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0000000034

第34章 西南地区出土胡人形象与胡汉关系(3)

蜀汉时期,西南地区与西域胡族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诸葛亮于后主建兴五年(227)第一次北伐时,驻节沔阳,“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据马雍先生研究,这里“凉州诸国王”即指凉州刺史管下的西域诸国(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收入其《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曹魏正始八年(247),凉州胡王治无戴、白虎文又与蜀将姜维联合攻魏,《三国志?魏书?郭淮传》载:“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郭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于龙夷之北,破走之。”无戴兵败后,姜维出石营,西迎治无戴和白虎文,引还至成都,将其安置在繁县,即今新繁境内。吴焯认为,无论是诸葛亮时的“胡侯”,还是姜维时的“胡王”,其与蜀联系的通道都是经过青海进入四川西北部的“青海道”,并且指出,治无戴和白虎文及其部众于繁县安置,实际是蜀汉时期一次大的移民,蜀中胡人数量因此剧增(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其中,白虎文或为龟兹白姓(姚薇元:《北朝胡姓考》,页376,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其与蜀汉的联系及交往的通道,或与羌人的迁徙及与胡人的联系有关(见后文)。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蜀将姜维本人就是羌族出身。这些移民必将带来更多的胡人文化因素。西南地区的胡人形象,时代集中在东汉晚期以后,蜀汉是一个发现集中的时期,当是这种历史背景的生动反映。

云南保山汉庄乡汪官营蜀汉墓(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出土高鼻环目俑头像(阮荣春:《佛教南传之路》,页56,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云南分册》,页251,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贵州兴义东汉中期M2出土高鼻大眼、螺旋状卷发的跪人灯(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兴义、兴仁汉基》,《文物》1979年5期。)等,与广州等地汉墓出土的同类形象相近,可能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反映了南中国通过海路与域外的交往,因与本文所定义的“胡人”有别,当另文探讨。

四“胡人吹笛俑”的文化内涵

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胡人形象资料中,有一类通常被称为“吹箫俑”的吹奏俑类,俑一般跽坐,头上多戴有尖顶帽,表情或庄或谐,双手竖执乐器吹奏,是数量最多的,有必要单独加以更深入的讨论。以下从其所吹奏的乐器的辨别,结合汉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考古发现,就这种俑类所模拟的人群的族属、来源和社会地位等问题略作探讨。

有关这种俑类的定名,在考古报告中多称为“吹箫俑”,也有少数称为“吹笛俑”的。乐器也应是一种文化表征,实有分别的必要。我们认为,其所吹奏之物,实应为笛。

关于箫,《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这是最早关于箫的文献记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箫的实物是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人墓出土的春秋早期竹箫(河南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4期。)。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石箫1件,用一整块石料制成13个长短不同的异径管,管封底,形成闭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前期竹箫两件,由13支长短不同的异径苦竹管制成,l件较完整,另l件残破。箫管以竹夹固定,并用自然竹节封底。吹口髹朱漆,管身以黑漆为地,绘朱漆绳索纹和三角纹(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说文?竹部》“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故箫又名参差;《楚辞?九歌》“吹参差今谁思”;应劭《风俗通义》“谨按《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故孙机先生指出,先秦至汉代,所谓箫皆指排箫,常用于合奏。其箫管要用蜡封底,不封底的名洞箫(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页382,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有学者在考证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上的、发掘报告定名为“箫”的乐器时亦指出,箫之名物,今古有变,报告将此物定名为箫,是就今日理解的词语意义而言,根据当时社会所习用的名称,这个命名是欠妥的,应称为“长笛”(牛龙菲:《长笛考》,收入其《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乐器考》,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同样,我们认为,将本文所探讨的汉晋墓葬中出土的吹奏俑也不能定名为“吹箫俑”。

再来看笛。笛属于单管吹奏气鸣乐器,宋玉《笛赋》:“剡削长干,三孔修长,流离浩荡,壮士抑扬。”但关于笛的历史自来众说纷纭。北宋陈炀《乐书》说笛在西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应劭《风俗通义》“笛,谨按《礼乐记》,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于雅正也。长一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唐人徐坚在其《初学记》中据此两条对宋玉《笛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在考古发现中,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出土的16支骨质笛类器物距今有七千余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1期。),并有学者进行了测音研究(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文物》1989年1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有骨笛(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先秦时期,笛类器物改用竹子来制造,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管乐器,用一根一端带有竹节的竹管制成,管身髹黑漆,并饰朱漆彩绘三角云纹等,管端用木堵塞,管尾利用竹节横隔堵住,管身有1个吹孔和5个按音孔(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据《周礼》郑玄注,“篪,如管,六孔”;蔡邕《月令章句》,“篪,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尔雅?释乐》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则曾侯乙墓出土的管乐器,应称为“篪”(吴钊:《篪笛辨》,《音乐研究》1981年1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由文献和考古材料可见,“篪”在先秦时期即已流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笛类器物,原定名为箫,7孔,墓内出土竹简上有“篴”的记录(湖南省博物馆等:《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与《周礼?春官?笙师》的记载相同,一般认为,“篴”应为“笛”的古字(方建军:《中国古代乐器概论(远古—汉代)》,页129,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实物看,篴也应为横吹管乐器。长沙杨家湾出土的1件吹奏木俑,双手掌心向里执管横吹,所吹应为篪、篴一类器物(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椁墓》,《考古学报》1957年1期。)。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的管乐器篪和篴都应是横吹,这和考古出土胡人俑竖吹不同,则本文所讨论的吹奏俑所吹之物既非箫,也非篪或篴。这种乐器到底为何,还需进一步探究。

