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700000022

第22章 天人合一(2)

第二,"一切天人,悉由运度"。道教的"三才"、"三盗"思想是天人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天人合化思想的重要体现。这种天人关系的变化是与宇宙运动有着密切关系的。其思想具体体现了"与时偕行"、"应天顺人"、"会机契运"等内在运动演化之属性,即"天人之道远而应近,与时偕行者,是应天顺人;如不得时而动,终莫能会机契运也。"《道藏》第2册,第761页。对此,《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认为:"一切天人生死根本悉由运度。"《道藏》第1册,第70页。"运度"是天人"会机契运"形象而具体的表达,是天人关系在宇宙运动与演化中具体质量及数量状况的体现。这种"运度"的状况决定了天人关系的状况,是对天人关系的"合化"的具体质量的把握。"三才者,轮转和合也"、"天地万物与人而成其变化"则是道教"天人合化"运动在"三才"方面的反映,体现了天人"和合"与"变化"的相互关系,并且使天人关系具有"种种变化,天人交畅矣"《云笈七签》第2432页。之特性。即天人合化的目的是通过天人"变化",实现由"不和"到"合",由"合"到"畅",由"畅"到天人"合化"的最终目标,实现天与人在宇宙运动中新的和合,达到天人关系的舒畅顺同之效果。当然这种变化完全是由于"三才"的"运度"所决定的,是天人的运动和转化所产生的结果,具有自然意义,而非人为所决定。

第三,"以人胜天,以天胜人"。道教在总结天人合化的标准和目标时认为:天人合化之目的是要实现人与天之间的平等互信,相依相生。即"以人胜天不可也,以天胜人亦不可也",人天互不胜是实现天人平等的基本前提,是道教天人平等观念在天人合化中的重要体现。宋代林希逸在《南华真经口义》中对天人由"合化"到"合一"的内容和目的解释时认为:

一,自然也,造化也。好与弗好即好恶也,其一同也,其不一异也。好恶之有异同皆不出乎造化之外,故曰: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人能以好恶为同则知天者也。故曰其一与天为徒。若以好恶为异则知人而不知天者,故曰其不一与人为徒,以人胜天,不可也,以天胜人,亦不可也。《道藏》第15册,第730-731页。

这里表达了天人之间由"合化"到"合一"关系变化的整个过程,这种过程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天人合一"之"一"是天地造化形成的宇宙运动之结果,其内容表达了天地运动所具有的"好"与"恶"。即"好"者为"同"为"一","恶"者为"异"为"不一";二是在天人关系中人如果能与天为徒,将自己的好恶与天之好恶为"一",则"知天者"即能够从主观上认识和了解宇宙运动变化之规律;反之如果不将自己之好恶与天之好恶相"一"而为"异",天人关系则表现为"不为一"而人则"不知天";三是天人合一、合化思想表现为天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关系具体表现为"人胜天不可"、"天胜人亦不可",天人二者"互不胜"是道教天人合化运动观的思想基础。

四"人有生死者,非与天道不同也"

——天人同命

道教天人合一形成与演化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即表现为"天人同命",这种天人同命是宇宙运动所具有的本然内容,也是道教对于天人合一关系发展和演化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门中人看来,生命体与宇宙中的诸多天体一样,其本原都是"道"。人类生命与宇宙之间其他生命或物质存在的"共原性"决定了彼此的相关性。"詹石窗《论生活道教》,叶至明主编《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道教天人同命表现在天人"即一物",这种"一物"所代表的内容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同实而异名"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共原性"。

第一,"知天尽神,致命造玄"。道教认为天人万物乃可归之于"天"、"命"、"神"、"玄",但其具有共同属性,即"天此非天"、"神此非神"、"命此非命"、"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天地人命神玄"、"即一物"思想充分表达了道教天人合一、天人同命的思想。《无上妙道文始真经》认为:

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玄。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造玄,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玄,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异名。《道藏》第11册,第513页。

