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觐(jìn):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为觐。明堂:古代天子接受诸侯朝见宣明政教的地方。
[77]辟雍:古代天子临朝之处。《白虎通义·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园以法天也。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雍为言壅也,壅天下之仪则。故谓之辟雍也。“
[78]扬:发扬。缉熙:光明。
[79]皇风:帝王的教化。
[80]灵台:台名,将房子造在高地上,似后世瞭望台。此为汉光武帝依周文王灵台而作。《白虎通义·辟雍篇》:”天子所以有灵台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阴阳之会,揆星辰之证验,为万物获福,无方之元。“
[81]休征:休美之征验,即吉利的征兆。
[82]乾坤:天地。
[83]参象:观象。圣躬:天子。
[84]中夏:中国。布德:广施恩德。
[85]瞰:望。四裔:四夷。抗稜:振举威势。
[86]荡:疏通。河源:黄河的源头。
[87]澹:触动。漘(chún):水涯。
[88]幽崖:即幽都,指北方。
[89]朱垠(yín):指南方。
[90]孝武:汉武帝刘彻。征:征讨。孝宣:汉宣帝刘询。臣:臣服。
[91]詟(zhé):恐惧。栗(lì):发抖。
[92]绥:安抚。哀牢: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93]开:设立。永昌:汉郡名,辖境相当于云南大理州及哀牢山以西地区。
[94]春王三朝(zhāo):李贤注:”春王犹《左传》云:‘春王正月’也。三朝,元日也……谓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95]会同:诸侯朝见天子曰会,众见曰同。京:京都。
[96]图籍:犹后世的地图和户籍。
[97]膺:受。贡珍:进贡的珍宝。
[98]诸夏:指中国。百蛮:泛指各地的少数民族。
[99]供帐:供设帷帐。云龙:门名,在洛阳。
[100]百僚:大小官吏。赞:引导。群后:众诸侯。
[101]究:尽。仪:威仪。展:舒展。容:容颜。
[102]庭实:贡献之物。千品:各种各样,言其多。
[103]旨酒:美酒。钟:古代酒器名。
[104]金罍(léi):古代酒器名,尊形,刻以云雷之象。
[105]班:同”颁“,布置。
[106]珍:即八珍,八种珍贵的物品。御:进献。
[107]太牢:牛、羊、豕三牲为太牢。
[108]食举:天子进食时先奏乐。举:奏乐、举乐。《雍》彻:天子进食完毕奏《雍》来彻食。《雍》,《诗经·周颂》篇名。
[109]太师:乐官名。
[110]金石:打击乐器。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
[111]铿(hōng):钟鼓相杂的声音。
[112]烨(yè)煜(yù):形容音乐声繁盛。
[113]抗:高,作动词用。五声: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114]极:尽。六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15]九功:金、木、水、火、土、谷、正德、利用、厚生。
[116]八佾(yì):古代一种乐舞,纵横八人,共六十四人。
[117]《韶》:帝舜乐曲名。《武》:周武王乐曲名。
[118]泰古:太古,远古,指太古之乐。毕:尽,尽奏之意。
[119]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间:更迭。
[120]德广所及:恩德所及之处。
[121]《僸》(jìn)、《佅》(mài)、《兜离》:李善《注》引《孝经钩命决》:”东夷之乐曰佅,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株离,北夷之乐曰僸。“《兜离》即《株离》,兜,株,一声之转。罔:无。
[122]暨(jì):至。
[123]欢浃:欢乐和洽。
[124]烟(yīn)煴(yūn):同”缊“,天地之间的合气。调:调和。元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之气。
[125]撞钟告罢:言敲钟以宣告退席。《尚书大传》:”天子将入,则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之“。
于是圣上睹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1],惧其侈心之将萌[2],而怠于东作也[3]。乃申旧章[4],下明诏[5]。命有司[6],班宪度[7]。昭节俭[8],示太素[9]。去后宫之丽饰[10],损乘舆之服御[11]。抑工商之淫业[12],兴农桑之盛务[13]。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14],背伪而归真[15]。女修织NFEBE[16],男务耕耘[17]。器用陶匏[18],服尚素玄[19]。耻纤靡而不服[20],贱奇丽而不珍[21]。捐金于山,沈珠于渊[22]。于是百姓涤瑕荡秽[23],而镜至清[24]。形神寂漠,耳目弗营[25]。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26]。莫不优游而自得[27],玉润而金声[28]。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29]。献酬交错[30],俎豆莘莘[31]。下舞上歌,蹈德咏仁[32]。登降饫宴之礼既毕[33],因相与嗟叹玄德[34],谠言弘说[35]。咸含和而吐气[36],颂曰:盛哉乎斯世!