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便易持。”,李善注:“粗者曰,细者曰枚。……,马策也。”此赋明确指出,近世之笛起于羌中,除用作乐器外,游牧民族还将其用做策马工具,有学者据此推测羌笛起源于实用工具——马鞭(张曦:《关于羌笛来历思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期。)。虽然应劭《风俗通》说笛为“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但吴树平先生校释《风俗通义》,于“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句下注曰:“此句《御览》卷五八〇、《事类赋》卷一一均引作‘汉武帝时工人丘仲所造也’。此句下,两书又引有‘本出羌中’四字。《宋书?乐志》云:‘笛,按马融《长笛赋》,此器起近世,出于羌中,京房备其五音。又言丘仲工其事,不言仲所造。《风俗通》则言丘仲造笛,武帝时人,其后更有羌笛尔。三说不同,未详孰实。’”(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佚文》,页244,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看来,历来就有意见认为,汉代出现的笛,不是华夏传统管乐器——篪和篴的简单传承,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并与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合理的推测是,汉武帝时人受到羌笛的启发,在传统横吹管乐器的基础上,创造了竖吹之笛。考古出土汉晋时期的吹奏俑,所吹之物应为受羌笛影响下新发明之笛。

一个应当说明的情况是,今日之羌笛,为双管竖吹,比较短小,与考古所见胡人吹笛俑所持之笛有一定区别。我们迄今尚未发现汉代的羌笛实物,无从比较,但依情理推度,民间乐器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所变化和发展,今日之羌笛与汉代之羌笛,在形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是正常的现象。

同类推荐
  •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泛黄了,也就温暖了。在弥眼的黑、白、灰和暗黄色中,在一派古旧、沉静和悠然的格调里,刘鹏的老照片让我们领悟到感伤的温情。当老北京的味道变得愈来愈淡,巷子中“锯盆儿、锯碗儿、锯大缸”的吆喝声开始绝迹,挑着货担子走街串巷的商贩成为历史,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娱乐场所、城池街巷被拆迁和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脑海中许多原汁原味的记忆却也愈加深刻。于是,怀旧便成了我们的通病,像老照片这样的影像资料,则变成了医治我们的灵丹妙药,给予心灵些许慰藉和温暖。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精选中国最有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热门推荐
  • 薇笑盛开顾笙长宁

    薇笑盛开顾笙长宁

    顾长笙和言若薇的故事,暖心的,微虐,写了再看
  • 重生之龙腾中华

    重生之龙腾中华

    锦衣朱雀,在一次任务中不幸身亡,但其灵魂却重生到了一名黑狱组织里注定要被淘汰的少年身上,从此风起云涌。统一黑道,成立只属于他的地下王国,利用他遍布全球的情报体系和他庞大的财力,一次次创造奇迹!这是只属于他的传奇!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大清遗恨

    大清遗恨

    她是多尔衮唯一的骨肉,是大清国摄政王的独女,爱新觉罗东莪。她本是天之骄女,却在阿玛死后被顺治帝设计嫁入宗室为妾,尝遍世间冷暖。他是崇祯帝的嫡长子,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太子,朱慈烺。他身负反清复明重任,却在与她相遇后,徘徊在复仇与感情的纠葛中。
  • 回眸再见你

    回眸再见你

    高中生公孙炎,从以前的平凡不过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太深爱的女朋友失踪以后,便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本书从大量的西方国家谚语中精选了磨砺思想、鼓励好学、陶冶情操、教人处世并富有时代气息的谚语1000余条,以激发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
  • 异种狼王

    异种狼王

    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年突来奇遇,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身份疑云。是幸还是不幸。一个其貌不扬的门店,表面做着人类的生意,背地里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精灵族,巫师,亡灵,在这个世界物种纷杂,他不是人到底是什么。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少年的到来究竟只是巧合还是有人暗中操作。少年的一生会是普通还是王者,尽情期待……
  • 叶星传

    叶星传

    身怀绝世武功的主角身患不治之症,一番领悟之后主角决定在临死之前做点什么,于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组织诞生了,令各国头痛不已的超级佣兵团也诞生了!世家公主,漂亮的警花,超级大门派的圣女,还有超级大明星到底谁才是主角的最爱?亦或是照单全收?
  • 妻心荡漾:爷,别撩了

    妻心荡漾:爷,别撩了

    陆小池千辛万苦地来到时倾城的身边,就是为了让他兑现儿时的诺言,两人把该做的都做了之后,陆小池却发现自已居然早就被别人冒名顶替,那小婊砸还处处以他的未婚妻自居!我去!抢了我陆小池的身份还要抢我男人?那可怎么行?!姐不把你身上那层皮扒下来姐就跟你姓!可是时倾城眼神这么不好,又是怀疑她又是打击她的,她要不要跟他绝交?“绝交?”时倾城翻身将她压在底下。
  • 玩具兵大战

    玩具兵大战

    “哗啦啦”一声,一桶玩具兵被从桶里倒在了地上。他们要去干什么呢?原来,绿色玩具兵原上校布林茨因负伤而不满并叛逃到黄色玩具兵领地做了首席指挥官,妄图控制一栋空别墅。这几个月别墅主人外出了,黄色玩具兵早已蠢蠢欲动;在找到布林茨——一个熟知绿军的叛徒后,黄军就开动了“战争机器”,妄图控制这栋空别墅。黄军把反对他们的玩具都要赶尽杀绝,当时绿军还很弱小,于是绿军从别墅里撤出了,准备充实自己后击溃黄军。一场残酷的争夺战就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