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1600000031

第31章 携子同行光大基业(1)

脱颖而出,独挑大梁是成功的标志。事实证明,在李嘉诚的精心培育下,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已成为才华横溢,能担大任的商界新秀。

李嘉诚已是花甲老人,并且已年近古稀。超人也是人。因此,李嘉诚白手起家一手创下的庞大的商业王国由谁接班继承,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李嘉诚曾多次声称,他素来不主张古老的家族性统治,而更看重西方公众公司的一套。公司首脑由董事股东选举产生,而非父传子承,这样方可保持活力。如果他的儿子不行,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他不在乎是家族内还是家族外的人秉掌大权。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李嘉诚的观念分明已经超越了时空和民族,充分显示出他冷静而理智的一面。

确实,商场来不得半点感情用事。

只有家族事业能发扬光大,才是最重要的。谁当首脑是次要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李嘉诚接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先进性。

我们从中国历史上,看到了太多手执权杖、口含银匙出生的“二世祖”,辜负父训,一败涂地,挥霍无度,坐吃山空,败光祖业,甚至是断送江山。

一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写得满满当当。

李嘉诚饱读经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他十分清醒,决不能上演“二世而亡”的悲剧。同时,李嘉诚又十分注意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公众公司的模式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

确实,如果儿子不行,李嘉诚不会考虑让他们接班。

但如果儿子行,李嘉诚就会义无反顾地把重担放到他们肩上。

“亲情难舍”,乃人之常情。李嘉诚毕竟是中国人,骨子里是希望儿子争气,继承大业。

事实上,在接班人的培养上,李嘉诚、庄月明夫妇可谓煞费苦心,深谋远虑。

他们对李泽钜和李泽楷两个儿子从小就很注意培养。

大公子李泽钜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学中学,就读于香港名校圣保罗英文书院。

中三时,李嘉诚安排他远涉重洋继续中学学业。

李嘉诚给儿子的钱,足以满足日常消费,但绝不可享受奢侈。远离家门的李泽钜,少年时就开始接受独立生活的锻炼。

中学毕业后,李泽钜按照父亲的意愿考入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念土木工程系。

房地产是家族基业的基石,是香港最具潜力的产业。

李嘉诚对儿子的培养,还不限于此。在泽钜兄弟俩不满10岁时,李嘉诚就在长实会议室配有“专席”,让他的两位公子出席董事会议,接受最早的商业训练。

这件事,好些年后才披露出来。不然,当时就要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

有人不禁纳闷,不满10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其实,李嘉诚并不计较他们听懂了什么,重要的是商业氛围的熏陶。

正如要培养一名音乐家,在襁褓时就要让他听曲子;造就一个航海家,在他学步时就要让他到舢艇里颠簸。

李嘉诚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80年代中,李泽钜获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回港,在父亲的公司里任普通职员。

李嘉诚不想让他一步登天。曾有董事提议让泽钜进董事局,遭到李嘉诚拒绝。

但李嘉诚专门安排长实集团第二把手、毕业于剑桥经济系的董事副主席麦理思充当培养大公子的“太傅”。

1986年,李嘉诚、麦理思、马世民等频频与加拿大官员商人会谈,李泽钜常参与其中。这是李泽钜参商议政的开始。

从这里可以看到,李嘉诚其实从儿子童年时就开始接班人的培养。

虽然说李嘉诚很开明,假如儿子不争气,那么他就会仿效西方公众公司的做法,以贤能者为首领。

但他毕竟是中国人,总是首先希望儿子能有能力接过担子。请外人来主政,毕竟是退一步的事。

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李嘉诚退休之后,李氏王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是发扬光大继续辉煌兴旺,还是走下坡路?

正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

这么说来,选好接班人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建立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从小培养训练两个公子,足见李嘉诚长远的忧患意识,不愧是个杰出的战略家。

在李嘉诚大举进军加拿大前,他已作了巧妙的安排,让两位公子于1983年加入加拿大国籍。且不论李嘉诚是世界级富豪,就凭他在加国现有的物业,其子入加籍易如反掌。可见,李嘉诚赴加拿大投资,并非一时的冲动。

1986年12月,长实系和黄及李氏家族投资32亿港元,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股权。

按加国法律,外国人不能收购“经营健全”的能源公司。

这时,李泽钜的加拿大国籍就成了交易成败的关键。

以李泽钜的名义,就变成本国公民。收购顺利完成。

其后,李泽钜有大半时间坐镇加国,打理家族在该国的业务。

从这件事中,不少人又一次羡叹李嘉诚慧眼独具、早着先鞭的远见。

李嘉诚的商业活动就像下棋,他通常是胸怀全局,埋下连环伏笔,每一步怎样走都成竹在胸。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场如战场,一样需要韬略。我们要做某一件事时,不妨多设想几步,考虑将会遇到什么情况。那么,如果事先作好安排,一切便掌握了主动。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决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赫斯基石油股权交易签约之后,当地传媒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宗大型产权交易,而对收购方仅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说是来自香港的某财团。

