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1600000032

第32章 携子同行光大基业(2)

因此,李嘉诚带着李泽钜认识商界世叔伯和政府首脑,人们不看僧面看佛面,自然为日后李泽钜主持大政打下牢实的基础。

李嘉诚的做法既符合中国传统,又是他深深熟悉中国式经商风格的精明之举。

在卫星电视出现之前,香港已有两家电视台“无线台”和“亚视台”。

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香港电讯的垄断地位,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并于1988年正式予以批准。

第二电讯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

已经拥有非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捷足先登,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

李嘉诚看好的是有线电视的广阔前景,有线电视实行向用户收费制,与免费的无线台冲突不大。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李嘉诚双管齐下,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二手放卫星覆盖亚洲,显示出“超人”的一贯作风。

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有实绩的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

另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是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

后来,这一争夺发展成香港华资两大巨头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与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之间的战争。

1989年,香港再爆信心危机。港府要求的投资承担最低线是55亿港元,方可取得有线电视经营牌照。

和黄集团的首脑,在是否在港重点投资问题上意见分歧,举棋不定。结果,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仓有线传播公司。

李嘉诚的如意设想严重受挫。

李嘉诚并没有退出角逐,而是面对现实,亡羊补牢,绕路上山。

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

“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记通讯负责经营。

该卫星共24个转发器,全部出租年租金约2500万美元。

鉴于目前的使用率很小,李嘉诚“移花接木”,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李嘉诚家族与和记黄埔各占一半股权,成立了“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开拓了卫星电视的新领域。

李嘉诚面对挫折,并不气馁,而是另辟蹊径,独创新路。

李嘉诚在电视领域终于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地位。

李嘉诚的思路是“移花接木”,物尽其用。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对卫星电视抱有浓厚的兴趣,和黄主席马世民任命他为卫星广播有限公司(简称卫视)的董事兼行政负责人之一。

卫视将向亚洲卫星公司所拥有的“亚洲卫星一号”租用线路。

1990年8月,李嘉诚说服港府,放宽有关条例。

新条例规定,若使用碟型天线收看卫星电视讯号,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指向用户收费等)或再行转播(指向无线台、有线台有偿提供服务),便无须申请批准及领取牌照。

条例又规定,只接驳一部电视机的独立卫星碟型天线可豁免领牌;若一座大厦共有卫星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则需持牌公司安装及操作。

据统计,全港至少有15万座大厦符合安装卫星天线标准。这对九仓的有线电视是个莫大的威胁。

九仓有线董事局主席是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他禁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该家族所控的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

李泽楷则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他不准九龙仓打进长实系兴建和管理的大型屋村、大厦楼宇安装有线电视。

很难确认是谁最先挑起战火。事实是剑拔弩张,狼烟顿起。

1990年12月,卫星电视正式获得营业执照,但有两个苛刻的附加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

李嘉诚深知,第一个条件是无线、亚视、有线等3家电视台向港府施加压力的结果,是要置卫视于死地的狠毒一招。

卫视的主要市场在香港。香港华人,不仅不愿看国语节目,绝大部分人连听都听不懂。

不许播粤语节目,等于丧失最庞大最重要的香港市场。这与要卫视的命无异。

李嘉诚、李泽楷父子频频出入港府,要求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

李氏父子还轮番上阵,借助传媒,指责港府规定的荒谬性:一家香港本地注册的电视台,却不准许播放本地话的节目,此乃无稽之谈……

李嘉诚一直以和为贵。他如此“谩骂”,绝非一时冲动。他旨在争取民心。

李嘉诚委托一家独立的公关公司,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接近百分之百的卫视用户都赞成播放粤语节目。

李泽楷将测验结果呈交港府广播事务管理局,作为修改条例的参考。

李泽楷对九仓穷追猛打,欲置对手于“死地”。其势之锐,比当年乃父逼迫置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九仓以放弃有线电视计划要胁港府。

九仓采用哀兵之术,以争取公众舆论和港府有关官员的同情。

李泽楷继续攻其“死穴”,既要港府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还要求准许向用户收取费用。

这场电视大战,双方的后台都是香港顶尖的华资财团,双方的投资都达几十亿港元。因此,港府哪边都不想得罪。

态度自然就采取中庸,一方面放宽对粤语节目的限制,另一方面只维持一家收费电视。

李泽楷力撼吴光正,已初步达到预期目的。一位评论家说:“李泽楷采取的是进尺得寸的战术,欲借五百,则开口一千,否则借五百都要打折扣。”

