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500000026

第26章 “言外”—“象外”—“韵外”(4)

唐代司空图把这种“意”在“言外”、“象外”、“景外”、“韵外”的思路推到极致。他说: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言韵外之致耳。((唐)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续诗品注》,47页。)……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同上书,48页。)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同上书,52页。)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同上书,21页。)司空图在这里提出“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在“咸酸之外”、“韵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提法,是对刘勰的“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第一,司空图把“言外之意”的话题,改变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以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话题。“韵”、“味”、“风流”的问题,都是直接涉及诗歌的美质问题,韵美是从音乐的韵调之美引申出来的,味美则是从饮食之美引申出来的,“风流”之美则是从人的气质之美引申出来的。司空图从诗美的角度来切入“言外之意”命题,视点转化为美学的。第二,司空图的论述,不限于“言外之意”,还提出“象外之象”的重要命题。这比“言外之意”又进了一步,因为言辞说到底要描绘形象,而“形象”是作品的核心,其重要性超过了语言。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是什么意思呢?他在《诗品·雄浑》中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对此,孙联奎在《诗品臆解》中说:“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意思就是说,这里有一个虚实关系问题,第一个象是实的,第二象是虚的,但虚的象乃出于实之象。就像亭屋的“主人”作为虚象,实乃出于“山水亭屋”的实象。正像黑格尔所说的:“无过渡到有,但有又扬弃自己过渡到无。”([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三,对言内与言外、象内与象外、韵内与韵外的关系的辩证的理解,司空图认为要达到意在言外、象在象外、韵在韵外,关键还是要经营好“言内”、“象内”、“韵内”。为此,他提出了两点看法:一要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就是“言内”、“象内”、“韵内”的景物,对此景物,要写得鲜明生动,似乎能置于眉目之前;在“近”的景物达到“不浮”而鲜明的情况下,那么“远”的(也就是“意外”、“象外”、“韵外”)意味,也自然就会永远说“不尽”。二要以“全美为工”。就是作品中的一切都要美,主旨要美,词语要美,形象要美,结构要美等,只要实现“全美”,“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就自然达到了。唐以后,值得提到的是宋代梅圣俞的说法: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梅圣俞其实更明确地说明了如何才能达到“意在言外”:第一层是“言内”、“景内”、“象内”、“韵内”,要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第二层是“言外”、“象外”、“韵外”,能实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唐宋以后,这类说法很多,但大体上未超出司空图、梅圣俞的看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中华文论的“言外之意”或“意在言外”的语言“策略”,与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观念是息息相通的。如前所述,语言本来是一般的概括的,它无法表达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更难于表达“赋家之心”、“诗家之景”的幽深微妙。但是我们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与表现两种功能。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的名称,而是概念与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东西,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0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例如“花”与“鸟”这两个词,它们当然是对于各种各样的“花”和“鸟”的抽象,它们无法作用于我们的感觉,任何人都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一般的“花”和“鸟”。我们只能用它们或指称或判断或推理,例如说“花是一种植物”,“鸟是一种动物”,“种花养鸟可以达到休闲目的”等。但是,“花”(汉语huɑ,英语flower)、“鸟”(汉语niɑo,英语bird)都有“音响形象”,当我们听到“huɑ”、“niɑo”或“flower”、“bird”这两个词的声音,就会在头脑中唤起那鲜艳美丽的红花和天上高飞的鸟的形象。它们已经属于我们的感觉、表象与想象。这就是“花”与“鸟”这两个词的表现功能。诗人就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这种表现功能,写出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类诗句,因为在这里不是用词语去指称去判断去推理,即“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严羽语),而是以“音响形象”唤起我们的感觉。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主要的地位,因此诗人作家就可以在作品中真切地、生动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就感觉化、心理化了,语言就可以突破自己一般性的局限,以词语去描写景物,以传达那似乎是不可传达的诗情画意,收到“意在言外”的效果。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那些只能粗略标示出某种感情的字眼,如‘欢乐’、‘悲哀’、‘恐惧’等,很少能够把人们的亲身感受到的生动经验传达出来。”([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8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还只是运用了语言的指称功能,无法唤起人们的感知、联想和想象。然而,“当人们打算较为准确地把情感表现出来时,往往是通过对那些可以把某种感情暗示出来的情景描写出来,如秋夜的景象,节日的气氛等”(同上书,87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音响形象”和表现功能这一面被突出地强调了,语言已经间接地却是强烈地唤起我们的感觉、想象和其他心理机制。例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首诗传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从何见出呢?“玉阶”、“罗袜”、“水晶帘”所织成的画面,让我们感觉到久久站在这里的是一位穿着豪华、贤淑、文静的女子。夜已经深了,连白露都侵入了她的罗袜,她独自一人,久久站在这玉阶上,似乎满怀惆怅、忧伤。她是否在等候什么人呢?幽怨之情,已在言外。她回到她的寝室,放下了窗帘,却并无睡意,望着月亮叹气。玲珑的秋月似乎更反衬她的哀怨。全诗除标题外,无一怨字,但哀怨之情见于言外。因为作者通过语言表现力给我们提供了形象,我们可以从这形象中解读出形象之外的意味来。总之,“言外之意”充分运用了语言的“音响形象”和表现功能,使诗人作家获得了传情达意的欢乐。美在“言外”、“象外”、“韵外”。

