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000000041

第41章 太平天国的一神论--一帝论

太平天国用以称上帝的各种名词,大都各有其字面的和意识形态上的含义,代表了太平天国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帝的看法。如天父、魂父等词重在反映上帝同世人的父亲关系;父皇、老父等词显示了上帝同洪秀全的特殊家庭关系;真神、圣神等词侧重于说明上帝是真正的神。但所有这些词又都是指上帝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含义,共同地指一位创造、主宰天地万物人类的神,指一位至高无上的独一的神。这是太平天国关于上帝的基本观念。下面简单分析他们的这一观念,主要讨论他们的一神论的某些特点。

太平天国的上帝首先是一位"创造者",天地、万物人类都是它创造的。基督教《旧约全书·创世记》篇一开始就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接着造出各种生命,又"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洪秀全最初读到的《劝世良言》引用、宣传了这一神话,他和太平天国接受了基督教的这一基本信仰。他们郑重地刻印《旧约全书》此篇并将其改名为《创世传》作为官方出版物颁行。(①1853年4月英使文翰访问天京,得到了太平天国刻印的《创世传》前28章,封面系黄色,与他书异。)在太平天国自己方面,从洪秀全写作的《原道救世歌》起,直到《三字经》、《幼学诗》、《御制千字诏》等普及读物和《天条书》、《奉天讨胡檄》、《救世安民檄》等章程文告,都有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人类的内容。杨秀清的《太平救世歌》则以较通俗明白的语言宣传了这一点:

本军师尝考天地未启之初,其象昏冥,一无所有。仰蒙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开天恩,大展权能,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于是乾坤定焉,日月生焉,星辰布焉。光明为昼,昏黑为夜,昼夜循环,万古相继,以成其生生不已于地者,万物俱备,皆所以济人生之用,则天父上主皇上帝之有恩德于世人者既深且厚,报答难尽者矣。

这一段话说了上帝在六天之内造成了天地山海人物和万物,使人类得以生生不已,它的主要材料无疑来自《旧约全书·创世记》。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太平天国宗教的创世说也有着中国文化的影子,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基督教的神话是上帝创造天地,中国的神话是盘古开天辟地,两者不同而有相似处。洪秀全曾用"开辟真神惟上帝"这样的词句来说明创造世界的只有上帝(《原道救世歌》,见《太平天国》,第1册,87页。),杨秀清的《太平救世歌》又用了"天地未启之初"这样的词句来说明上帝创世以前的情况,都透露出他们头脑中沉积着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有意无意地把他们熟悉的中国神话附加到所接受的外国新神话上面去。但盘古开天辟地与上帝创造天地事实上是有矛盾的。盘古是在天地之中,把混沌如鸡蛋的天地辟开;上帝则是在天地之先,天地系他所造。(基督教和太平天国都强调了上帝创造天地和上帝在天地之先。但基督教经于上帝创造天地的故事也有矛盾:一方面说天地山水万物人类是上帝所造,另一方上帝在造天造地造人之前在大地和水面上空运行。基督教的创世说是虚构的、非科所以免不了种种矛盾。雅罗斯拉夫斯基《〈圣经〉是怎样一部书》对这类矛盾有很析和揭露。)所以,太平天国认为,盘古不可能是上帝,而是上帝所造的人的始祖。洪仁玕认真考虑过古代历史问题,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之所以缺少最早的记录,大概是由于伏羲之前的人草莱初辟,为开荒求生存忙了一二代,没有携带创世宗谱,只记得祖父说过最始创的初人名曰"亚盘",后人以为最古,给他加个"古"字,遂称为盘古氏。(《钦定军次实录·论创世真经》,见《太平天国》,第2册,610页。)中国传说中的初人是盘古,外国《圣经》中记载的初人叫亚坦(亚当),太平天国认为这二人必是同一人,于是他们称上帝所造的最早的人为"坦盘"。( 以盘古与亚当合一,并不只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洪仁玕。清末民初的一教主教曾著论云:盘古知天地之高下,造化之事理,为万民之始祖,"盘古氏殆即人欤!"见《续理窟》卷上,《盘古论》。)

