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4700000008

第8章 难以企及的“忘我境界”(3)

陶渊明曾作《咏荆轲》诗“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明知不论成功失败,都将一去不归,这样把生死置之度外、大义凛然的行为也只有胸怀宽阔、懂得民族大义之人才能做得出。

功败身死成就千古英名

荆轲一行来到秦国,随即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去见秦王的宠臣蒙嘉。蒙嘉先是在秦王面前吹风:“燕王的确是惧怕大王的威严,不敢发兵反抗,他愿意举国称臣,和各方诸侯同列,像郡县一样进贡,只求能奉守先王的宗庙。燕王不敢自己前来,特地斩了樊于期的头颅,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以表诚意。燕王亲自在朝廷送行,派使者前来向大王禀告。请大王明示。”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秦王当然大喜,急忙穿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荆轲捧着装有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一前一后走上大殿。就当他们走到宫殿前面的台阶时,秦舞阳脸色大变,浑身发抖,大臣们很是奇怪。差一点就露馅了,还是荆轲机智稳重,回过头朝秦舞阳笑了笑,上前谢罪说:“他是北方蛮夷之地的粗人,没见过世面,今天见得天子的威严,所以害怕,还请大王原谅宽容,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这第二步总算是化险为夷。接下来的一幕无论是在太史公的笔下,还是在各种的影视剧里都是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时刻的来临。

秦王让荆轲把地图呈上。荆轲小心翼翼地献上地图,慢慢打开卷轴,当地图完全展开时,藏在其中的匕首也显露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荆轲一把拉住秦王的衣袖,抓着匕首就刺了过去,可惜没能刺中。秦王大惊失色,抽身而起,挣断衣袖,伸手拔剑,剑身太长,剑又卡得太紧,一时之间难以拔出。这时,只见荆轲在大殿之上追赶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跑,已经全无威严可言。群臣惊慌失措。按照秦国律法,上殿大臣不得佩带任何兵器,守卫宫禁的侍卫虽有武器,但都在殿外,没有命令也不能上殿。没有办法,大臣们在惊慌之间只好用手去抓荆轲。亏了御医夏无且用他身上带着的药袋向荆轲投去,秦王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在大臣的提醒下,秦王把剑背过去,遂拔出剑以击荆轲,一下子砍伤了他的左腿,荆轲跌倒在地,仍不甘心,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却只扎在了柱子上。天不助他,身中数剑之后,荆轲只能倚柱而笑,大骂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最终功败身死。

我们在为荆轲扼腕的同时,不禁也感到疑惑,为什么千挑万选的荆轲没有取得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秦王在遭袭之后,又为什么没能及时拔出佩剑呢?

关于荆轲失败的原因,我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分析出一二。

准备不充分。据《史记》记载:“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在答应太子丹之后,并没有立即行动,毕竟刺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需要想好谋划,充分准备才行。但是燕太子恐惧秦王的进攻,不断催促荆轲。另外,刺秦之事只有一人恐怕难以实现,荆轲自始至终准备的都是两个人的行动计划。“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近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自己很清楚拿着兵器入不测之强秦,必须要小心谨慎,本来他是要等待高手一同前往的,可是燕太子唯恐荆轲反悔,就自己挑选了秦舞阳与荆轲同去,荆轲错在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随即出发,致使准备不足,枉送性命。

没有好的搭档。上面已经讲到,和秦舞阳同去本就是违背荆轲本意的。秦舞阳,虽然“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可毕竟有勇无谋,心理素质极差。刚走到殿前的台阶就“色变惊恐”,这不仅引起了秦王的疑心,也增加了荆轲的心理负担,而且,司马迁对其在整个刺秦过程中的行动只字未提,这样一来,荆轲完全是只身作战,处境被动,刺秦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剑术不精。从刺秦的整个过程来看,荆轲的剑法并不高明。据《史记》记载,他应该至少有3次机会。第一次就是刚刚展开地图的时候,图穷匕现,离秦王那么近,秦王又毫无防备,本应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要是高手,必会成功。第二次机会就是秦王“绕柱而走”的时候,群臣无一人佩有武器,有武器的士兵又不能私自进入大殿,仿佛“空门”的情况下,荆轲再次没有刺中,可见他的身手并不灵活。第三次是他被击倒后,投出匕首之时,匕首却只扎在了柱子上。

就像前面所说的,也许荆轲本来的计划是自己展开地图,口若悬河,分散秦王的注意力,力求控制整个局面,而由他的搭档—— 一位剑客高手完成刺秦的任务。但这是后人的一个猜想。

