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17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审美心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故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本书意在对古代唱技理论作历史的、立体的分析,为认识古代唱技理论总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特点建立一个理论框架的概要。书中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以微观的文本分析和文献考辨为研究基础,重视古代唱技理论体系的逻辑重构,运用考证、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多种研究方法,并结合声乐心理学、生理学等一些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古代演唱技术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揭示出中国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脉络、形成原因、技术要素、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由此深化对古代唱技理论的认识,并为当代狭义民族声乐唱技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的借鉴。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需对演唱方法与演唱技术理论两个概念作区别界定。按当代学术界通常论及和理解的民族唱法,实有广义与狭义两大体系之分。广义的指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产生运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唱法,根据民族特色的浓厚度和纯正度的不同,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民族唱法”,主要以民歌、戏曲、曲艺三个民间乐种为代表,其演唱具有最浓厚最纯正的民族特色,创作表演均具民间性质;其二,“新民族唱法”,即现代新民歌、新歌剧所用的唱法,其在创作表演上有较多专业性质,但在唱法上仍保留了较浓厚纯正的民族特色;其三,“民族美声唱法”,作为20世纪8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演唱体系,其既具有一定民族演唱特点,又较多借鉴了西洋发声方法,在创作表演上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质。狭义的民族唱法则专指上列中的第三类“民族美声唱法”。

基于上述分类框架,也基于笔者从纯正民族唱法开始重建中国民族唱法理论的理念,本书研究对象以广义的前两类型为主。“古代”与“唱技理论”两个定语,意在更明确限定研究对象。“古代” 指远古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声乐实践和理论现象;“唱技理论”则强调本书是对演唱技术理论的研究和总结。限定研究对象一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二可将研究目的和对象精确地统一起来,将民族声乐演唱的共性与个性区别开来,从而找准其内核部分,以更好地揭示民族声乐演唱的特殊本质。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在古代声乐艺术中,民歌、戏曲、说唱为其主要形式。三者之中,民歌出现最早,内容最为丰富,影响范围最大。但是,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如民歌多为即兴创作、口耳相传;民间歌唱家社会地位低下,处境凄凉;文人士大夫多对民歌采取轻视的态度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对民歌研究的缺失,故在民歌演唱方面也没有较多的古代文献可资研究。而另一方面,宋元以来,说唱、戏曲逐渐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尤其是戏曲,更一度成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寄托。他们不断地加入到唱曲的创作和演出中来,并著书立说,对演唱实践进行总结,因而古代说唱、戏曲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著述相对保存较多。

正因为如此,本书在研讨古代唱技理论时将更多涉及戏曲、说唱的演唱技术,通过对戏曲、说唱演唱技术的细致研究,找出古代声乐演唱中最本质、最具民族性的技术元素,并在充分继承、吸收古代唱技理论思维的民族神韵及精华基础上,认清其内在的本质特征和观念,找到它与当代狭义民族唱法的本质联系线索,从而为准确界定“民族声乐”学科概念,构建当代狭义民族声乐理论体系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写作力求从新的角度分析观察研究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其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笔者在全面查阅古代唱技文献的基础上,将古代唱技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进行全面、多方位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书中初步考论了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原因,揭示出其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先秦到唐代是古代唱技理论的产生时期;宋元是唱技理论的形成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明清,为唱技理论的发展与成熟时期。进而对古代唱技理论的主要成就加以考辨,再通过古代唱技与西洋唱技之间的比较研究,突出了古代唱技理论的民族特色,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在古代音乐思想史上是一支较晚起的理论系统,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发展的延续性,系统性较强。同时,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其不仅有着明确的理论观点,更对唱技各个要素的特点、关系以及解决办法等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加以规范,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切实有用的演唱技术技巧法则。而其不同于西方唱技理论、别具一格的理论内容及其表述形式更凸显了鲜明的民族性,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理论形态。

其二,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书中对古代唱技理论的具体成果和结晶进行了微观的辨析,并采用了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古代唱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如对各个时期的重要论著及观点,笔者既从演唱实践出发对其进行认真详细的梳理和分析,突出个性;又从整体的角度总结这些唱技论著在理论形态、理论思想上的共性。

其三,本书对古代唱技理论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史上所应该占有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评述,并就古代唱技理论在当代狭义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如以实例证明古代唱技理论中符合科学规律的多种呼吸方法、严格讲究的吐字技术以及丰富多变的行腔技法在当代狭义民族声乐的演唱中仍然有着广泛的运用,从而突出了古代唱技和当代唱技二者在理论思想上的一脉相承和内涵上的情理相通。

从民族声乐唱技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的唱技理论研究与古代研究有所不同。在西方音乐文化、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的唱技理论研究更趋规范化、系统化,是唱技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它们并非凭空出现,在很多研究领域上仍然是古代唱技理论的逻辑发展。如对气息、吐字、行腔等唱技要素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古代唱技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古代唱技理论展开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古代唱技理论的认识,还可以深化对整个中国唱技理论发展历史的认识。尤其在当代民族声乐基本概念不清、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对古代唱技理论遗产的研究总结,可以使人们建立起认识民族唱法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将古今贯通,使古今结合,从而建立起系统科学的、既有民族性又具时代性的当代民族声乐唱技理论体系。