其中天人之间具有"名析同实"、"同实异名"之属性,这种思想在道教早期著作《太平经》中就有记载:"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太平经合校》第124页。其思想包含了天人同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命与天命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天地"所具有的本质本然属性所决定的;二是人命与天命都取决于天地宇宙运动所具有的运动规律,要使人命"安",其前提是必须"先安其天地";三是人命安与天地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统一体,只有天地安,才有人安。但是,人安对于天地安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人乃为天地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只有天地与人均安,天地人"然后可得长安也",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所具有的"天人同命"思想。

第二,"知天知人,知命知义"。道教认为要了解天人所具有的"同命"属性,就必须"知天"、"知人",只有既知天又知人,才能避免在天人合一过程中"以命废义"、"以义废命",从而实现天与人之同命。南宋道士禇伯秀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中说:

知天之所为,命也;知人之所为,义也。知天不知人则以命废义,知人不知天则以义废命,皆道之一偏而非至也。以其所知,养其所不知,则生也,自然而已,人之所为必资所养而后致。《道藏》第15册,第265页。

道教认为要实现天人同命,就应当"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在天人合一关系中实现其知"天人"知"命义",才能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同命之目的。大约形成于五代时期的《真气还元铭》认为:"人有生死者,非与天道不同也。"《道藏》第4册,第880页。唐代《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说:"人本与天地同生于虚无,何天地则能齐其寿,而人不能存其形,是道不负人,人负于道也。"《道藏》第23册,第683页。元代金月岩编《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中说:"天地有自然之气,气有自然之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道藏》第4册,第977页。虽然天人同源,天人具有合一同命之属性,但由于人不按照天人关系的本质属性处理好人与天之关系,做一些违背天地之本然的事情,最终天人虽然同源同生,但不能同寿。

第三,"天人同胞,物我同体"。人们的所作所为一切都需要与宇宙的演化相适应,如果人们单纯地从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行为可以不受天之制约,任意的为所欲为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人们的一切行为包括人自身都是宇宙的产物,都离不开天地之造化。"在养生家的眼中是天地同流,人神一体,天人合一。比如周天这个概念源于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古代养生学家发现人体有365个穴位分布在全身,这与天体有365度相吻合。"张振国《返朴归真道教与人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207页。宋元之际学者郑思肖编集的《太极祭炼内丹法》中说:"一切天地造化,断断不离我一身之中,然或一意执我之身,实为天地造化。"《道藏》第10册,第468页。要实现天人同命同寿之目的,就必须遵循天地之造化规律,顺道而为之,才可以与天地同命同寿,并实现天人关系的"自然平等"。关于这种"自然平等",郑思肖编集的《太极祭炼内丹法》认为:

天人吾同胞而物我同体也。饥溺犹己而哀乐不殊也。要在学者,日用常行,方寸澄静,表里明洁。如春行冰泮,云散月明,合内外翕关之机,生生而不息,通幽显晦明之理化,化而常存,应物无私,随应随静,必得一切天人七光,灵识四生六趣,乃至昆虫草木与我混融一性,俱入自然平等。同上,第441页。

这里从"天人"、"七光"、"灵识"、"四生"、"六趣"乃至"昆虫"、"草木"等与我混融,表达了人与万物具有同生同命之属性,其特点乃为天人具有"同胞"、"同体",相互之间具有"饥溺"、"哀乐"之共同属性。在生命的运动与演化之中具有"生生不息"、"化而常存"、"应物无私"、"随应随静"之生命运动属性。天人之间的生命运动与演化具有"必得一切"之功能,展现了天与人生命之间具有"一性俱入"、"自然平等"之属性,充分反应了道教天人合一、天人同命所具有的生命运动与演化之特点。