对付港府荒谬的禁播粤语的规定,李嘉诚采用争取民心的对策,利用民众数量庞大的优势,向港府施加压力。

李泽楷进尺得寸的战术,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一个小店主对一件欲卖6元的物品往往会对顾客开价8元,顾客还价到6元成交,双方都皆大欢喜。其实这6元正是小店主要卖的价格。

1991年3月,卫星电视公司成立。李嘉诚任主席,马世民、李泽楷任副主席,陈庆祥任行政总裁。总投资为4亿美元。

实际上,卫视的管理大权由李泽楷统揽。

李泽楷把其父“用他人的钱赚钱”的招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向国际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BBC和MTV等买片,以少量的现金加一份卫视盈利(比例分红)的方式成交,以此法为starPuls的娱乐线选购节目。

李泽楷尽量购廉价节目。对过时的热门剧,他也有选择地大量进购。播映结果,观众均反应良好。

论收视率,卫视只能望无线、亚视两位大哥的项背。若论收视面,卫视则占尽优势。

卫视可24小时不停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送节目。节目质量及收视面,成为广告经营的基础。

李泽楷从1991年底卫视全面开播,到1993年中转让止,不到20个月就为卫视挣来广告收入3.6亿美元。而维持5个频道的年费用为0.8亿美元。经营态势良好。

李泽楷并不满足现有业绩。他仍在敦促港府放宽限制而不懈努力。

苍天不负有心人。

1992年7月2日,港府颁布新的电视广播条例,宣布卫视自1993年10月底起,可开播粤语节目。此外,卫视不可独立经营收费电视,但可通过收费电视(注:指九仓有线电视)的频道,经营收费的卫视节目。

李泽楷与吴光正进行谈判。

1993年6月,两大财团达成协议:卫视与有线的重叠业务结盟,实行天地共存。

借钱生钱是一切精明的商家都会采用的招数。李嘉诚在这方面可称绝顶高手,他的发迹及扩张就大力借助了这一法宝。

李泽楷秉承乃父之风,挥洒自如,滴水不漏。李泽楷对吴光正及其九仓穷追猛打,在港府的裁定下,取得了十分有利的成果。最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已无大敌之患的李泽楷,可在传播业大展拳脚,实现传播大王之梦想了。

李泽楷勇挫有线,卫视经营良佳。

谁也没想到,步入坦途的李泽楷,会把卫视卖掉。

1993年7月23日,李泽楷被邀至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一艘泊在科西嘉海面的豪华游艇上。

默多克为澳籍人,旗舰“新闻集团”是全球最大跨国传媒机构。

7月26日,新闻集团宣布:以5.25亿美元(约折40.6亿港元)的价格,向和黄及李嘉诚家族购入卫星广播有限公司63.6%的股权。一半以现金支付,一半以新闻集团的股份支付。

据行家估计,成交价为原有投资的6倍。

在另一项未涉默多克的独立交易中,和黄及李氏家族将各占一半股权的综艺产权,将按成本价0.64亿美元售予改组后的卫星广播。

和黄及李氏家族在这两项交易中,各获15亿港元的非经常性收益。

为了不触犯港府有关条例,交易双方采取策略性方式。

和黄及李氏家族仍控制卫星电视的发牌机构和记广播(共占52%股权,默多克只占48%),而卫星广播的63.6%的控制性股权则归默多克控有。

和黄及李氏家族仍控有卫视36.4%股权,可继续获得经常性收益。

卫视交易成功,李泽楷名声大噪。

7月27日香港《经济日报》评价道:

“真的是后生可畏!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今番终于做出一出好戏,为和黄集团及其父,带来近30亿港元利益……李嘉诚望子成龙,如今可如愿以偿了。”

低进高出,是李嘉诚纵横股市如鱼得水的基本准则和看家本领。

李泽楷这一招术运用开来也显得炉火纯青。

李泽楷从港府和九仓身上为卫视争得了最大的利益,并且将卫视经营得有声有色。

但是,李泽楷深知,长实系在经营大众传媒方面缺乏足够坚实的基础和经验,在具体操作上尤显欠缺实力。

于是,李泽楷采取了见好就收、趁高抛售的战术。

既然默多克出得起好价钱,能为和黄及父亲带来丰厚的利盈,何不顺水推舟,再卖默多克一个人情?