[1]沐浴:全面享受之意。膏泽:恩泽。
[2]侈心:奢侈、放纵之心。萌:萌生。
[3]东作:农耕。
[4]申:申述。旧章:旧的典章制度。
[5]明诏:圣明的诏书。
[6]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7]班:同”颁“,颁布。宪度:法度。
[8]昭:彰明。
[9]示:显示。太素:朴素。
[10]丽饰:华丽的装饰。
[11]损:减少。乘舆:天子乘坐的车。服御:指衣服车马之类。
[12]淫业:末业。
[13]盛务:根本的事业,指农业。
[14]末:指工商。本:指农业。
[15]背伪而归真:李贤注:”背伪,去雕饰也。归真:尚质素也。“
[16]修:治。织NFEBE(rèn):泛指织布。
[17]务:从事。耕耘:耕田除草。泛指农业生产。
[18]陶:瓦器。匏(páo):葫芦之属。
[19]尚:崇尚。素玄:白色和黑色的衣服。
[20]耻:意动词。纤靡:纤细华丽。
[21]贱:意动词。珍:珍爱。
[22]沈:同”沉“。
[23]瑕:缺点、过失。秽:秽行、秽德。
[24]镜至清:以自然天道为借鉴。至清,指自然之道。
[25]形神:身体和精神。寂漠:同”寂寞“,寂静。耳目弗营:即弗营耳目,言不经营娱乐耳目之事。
[26]嗜欲之源:指声色等事。
[27]优游:优悠闲自得貌。
[28]玉润:仁爱像玉那样润泽。金声:道德像金声那样远传。
[29]庠序:古代的乡学。
[30]献酬:主人向客人敬酒为献,主人自饮一杯,然后敬客为酬。
[31]俎(zǔ):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生肉的礼器。豆:盛干肉的器皿。莘(shēn)莘:众多貌。
[32]蹈:践,这里是履行之意。
[33]登降:上下。饫(yù)宴:饮酒之礼不脱履升堂谓之饫,下跣而上坐者谓之宴。
[34]相与:共同。嗟叹:赞叹。玄德:深远难知的自然之德。
[35]谠(dǎng)言:善言。弘:大。
[36]含和:内含中和之气。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1],咏殷周之《诗》[2]。讲羲、文之《易》[3],论孔氏之《春秋》[4]。罕能精古今之清浊[5],究汉德之所由[6]。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7]。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且夫僻界西戎[8],险阻四塞[9],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10],平夷洞达[11],万方辐凑[12]?秦岭九嵕[13],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14],带河泝洛[15],图书之渊[16]?建章甘泉,馆御列仙[17],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18]?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19],道德之富?游侠逾侈[20],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21],翼翼济济也[22]?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23],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24];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25]。
[1]虞夏之《书》:《尚书》中有《虞书》《夏书》。
[2]殷周之《诗》:《诗经》中有《商颂》、周诗。
[3]羲、文之《易》:相传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卦辞。
[4]孔氏之《春秋》:孔子依《史记》作《春秋》。
[5]清浊:犹善恶。
[6]究:探究。
[7]驰骋:纵马奔驰,这里是奔走、趋赴之意。末流:奢侈浮华。一说指诸子百家。