上帝造成了天地万物,万物的运行活动也由上帝主宰,这才成为一个有秩序的世界 洪秀全说暄以日兮润以雨,动以雷兮散以风,此皆上帝之灵妙。又说:仰观夫天,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俯察夫地,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见《太平天国》,第1册,87、94页。)

这些看法,似乎在说上帝显示于自然现象之中,曾被理解为一种泛神论观点。其实不然。洪秀全的意思是,日月星辰雷雨风云等现象都是由上帝主宰管理的,所以才能各得其所。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天理要论》说:

若日月之循环,星辰之繁衍,转动流行,昼夜不止。若无上帝扶持管理,则何能如此哉!

洪仁玕有诗:

东西南北,永定无移。春夏秋冬,变化灵奇。谁为主宰?上帝是依。(《钦定军次实录》,见《太平天国》,第2册,613页。)

这些正是对洪秀全上述看法的注释,万物之流动有序正是由于有一位上帝的主宰管理。

上帝主宰管理世界,更在于他握有主宰人类生死祸福的权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表示着人的生死富贵都由上帝决定。上帝能连降四十昼夜大雨,使洪水横流,沉没世人;也能使商汤由侯而王,使周文三分天下有其二,至其子周武遂得天下。太平天国关于上帝对人的权力的看法,集中表现于杨秀清天父下凡时说的这样一句话:

尔知我天父上帝要人生则生,要人死则死,是天上地下之大主宰么?(《天父下凡诏书一》,见《太平天国》,第1册,13页。)

创造主宰世界的上帝是无所不能至高无上的。太平天国认为,上帝、皇上帝这些名词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这种意义。他们说:

天父上主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样样上,又无一人非其所生所养,才是上,才是帝。(《天命诏旨书·洪秀全封五王诏》,见《太平天国》,第1册,67页。)

大而无外谓之皇,超乎万权谓之上,主宰天地人万物谓之帝(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见《太平天国》,第2册,572页。)。

这位无所不能至高无上的上帝,是真正的神、唯一的神,太平天国称为独一真神。他们多次说,"真神独一"、"胥知真神只独一"( 《太平救世歌》,见《太平天国》,第1册,243页。)、"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真神"( 《天命诏旨书·洪秀全封五王诏》,见《太平天国》,第1册,67页。),很明确地宣布上帝是唯一的神。

以上帝为独一的神,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共同特点。犹太教、基督教都是一神教,即只承认一个神的存在并只崇拜这一个神。太平天国接受上帝为独一的神,是同激烈的反异教斗争结合在一起的。中国本来有各种各样的神:佛教有如来、观音、金刚、罗汉等等;道教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等等;还有众多的分不清是佛是道的杂神。太平天国认为这一切都是假神、邪神,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他们的《天条书》第二条"不好拜邪神"注说:"皇上帝曰:"除我外不可有别神也。"故皇上帝以外,皆是邪神迷惑害累世人者,断不可拜。"太平天国的一神论,是同反对异教邪神互为表里的。

犹太教、基督教、太平天国的上帝教都以上帝为独一的神,但它们的一神论却颇有差异。古代犹太人原是信仰多神的,摩西创立犹太教,奉耶和华为唯一的神,排斥偶像异神;在耶稣创立基督教以后,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是上帝之子,不承认耶稣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犹太教是这样来确立他们的一神论的。

