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2300000043

第43章 《孟子》三则

(一)鱼我所欲也[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2]生者,故不为苟得[3]也;死亦我所恶[4],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5]有所不辟[6]也。如使[7]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9]耳。

一箪[10]食,一豆[11]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12],行道之人弗受;蹴[13]尔而与之,乞人不屑[14]也。

万钟[15]则不辩[16]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7]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1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20]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21]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2]。

◎注释

[1]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吿子上》,标题为编者据此章首句所加。

[2]甚于:超过。

[3]苟得:苟且获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4]所恶:所讨厌的。恶,讨厌,憎恨。

[5]患:祸患,灾难。

[6]辟:通“避”,躲避。

[7]如使:假使,倘若。

[8]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9]勿丧:不丧失。

[10]箪:古代盛食物用的竹器。

[11]豆:古代盛食物用的木器。

[12]呼尔而与之:轻蔑或粗暴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13]蹴:踢,践踏。

[14]不屑:因轻视而不愿接受。

[15]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6]辩:通“辨”,辨别,分辨。

[17]何加:有什么益处。

[18]奉:侍奉。

[1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苦人能感激我的恩德吗?得,通“德”,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指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

[20]乡:通“向”,从前。

[21]已:停止,放弃。

[22]本心:本性,天良。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得到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生命是我想要的,然而我追求的东西有比生命还重要的,所以,我就不会为了生而不择手段;死亡是我厌恶的,然而我厌恶的事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是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是不可以用的呢?由于这个原因,有的人有获得生存的手段却不用;由于这个原因,有的人有躲避祸患的手段却不用。所以,(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不是只有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样的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会死亡。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过去给人(吃),就连乞丐都不屑于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那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接受)是为了美丽的宫室、妻妾的侍奉、认识的那些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吗?从前即使死亡都不接受,现在为了美丽的宫室就接受了;从前即使死亡都不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就接受了;从前即使死亡都不接受,现在为了那些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就接受了:这种做法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作丧失了本性。

◎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告子上》,详细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第一段用鱼和熊掌设喻,类比生和义,论证舍生取义的道理,且说明了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篇到“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进行论证,确立了“舍生取义”的论点,说明为了“义”不贪生畏死。第二层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从反面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严重,因此证明了“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强调了“义”,尤其是“舍生取义”的思想境界是每个人都有的,不是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有,只不过他们能保持这样的义利观不丧失罢了。

第二段举例论证,表明即使危及生命,也不能忍受羞辱,放弃大义。即使“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但是“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无论是平常人还是乞丐,都不会接受,因为“义”是高于“生”的。

第三段举例论证接受优厚的俸禄也要讲“礼义”,同时对比论证了“向”和“今”的不同做法,说明了舍弃“义”就会失去本心的道理。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否定了三种放弃“义”的行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接着,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把“向”和“今”进行了对比,表明了舍义逐利的危害,也就是失去了本心。第二段与第三段并列论述,互为对照,说明无论是关乎生命的东西还是关乎享受和名利的东西,都要把“义”放在第一位。

孟子通过比喻类比、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述了“舍生取义”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阐明了自己的义利观。

◎易混辨析

1.在孟子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体现孟子“性善论”主张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设喻说理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5.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表意相近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6.本文的主旨句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富贵不能淫[23]

居天下之广居[24],立天下之正位[25],行天下之大道[26]。得志,与民由[27]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28],贫贱不能移[29],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23]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标题为编者所加。

[24]广居:宽大的住所。朱熹注:“广居,仁也。”

[25]正位:正中的位置。朱熹注:“正位,礼也。”

[26]大道:大路。朱熹注:“大道,义也。”

[27]由:随顺。

[28]淫:惑乱,迷惑。

[29]移:转移,改变。

◎译文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屋子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上。得志的时候,就和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才是大丈夫。

◎赏析

本段论述了孟子认为做到大丈夫的途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突出“广”“正”“大”的准则。这是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正如后世朱熹所解:“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接着,孟子补充“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正是孟子“穷达观”的体现,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孔子所谓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立身处世观。最后,孟子总结“大丈夫”形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论富贵贫贱,都不能改变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这段文字虽然短小,但运用了排比、对比等手法,逻辑严密,说理透彻,体现了孟子语言精辟、正气浩然、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特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易混辨析

1.孟子认为做到大丈夫的途径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本段中与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穷达观表达共同的主张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孟子认为,作为大丈夫应坚持的原则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0]

舜发于畎亩之中[3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3],管夷吾举于士[34],孙叔敖举于海[35],百里奚举于市[36]。

故天将降大任[37]于是人也,必先苦[38]其心志,劳其筋骨,饿[39]其体肤,空乏[40]其身,行拂乱其所为[41],所以动心忍性[42],曾益[43]其所不能。

人恒过[44],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45],而后作[46];征于色[47],发于声,而后喻[48]。入[49]则无法家[50]拂士[51],出[52]则无敌国[53]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3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吿子下》,标题为编者所加。

[31]舜发于畎亩之中:相传舜曾经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了尧的君位。发,发迹,被任用。畎亩,田间,田野。

[3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是傅岩地方的一个泥瓦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被任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3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34]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原为齐国公子纠的大臣,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了,管仲被关进监狱。齐桓公知道他的才能,即用他为相。