这样的反应和效果是李嘉诚所不能满意的。

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有加方华裔雇员在场的机会对李泽钜说:“这里不比香港,没有多少人认识我们。如果在香港,这可是大新闻。你躲进酒店的卧房,都会有电话追进来。”

言者有心,听者有意。那位华裔雇员不知是计地当了一回李嘉诚的“传令兵”。

于是,赫斯基石油公司主席布拉尔,为李氏父子及麦理思、马世民等举行盛大宴会,邀请加国的政界商界要员出席。

李嘉诚在宴会上乘机推出李泽钜,加国商界由此而认识了李家大公子。

由赫斯基石油公司主席布拉尔设宴,无疑抬高了李嘉诚父子的身份。

更重要的是由此而产生的宣传效益。这种无形的宣传比广告更具说服力,由此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意反应,创造经济效益。

李嘉诚借这次盛大宴会,打出李氏家族的大旗,意义十分深远。

李嘉诚十分巧妙地把握时机,不动声色、无波无澜就办成了心愿中的一件大事,无论从主观还是从客观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明的是,一切办得漫不经心,却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李泽钜脱颖而出,是他参与世博会旧址发展项目。

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

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可以用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幅地皮将可发展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理由如下:

一、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础。

二、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

三、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或郊区,都同样便利。

四、位置临海,景色怡人,海景住宅当然矜贵。

五、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枫叶国(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

说这是“狂想”,一点不夸张。

整幅地皮,大致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

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在加国建筑史上,也将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投资巨大(后来确定的投资额达170亿港元),非长实集团所能承担。

李嘉诚拉他的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为李泽钜。

李泽钜为这宏图巨构,一手一脚策划、设计,无尽心血,悉付于此。曾经在两年之间,出席大大小小公听会200多个,与各界人士逾2万人见过面,解释这个计划。当然,他的背后,父亲、师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无限量支持。

也许是虎门无犬子,李泽钜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李嘉诚也不愧是大家风范,给李泽钜委以大任,一出手就是以百亿计。

端的是响鼓重锤。

李泽钜一亮相就不同凡响。

这样的出场给人以猛龙过江(李泽钜正属龙)的震慑力,令人刮目相看,不敢小觑。

李嘉诚的用意也许正在这里。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

一切都如期进行。1989年3月,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赫然出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激烈,充满排外的极端情绪。这与加国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南辕北辙。

李泽钜对加拿大人的过激行为既气愤又无奈。他说:“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

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将另一家公司的200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

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引起本地人的不满,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演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

这就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好价钱。

加国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就是说,新财团的盈利将被大打折扣。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没有出面,麦理思、马世民也未露面,而全盘托付给坐镇加国的太子。

这表明,李嘉诚立意要考验儿子随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和毅力。

李泽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

李泽钜立即求见省督林思齐,语气温和但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地问道:

“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国的,对香港的内情再清楚不过。

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2/3!更会使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省——卑诗省,落在其他省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作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将可同时在香港和温哥华发售——这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

省议员通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

同时,李泽钜也在积极配合,以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6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万博豪园”(注:世博会又叫万国博览会)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李泽钜的处事能力得到乃父的赏识,李嘉诚同意董事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泽钜任长实集团董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首先钦佩李嘉诚的气魄,在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风波中,也那么沉得住气,像一个得道高僧一样我自岿然不动。也看出李嘉诚为培养接班人不惜冒大风险、下大赌注。

确实,如果接班人能当大任,将李氏商业王国继续扩张,那么,多大的风险多大的代价也是小的。

其次,李泽钜秉承乃父之风,抓住要害,蛇打七寸,四两拨千斤地扭转了被动态势。

卑诗省是得到香港移民利益最多的省份。如果移民停止投资甚至撤资,该省经济将受到沉重打击。这就是省督林思齐及其卑诗省要命的弱点。

因此,李泽钜言语不多便扭劣为优。

李嘉诚对李泽钜的栽培可谓煞费苦心。

最早在1985年,李泽钜才及弱冠,香港证券界泰斗人物冯景德生前为他所持有的最后一间公司“天安中国”举行开幕酒会,李嘉诚便携带李泽钜出席,争取机会使他认识本埠商界的世叔伯。

李嘉诚经常告诫公子,“凡事要低调”。但他又深知舆论对一个人的事业的巨大推动力。

因此,李嘉诚在选择适当的机会,安排让公子曝光亮相。

199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见李嘉诚。出现在香港电视屏幕上的,还有他的两位公子泽钜和泽楷。

