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7500000016

第16章 感物—言志—原道(5)

这种宇宙图景与西方人所描绘的上帝与人间对立、此岸与彼岸对立、本体界与现象界对立的图景不同。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作为具有超验性质的观念,必然要影响到中华文论,特别是中华文论中的文学本原论。钱穆说:“中国文化精神在重此心天合一之人生共相,故文学艺术诸种造诣,亦同归于此一共相,而莫能自外。”(钱穆:《中国史学论文选集》第二集,111页,台北,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5。)中华古代文论的文学本原论,就其终极而言,原于“天人合一”之道。产生于汉代的《诗纬·含神雾》明确指出:诗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万物之户也。(《纬书》,见《先秦两汉文论选》,47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这与《毛诗序》可以参照起来理解。《毛诗序》除了强调儒家诗歌的“教化”传统外,也讲“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虽然这也是从诗的功能上讲的,但其中提出“动天地,感鬼神”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汉儒心目中,诗与天道是有关系的。此点过去没有被加以注意,是一种学术遗憾。另外《纬书》明确指出了“诗者,天地之心”,把诗与“天地之心”直接联系起来,很值得重视。可惜的是,只是指出了这一点,没有进一步阐述,这是个遗憾。这个遗憾,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篇,终于得到了充分的“阐释”。

刘勰的《文心雕龙》共50篇,“原道”为首篇,所讲的就是文学原于什么的问题。刘勰认为,文学原于“道心神理”: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牲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1~2页。)这是一段像诗一样美的文字,又有深刻的思想。在这段话中,刘勰既继承了先秦以来儒、道各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时又有力地将“天人合一”思想运用来分析文学的本原。第一,将天、地、人称为“三才”,它们的地位有“高卑”的区别,但它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战国)庄周著,王先谦注:《庄子集解》,见《诸子集成》第三册,13页。);同时人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人乃“性灵所钟”,“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是自然中最具有能动性的。第二,大自然是无比美丽的,所谓“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所谓“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这是自然本体的“文”,是自然呈现的“诗文”,这种“诗文”是自然的,不必经过“外饰”的。第三,既然自然本体都有“诗文”,难道作为天地之心的人,就没有“文”吗?当然有,这就是“人文”,人自己的“诗文”,这就是引文中“夫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的意思所在。第四,人创作的诗文是怎样来的呢?“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太极,就是天道,就是天地未分的那种混沌状态。原来,文学的最深的根源在“天道”中。因此“言之文也,天地之心”,文学原本是“天地之心”,来源于“道心神理”。我们认为,刘勰的“原道”篇,基本上把“天人合一”的文学本原的超验(同时又是非超验)层次解说清楚了。这是对中华文论一个很大的贡献。

在刘勰之后,有许多学者谈到“天人合一”这个理论预设对文学的深刻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唐代韩愈在谈到“不平则鸣”时,先讲“物不得其平则鸣”,讲草木之声,讲水之声、金石之声,然后再讲到“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233页。)。不但内容是天人平等的,物有感情,人就更有感情,物与人遇到不平都要“鸣”,而且这种类比讲法本身就是“天人合一”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与韩愈同时期的文学家柳宗元也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下册,45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意思是说,自然景物是不会自己显示美的,只因为有人的欣赏,它的美才会昭彰而显得美丽。例如兰亭,如果不因王羲之写了《兰亭序》,那么它的清澈湍急的溪水和秀丽无比的竹林,都白白地湮没于空山中了。有的论者用西方的主客体论来说明美应该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认为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有人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解说,也许更确切一些。因为在柳宗元看来,孤立的自然景物不会美,因为没有人陪伴与参与。自然景物一定要与人合作,与人心心相印,美才会彰显出来,美是心与物的交融,是天与人的合一。

清初王夫之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哲学家,他关于诗歌的言论,视点也很高。他是真正能从“天人合一”的视点来看文学的人之一。

他在《古诗评选》中认为诗的高境就是要“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追光蹑影”是形象,是艺术,是作用于人眼目的;“通天尽怀”则是根本,是终极,是作用于人心的最后追求。王夫之此论虽然很简短,但可以说是对中华文论文学本原论最精到的表述。

中国古代文论中一系列对应的范畴,如道与文,心与物,情与景,神与形,虚与实,有与无,少与多,清空与质实,诗内与诗外……其来源都可追溯到“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上面。“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宗教—哲学的精髓。可以说,文学原于“天人合一”之道,清楚地表明中华古代文论的文学本原论已深入到了宗教—哲学层面。

中国古代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灿烂的文学篇章,创造了那么多气势雄伟的作品,那么多深厚沉郁的作品,那么多素朴天然的作品,那么多曲折动人的作品,那么多沉着痛快的作品,那么多意味绵长的作品,那么多冲淡含蓄的作品,那么多愤世嫉俗的作品,那么多文简意深的作品,都不是偶然的,不是仅仅感物描摹就能达到的,也不是仅仅言志传情就能达到的,关键还在于在伟大的诗人作家的心中自觉不自觉地都有“天人合一”的哲学预设。我们只要随便读哪位杰出诗人的作品,就会觉得要把心与物、情与景严格区别开来,是不容易的。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这首诗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融洽,那么自然,那么亲切,那么闲适,那么平和。这诗里的一切,人,菊花,东篱,山,飞鸟,都沉浸在静谧和顺的境界中,似乎人无言,而景物却会说话。