知不可为而不为,是智;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勇。荆轲刺秦虽未成功,但是他那视死如归的勇气,为国家挺身而出的豪气是永远值得我们记忆的。

再来说说秦王的那把剑。据《史记》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秦王的那把剑的确有些特殊,怎么竟然没有一下子拔出来,还要背到后面才能出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出土的战国铜剑长度多半在60厘米左右,几乎没有超过80厘米的,但是秦国的剑却多在80厘米以上,最长的有94.6厘米。将出土的秦剑图片与六国的剑图相比较,很明显,秦剑的茎部(即手柄部分)长度也要比六国的长许多。据专家考证,剑增长了,相对而言剑的重量就会增加,单手挥剑刺杀可能会力不从心,但加长剑柄的长度便于双手握剑,利于增强砍杀力度。由此可以想见,秦王在那么慌乱的情况下,要想从胸前把一柄长达80多厘米的剑拔出鞘的确有些不易,他只能把剑转到背后,左手先将剑鞘向右肩方向送去,右手反过右肩握住剑柄向右斜上引,左手在背后握鞘向左下方拉,才能使剑出鞘。长剑拔出,格斗的优劣阵势马上变了,只挥了一剑,荆轲就被砍成重伤,由此足见此剑的威力。

这场生死相搏的格斗,从兵器上来讲,也是长兵刃和短兵刃的较量。短剑,利于近身攻击,只可惜荆轲与秦王之间还隔了一张王案,图只能放在王案上展开,所以当荆轲抓住匕首刺过去的时候,秦王有了起身的时机,荆轲也只能抓住秦王的衣袖,秦王却挣脱逃走了。而秦王的长剑,虽然拔出来有些困难,但是威力极大,当剑砍向荆轲时,荆轲急忙向后避让,躯干虽然避过了剑锋,但下肢却还在剑的杀伤范围之内,致使一剑之下功败垂成。这种青铜制造的罕见长剑也由于“荆轲刺秦”的故事成为了一个传奇。

被流放的人质:用青春换取信念

一弯寒月凄冷地照着茫茫大漠,一位老人两鬓斑白,直直地遥望着远方,他在遥望什么?如此神往,如此悲凉。19年了,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9年,与羊群为伴、与孤冢为伍,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凝结在了那一支小小的旄节上。

他就是苏武,是那个大义凛然的苏武,是那个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苏武。一边是歌舞升平的长安,一边是荒芜凄清的大漠;一边是“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一边是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信念。19年,隔开了两个世界,隔开了两段人生,却永远割不断那铮铮铁骨,割不断他对故国的思念。19年前,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匈奴的?19年间,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守望自己心灵家园的?19年后,当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士时,他又在想些什么?

自杀未成 被扣匈奴

苏武,字子卿。父亲苏建,曾经几次随大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按照当时的官僚制度,父亲是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凭借着父亲的职位,苏武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后来苏武被提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员。如果没有出使匈奴的一幕,苏武一生也许都会默默无闻,更不要说名垂青史了。

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积怨已久。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为了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侵扰汉朝的北部地区。汉初,政权尚未巩固,百废待兴,汉高祖只能以“和亲”的方法稳定北部边境,但是和亲政策并没有挡住匈奴的铁骑,边境的战争时有发生。

到了文帝、景帝时期,除了和亲外,为抵御匈奴的侵扰做了些防备性工作。例如文帝改革了边防军轮换制度,提倡养马,为反击匈奴作准备。

“文景之治”为汉朝积蓄了力量,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也空前雄厚,报仇雪恨反击匈奴稳固边境的时机终于到了。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间,汉武帝先后与匈奴发生了十几次交战,大将卫青、霍去病也成为了抗击匈奴的英雄。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匈奴的力量大大消减,保卫了边境的安全,北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也便利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往来。

同类推荐
  • 风月大宋

    风月大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穿越到了这么个时代,将何去何从?似是而非的历史,后世的记载不再可靠,江南的方腊真的只是平民造反?靖康之难究竟因何而生?南宋为什么始终没有北进而最终落幕?模糊不清的历史,孰真孰假,难以分辨,且看萧都头一步步揭开真相,乘风揽月,在这迷离的时空睥睨纵横。
  • 梦回三国之我是张角