§§§第二节天人合一关系的主要内涵与本质

道教天人合一关系的发展与演化是建立在宇宙运动与演化基础之上的天人运动,其本质体现了道教对于天人关系本质自然的认识与把握,是对宇宙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命意义的天人运动与存在形式的理解,是宇宙观与天人观共同具有的天人运动关系自然之体现。"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而达到成熟。张载、二程发展了孟子学说,扬弃了董仲舒的粗陋形式,达到了新的理论水平。"张岱年著,邓九平编《张岱年哲学文选》(上),第599页。"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两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张岱年《宇宙与人生》,第77页。道教从宇宙运动与演化过程中看待天人合一的运动与变化,认为天人合一是动态意义上的天人观,其在运动与演化发展中具有不同的运动表现形式及存在内容,展现了道教对于天人所具有的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关系的认识与了解,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天人同心"、"天人和顺"、"天人合同"、"天人为一"等方面,是道教天人观重要的内容与体现,表达了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自身特点与本质内涵。

一"天心本与我心同"

——天人同心

道教关于"天人同心"思想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关系的核心和基础,是道教天人合一关系的本质内容。具有"儒佛仙"合一特征的朝鲜"天道教教理是"人乃天"。"人乃天"意味着人就是天,按照天理和天命修行,人心和天心就会联成一体"。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天人同心"是道教道之"本心",即"道外无心,心外无道,即心即道"等思想在天人关系中的内在体现与心理反映,"道之无根,以心为根"对于天人关系的影响则具体表现为天人之根系于"心"。

第一,"天地人备,三合同心"。天地人与道具有"实同"之属性,其根源在"人心",充分证明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所具有的"心本"主义世界观。对此,南宋道士东海青元真人《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中认为:"道者,天地与人实同,其根在人曰心。"《道藏》第2册,第251页。道教将天人同心思想最终归结到"道德"标准,认为只有天人同心才能"成德",德之标准体现在天与人心之合,即天人同心观,并将这种"三合同心"认定为天地人所具有的"德"之属性。"天地人备,天地人三合同心,乃成德也。一事有不和,辄不成道德也。"《太平经合校》第392页。说明道教关于"天人同心"思想对于"天人合一"的重要意义。天人"一事不和"就不会有"合一"之理。所以,"心与理融,天人合德,方知所谓修心即修道也。"《道藏》第24册,第87页。道教天人同心思想希望人们通过修道达到人与天"心"之同通融合。道教天人同心思想反映了道教"心本论"所具有的内容,强调在天人同心关系中人之"心"所具有的本体地位,夸大了心在天人关系中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

第二,"主于人心,主于天心"。北宋邵雍虽为名儒,然其学说师承有本于道教,其在《伊川击壤集·天人吟》中对于如何发挥"心"在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作用时认为:"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天之与人相去不远,不知者多,知之者鲜。身,主于人心,主于天心,既不乐身,何由安。"《道藏》第23册,第568页。这里表达"心"具有的作用,即"身安心乐"、"乃见天人",要实现天人同心之目的,就必须使人之"心乐",因为人身具有"主于人心"、"主于天心"之特点,只有"心乐"、"乐身"才可以实现天人之"同心",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同心之目标。道教天人同心观念表明了道教"天人合一"思想是建立在"天人一心"理论基础之上的。邵雍在《伊川击壤集》中对此认为:"天虽不语人能语,心可欺时天可欺,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道藏》第23册,第567页。天理中包含着人天合心之规律,这个规律的根本与关键就是"同心"。

第三,"体与道合,心与天同"。陈景元集《西升经集注》中说:"体与道合是身之虚也,心与天同是心之无也,身虚而万物自至,心无而和气自归,故虚无者,无为之至妙也。"《道藏》第14册,第592页。"体与道合"、"心与天同"是道教天人合一、天人同心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道教对于天人合一、天人同心关系的认识,体现了道教基本的天人同心观。所以,道教认为天人合一、天人同心之关系,其本质乃为宇宙万物之基本属性。金代刘处玄注《黄帝阴符经注》中云:"天人者,人性通于天也。合发则心尽于物也。"《道藏》第2册,第819页。说明天人同心乃为"人性"与"天性"之通,其基本之属性乃为"心尽于物",人之心能动地反映了天人关系中宇宙万物所具有的基本之属性,天人同心不过是这种天性与人性之"合发"而已。"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止片时,以心观道道即心也。以道观心心即道也。"《道藏》第23册,第753页。这里道教将"人心"与"天心"合和,这种"天"乃为"道",并将这种天人同心认定为"心"与道同。