人无言却有真意在,景物说话是因为有生命在。你分不清哪是写景,哪是写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或者说情就是景,景就是情。如果我们可以替陶渊明说出他的忘言的真意的话,那就是:自然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心物交融,天人合一,就是大天与小天的和谐共处。

“感物”、“应物”、“睹物”等是文学本原论第一序列的观念,所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是先天的,是自然的;作为先天的“情”,“应物”而动,而形成志,或者说先天的“情”经过“感”、“应”的心理与“物”接通,变为后天的具有人伦社会性质的“志”。

这样“言志”、“吟志”、“缘情”等,就成为文学本原论的第二序列的观念。但是文学本原不止于此,它还要延伸递进到第三序列,这里的观念是“原道”、“天人合一”、“心物合一”、“通天尽人之怀”等。这样,文学作为人的独特精神活动就形成了这样的链条:“禀情”—“感物”—“吟志”—“原道”。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诗人以先天的情感,去接触对象物,产生内心的兴发与感应,终于联类不穷,浮想联翩,产生了诗的情感。当人们用言语把这诗的情感表达出来之后,这就是诗了。但好的诗,好的作品,一定会获得某种超验的层面,“通天尽人之怀”,与宇宙冥合为一。

中华文论文学本原论的要点是:第一,文学原于人的情感与对象物的感触,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没有对象物就没有文学,没有这两者的联系也没有文学。情与物是产生文学的必要条件。第二,文学情感产生的关键是“感应”,“感应”作为心理中介,使自然的情感和对象物建立起诗意的联系,感应是诗的情感产生的关键环节。

第三,文学是“情志”的言语传达,所以“言志”或“吟志”处于文学本原的中心地带。“情志”是经过“感”与“吟”两度心理活动后产生的。它是社会的伦理的情感,也是个人的情感,还是两者的结合。第四,文学的终极本原是“天人合一”的“道”,“道”是超验的又是经验的,是形而上的,又是形而下的。本章特别强调中国文学具有三个序列的本原,其中又特别强调“天人合一”之“道”作为文学的终极本原对于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亲爱的向日葵(青春卷)

    本书是“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青春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青春洋溢的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文峰居随笔

    文峰居随笔

    收录50余篇篇幅长短不一的作品。内容涵盖了写史、怀旧、记人、忆事、纪游、赏物、评事、品文等等;形式有随笔、杂文、日记、书信、序跋等。内容五彩缤纷,形式杂然纷呈,这是一本多姿多彩的书。
热门推荐
  •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约定爱的密码

    约定爱的密码

    叶洛洛喜欢夏泯希3年之久,告白却屡遭夏泯希的拒绝,就在她第1972次告白被拒绝时,森茗高中转来一位神秘的塔罗牌世家“宫”唯一的继承人——宫景澈。传说他是“宫”家几千年来难得一见的天才,从小算塔罗牌从未出错,刚转来“森茗”高中就创立了塔罗牌社,放话只要进入塔罗牌社团就免费为他/她算一次,叶洛洛也想知道自己追夏泯希是不是错误的,于是。。。。。
  • 我的逆袭生活

    我的逆袭生活

    我叫乔楠,女,十八岁,在读高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我不知道后来的生活是怎样归于平静的,我只知道五年的经历让我这个原本柔弱的的女孩改变太多。“对不起…对不起…”我低着头不停地道歉。“还想欺负我?”我扬手就是一巴掌。肖然倒在地上的那一刻我世界都塌了。如果时间如金,那我便再也没有那样挥金如土的日子。叛逆的孩子都孤独,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孤独。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所谓圣人是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所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撒旦绝恋Ⅱ:惹上诡谲恶总裁(全本

    撒旦绝恋Ⅱ:惹上诡谲恶总裁(全本

    他是各行业都有渗透的巨头古氏财团的年轻总裁,时而魅惑,时而冷漠,又时而狂暴,令人捉摸不定。而她,不过是一个无父又无母、寄人篱下的小孤女。原本就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却因为命运的转轮,而有了交集。他看着她清冷娇弱的脸庞,审视着她的眸子,逼迫她交出她的一颗真心;最后,在她丢了心,心甘情愿的留在他的身边,满怀着喜悦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的时候,却见他忽现阴鸷的神情——“滚!……就因为我厌倦了你、腻了你,所以你该滚了!”心碎,就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可爱的小虫虫◆三岁——小虫不悦的嘟着嘴:妈咪,为什么你要我打扮成女生的模样?她头上冒出了几根黑线:因为女孩子能够穿漂亮衣服。小虫厌恶的瞅着身上的白色蓬蓬裙:可是小虫不喜欢穿漂亮衣服。她皱眉兼无语,看来无法忽悠了……
  • 邪少的秘密恋人

    邪少的秘密恋人

    人人都道他是风流的邪少,纨绔子弟,不务正业,但对她却是宠爱有加,千依百顺,连她自己都是这么以为,但在一次意外的聚餐后,她才知道,他对她的迁就,做尽恩爱情侣,只是为了保护背后的心上人……
  • 双色羽翼的神冥公主

    双色羽翼的神冥公主

    神冥公主蓝铃因为一些原因跳入转生池神王让她的哥哥朋友老公门下来找她可是蓝铃已经失忆了外貌也变了他们嫩找到她吗?他们又在人界发生什么事
  • 禅真后史

    禅真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自格利泽

    来自格利泽

    来自格利泽宇宙联盟中心的全民排位赛邀请函,你,能代表地球夺得王冠吗?【机甲、战斗、升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