四、性情、意味———文学作品的“至处”

中华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与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根本不同。中华古代文论认为,“诗之至处”是诗人的性情,是主体的诗情画意,是那种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的思致情性。西方文论的形式论则认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或“至处”,是语言和语言的结构。一个崇尚诗人所展示的内心世界,一个推崇诗人所展示的语言技巧。

在文学作品言、象、意三层面中,哪个层面是文学作品的“本体”呢?因“本体”(Ontological)一词歧义太多,我们不妨从清代诗人、文论家叶燮的《原诗》“诗之至处”一语中挑选出“至处”来取代“本体”这个词,因为“至处”就是根本点、突出点和极点,容易被我们所理解。

(一)“得意忘言”中华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与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根本不同。中华古代文论认为,“诗之至处”是诗人的性情,是主体的诗情画意,是那种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的思致情性。西方文论的形式论则认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或“至处”,是语言和语言的结构。一个崇尚诗人所展示的内心世界,一个推崇诗人所展示的语言技巧。

中华文论的作品“至处”的思想来源是庄子。《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所追求的是“道”(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意”),如果追求到了道,其他也都不重要了。鱼捕到了,那么渔具当然不重要了。兔捕到了,当然捕兔的工具不重要了。意(道)得到了,当然作为获得“意”的工具的言就不重要了。“得意忘言”可以说是庄子言意关系最彻底最终极的说法。中华古代文论受庄子影响甚深,一直认为“意”(实际相当于道家的“道”)是最重要的,在言、象、意中,意为根本,“意”(包括情性、性情、情、志、体验、赋家之心、诗家之景等)是“诗之至处”。前面我们论析过,刘勰追求“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632页。)。唐代皎然则说:“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唐)皎然:《重意诗例》,见李修生主编:《历代诗话》上册,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如果说刘勰还没有与庄子的“得意忘言”的思想接通的话,那么皎然的“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的说法,就把庄子的哲学语言“得意忘言”转化为诗论语言,而且强调庄子的“忘言”的旨意。宋代苏轼则在《既醉备五福论》中说:“夫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元代元好问认为,对于诗来说,“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元)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序》,见何文焕辑:《全元文》第一册,309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他的提法与皎然的提法是一致的,认为诗根本不在文字语言,而在“情性”上面,这也就是庄子“得意忘言”的意思。清代刘熙载说:“杜诗只‘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清)刘熙载:《艺概》,见陈文和点校:《刘熙载集》,97页。)他以杜诗的“至处”把上面的思想具体化了。以上资料都具有代表性,深刻说明人们理解诗的“至处”,仍然以“意”为根本,“得意”就要“忘言”。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追问一下:“得意”的“意”的含义是什么?或者“但见性情”的“性情”又是什么意思?或概而言之,文学作品的根本和“至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作了认真明晰回答的主要是明代的诗论家王廷相、清代的学者王夫之和叶燮三人。王廷相《与郭阶夫学士论诗书》中说:夫贵意象透莹,不贵事实粘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之也。

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王廷相:《与郭阶夫学士论诗书》,北京,中华书局,1981。)王廷相认为,诗歌既非事实的客观叙述,也非感情的直露抒发,作品的根本是要“示以意象”。“意象”才是诗的“至处”或“本体”。

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意象”已不是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中的“意象”。刘勰的“意象”是“胸中之竹”,是未定型的“心象”;王廷相所说的“意象”已是“手中之竹”,是作品中情与象的艺术结合体,是作品中的生动独特而又具有普遍性的形象。