基督教从犹太教继承耶和华为上帝,为唯一的神。但耶稣是他们的教祖,是教徒信仰中的"弥赛亚"即基督、救世主。在基督教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耶稣从历史上的人演变成为神,成为又一个被崇拜的对象。这就产生了上帝和耶稣的关系问题,如何维持一神论的问题。基督教神学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所谓"三位一体",就是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圣父是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有形无形万物的主。圣子在万世之先,为父所生,万物都借他受造,他为救世人,取肉身成为世人,并且受死、复活、升天,这就是耶稣基督。圣灵是"从父子出来"赐予世人以精神、生命的主。这三个"位格"能各自活动,相互区别,但在本性和实体上毫无差异,是同体同质同性的,都是上帝。粗略来说,基督也是上帝,基督就是上帝,基督和上帝是同一的。这是一种玄妙的神学理论。基督教神学家承认,"三位一体之道,乃奥妙中的奥妙,神乎其神,究不可以言喻者。"(贾玉铭:《神道学》,第2册,276页,南京,灵光报社,1931。)基督教通过这种玄妙理论贯彻了一神主义。

太平天国的上帝教也以耶和华为独一真神,排斥异教诸神,这与犹太教有共同之处。但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基督教,承认耶稣是基督、救世主、圣子,因而是他们所崇拜的又一位神。上帝教没有像西方基督教那样去探讨耶稣的神性人性问题,耶稣基督是否也是创造主的问题,只是在事实上把耶稣基督作为第二位的崇拜对象。他们笔下的耶稣是从天而降的超自然力量,一直在帮助上帝指导他们的事业。他们总是以天父、天兄并提,以天父、天兄作为他们祈祷、恳求、依靠的对象。这样,上帝教也像基督教那样存在着如何解释一神论的问题。

基督教以"三位一体"来支持一神论,但太平天国不理解不同意这种理论。他们说,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不是上帝,基督和上帝不是同一的。洪秀全强烈反对把基督看做上帝,反复证明上帝自上帝、基督自基督。他对《圣经》作了很多批注,说"分明上帝是上帝,基督是基督",又说"上帝是上主,是说天父上主乃上帝,非是说基督是上帝",又说"太兄明诏止一太主,后徒因何误解基督即上帝?信如尔解,则是有二上帝矣",如此等等。他对《新旧约》的全部批解,其中心就是批驳"三位一体",批驳基督和上帝同一之说。

洪秀全、太平天国也采用"一体"一词,承认上帝、基督是"一体"的;但这不是体一位三之"一体",而是父子一体、兄弟一体之"一体",是指血统联系、伦理关系。洪秀全说:"子由父生,原本一体合一,但父自父,子自子,一而二二而广者也。"(《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约翰上书》第五章,见《太平天国史料》,85页。)上帝和基督父子虽为"一体",但仍然上帝自上帝、基督自基督。在这个问题上,洪仁玕表达过某些折中的观点,说:"盖上帝为爷,以示包涵万象,基督为子,以示显身指点。"似乎有由基督体现上帝的意思。但他接着又说:"合父子一脉之至亲,盖子亦是由父身中出也,岂不是一体一脉哉!"(《资政新篇》。据《北华捷报》发表的外国传教士在访问洪仁玕以后的报道玕所编写的《资政新篇》曾由洪秀全亲自修订。洪仁玕原有上帝是无形的观点,发洪秀全删去。见P.ClarkeandJ.S.Gregoryeds.,WesternReportsontheTaiping,244)仍然回到父自父、子自子、父子只是血统上的一体一脉的观点。

洪秀全坚持上帝和基督不是合一的,是两个实体,但他并不以为这违犯了一神论,甚至以为这正是维护了一神论。原来太平天国主张独一神,并不意味着他们只承认和信仰一个超自然的灵体--如果从信仰一个灵体还是多个灵体来区别一神论和多神论,他们实际上是多神论者。太平天国坚持独一神,在他们所信仰的灵体中,只承认其中一个为"神",为"帝",只有其中一个可以有"神"的称号,"帝"的称号,这就是万能的上帝。其他的灵体,即使是耶稣,也不能称"帝"称"神"。这并非太平天国不信不拜耶稣,而是由于太平天国认为"帝"、"神"只能有一个,耶稣是帝之子、神之子,其他的灵体,例如"天兵天将",则是"帝"、"神"的臣佐。这是由不容紊乱的"名分"决定的。

