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100000017

第17章 七七事变后胡适对日态度的改变(1)

胡适是个始终关心国际政治的学者。早在民国初年,他还在美国留学时,就预见到处理对日关系将是中国的最大难题。他曾因此想到日本作深入的观察,只是他还想不清楚,是作为传道者去,还是作为学道者去。这种不确定的心态,他似乎始终不曾完全摆脱。因此也可以说,他对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始终未能彻底了解。这既同胡适的个人教育背景有关,也同中日两国间充满悲喜剧的历史有关。我们在他的言论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日本往往是毁誉交加、爱恶难定。对日本现代化的成功,对他们善学别人长处、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以及爱整洁与爱美的习惯,他都极口称赞。而对他们某些保守的陋俗也时有讥评,对他们的黩武的军国主义更是毫不掩饰其反感。

胡适对日本人的这种复杂的心态,在后来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难的时期,使他扮演了一个颇富戏剧性的角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侵华战争的序幕。对这一事变,胡适的反应十分平静,平静到近乎不合情理的地步。请看他9月19日的日记:

今早知道,昨夜十点,日本军队袭攻沈阳,占领全城。中国军队不曾抵抗。

午刻,见《晨报·号外》,证实此事。

此事之来,久在意中。八月初与在君(指丁文江——引者)都顾及到此一着。中日战(指甲午之战——引者)后,至今快四十年了,依然是这一个国家,事事落在人后,怎得不受人侵略!(《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0册。)

这里没有愤怒,没有抗议。有的只是自责:40年未能真正记取教训,努力使国家强盛起来,致遭第二次侵略。

同日,胡适应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之请,写《题唐景崧先生遗墨》(唐景崧,清末任台湾巡抚,于甲午之役,中国败绩割台之际,倡立台湾民主国以抗日军,旋即失败。陈寅恪先生的夫人唐莹是唐景崧的孙女。)诗云:

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几支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

这首诗已透露出一种压抑的悲愤之情。但他所悲愤的是中国人空度了“滔滔四十春”。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一些团体,与广大教师、学生,不断有急切要求抗日的表示,而蒋介石国民党当局,以“攘外必先安内”为辞,坚持不抵抗。东三省很快落入敌手。胡适从他的“理性”出发,认为当时中国实无对日作战的能力。因此他拥护不抵抗,并屡次建议与日本“直接交涉”,以求有条件的妥协。他的这一立场,曾受到各方严厉的批评,不少人甚至认为他“媚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进攻中国。至此,蒋介石也逐渐明确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方针。为实现这一转变,蒋介石在庐山召集各界人士举行谈话会,胡适亦应邀参加。

胡适于7月9日离北平去南京,12日赴庐山。(拙著《胡适年谱》及胡颂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均记作7月8日离平,11日赴庐山。但据胡适1937年8月11日给张元济的信所说,是9日离平,12日赴庐山。)

庐山谈话会第一期从16日开始,20日结束。26日,第二期谈话会开始,胡适参加了其中部分活动,于28日下山抵南京。谈话会期间,胡适曾要求政府将华北交涉的全部文件公布,或印成文件分发有关人士详加研究。这一要求的实际意图,很可能是为对日交涉作准备。从他下山后与朋友谈话及向蒋介石进言的内容看,他所关注的是继续从外交途径谋求解决,避免全面战争。但这期间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交涉已毫无用处,主张对日作战。蒋介石本人这时也一再作出抗战的表示。7月13日,蒋下令孙殿英、庞炳勋部向河北进发。这是一个重要的姿态。19日,蒋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日方不尊重中方最低限度的条件,则中国就临到最后关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31日蒋又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进一步表明了“齐心努力杀贼,有进无退,来驱逐万恶倭寇”的决心。自然,在这些公开表示的背后,蒋介石也并未完全放弃外交解决的任何机会与途径。

胡适下庐山到南京后,和所谓“低调俱乐部”的汪精卫、周佛海、高宗武、程沧波、陶希圣等颇多往来,互相交换意见。所谓“低调”,是相对于抗战的主张而言的,即主避战求和。“低调俱乐部”则是他们自相标榜的雅号。

7月30日,胡适到高宗武家,谈及两事:“(1)(对日)外交路线不能断绝,应由宗武积极负责去打通此路线。(2)时机甚迫切,须有肯负责任的政治家担负此大任。”( 《胡适的日记》。)他当天打电话给陈布雷,“勉他作社稷之臣,要努力做匡过补阙的事”,随后几天,他极意谋求与蒋介石深谈对日事。可以推断,他还是希望蒋介石亲自主持对日交涉,“担负此大任”。

7月31日,蒋介石夫妇邀一些人吃饭,胡适以人多“不便说话”,只在临告辞时说了一句话:“外交路线不可断,外交事应寻高宗武一谈,此人能负责任,并有见识。”( 《胡适的日记》。)当天下午,蒋介石、汪精卫都找高宗武谈过话,所谈内容不得而知。后来的事实可以证明,蒋、汪都信托高宗武,要他设法与日方联系。