由于古代唱技理论内容丰富、容量较大;加之年代久远,部分语言晦涩难懂,尤其是当时的一些行话俚语难以理解;而“有声”资料的匮乏也进一步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因此尚待花大力搜集整理研究。本书只是就此提出一种思路与构想,并为继承此项音乐理论遗产,发挥其当代效应而作初步探索。掩卷之余,遗憾与不足之处甚多。挂一漏万和不当之处,亟盼诸同好和方家的匡正。

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在古代音乐思想史上是一支较晚起的理论系统。一方面,尽管作为理论所依托的古代声乐演唱艺术实践发展较早,但古代唱技理论却相当滞后,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宋元以后才逐步改变。演唱理论与演唱实践的不平衡性使得古代唱技理论难以像其他如音乐美学理论那样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和深厚的理论思想的积淀,相对显得颇为零散、浅显。另一方面,声乐演唱艺术的自身特性又决定了唱技理论的发展延续性。在演唱艺术中,“唱”的技术技巧始终是其主要问题,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古代唱技理论得以始终统一在规范演唱技术技巧这一焦点上。这种发展延续性使得古代唱技理论能较多地承继前朝各代唱技理论的滋养,从而逐步完善、成熟起来。纵观古代唱技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先秦到唐代,是唱技理论的产生时期;第二个时期为宋元时期,是唱技理论的形成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明清时期,是唱技理论的发展与成熟时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原名国立戏剧学校,1935年创办于南京薛家巷8号,该校是现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主办的高等戏剧学府,是在旧中国办学时间最长、课程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高等戏剧学府。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剧专师生为了传承文化薪火和保存中国艺术教育根脉,在著名艺术家余上沅、曹禺、吴祖光等领导下,在流亡中,几经辗转,经历了南京—长沙—重庆—江安—北碚—南京前后5次的流亡办学历程。
  •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魔兽风云

    魔兽风云

    少年穿越俯身在了魔兽争霸中恶魔猎手的身上,偶遇半神,学习德鲁伊功法,拯救面临危机的龙族,研究出极品魔法……深夜偷香纯洁美女祭司,和妖娆黑暗女侠暧昧纠缠,嚣张征服高贵女妖王……嚣张与猥琐同出,英雄与美女投怀送抱,看一代邪气之人怎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重磅推荐《超级预言师》,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绝对不会让你后悔。
  • 暖心殿下的霸道小猫女

    暖心殿下的霸道小猫女

    在花开的季节,他们相遇了。曾经家人的阻止,情敌的刁难,人们的劝阻…………都没让他们放弃彼此,直到最后……自己的命运的阻止,他们能否和以前一样,美满幸福……【期待吧!!】
  • 生命是一场旅行(下)

    生命是一场旅行(下)

    当你没有达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说:“是的,但看看我们途中所发现的东西!看看这些因为我尽力去做而走进我生活的美妙东西!”生命正是挖掘的过程中才具有活力。而且我相信到最后真正要紧的还是过程中的乐趣。
  • 冠宠天下:邪王的小蛮妃

    冠宠天下:邪王的小蛮妃

    她为现代特种兵,竟一招穿越到盘古大陆。穿来就穿来吧,关键是宿体还是个极品废柴。什么?让她集齐四件神器对抗暗黑大帝?凭什么!长路漫漫众多阻碍她要如何前行?嚣张王爷一路保驾护航?饶了她吧,她去还不行么……最终她的人和心都交待给他的时候,却得知他与她的敌人暗黑大帝有诸多关联!她要怎么办?怎么办?
  • 老鼠吞大米

    老鼠吞大米

    女人防男人,并不只是钱就能那么打发的,何况他俩才同居不几天,尽管她常说,做你,就像老鼠吞大米,但“做你”一词,有好几种解释,可能是爱你,也可能是休你,当然,也有上床淫浪的那一层含意,可毕竟她与他在一起时间不长,所以他对她的“做你”琢磨不定。所以他心里记下了怪坡,只要有得生意做,见它只是迟早的事,就话别朋友回到深圳。
  • 残雪情殇

    残雪情殇

    抱歉,个人原因,不在云起继续更新,新的网址到时候会发出,希望大家还能支持
  • 爱你似身处迷雾

    爱你似身处迷雾

    谁不曾喝过不该喝的酒,谁不曾牵过不该牵的手!诺言可能会无效,感情可能会过期,婚姻也有可能会变质发霉甚至腐烂,但生活永远不会辜负认真生活的人。看本文中许静兰等几个平凡的女人,当婚姻走进了死胡同,在经历了如剔骨剥肉的离婚后,将是如何在生活前进的道路上,谱出完美的音符。
  • 大宋魔法师

    大宋魔法师

    一个前途光明的魔法学徒,在失败的试验中被传送到了宋朝。大宋宣和年间,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乱世洪炉中,少年魔法师利用改良的魔法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 网游之剑威灭世

    网游之剑威灭世

    没有回到从前的重生,只有逆袭现在的复活。当前方的背叛之人早已成为巍峨大山,当一代极冰剑皇从零开始,再度崛起,注定了逆袭和超越!这一路,热血挥洒,战无止境!(ps:属于网游修真类小说!游戏玩家等级:洞玄境、周天境、凝虚镜、化灵境、万物境、命泉境、神行境、接天境、问道境、虚空境……)【QQ群:511898249,欢迎各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