同年7月,新任港督彭定康视察葵涌的4号货柜码头,受到长实集团的隆重欢迎。泽钜、泽楷两公子站在老爸两侧,李嘉诚将两公子介绍给新港督。

10月,彭定康宣布“总督商务委员会”名单,李泽钜名列其中。

历来“商委会”有港府的“商政局”之说,地位权势声望,不言而喻。

商委会共18名商界名人和3名非官守议员,唯李泽钜年仅28岁,这显然是本当由超人出任的公职“禅让”给其子。

1992年4月,李嘉诚突然辞去汇丰银行非执行副主席职务。

众说纷纷、风波未息之际,超人与汇丰大班浦伟士“顺水推舟”,让李泽钜进入汇丰董事局。

如此显赫的位置,继“包大人”包玉刚之后,便是李超人李嘉诚,怎么也轮不上后生晚辈李泽钜——众人自然明白,李泽钜便是李嘉诚,儿子接班,步步变为既成事实。

在商界,靠的是朋友。社会关系是顶顶重要的。

李嘉诚自然深谙这一点。

香港,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大商家多属家族性质,讲究论资排辈。

单凭李泽钜的资历,是不足以与香港商界老一辈的大商家平等交往的。

中国式经商,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前辈晚辈分得很清。

同类推荐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本书以著名翻译家杨苡的视角,对杨宪益先生的一生进行回看,既是杨苡女士作为妹妹对兄长的怀念,又是同为翻译家的杨苡女士对同行、战友的怀念。书中大量收录了杨宪益先生一生中重要的书信,是了解杨宪益先生的重要参考书籍。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一个心如明镜的爱国者,一个默默无闻的斗士,一个被遗忘、被时代湮没了的寂寞老人,他的躯体虽已远去,但灵魂却驻足人心。也许被时代所遗忘,待时他却开创了一个名为杨宪益的时代,他的伟大值得我们一生铭记于心。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自述(全集)

    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黄兴自述(套装上下册)》以黄兴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黄兴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黄兴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黄兴形象。
热门推荐
  • 重塑未来

    重塑未来

    那阳光,碎裂在熟悉场景,很安静。一个人,能背多少的往事,真不轻谁的笑,谁的温暖的手心,我着迷伤痕好像都变成了曾经!想重来,行不行
  • 坠落深渊

    坠落深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梦里接过,千百世的寄托。纵山崩地裂,任血流成河。强者的命运,自己掌握。战天地,修道果,不求妖魔不拜佛,长生路上长恨歌……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星丹

    星丹

    地球上世界末日,霍启,一个基因克隆的完美的人,在另外一个星球上,融合道、佛、儒三家,结合现代物理量子理论、天体理论,创建出与其他门派完全不一样的修真之路且看霍启与众不同的道法,堪比核弹爆炸全文情节波澜起伏,且看霍启在龙笑、蓝雨、寒山雪三个美女之间如何抉择……
  • 纵横天荒

    纵横天荒

    一阵阴森恐怖的大笑顿时在一片奇异的空间中响起:“生命之心,毁灭之心,皇道之心已尽在我手,天地间还有谁能与我抗衡,哈哈哈哈···”“一掌出,乾坤灭”!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尽在纵横天荒,请看主角如何重踏天道,解开幕后重重……
  • 超级画笔

    超级画笔

    从前有个神笔马良,他梦中得到一枝神笔画什么活什么,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有个青年马小明,他得到一枝来自未来的超级画笔,从此过上了牛光闪闪的富贵生活……
  • 七月不知三月暖

    七月不知三月暖

    三年前,一场母亲设计的阴谋使他退缩了,无视她的泪,她的祈求,决然离去;三年间,她花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努力忘却,去尘封关于他的一切记忆;不能回忆,回忆便是痛;三年后的相遇,本该的萍水相逢,他摇摆了,心里不曾放得下的事,却只能面对;.....当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决然的转方向盘,用自己那边去迎向疾驰的车时,她震动了......一段需要慢慢讲来的故事....
  • 微笑下去……

    微笑下去……

    如果对你什么都无法留下,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继续微笑下去
  •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泽兰从小生活在贫民窟,无人知道在他瘦小且左腿略有残疾的身体下隐藏着无与伦比的科学天赋。扮猪吃老虎是泽兰最爱的招数,可惜由他自己创造的武器镰刀黑可可在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比如战斗到一半就迈着机械短腿跑去玩耍……高贵的身世、俊朗的外表以及开朗率真的性格,令贵族少年司徒生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不过年幼时的一场火灾,让他的身体除了大脑外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换成了机械。命运给予的最大恩惠,就是让两个不同世界的异类相遇。当科学小怪才遇见等同于拥有自我意识的机械人,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机械帝国的大门,正在敞开……
  • 南疆绎史

    南疆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