[8]僻:偏僻。界:邻界。西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9]四塞:四面皆有天险,可作为屏障。
[10]土中:中土,指中原地区。
[11]平夷:平坦。洞达:通达。
[12]辐凑:车辐凑集于上。
[13]秦岭:山脉。九嵕(zōng):山名。
[14]四渎(dú):古代对四条流入大海的河流的总称。即江、河、淮、济。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5]泝:同”溯“。
[16]图书之渊:指河洛,河出图、洛出书。图书,河图、洛书的简称。
[17]馆御列仙:设台以进御神仙。
[18]统和:统一和合。
[19]辟雍海流:李善《注》引《三辅黄图》:”辟雍水四周于外,象四海也。“这几句是说长安的太液、昆明、鸟兽之囿,不如洛阳的辟雍流水象教化流行。
[20]游侠:即西都宾云:”乡曲豪俊,游侠之雄。“逾侈:奢侈逾礼,即西都宾云:”列肆侈于姬、姜。“
[21]履:履行。
[22]翼翼:恭敬貌。济济:多威仪。
[23]阿房:阿房宫,秦代著名的建筑物,故址在今西安市西。造:至。
[24]京洛:京都洛阳。
[25]函谷:函谷关。无外:没有内外之别。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1]。逡巡降阶[2],然意下[3],捧手欲辞[4]。主人曰:”复位,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宾既卒业[5],乃称曰:”美哉乎斯诗!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6]。小子狂简[7],不知所裁[8]。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9]。“其诗曰:
明堂诗
於昭明堂[10],明堂孔阳[11]。圣皇宗祀[12],穆穆煌煌[13]。上帝宴飨[14],五位时序[15]。谁其配之,世祖光武[16]。普天率土[17],各以其职[18]。猗欤缉熙[19],允怀多福[20]。
辟雍诗
乃流辟雍[21],辟雍汤汤[22]。圣皇莅止[23],造舟为梁[24]。皤皤国老[25],乃父乃兄。抑抑威仪[26],孝友光明[27]。於赫太上[28],示我汉行[29]。洪化惟神[30],永观厥成[31]。
灵台诗
乃经灵台[32],灵台既崇[33]。帝勤时登[34],爰考休征[35]。三光宣精[36],五行布序[37]。习习祥风[38],祁祁甘雨[39]。百谷蓁蓁[40],庶草蕃庑[41]。屡惟丰年,於皇乐胥[42]。
宝鼎诗
岳修贡兮川效珍[43],吐金景兮歊浮云[44]。宝鼎见兮色纷缊[45]。焕其炳兮被龙文[46]。登祖庙兮享圣神[47],昭灵德兮弥亿年。
白雉诗
启灵篇兮披瑞图[48],获白雉兮效素乌[49]。嘉祥阜兮集皇都[50]。发皓羽兮奋翘英[51],容絜朗兮于纯精[52]。彰皇德兮侔周成[53],永延长兮膺天庆[54]。
(胡克家刻李善注《文选》)
[1]矍(jué)然失容:因恐惧而变了脸色。矍然,惊慌失措貌。失容,失色。
[2]逡(qūn)巡:迟疑徘徊。降阶:降级。
[3](dié)然:恐惧貌。,当作”惵“,唐人讳世字改。
[4]捧手:拱手,表示敬佩。
[5]卒业:诵读全诗。
[6]李善《注》:”扬雄、相如,辞赋之高者,故假以言焉。非唯主人好学而富乎词藻,抑亦遭遇太平之时,礼文可述也。“
[7]狂简:狂妄而疏简。
[8]裁:节制。
[9]诵之:诵读这五首诗。
[10]於(wū):叹美之辞。昭:明。
[11]孔:甚。阳:明。
[12]圣皇宗祀:李贤注:”谓祭光武于明堂也。“
[13]穆穆:肃敬、恭谨貌。煌煌:盛美貌。
[14]上帝:天帝。宴飨:享受祭祀。
[15]五位:五方之帝。时序:是序,各在其位。
[16]”谁其“二句:是说能配五帝享受祭祀的是世祖光武皇帝。光武是中兴之帝,故称世祖。
[17]普天:普天之下。率土:境域之内。
[18]各以其职: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祀。
[19]猗欤:叹美之辞。
[20]允:诚。怀:怀有。