    梦回三国之我是张角

    当三十六万黄巾军遍及天下之时,张角麾下的摸金校尉已经早于曹操盗走了江山坟墓,掘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司马水镜道,此人其心必诛,其性必凶,杀之可惜,留之可恨,受用于天,不受于命,实乃大汉之灾啊!董卓董西侯,望着孤寂的后宫,却是扬剑怒骂,“如凌小儿,还我蝉儿!”墙头草张绣,小心翼翼的徘徊在各种大势力间,匆匆逃出袁绍的地盘,张绣蹬马甩袖,看着背后追兵,高声叹道,“吾不过一个守城的小将,何来难为之意!”只听到背后袁绍追兵怒喝而吼,“张绣君留步,交出贵下贤侄张角,此人拐走我家两位公子实属放肆,大人且莫要步步错落,贻误了我家主公的宽恕……”
  • 皇子

    皇子

    猪脚也跟其他人一样,是穿越过去的,不过他这个穿越有点特殊啊。身份的释然,让他不得不依靠自身去发展。且看一个小小的庶出子弟如何夺取驰聘天下,如何娶得如花美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下)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下)

    毛泽东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他学习古人的长处,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书对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名句典故的情况进行了了阐释和剖析,使读者领略到伟人博古通今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风采。
  •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为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但在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典藏的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的谜团,很多历史真相并不能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还原。未解之谜无处不在……
热门推荐
  • Man and Superman

    Man and Super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颠沛留离

    颠沛留离

    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一曲终,人聚散。在天未央时,你忘记我,我亦能忘记你。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烽火连三月,黑夜摸不着也看不见。只希望你一世长安。虞冉原本只想安安静静的在现代找个人嫁了算了,结果一朝穿越成了被贬丞相的女儿。虞冉:“我说,好事没有我的份,被贬前穿金戴银。为嘛吃苦受累的就有我?被贬了我就得活生生的钻到这具身体里!”T^T反正我不管,我要回家。回不了家,我要吃好穿好要有钱!
  • 九天问仙传

    九天问仙传

    山下小村普通少年天资低下梦怀永生得窥仙道频频杀机紫衣飘飘步步生莲九天之上试问金仙!渔家傲—九天问仙故国家园路三千,我欲长生证混元。千难万险何足惧。步生莲,为谁辛苦为谁甜。百步九折向天看,九重天上雾绵绵。世人都晓仙道难,问苍天,何为九天何为仙。谨以此词献给本书主人翁—郑重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与女鬼同居

    与女鬼同居

    我是一个屌丝程序员,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太太赶了出去。为了找到一个便宜的房子,与一个叫红姐漂亮的女人开始合租。但渐渐的,我发现了她的秘密……
  • 蝶恋花

    蝶恋花

    “他为什么不挽留?只要他开口留我,我就不走。”那声音里满是遗恨。是啊,为什么,里格会吝啬到,一句挽留的话都不肯说。丝走的时候,漫天飘着细雨,里格竟不曾来送。火车开启的瞬间,晶莹的液体自丝眼中流出,落在我手上,烫人的温度。蝴蝶飞不过沧海。世上又有谁,挣得脱命运?
  • 浮华尽歇之佳妻如梦

    浮华尽歇之佳妻如梦

    他,当下最红的天王巨星,无论走在哪里都是一个闪耀的存在。他,亿万公司的幕后总裁,传闻狠辣,凶狠。他,她的丈夫,装萌卖傻开始了一段艰辛的追妻路。她,文学界不可缺少的太阳,随意的一部作品都会成为众多导演哄抢的对象。她,国际某个组织里的强悍杀手,冰冷,妖娆,令人闻风丧胆。她,他的妻子,只是用来伪装自己的身份,不料却被曝光于大众之下。
  • 《强殖装甲》

    《强殖装甲》

    2138年,人类文明在多次战争中,摧毁殆尽。面对外星人的入侵,他们遍寻良方,终于发现了遗失三千万年的神器——强殖装甲,并借此抵抗侵略。平凡少年陈含,机缘巧合下加入人类抵抗盟军,历经种种奇遇磨难,终成大器,谱就恢宏史诗!
  • 七界混恋:逃不开的命

    七界混恋:逃不开的命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叫宿命。就像撒一个谎,要用更多的谎言去遮盖;宿命也一样,或者无法改变,一旦改变,代价惨重。有一个神叫迢晨影,是唯一一个拥有镜子眸的神,本应看透世间万物,路途漫漫间迷离了双眼……他桀骜不驯,逆命而行,且行且看。命曰镜神之主命不过十六。他心高气傲,很早就踏上了寻命之路,不畏越走越远。那年,他用最后的时光卷轴挽留了青柠的命,彻底地改变了她的一生,也彻底地改变了许多事情,菩提树毁了,小丫头没了,小师弟反目了……太多的烂摊子,难以收拾。他最终挫归天庭,本是尘埃落定,殊不知寻命征途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要更加漫长……
  •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