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特别是缺乏一支能征善战的企业家队伍。武威工业企业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92%,高级职称人员仅有12名,高、中层管理、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企业家更加缺乏,工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十分有限。武威没有专门的工业研究机构,在工业发展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方面受到很大制约。绝大多数的企业当家人,其学历、创新能力、敬业精神、经营管理素质距企业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企业家队伍,将严重制约工业二次创业的顺利推进。
(六)有相当多的企业仍然没有深刻认识到工业二次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运行仍然没有转向二次创业的新轨道。
四、工业二次创业的突破口
工业二次创业已拉开序幕,下一步如何突破?全力加快二次创业的进程,是值得深刻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武威工业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武威应坚持抓主抓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在深化和提高对二次创业认识上突破。工业企业是二次创业的主体,只有工业企业自觉地、积极地投身二次创业,武威工业二次创业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机和活力。从调研情况看,至今有一些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如不迅速进行二次创业,就无法从生存的战略高度认识二次创业,缺乏迅速进行二次创业的危机感、紧迫感。因此,要推进二次创业,首先要在深化和提高企业对二次创业的认识上突破,只有认识上去了,企业二次创业的思路、措施才能跟上,二次创业才能全面推进。
(二)在狠抓工业项目建设上突破。一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能源工业为主攻方向,研究、筛选、论证一批优势项目,既要抓有规模的大项目,又要抓有特色的短平快项目,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力争把武威工业项目更多地列人国债贴息项目、星火科技项目、西部大开发项目和省上的技改贴息项目。二要抓好现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5万吨赖氨酸扩建、3万吨熏醋及1万吨保健醋、5万吨高中档文化纸、红沙岗480万吨煤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牧村肉类屠宰及深加工、石灰石深加工等重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促其尽早投产见效。尽快启动3万吨异麦芽低聚糖生产线等“半拉子”项目,促其早日建成。三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特别要突出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加工项目,积极向外推介。紧紧跟踪了解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国内500强企业乃至全球500强企业的发展战略,寻找武威特色优势与他们的对接点,争取每年引进1~2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三)在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上突破。一要加大资产重组力度。要通过产权转让、兼并破产、鼓励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要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步伐。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着力消除体制性障碍,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三要抓好市县区企业改革。市区尚未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确保尽快完成。同时,要做好已改制企业的“回头看”工作,解决好遗留问题,巩固改制成果。四要加快推进省属下划企业的改制进程,更好地帮助和指导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因企施策,全力攻坚,按期完成改制任务。
(四)在发展主导产业上突破。一要着力实施“四个十”工程。即用三年时间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以上,实施10个以上食品加工制造优势重点项目,重点培育和发展十大龙头食品企业,开发十大名优产品。二要脚踏实地地走好龙头带动、科技推动、项目拉动、品牌牵动、多轮驱动和区域联动六条路子,以聚集效应推动工业化进程。围绕特色资源,把武威建设成西部最具优势的酿造基地、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基地、最大的优质面粉加工基地、重要的特色肉奶加工基地和瓜果蔬菜生产加工基地,以五大特色基地构筑武威食品工业大发展的格局。三要培育壮大四个县域经济区。集中合理布局三县一区工业,发挥各县区的特色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食品工业区域发展态势。
(五)在扶优扶强、培育重点骨干企业上突破。要坚持把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企业做精,中小企业做活,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大对骨干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争创名牌产品,使现有“三酒一醋一味精”为代表的优势产品实现大规模、高效益,增强骨干企业的整体实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年创税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以上,年创税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5家以上,培育一批骨干财源企业。
(六)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发展民营工业上突破。一要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民营工业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对外贸易、招投标、取得许可证和资质证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扶持现有民营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二要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本建一批、鼓励创业有成回乡的劳动者建一批的办法,创建民营工业企业。三要把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放在工业上。重点培植食品工业,形成群体规模效应。四要促进民营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筛选一批产品有市场、技术研发能力强、经济效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以扩大规模、增加总量、提升水平为目标,在技改贴息、融资、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五要引导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特色板块经济,结合产业和产品优势,引导同类型同行业民营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如民勤县棉花加工从现在起就应考虑这一问题。六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引导,组织对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民营企业加强管理,逐步改变封闭落后的管理模式,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七)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上突破。重点抓好工业园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项目和企业落户园区,把园区打造成项目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城东生态工业园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尽快理顺管理体制,论证出台园区建设详细规划,并根据统一规划要求,按照滚动发展、分步建设、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使园区的水、电、路、绿化及服务设施达到规划要求,使外部企业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快。黄羊绿色食品示范区是武威食品工业发展的聚集区,也是建设西部食品工业城的龙头,目前已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今后的重点也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古浪精细化工工业园今后的重点工作主要是继续做好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绿化和项目建设等。