[21]乃流辟雍:辟雍四周有水环绕。
[22]汤(shāng)汤:大水急流貌。
[23]莅(lì):来临。
[24]造舟为梁:造舟为浮梁。
[25]皤(pó)皤:头发斑白貌。国老:卿大夫致仕者。
[26]抑抑:美好貌。
[27]孝友: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弟为友。
[28]於(wū)赫:叹美之辞。太上:李贤注:”太古立德贤圣之人。“
[29]示我汉行:示我汉家应行之正道。
[30]洪:大。化:教化。
[31]观:示。
[32]经:经营。
[33]崇:高。
[34]时登:按时登上灵台。
[35]爰(yuán):于是。考:考究。休:美。征:征兆。
[36]三光:日、月、星。宣:布。
[37]五行:金、木、水、火、土。序:时序。
[38]习习:微风和煦貌。祥风:和风。
[39]祁(qí)祁:徐徐。
[40]蓁(zhēn)蓁:茂盛貌。
[41]蕃庑(wú):丰盛。
[42]於(wū):叹美之辞。皇:美。
[43]修贡:进贡。效:献。珍:珍宝。
[44]景:光。歊(xiāo):气上升貌。
[45]李善《注》引《东观汉记》曰:”永平六年,庐江太守献宝鼎,出王洛山。“纷缊:五色斑斓貌。
[46]焕、炳:都是明亮貌。龙文:鼎上刻有龙文之状。
[47]祖庙:先祖之庙。
[48]灵篇:李贤注:”谓河洛之书也。“瑞图:祥瑞之图。
[49]白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效素乌:李贤注:”《固集》此题篇云‘白雉素乌歌’,故兼言‘效素乌’。“素乌,乌鸦。
[50]嘉祥:吉祥。阜(fù):盛。皇都:京都。
[51]皓(hào):白。奋:鼓起。翘(qiáo)英:美丽的羽毛。
[52]絜朗:清洁明朗。
[53]彰:彰明。侔(móu):齐等。周成:周成王。
[54]膺:受。天庆:上天赐予的福庆。
评
《东都赋》写东都主人向西都宾颂扬光武帝建都洛阳的功绩,称赞明帝在洛阳依礼完善各项制度的盛事,以此作为定都洛阳的理由。
东汉王朝在光武帝、明帝年间,经济有长足的发展,物质丰富,文教和对外交往都显出繁盛景象。《东都赋》对帝王功德的歌颂,虽有所夸大,但总体上说尚未违背历史真实。对帝王功德的歌颂,实际上是对汉王朝强大国势和声威的歌颂。在讴歌汉王朝盛世的同时,还表达了坚持法度,反对奢侈的思想。因此从思想意义上说,《东都赋》较《西都赋》要深刻一些。
作品描绘东都洛阳的繁荣没有停留在对宫苑、街市、田猎的描写上,而是和东汉帝王履行各种仪式制度联系在一起。在材料的处理上有繁有简,详略得当。全文有三分之二的篇幅详细描写建武之治与永平之事,批驳西都宾迁都长安的陈词。关于建武之治,写得比较详细,其目的在于说明武帝创业的艰难。写光武帝的功绩要在面面俱到,因而就比较概括。言永平之事,从明帝即位”盛三雍之上仪“着笔,为文末缀以五首诗设下伏笔。紧接着描写明帝”备制度“的盛事,层层展开,涉及的事情虽然很多,但作者要突出说明的只是明帝如何履行礼仪制度。因而从总体上看叙述至为详尽,明帝的各项举措尽量不使遗漏,并有所夸大,但对具体事情的叙述却比较简略。例如宫殿建筑、田猎娱乐在其他田猎、京都大赋中,作文者总要极尽铺陈之能事,在这里却所占篇幅不多,而且是同讲武及礼仪结合起来,使读者感到的不只是豪侈与盛大,而首先感到的是威武与森严。
《两都赋》是写东都主人与西都宾的辩论,一方面分别歌颂了西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的繁荣,一方面批驳西都宾散布的非都长安则”弗康“的论调,从描述上说,使《西都赋》部分成为《东都赋》的陪衬。从议论方面说《西都赋》提出了驳论的准的,而《东都赋》则通过具体事实的描述加以辩驳,表现了东汉强盛之时政治上的自信,也体现出一种发展的社会观点,对泥古思想是一种否定。但因东汉刘秀又以西汉王朝的正统继承者自命,所以对西汉王朝的繁荣强盛也给以充分的表现,总体上歌颂了大汉王朝相继数百年的统一、强大与昌盛,对西都、东都的表现角度不同,各有侧重,而掌握上很有分寸,既显示了赋家高妙的构思与富艳的辞采,也显示出史家不凡的识见与严密的叙述手段。
(贾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