8月3日,胡适应邀与王世杰谈话,“主张汪、蒋向日作最后之和平呼吁,而以承认伪满洲国为议和之条件”(《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就在这一两天内,胡适还亲向汪精卫提出此主张,汪转告给蒋。而“蒋虑军心动摇,不便由彼呼吁和平,不拟变更应战立场,但令外部仍与日周旋”(《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行。)。

8月6日,胡适面见蒋介石,唯恐谈话之不能尽意,乃先作一长函。主要意思是:“在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理由有三:(1)近卫内阁可以与谈,机会不可失。(2)日本财政有基本困难,有和平希望。(3)国家今日之雏形,实建筑在新式中央军力之上,不可轻意毁坏。将来国家解体,更无和平希望。和平外交的目标:(1)趁此实力可以一战的时候,用外交收复新失之土地,保存未失之土地。(2)彻底调整中日关系,谋五十年之和平。”(《胡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部分日记》,载《近代史资料》,1955(2)。)这次谈话中,胡适并未提及承认伪满洲国的问题。他这时的基本考虑仍是:中国军力,不足言战,战则中央军力必毁。“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

看来,蒋介石并没有采纳胡适的建议。据王世杰记载,蒋介石在第二天举行的“大计讨论会”上,“颇讥某学者(指胡适之———王世杰原注)之主和”。蒋氏其实是作政治姿态,要他的下属相信他的抗日方针已定,不容动摇。而实际上,他仍未放弃与日本的外交周旋,正如王世杰所说“政府既不放弃外交周旋,则胡氏主张实际上并未被蔑视”(《王世杰日记》手稿本,第1册。)。但胡适这时期一再倡言和议,是颇冒舆论之大不韪的。程潜在最高层会议上曾指责胡适为汉奸,居正甚至声言应该逮捕胡适。但胡适自以为是为国家着想,所以甘冒不韪,与他的“低调同志们”继续活动对日妥协。

8月16日,胡适应邀到周佛海家同高宗武、程沧波一起“密商外交进行办法”,并“预计三个月后可开始外交”(《周佛海日记》(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月18日深夜,在周佛海家有长谈。参加的除高宗武、程沧波外,尚有梅思平、顾祝同、郭心崧。他们商定由胡适与陶希圣再去见蒋一次。(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3册。)周佛海并要求胡适“在国防参议会约集同志,制定方案,促进外交”(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13册。)。经陈布雷安排,8月19日,胡适与陶希圣同见蒋介石,“谈话不很有结果”。蒋氏却提出要胡适“即日去美国”的建议。由于此时胡适力主和议,而蒋介石的态度是对日作战,他不知道此时去美国“能做什么”(《周佛海日记》(上)。)。

8月28日,在程沧波家里,胡适与周佛海、高宗武、梅思平再次聚谈。30日,周又将胡适与高宗武邀至家中“商对日外交进行步骤及要点等具体方案”。他们将所拟方案交给蒋介石,“蒋先生已完全同意原则”。周佛海认为胡适是主张对日交涉的有力分子,故不愿其赴美。但考虑蒋介石派胡赴美“意旨已决”,只希望他尽量暂缓赴美。(参见《周佛海日记》(上)。)

这就是说,直到8月底,胡适还在为和议奔走,仍想避免全面战争。

在蒋介石的一再督促下,胡适终于答应赴美。8月29日,王世杰奉蒋介石之命,与胡适商议赴美计划,但未获具体结果。大约此时,胡适尚未由主和转到拥护抗战的立场上来,故一时难以形成赴美开展工作的计划。8月30日,王世杰向蒋建议加派钱端升、张彭春赴美作宣传。至9月初,蒋氏最后确定派胡适、钱端升、张忠绂三人赴美,为中国抗战作宣传,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这是胡适对日态度转变的一个关键。这时,他开始劝导汪精卫、高宗武等,不要太悲观。承认他们“当日未免过虑”。9月8日离开南京时,他明告他的“低调同志”汪精卫、高宗武、陶希圣三人说:“我的态度全变了。我从此走上了‘和比战难百倍’的见解。”(《胡适来往书信选》(中),364页。)

究竟是些什么因素促使胡适对日态度发生这一重大的变化呢?