"名分"观念在太平天国宗教中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禁止世人妄题皇上帝"爷火华"之名,认为这是"犯分干名",是大不敬的。洪仁发、洪仁达追记洪秀全1837年"升天"时的话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总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见《太平天国》,第2册,515页。)这是洪秀全为神人两界规定的秩序。既然上帝是父,耶稣是子,他们就不应该是同体的,不应该是敌体的。洪秀全反复征引说,"哥明诏父大于主","哥明说上帝独一","哥亦明说神独一"(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二月十九日诏,见英国伦敦公共档案局藏抄件),意在借重《圣经》中的某些话把它们解释为耶稣自己说过不得将他同上帝并列。他说,"上帝独一至尊,基督是上帝太子……若泥解基督即上帝,则是有别帝矣,使太兄心何安?"(《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约翰上书》第五章,见《太平天国史料》,85页)洪秀全的结论是,"视子如父","敬哥如爷",但上帝独尊,基督次尊:"天上真神一上帝,全敬上帝福无边。……神爷皇上帝独尊,基督次尊不待声。"(《长谢爷哥福久长诏》,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54页。)

这样看来,太平天国主张独一神,其实际含义是主张独一帝,是主张上帝独尊、上帝至尊。太平天国的一神论,实际上是一帝论。

由此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太平天国禁止前代帝王称帝的意义。"帝"在古代本是指至上神的,后来才推演及于人间君主。(参见郭沫若:《青铜时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1959。)洪秀全恢复古义,认为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只有上帝才能称帝;他自己不称帝,人间君王不得称帝,连耶稣也不能僭越。反过来,人间君王虽不准称帝,但仍承认他们可以称王;耶稣虽不是帝,但仍居次尊地位,是他们的崇拜对象。

以一神论为一帝论,这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观念在太平天国宗教中的反映。宗教是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思想体系,但它并不是与生活无关;相反,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666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作为人间支配力量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存在",三纲五常维系着社会的结构和皇帝在这个结构顶端的地位。太平天国的上帝就是这个最高存在的幻影。洪秀全说,上帝、基督都是下过凡的,"一下凡间而名份定矣","上天下凡总是一样"( 《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约翰上书》第五章,见《太平天国史料》,85页。),可见他的宗教思想同世俗伦理是何等合拍!当然,这并非太平天国宗教独有,中国的其他宗教也颇有类似情况。黑格尔说,中国没有"精神的宗教","中国的宗教非我们所谓的宗教"(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211、21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从太平天国宗教来说,太平天国宗教同西方基督教的差别,的确是巨大的。

1981年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50大谜团

    中国历史50大谜团

    中国历史悠久,人物众多。既有英雄壮士的慨慷悲歌,又有帝王将相的传奇经历。而有些故事,就像谜一样牵动史学家和大家的兴趣,至今仍有很多人为此废寝忘食的进行考证和研究。
  •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风从虎,云从龙,龙虎英雄傲苍穹!扶汉?篡汉?以权谋博上位,用头脑战诸侯,这不是小说,只是一个大龄中二少年的中二狂想……
  • 显贵大唐风云传

    显贵大唐风云传

    大唐传奇李显从勾心斗角的宫廷内斗角脱颖而出,从皇子到太子,终至登基大典,成为大唐天子,天子骄子。率追随他的谋臣武将薛仁贵、狄仁杰等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曾在大海、沙漠和原始森林征战探险,九死一生。收百济,占高丽,败日本,吓死日本天皇。伏突厥、降契丹,征西域,战吐蕃,波斯,重辟丝绸之路,铸大唐盛世巅峰,被称为天可汗,名震寰宇。英雄与佳人相伴相随,有上官婉儿、韦氏、黑白丫鬟、新罗公主、折冲府12卫美女卫队长、东瀛少女、流求酋长女儿等12位少女与李显的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
  • 犹太思想家传奇

