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000000032

第32章 扬雄《法言》的人论及意义(1)

《法言》是西汉末年著名哲学家扬雄的代表著作之一。它的基本精神是对儒家伦理纲常的阐发。人是伦理的主体,关于人的理论,自然成了《法言》一书的重要内容。

一、人禽之分

扬雄论人讲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禽之分,讲人之为人的根本;二是对人内部等级的划分,讲众人、贤人、圣人的差别,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这两个观点是相互联系的,前一观点是后一观点的基础,后一观点是对前一观点的深化。因此,人禽之分是扬雄人论的逻辑出发点。

人从动物经过千万年进化发展而来。随着人对自身认识的加深,和人的自我觉悟的提高,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即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日益引起了人类的思考和探索。

在扬雄之前,有不少论著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释。有的认为语言是人的本质所在:“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但更多的是把伦理看成人的本质属性,如《春秋穀梁传》定公元年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请道去让,是舍其所以为人也”;《礼记·丧服》说:“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与这种对人的本质属性认识相联系,有人把有无伦理看成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如《礼记·郊特牲》说:“无别(指男女之分)无义,禽兽之道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也。”

这种把伦理看成人的本质属性,以有无伦理来分别人禽的观念,是先秦以来的儒家大师关于人的基本认识。孔子曾教育他的儿子:“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认为礼是做人的根本。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赵岐注:“几希,无几也,知义与不知义之间耳。”这是说人与禽兽的不同,在于有无义的观念。因此,孟子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并攻诋墨子、杨朱:“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同上。)荀子进一步明确指出:“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他还从人与水火、草木、禽兽的本质属性的比较中,得出人贵于万物在于有义的结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董仲舒更从天命论的高度,论证人的伦理是人贵于万物的根本所在:“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着老长幼之施,灿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可见,从孔子到董仲舒,虽然具体说法不同,但无不是把人的伦理看成人的本质特点,并以有无伦理来判定人禽之分的。

扬雄继这些儒学大师之后,对人作了如下定义:

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法言·修身》。)

所谓四重、四轻,是指言、行、貌、好四个方面合不合礼义。言、行主要指内在方面,因此说“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好主要指外在方面,所以说“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这是说只有内在、外在两个方面都能照礼义来行动,才可配称人。

扬雄强调取、去行为的不同,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较先儒仅以伦理判定人的本质属性是有所不同的。扬雄对人的规定,不仅看到了人具有伦理的属性,更看到了取、去的道德实践的作用。他以取四重、去四轻作为判定人的标准,实际上是以道德实践作为判定人的准绳。按此规定,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人,并不在于他有无道德观念。而在于他能否把礼义付诸言、行、貌、好,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因此,他说:“人而不祭,豺獭乎?”(《法言·孝至》。)在扬雄看来,讲孝没有实际行动,不祭祀祖先的人,不过是豺、獭一类的禽兽。扬雄这种强调人的道德践履,并以此来判定人的本质的观念,较先儒对人的规定,是在更高、更深层次对人的判定。

同时,扬雄对禽兽也有所定义:“鸟兽,触其情者也。”(《法言·学行》。)所谓触其情,是径直按情欲来行动。这是说禽兽是根据情欲来决定行为的动物。先儒讲禽兽无伦理,这是从否定方面来判定禽兽不具备某种属性,它是一种排除,而排除不能正面说明禽兽之为禽兽的根据。扬雄以径直按情欲来行动为禽兽,则是从肯定方面,判明了禽兽之为禽兽的根本属性。因此,扬雄的定义并不一定全合于今天科学的观念,但较先儒的禽兽观,显然是理论上的进步。

依据对人、禽的定义,扬雄进而认为:“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法言·修身》。)圣门是以人门为基础的,所以,这里讲三门实际上主要是讲人禽之分。一个人如由情欲而动作,就将堕入禽门,成为鸟兽一类的动物;如能循礼义,则进入人门,才够得上人的资格,然后,精而又精,方可言圣门。扬雄这段话的要义,是把由情欲还是由礼义两种相反的行动方向,归结为人、禽之分的根本点。在这里,扬雄同样十分强调道德实践的意义。不是以有无伦理,而是以能否实践道德作为人禽之分的根本,这是扬雄关于人禽之分的特点。

扬雄的人禽之分,正面地论述了人禽的特质,并据以区分二者,这就使先儒的人禽之分理论得以基本完善。同时,扬雄的人禽之分,特别突出道德实践的评判意义,这又远远高于先儒的人禽之分的理论。但扬雄所谓能按礼义行动的礼义,在本质上又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伦常观念,因而,他以按礼义行动来判定人的资格,这不仅犯了把统治阶级伦理观念说成是人类共有观念的错误,而且带有明显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偏见。这是所有儒学思想家的通病,不能苛求于扬雄。

二、圣人、贤人、众人

人禽之分是扬雄对人最一般的理解,他还有对人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是看到了人的内部差异性而对人进行的等级划分。这种划分有两种情形,一是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一是把人分为圣人、贤人和众人。