(八)在着力解决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上突破。一要以好的项目经营业绩吸引银行贷款支持,充分发挥银行直接融资的主渠道作用。二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激活民间资本,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使民营资本能够更多地融入工业经济发展中。三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有针对性的上门招商活动,引进资金,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四要把项目建设与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盘活土地、房屋、闲置资产、外欠货款等存量资产,积极开拓市场,压低库存,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五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债项目贴息、技术创新项目贴息、重点技改项目贴息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六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采用会员制方式,建议由市财政拿出一定的铺底资金,并动员和吸纳有实力的企业人股,每年逐步扩股;建立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同时加快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商业性担保公司,鼓励市内外民间资本参与商业性担保公司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五、工业二次创业发展前景美好
当前,人们对武威工业二次创业的发展前景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积极的、乐观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主要依据在爱雅、武酒等原利税大户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全市工业增加值稳中有增,2003年突破20亿元大关,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9.5%提升到33.4%。今年上半年,天祝、古浪、民勤三县工业增速分别高达57.93%、21.69%、22.72%,涌现出了鑫淼、闽航等一批二次创业的典型,认为武威工业二次创业经过以所有制为核心的大调整以后,已脱胎换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迈上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二次创业将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第二种看法是保守的,甚至是悲观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主要依据武酒、黄羊糖厂、爱雅等原国有工业骨干企业效益滑坡和解体、破产,下岗职工就业形势严峻,财政困难,职工上访人数增多等现象,感到工业经济原有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对二次创业信心不大。如何正确分析和判断这一问题呢?通过调研,我认为要正确判断当前武威工业经济的运行态势和二次创业的发展前景,要历史地、全面地进行分析。概括起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
(一)要冷静分析原国有工业企业衰败这一问题。近几年来,武威原工业企业或效益滑坡,或濒临死亡,或改制重组,或破产。产生这一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经济从1997年进入相对过剩阶段,市场竞争加剧,“胜者通吃”,优胜劣汰的外部压力增大,生存和发展环境严酷的原因;也有体制僵化,产业基础脆弱,企业办社会、包袱过重的因素,沉淀多年的各种历史问题浮出水面;还有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可以说,原工业企业的衰败,是企业旧的运行体制、机制、结构、模式等不适应市场经济大背景、大趋势的必然结果,这也是武威工业企业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与调整,进行二次创业的根本原因。
(二)要冷静分析工业二次创业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当前,工业二次创业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职工就业、社会保障、债务纠纷等问题突出,让人们感到工业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进而影响到对工业二次创业前景的判断。这些矛盾,主要是旧体制下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是改革改到利益深层的集中释放。如:职工养老、失业保障、身份转换等。同时,也有企业转变了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提高,减员增效,劳动力新增过快等因素。不论是长期积累的问题,还是新生的问题,在短期内都不易消化,需要在发展中、在二次创业中逐步解决。
(三)要客观分析工业二次创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工业二次创业以来,武威工业经济在艰难中稳步前进,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了。这主要体现在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工业增加值、工业新增项目、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方面。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1.7%提升到23.12%,工业增加值由13.78亿元提升到20.81亿元,当年新上重点工业项目77项,完成投资5.6亿元,同比增长41%,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稳中有增,2000—2003年,工业企业纳税分别为1.25亿元、1.62亿元、1.56亿元和1.3亿元,分别占同期一般预算收入的47.77%、57%、55.33%和49.34%,其中2002、2003年度税收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荣华公司享受国家减免税收政策。
(四)要看到工业二次创业以来,工业经济的整体活力增强了这一事实。二次创业以来,特别是企业改制之后,武威工业企业在整体上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活力来自于所有制结构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新增项目、对外开放等方面。这一结论,已在三县近两年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中得到验证。我们不能简单地与其他地市州比较。2003年,武威工业经济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增长速度排名为第7位。但由于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国家大型企业的带动辐射力、工业经济的产业基础、社会资本积累、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各市州在工业增长速度上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武威只能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措施上借鉴兄弟地市州的成功做法。
(200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