    犹太思想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天命卡牌

    天命卡牌

    汉末乱世,却有着这样一群被称为天命师的人,他们以凡人之躯执掌着天命之力,三国杀卡牌成为了天命的承载。他们念头一动便可万箭齐发,手掌一挥就能水淹三军。越回这样一个三国,内心是放逐还是孤独,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热门推荐
  • 缘灵珠——众神之毁灭

    缘灵珠——众神之毁灭

    飞花疑似白如雪,斗法台前无生死。明宴暗斗于王府,生死离别缘灵珠。后面暂时还没写——竹子很诚实哦!呵呵
  • 诅咒魔尊

    诅咒魔尊

    嫁衣法,徒劳功。修行千年居然是为他做嫁衣。远古强者投下《无望功》附带诅咒特性,坑害苍生。主角前辈老祖修行《无望功》导致血脉受到诅咒,余下一截指骨指引后世主角复活远古强者。且看主角如何扭转规则成就诅咒魔尊。
  • 伊人泪红妆

    伊人泪红妆

    她是高高在上的替身公主,被众多男子放在心头,当江山遇上美人,谁能换得她的泪与笑?
  • 医览群芳

    医览群芳

    两岁那年,他被师父捡到,自此踏上修行之路。隐居深山多年,终入世俗都市。医览群芳的路上,他自嘲自己是采花大盗,可顾峰这些话,他的老婆们可不同意,因为她们都是自愿的。修行的路上并不一帆风顺,看似平静的都市处处跌宕,若想没有起伏,必先将敌人制服!医者以救人当首,制敌以杀字当头,仙医还是邪医,你切看他纵横都市!
  • 末世之金庸群侠传

    末世之金庸群侠传

    末世降临,所有科技丧失,人们又回到冷兵器时代,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丧尸异兽,却是金庸群侠。江辂前世被一品堂迫害,再世为人,定要在这末世武林中闯出一片天地。
  • 仙剑奇缘:梦红尘锁千秋

    仙剑奇缘:梦红尘锁千秋

    “我不负长白,不负六界,不负天地,不负众生,却独独负了她”他是长白山掌门墨冰轩,是世界上最温柔之人,也是最无情之人,看似心怀六界,可真正入他心的却只有一人。“我努力了这么多年,从来都不懂他,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懂也不想懂了,只笑命运如此捉弄人,为何偏偏我便是命中注定的人,若能从来一次,我再也不要爱上他”她是长白上仙墨冰轩的徒弟叶紫寒,穿越千年只为度六界苍生一个结,却不知这结因她而起,因她而落。“今生所作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可若如能从来一次,在初次相遇她时便把她留下,现在又会不会是另一番风景”他是魔界之首羽雨陌,他本是世上最无情之人,却因她变成最温柔之人,他本是要颠覆六界,却又为她拯救长生。
  • 盛世大矿主

    盛世大矿主

    墨染群山,皎月如镜。此刻,站在暮色之中的楚天杰,望着眼前的小山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黄蟒的托梦和女友的背弃,终于让他毅然的离来了开京城,回到家乡来开采铁矿。迎着透过树梢斑斑点点的照射下来的月光,他向着自家的石屋走去。忽然,他愕然的停住了脚步,诧异的看着石屋里透出的那一缕灯光。阔别了十八年的石屋怎么会有人在?
  • 神话战争纪

    神话战争纪

    从人间到神话的升华,一步步站到皇朝战争中央,东方西方的碰撞,天人之战一触即发。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穿越之代妃出嫁

    穿越之代妃出嫁

    是死后重生,还是莫名穿越,是平凡最真,还是惊天动地……且看她如何代贵妃出嫁,活自我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