此外,李泽楷看好默多克这位世界传媒大王接手卫视后,将会有更出色的实绩。

一来默多克看重卫星电视的潜在价值,二来默多克在传媒经营及管理上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行家里手。

这样,和黄及李氏家族可以从仍控有的卫视36.4%的股权中,继续源源不断地获得经常性收益。这是“不劳而获”的收入。

这场卫视交易显示了李泽楷已经具备了第一流的商业头脑。

1993年8月底,身任和黄集团执行董事的李泽楷,被提升为和黄副主席。

李嘉诚安排儿子接班的趋势已十分明朗。大公子泽钜坐镇全系大本营长实集团,二公子泽楷将任全系主力舰和黄集团的舵手。

泽楷的荣升,得卫视之赐。

然而,李嘉诚的如意算盘并未如意。

李泽楷在荣升和黄副主席之前,就宣布成立私人公司“盈科拓展”。

李泽楷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安排,而是要走一条独立创业发展的道路。

儿子自立门户,李嘉诚显得很豁达:“年青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和黄管理层有足够人手,我不会强迫他做。”

1994年1月,盈科正式开业。

盈科投资4亿美元(约30亿港元),业务范围主要发展亚洲区高科技项目,向客户提供通讯技术建设,如铺设光纤网络等。

业务方向,与家族下的和黄电讯相冲突。为避免自家人打自家人,李泽楷选择新加坡为据点,进行资产大转移。

李泽楷在新加坡的大动作,是1994年5月透过盈科斥资5亿多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股权,成为海裕的最大股东。

借壳上市后,李泽楷通过海裕,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与日本的世界首富堤义明和新加坡政府联合发展白沙浮商业城。

年底,海裕投得北京地铁工程中的一个项目,并通过海裕间接控有香港鹏利保险。

李泽楷在接受新加坡《商业时报》采访时透露一个信息,在盈科草创之初,父亲为使他“回心转意”,安排他做和黄行政总裁,遭其拒绝。

他说:“我来狮城(新加坡)发展,就是要摆脱父亲的荫庇。”

李泽楷颇具鬼佬(洋人)作风。会花钱,也会赚钱。工作起来是个令下属叫苦不迭的工作狂。

李泽楷独立创业显示了他无拘无束不受羁绊的洋化个性。

借壳上市显示了他的冲劲。

借壳上市是一条捷径。李泽楷用此招法,赶上了大好机会,将其事业迅猛向前推进。

1995年,李嘉诚突然将千亿资产大转移。

据联交所公开权益报告表,李嘉诚已于5月8日至15日,将其个人直接或间接拥有的长实、和黄、港灯、首长国际、东方参源、建生国际、保华德祥、港陆国际、第一上海和远东铝质等上市公司股权,转予李嘉诚联合信托有限公司。

此信托公司控制这笔1100亿上市公司资产,而此信托公司的酌情甄选受益人除他本人外,尚包括李氏长子李泽钜及其妻子等几人。

《星岛日报》说:“过往,长实集团主席兼创办人李嘉诚,一直是通过私人公司直接持有长实股份,故今次的股份转移,已引来证券界的猜测,包括是否仿效西方家族藉成立家族基金避免日后出现家产纷争、避税或为个人参政铺路。”

过去,香港家族遗产纷争,兄弟反目之事屡见不鲜。

近10年来,富豪较流行设立家族基金,由信托银行和指定律师管理基金,每月给家族成员一定比例的生活费。家族成员投资,需代理人核准。

这样,家族即使出现二世祖,也不致于败家。酌情受益人,李泽楷未指明在其列,也可能是李嘉诚确立泽钜为家族事业接班人,而让泽楷另闯天下;也可能是李泽楷拒不接受父荫。

看来“诸葛一生唯谨慎”的李嘉诚已为自己退出商界作好安排。足见李嘉诚未雨绸缪,凡事缜密。

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李嘉诚

同类推荐
  • 《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

    《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

    《福布斯中国内地100富豪排行榜》内容包括:上篇财富王国——解读《福布斯》中国内地百位富豪排行榜;中篇财富英雄——百位富豪“痛并快乐着”的创富历程;下篇财富哲学——百位富豪超凡的经营智慧。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