扬雄以前的儒学大师已论及众人、贤人、圣人。在他们的论述中,众人指的一般是老百姓,《荀子·儒效》说:“众人者,工农商贾也。”即是此意。先儒都认为众人是不值得称道的,因此,他们对众人很少论及,并往往带有轻视的意味,如《孟子·告子下》:“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先儒论述得最多的是圣人、贤人。圣、贤两个概念,先儒时而混合言之,时而分开言之。当混合言之时,圣人、贤人是一回事,如先儒称尧、舜等人,既称圣人,亦称贤人。当分而言之时,圣人和贤人就是两个层次的人,圣人高于贤人,贤人次于圣人。但二者都是先儒所称颂的人格。这两种人格皆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政治方面的含义,圣人指帝王,贤人则是辅佐帝王的重臣;二是智慧方面的含义,圣人指具有超人智慧的人,贤人是才智仅次于圣人的人;三是伦理方面的含义,圣人是指具有最高德性的人,贤人则是德行稍差一点的人。

先儒讲众人、圣贤多分而言之,而且,他们讲圣人、贤人往往从不同含义来讲,如三种含义的圣人、贤人,在《论语》、《孟子》、《荀子》、《春秋繁露》中都可以找到。如《荀子》的《修身》说:“齐明而不竭者,圣人也”,这是智慧含义的圣人;《儒效》说:“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这是伦理含义的圣人;《荀子》中称尧、舜、禹、文、武古帝王为圣人,又是政治含义的圣人。这说明先儒虽然对众人、贤人、圣人有所区分,但区分却不是严格的,也不是划一标准的。

扬雄论人,则把圣人、贤人、众人联在一起,作为人的三个等级来讲,而且,完全是从伦理的意义来划分这三个层次。《法言·学行》:“鸟兽触其情者也,众人则异乎!贤人则异众人矣,圣人则异贤人矣。”李轨注这段话说,众人异于禽兽,是因“人由其礼义,闲其邪情”;贤人不同于众人,在于能“奉宣训诲”,传扬礼教;圣人不同于贤人,在于能“制立礼教”。李氏的注是合于扬雄的本意的,扬雄这段话是从伦理上把众人、贤人、圣人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圣人是最高层次,贤人次之,众人又次之。

同类推荐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 世界人权报告

    世界人权报告

    全书共分为5章,对近几年国际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热门推荐
  • 舒氏家族

    舒氏家族

    舒宵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了色彩,更要命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听不到她说话了!医生的诊断是宵云得了选择性缄默症,治疗的办法是带她去体验田园风光!于是,一家三口动身前往爸爸的故乡狐狸谷……
  • 大丈夫论

    大丈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头到脚谈养生

    从头到脚谈养生

    本书系保健养生读物,以贴近生活和实用的中医知识,介绍身体各个部位保健的相关知识。
  • 宿命之城

    宿命之城

    他——拥有温柔的名字,温雅的面孔,实则不择手段,惨绝人寰。她——拥有曼妙的嗓音,倾城的姿容,实则不畏强权,冷倨傲骨。他们邂逅于烂漫的樱花下,那座开满樱花的宿命之城!疯狂缠绵的情网中,到底谁是谁的宿命!
  • 舌行天下

    舌行天下

    本书不教授大家面对成千上万人的公众演说技巧,这里只写普通职场人士在工作中天天遇到的场景——就一个即兴话题,在5~15分钟内,面对七八好友、几十商业伙伴或数百员工,登台发表观点的即兴脱稿演讲和口才能力。
  • 至尊龙纹

    至尊龙纹

    这里没有强大的斗气,这里没有璀璨的魔法。这里只有至强的魂纹之力!人初始以凡身,在次于灵魂。肉身极限即为力量,魂纹即为精气。人修身,则魂生纹。龙纹为尊,虎纹为帝,朱纹为皇,玄纹为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汇聚一起,这天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兄弟情义,该战则战!该生则生!
  • 诱个才子当老公

    诱个才子当老公

    【女频第一组A级签约】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枪是祸,没死是福!穿越是祸,重生是福!兴奋激动,惊慌失措,应接不暇,么有关系。是相携一生,还是黄粱一梦?爱已出口,叫她如何能忘怀?收藏每增一百加更两章,推荐票200加更三章
  • 巅峰帝战

    巅峰帝战

    兵解转世!谁将苍生掌中握、睥睨六界休阻我弃尽了怯懦,点三世烽火,斩断俗尘阡陌(真的能斩断一切超脱自身么?)
  • 日落无名志

    日落无名志

    崇祯十五年,锦州城破之际,守城大将祖大寿仅九月大的五子被带离锦州。机缘巧合之下,与跋涉在林海雪原的一神秘老人和一美丽少女相遇。由此展开了一段温情而又波澜壮阔江湖传奇。仗剑横行,斩尽天下不平,明末乱世,唯有屠夫扬名。林泽渲,一剑飞花,斩出来侠义,屠出了恶名。醒握杀人剑,醉枕美人膝,这就是日落之世,这才是乱世江湖。
  • 游戏第二世界

    游戏第二世界

    这是一部YY小说,且看主角龙天如何拳打南山幼儿园,脚踢北海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