、纵向的切分,而后者则是共时的、横向的切分。
  •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苏]合作教育学派教育基本原理与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真境游

    真境游

    星芒天路,命运转动。残疾生灵的崛起,问道求长生。重塑己身,成就王者之躯,大神之体!有情有义真仙侠。与至情至爱,翻山越岭,寻得真境!随主角,听我娓娓道来......
  • 霸道总裁鹿晗

    霸道总裁鹿晗

    看似是一个踏进娱乐圈的演员面试,但没有想到一见钟情让这个面试变成一个看客爱情的开始
  • 弱邪

    弱邪

    我会用我最后的一丝幼稚,守护我的弱邪。你见过...完整的修仙界么?烧脑,非白皮书,望道友慎入!!举恻银壶醉阴间,月色茫茫碧莲巅。荷青花影亭台上,淫雨纷纷小路掀。几盏清酒弄人醉,哪出琴音能忘言?今生仍是逍遥过,何用多情挽苍天!—-问古昔万古枭雄,可敢与天共眠否?
  •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法界巨擘:倪徵奥传

    倪徵奥的一生堪称传奇,东京大审判,他以凛然正气,将侵华日军战犯绳之以法,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法官,他以高见卓识,贏得了国际法界的尊崇。
  • 邪帝专宠:魅妃请上钩

    邪帝专宠:魅妃请上钩

    她是叱咤黑白两界的风云人物,却被同伴暗算,惨遭穿越。这个身体……废物!?擦亮你的钛合金狗眼看清楚!这可是全系元素师外加满级“战神”!貌丑无盐!?瞧瞧仔细!只不过是印记而已,若是那印记消失……哼!可别闪瞎了你的眼!他是至高无上的妖孽王爷,连皇帝都要敬他三分,实力未知,变态就对!身边暗卫无数,且是一宫之主!女人们的克星!他是断袖!?啊呸!这不是跟我们的全系元素师恩爱的很吗!腹黑妖孽王爷遇上和自己一样的腹黑妖孽王妃?他们会搓出怎样的火花?看他们整渣男,虐贱女!闯荡整片大陆!“殇,我们要永生永世不分离!”“好,若是哪天,天地要将我们分离。我便毁了这天,灭了这地,也在所不惜!”
  • 藏地智慧书:强者的生存哲学与策略

    藏地智慧书:强者的生存哲学与策略

    本书是励志类图书,通过西藏高原的几类动物所具有的某些品质,揭示了在竞争激烈的人类社会,人们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的本领。“藏地智慧”,是一种属于西藏高原的特有品性,一种让我们终生受用的精神智慧。《藏地智慧书》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阅读,值得每一位立志成功的人去细细品味。相信它的影响会是深远的。全面深刻地学习藏之智慧,真正地发扬藏之精神,挺起脊梁,才能在人性丛林中履险如夷,进而成为生存的强者。
  • 悠然剑神

    悠然剑神

    江湖,何为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退隐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林,不为名利,只图一世清宁,过属于自己清净的日子,哪也只是妄想。一个本不该属于江湖的荒林,在有人踏入的那一刻,就打破了原本属于它的寂静。从此,它便成了江湖。
  • 玄天记

    玄天记

    世上谁人不死,任你风华绝代,最终也只能化为一掊黄土。自古谣传,有真仙的存在,永生于世间。成仙,成仙,长生路上一堆骨。仙境漫漫无尽头,转眼之间已是沧海桑田。百族林立,强者争锋。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征战九天。问世间谁主浮沉,唯我真仙!
  • 霸道王爷追妻忙

    霸道王爷追妻忙

    她,一勾嘴角,邪魅天下!他,一勾嘴角,妖魅众生!她与他,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一次偶遇,成为一体。她本是废柴一枚,但他却是绝世天才!且看她如何推倒众生,邪魅天下!女强爽文一对一!
  • 何以言欢

    何以言欢

    那一年,蔺彩看中了一个男人,所有人都说她们不合适,可是她还是勇往直前的追了,后来,当她看着他抱着别的女人躺在属于他们的那张床上,心碎欲裂。那一年,江零恨上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恬不知耻的夺走了他的心,就在他以为他们可以一辈子的时候,她拉着别的男人的手,跑了。后来,某会所的房间里,蔺彩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求你不要卖掉那些股票。江大少嘴角微扬:如果你愿意,再追我一次的话,我可以考虑考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