王夫之则认为,“诗言志”,但“志”、“意”并不是诗的根本,把一般的“志”、“意”看成诗歌作品的根本,那是“腐儒”之见。

同类推荐
  •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

    《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收录了纳兰容若的诗词作品。《最忆西窗同剪烛:纳兰容若词全集》收录了梦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梦江南·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梦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梦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梦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等作品。
  • 用情点击

    用情点击

    本书以“点击广州时政,刻录广州映像”为主线,精选了作者近十几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的新闻报道、评论、纪实作品,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的双层视角,记录和评述了广州在高等教育、政治建设等各方面的表现。
  • 大眼瞪小眼

    大眼瞪小眼

    在莆田市文联的支持下,经市杂文学会同仁的努力,现在出版的“莆田杂文丛书”一套,有:陈天宇的《伪名人时代》、郑国贤的《鲁迅的鼻子》、许咨新的《呼唤清风》、蔡忠辉的《易变的脸》、邱南强的《灵魂的舒展》、李金贤的《猫眼内外》、潘真进的《照镜解闷》、郑志忠的《古典情思》、郑庆彬的《嘶哑蝉声》、郑玉珠的《大眼瞪小眼》。丛书的出版将成为莆田文学创作史上一件盛事,也将为莆田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热门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将门商女:娘子来了

    将门商女:娘子来了

    一场一手遮天的阴谋,精忠报国的靖国公将军府一夜间惨遭灭门,41条人命,竟无一幸免。大小姐福泽,浴火重生,只可惜却落在平凡家,看似毫无联系,却视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爹不亲,娘不爱的养女,一个连丫鬟老妈子都不如的小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看她如何走出平凡小家,剥开身世,洗刷冤屈,开创自己的商业帝国,走向传奇......
  • 天人变

    天人变

    某化形了一半的兽类站在一群小兽面前,身后是一块大大黑板,上面抽象地画着几个小人和一个大大盘子,说道,“孩子们,跟我念,谁知盘中餐,个个皆辛苦!”……“爸比,我们人族以前真这么厉害么?那些妖兽我们想吃谁,就吃谁?”孩子童真道。年轻的父亲此刻脸上似乎也焕发出了神彩,“当然啦,爸比跟你说,当年……”……绝症青年苏恪宿醉坟场,一觉醒来后,世界变了。
  • 异世催眠

    异世催眠

    一个穿越到古代的催眠师,做了几年小偷,遇到了风起云涌的年代……
  • 风月一笑思无期

    风月一笑思无期

    问世间情为何物?答曰:一物降一物。风月: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心塞。苏南:我爱的人爱着一个不回家的人,心塞塞。司无期:成就霸业,一统江湖!哎哎,好歹我也是主角,砍我干什么?文艺版:贪狼星与帝王星本就是相克的两星,一星不顾常伦要扰乱这天下,一星身带天命要平了这乱世。此世间人皆猜这风月仙子是那帝星,还是那温雅右相是贪狼?却不知一切从一开始就已经乱了。两星相慕,一个爱不得,一个爱而不得,不提也罢,也罢啊
  • 为器而生

    为器而生

    他,为器而生,为器而活。而这器里又隐藏了什么玄机?且看他如何踏上修炼之路,成就器道的颠峰。
  • 那年,我们走进高高的兴安岭

    那年,我们走进高高的兴安岭

    他开山辟地,第一代林业创始人,他一介学着,为了工作他们来到大森林,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辈们。
  • 灭天修罗

    灭天修罗

    半醉半醒伴浮笙一生一世一倾城为那一世倾城;为,那一世倾城;为那一世,倾城。
  • 唯我不在你身边

    唯我不在你身边

    冉忻云,神魔胎体,六界之孽,一出生便被众神封印在九层云里塔中,被诅咒得到爱情便会灰飞烟灭。慕容熙,四大家族之首的空族嫡长子,为救兄弟性命,上云里塔夺取天悦地莲,救出冉忻云。寒刃派墨痕朗为爱倾尽所有,最终轮为普通人,却心甘情愿换取冉忻云的一线生机。且看他们如何虐心,如何守护。
  • exo之女扮男装混迹娱乐圈

    exo之女扮男装混迹娱乐圈

    本文主要讲的是一个高中女生在暑期女扮男装离家出走来到韩国,无意之间被韩国新崛起的偶像公司星探发现,之后女主在偶像公司混的不亦乐乎,与一个个花美男组成新人气偶像Fairy,于是意外遇到亚洲偶像天团exo,就这样他们的命运就此改变。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关怀,让他们更加理解对方,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相爱吧,exo!『行星妹子们多多支持啊,一起加油吧,加油↖(^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