这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对日本的观察。七七事变后,日本虽口称“不扩大方针”,却一直坚持要中国完全屈服于日方的要求,连蒋介石所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条件,日方也不肯接受。事变一个月后,日军又向上海发动攻击,并轰炸南京,在在都表示出日本要灭亡中国的野心。上海战事的情况,胡适曾在国防参议会中听过马君武和沈钧儒的报告,南京的轰炸,则更是目睹身受。日军的侵略气焰逼人日甚,这不能不使胡适考虑他的和议主张究竟有无实现的可能。

这里不妨回顾一段插曲。1935年7月,胡适的好友丁文江曾为《大公报》撰写“星期论文”:《苏俄革命外交史的一页及其教训》。丁氏劝蒋介石学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新政权,为赢得一段和平的喘息时间,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保住新生的革命政权。丁氏这个历史比喻很不恰当,但却颇引起胡适的兴趣。他随即写了《苏俄革命外交史的又一页及其教训》。大意是说,列宁下决心不惜代价去换取和平,结果却没有达到目的。开始是国内敌人的进攻,接着是协约国的干涉。苏俄后来得到的和平,不是靠不惜代价的让步换得的,而是用战争打出来的。当时他曾问到:“如果万分退让的结果,还换不到那最重要的一件事(指和平——引者),我们应该走什么路?我们应该准备走什么路?”(《独立评论》,第167号。)可以说,七七事变后,经过一段奔走和平的努力后,胡适自己重新回答了他两年前提出的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黄金荣,自幼就喜欢与地痞流氓交往,后来,考入上海法租界老北门麦兰巡捕房当探员。他用“贼喊捉贼”的办法提高了自己在租界的威信,后升至督察长。他走私鸦片、开设赌台,牟取巨额利润。他还涉足娱乐业,进入金融界、工商界,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解放后,势力渐弱的黄金荣留在了上海。1951年5月20日,他发表《自白书》,表示要“洗清个人历史上的污点,重新做人”,最后,老死家中,他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千回百转、坏事做绝,却能怡养天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热门推荐
  • 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据一些研究机构统计显示,对哈佛学生的心理测评一一积极、情商.抗挫折.压力调试、爱心等分值远高于同类学府。哈佛的心理训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比他们的专业素质更多地成就了哈佛毕业生。
  • 虐恋仙

    虐恋仙

    顾念只不过只是比较喜欢虐文而已,却不想,自己会有一天也会处于虐的惨无人寰的境地。咳咳,此处所说的虐不是虐心的虐,而是虐身的虐。大家就将就点看吧。
  • 商女无良:腹黑暴君请绕道

    商女无良:腹黑暴君请绕道

    什么命运之类的还真是够够的了!她苗进怡在现代受了18年的唯分制生活,天天被人恭维,却没有一个人是真心的,最后还被闺蜜给抢了男朋友,心悸发作给死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穿了就穿了吧,正好忘掉之前的一切,好好的再开始生活,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这让她刚穿越就要嫁给别人算个什么?算了,看在白嫩嫩的小弟份儿上,她就暂且将这怒气放一放好了。小相公是个穷酸书生,病秧子?没事,他只管负责走他的光辉仕途就可以了,有她在,还怕这日子过不好?她的商产正做得蒸蒸日上,小相公上京赶考回来了,连带着有个新身份,那个,相公哈,能不能饶了为妻这一次?
  • 驱魔学生

    驱魔学生

    命运总是捉弄人,哪怕是鬼也不例外。短篇感人驱魔学生献上。
  • 智慧茶坊:一本你不能不读的智慧行囊

    智慧茶坊:一本你不能不读的智慧行囊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来破解智慧与人生息息相关的微妙关系——读后会让你所面临的困惑之心“茅塞顿开”。本书所表达的禅悟之境,旨在告诉读者:“人生的高山是自己。”让我们赴一场心灵的约会:用知识破译人生密码,让智慧敲开成功之门!让生活瞬间擦亮心灯!
  • 终极三国之孙尚仁

    终极三国之孙尚仁

    终极三国这部电视里面有孙家大小姐孙尚香,这个故事里面还有孙家二小姐孙尚仁,讲述的是一个穿越者不安分的故事。
  • 王储黑少,别装了
  • 百异图志

    百异图志

    第一人称纪录,世间百异。记载这各种奇异的怪兽。
  • 恶少追妻:法医麻麻快跑

    恶少追妻:法医麻麻快跑

    作为顶尖医学世家薛家第十三代的唯一传人,薛桐桐肩负着延续薛家香火的重大使命。没男人怎么办?那还不简单,偷呗!偷个宝宝,薛家的香烟不就烧起来了吗?六年后,当薛桐桐带着天才儿子回国,却好死不死地又遇到他。“女人,六年,别来无恙!”“你说什么?我根本不认识你啊!”“那你怎么解释你家儿子,这张和我一模一样的脸?”他邪魅地指了指身边的小包子。“你知道我医术超群,整容又不是难事!”某女睁眼说瞎话。“嗯,脸可以整……薛法医,你不妨给我和你家儿子做个亲子鉴定!”“……”某女挠心。
  • 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

    本书起自王莽新朝,终于蜀汉、曹魏灭亡,晋室开基,前后共两个半世纪。对朝代兴亡,尤为关注。对王莽的伪善面目,有深刻揭露。光武中兴,东汉文治武功一度取得辉煌成就。但由于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制度,后继帝王昏庸淫乱,外戚干政,宦官肆虐,军阀横行,终导致帝国覆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书中引用材料,大都来自正史,对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较细记述。个别地方,沿用历史小说,如张飞(实为刘备)鞭督邮,诸葛亮用空城计(属虚构),目的为增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