    作者博文以丰富学识、扎实的专业功底解读历史人物,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权谋与人性,详尽而真实地讲述了三千年来那些悲剧英雄传奇的一生。本书没有受困于历史的羁绊,去刻意拔高或者贬损其中的某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以崭新的视角,深刻揭示了那些英雄从崛起到覆灭的过程。尽管因篇幅所限,选择的都是吉光片羽,但却折射出了他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悲壮人生。希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有气吞山河的荡气豪迈,也有扼腕长叹的幽怨凄美,还有对英雄人物再度品味的盘点斟酌。当然,《三千年来跌宕人心的英雄史与悲剧史》不会误导读者的评判和思维,因为涉及本书的所有历史人物,都是在参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而被客观还原的。
  •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

    默克尔是一个谜。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本书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热门推荐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鬼契

    鬼契

    吓死宝宝了!我的姥姥背着我吃人肉。我从小没有父母,是跟着我的姥姥在农村长大的。我们那个村子叫蒙村。直到我十三岁的一天,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和鬼签订了契约,代价是,我只能活十年。
  • 师傅徒儿吃定你

    师傅徒儿吃定你

    蓬莱禁地,她与他相遇,从此深陷其中。喜欢他,不想离开,想要相伴左右。明知不该动情,但也不想更不愿压抑心中那唯有的情愫。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所有人只能仰望,不可窥视;她有点无赖,有点不入流,小透明一个。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却成了师徒。她说:“忘川之中,冥冥之恋,师父你逃不掉的。”
  • 先婚后爱,总裁盛宠小萌妻

    先婚后爱,总裁盛宠小萌妻

    为救狱中的母亲和频临破产的林氏,她不得不嫁入南城第一豪门宫家,传言,她老公结过一次婚,有个儿子?之所以离婚,这么多年来未再娶,是因为肾不好?酒醉怂人胆,她终于将自己的老公成功收编。“你?你不是肾不好吗?”宫先生笑得无比优雅,“那得看和谁?”
  • 列强

    列强

    民国,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民国,一个列强纷争的时代;民国,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一个流离失所的时代;穿越虫洞而来的邱镡,如何去改变这个时代?且看《列强》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民国!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烦恼、忧愁等等都是建立在我们无法解决的思绪当中。你会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唤醒沉睡的记忆;从别人的奋斗中找回曾经的梦想,点燃希望的火种;从别人的感悟中找到成功的诀窍,扬起理想的风帆;从别人的性情中找到真实的自我,播洒爱的阳光,从而在愉悦与感动中,鼓足勇气,坚定信念,阔步向前方迈进。
  • 栈桥遗梦

    栈桥遗梦

    三位中年知识分子在岛城演绎了一段人间情感故事,似乎是中国的《廊桥遗梦》,反道德但人情,亦友谊但荒诞。
  • 重生就再来一次

    重生就再来一次

    陈博蹉跎三十年才知道自己一无所有。上天让他回到了2003年,那个全国刚刚抗击非典成功后的夏天。面对重活一次的机会,他将怎样实现自我。面对不断改变的命运轨迹,他又会如何应变?通过对未来的预知让他重填了高考志愿,如愿进入了名牌大学。面对与命运轨迹相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同学,他还能不能如鱼得水?面对一个个迷人的美女他又会不会把握自己。陈博能否为生活加上一对艳遇的翅膀?校园瑶瑶,娇俏大小姐,美女老师,极品空姐,野蛮女友。让艳遇飞起来。一切尽在《重生就再来一次》。
  •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常致命:王爷我认输

    妃常致命:王爷我认输

    她袁倩,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穿越,当她醒来,发现身边有一群如狼似虎的男人盯着她看时,差点没傻掉,这些人竟然在竞拍她的初夜,她顿时怒冲大脑,说出反驳的话,没想到这老鸨竟然直接让人将她扔进了房内,好在房间里的男人是个俊朗的男子,她没有气得想自杀,不过,他夺了她的初吻,这是不可原谅的,她指着他想要大骂,他却说他是今晚买下她的人,她顿时害怕的退后的,生怕他会扑上来,袁倩没有想到他这么好说话,竟然同意不动她,想要娶她,好啊,她倒想他怎么追求她。(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