第四,"性定神安,神安心运"。在道教看来,心不但是人身四肢百骸之动力,而且还体现出其"知天地禀道而成"等特性。在天人合一关系中要做到天人同心,就要使人"性定神安",使人"心运冲和正一之气",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同心之目的。对此,《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认为:

人身四肢百骸所以动者,心也。乃知天地禀道而成则有生而有死,人身因心而运则有吉而有凶,在乎智人所行,则可鉴善恶之召也。夫心者,神也;神者,性也。性定则神安,神安则心运,使心运冲和正一之气。《道藏》第17册,第51页。

道教认为天人同心的原因在于"天心本与我心同"。因为"天人合一"的根本在于"合心","心不同"则人天"不通"。天与人只有做到"同心",才能实现天人关系的"和谐"与"合一"。只有心同心合,才能一合百合,实现天人的和合共生共荣。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热门推荐
  • 独家盛宠:厉少的腹黑小娇妻

    独家盛宠:厉少的腹黑小娇妻

    她被人下药,脱光衣服,丢在导演的床上。醒来时,无数镜头对着她,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她是靠潜规则上位的绿茶婊。她身败名裂的时候,他没有相信她,“你说的话,到底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冷冷地对她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她发现自己有身孕的时候,他怀里搂着其他女人,神情冷漠,“请你马上从这里滚出去。”她失去孩子的时候,全城都在盛传他与富家千金即将结婚的好消息。
  • 冷酷王爷的弃情妃

    冷酷王爷的弃情妃

    好姐妹一朝穿越,一个,穿越到龙晋王朝,被生性风流其骨子里不知情为何物的混蛋二王爷缠上。一个穿越到龙秦王朝,受到了冷酷傲气三王爷的气!两个,都不是什么好男人,一个风流,一个冰山,看我们姐妹如何戏耍于你们,令你们成为我们的的爱情奴隶的!
  • 故乡怪谈

    故乡怪谈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故乡,都会有一些传说,这些传说神秘诡异,更重要的,有些还很真实,我的故乡就有些真人真事的诡异传说,这些传说都曾确确实实的发生过。现在我把他们整理出来,说给你们听听,你准备好了吗?
  •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历史就这四张脸:千朝万代,就这四张脸皮

    知名通俗历史作家罗杰从战争篇、帝王篇、暗杀篇、悬案篇四个方面,以探索发现手法解读从远古到民国鲜为人知,又悬念丛生的战争密码、帝王旧事、暗杀玄机和史案真相,解读历史的这四张脸皮。
  • 凭借印记来世寻你

    凭借印记来世寻你

    “我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下脚步。”她这么对他说。“没关系,我跟上你就行了。”他笑答。
  • 霸王成神传

    霸王成神传

    一代宅男刘芒,学校受尽欺负,却一天还是做着中二病,垃圾的不能再没用怂货,偶遇到一个机遇,从此称霸异界
  • 王爷的妖孽宠妃

    王爷的妖孽宠妃

    她是一名新时代杀手,却因为一次车祸而穿越到一个架空时空父亲不疼;姐妹不和;夫君不爱;陷入各种全套陷阱全因为几乎身边的人都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的双重身份,作为一名新时候女性,芸馨智斗小三;庶女妹妹,征服夫君从此隐退江湖,只做王爷妻。与你浪迹天涯!
  •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

    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气

    天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无限现实

    无限现实

    无限世界,你拥有的永远只是挣扎。孙烛,一个恶魔的仆人。他将掌握无数人的生死,却也将永远的成为仆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