[35]孙叔敖举于海:楚国人孙叔敖隐居海滨,因为有才被楚庄王选入朝廷。

[36]百里奚举于市:虞国大夫百里奚因虞亡,被晋所俘,后逃到楚国,因为有才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回重用。

[37]任:责任,使命。

[38]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39]饿: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

[40]空乏:使动用法,使……受贫困之苦。

[4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当。拂,破坏。乱,扰乱。

[42]动心忍性: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忍,坚韧。

[43]曾益:增强。曾,通“增”。

[44]恒过:常犯错误。

[45]衡于虑:思绪堵塞。衡,通“横”,阻塞,此处指不顺。

[4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7]征于色:在脸上表露出来。征,表露。

[48]喻:明白,了解。

[49]入:指国家内部。

[50]法家:坚持法度的大臣。

[51]拂士:辅佐君主的贤才。拂,通“弼”,辅佐。

[52]出:指国外。

[53]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译文

舜在田间劳作时被起用,傅说在筑墙时被起用,胶鬲在贩卖鱼盐时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中救出并被任用,孙叔敖在海边隐居时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买回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责任降临到这个人的身上,一定要先使他困惑,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经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个行为都受阻,这样以激发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之前所没有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这样之后才能改正;心智困惑,思虑阻塞,这样之后才能振作;(忧虑)表现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够被人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灭亡。

这样之后就懂得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举古贤之例,论证经历逆境对于人成功的重要性,并推论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第一段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在微贱之中兴起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之前或为农夫,或为工匠,或为小贩,或为囚徒,或为隐士,或为奴隶,但他们最终走出困境,成就大业。这一段采用排比的修辞,在论证方法上属于举例论证。

第二段对上段所举的例子加以概括,得出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接受上天授予的大任、成就大业的人,都要先经历苦难的磨炼,经受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长才能。

第三段,作者从“生于忧患”角度论人,从“死于安乐”角度论国,正反两方面,对上述观点进一步阐发:人常犯错,才会督促他改错;思虑受阻,才能提醒他苦思冥想,精神振奋。论国时,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论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贤臣,没有相抗衡的他国和外患的困扰,这样的国家就会渐渐走向灭亡。

最后一段,作者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要时刻怀有忧患意识,不可耽于安逸享乐。

这篇文章的推理层层深入,上下文紧密承接,如“人恒过,然后能改”承接上文“行拂乱其所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承接上文“苦其心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承接上文“动心忍性”。结构清晰,论证透彻,极具说服力。

◎易混辨析

1.从个人角度,运用排比的修辞,正面论述忧患对于人的重要意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忧患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写个人经历磨难获得结果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类推荐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研究

    卡夫卡的问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卡夫卡的问题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兴趣和思考。卡夫卡生前默默无名,但是在欧洲和全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灾变之后,卡夫卡一夜成名。于是,“一天早晨,弗朗兹·卡夫卡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同行。本书是对卡夫卡及其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尤其集中地思考和研究了某些重点、难点、盲点、疑点、热点问题。本书为国内出版的一部问题意识突出、论述深入、视角新颖、资料详实的综合性的研究卡夫卡的学术专著。
  •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郁达夫自选集

    郁达夫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采石矶》、《离散之前》、《烟影》、《迟桂花》、《过去》、《在寒风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海上通信》、《一个人在途上》、《病闲日记》、《钓台的春昼》等文学作品。
  • 猛虎闻芍

    猛虎闻芍

    《猛虎闻芍》主要收录了连大帝也未能幸免——《在下巴赫》、风车渐欲迷人眼——《生命的讯息》、巍巍八道楼子一《八道楼子》、不在马背上——《马痴》、瓦尔特还在保卫萨拉热窝吗?——《爸爸去出差》、信的人是有福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庶民的胜利——《建党伟业》、俄罗斯方舟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炼狱洪荒

    炼狱洪荒

    相传,上古神话时代,一位通天大能以“通天塔”祭炼了十八层炼狱,分别关押着上古大凶,十八层炼狱自成一界,十八层炼狱也就形成了十八域........天地悠悠,虚空上九条天龙守护着一具青铜古棺。在古棺上一个青铜色的三足古鼎悬浮,蒙蒙清辉缠绕,似乎镇压着青铜古棺。青铜古棺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为何需要九条天龙看守.......
  • 大卫·科波菲尔(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早年丧父,因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童年时他受尽继父的折磨和虐待。在母亲病逝后,他不得不投身社会,开始工作。在许多善良人们的帮助下,最终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事业和生活上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成为一位名作家。本书译本选用著名翻译家宋兆霖的译本,让青少年在感受经典的同时,还可近距离地接触大师,汲取人生智慧,并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
  • 强者无双

    强者无双

    他是众人眼中只会玩游戏的废物。他是中国能与dopa,faker媲美的十七岁神秘中单。他的出现引起了中国电竞圈的轰动。梦想不死,加诸我身。电竞未亡,死不投降!披上华夏战袍,我是电竞未冕之王!
  • 化龙宗师

    化龙宗师

    习武天才龙在天,在晋升武道宗师的当天,被一颗“龙珠”带到了神奇的梦仙大陆,并重新成为了一个胎儿!虽然一身功力尽没,却因祸得福的破解了“龙珠”的秘密!得到华夏武林失传几千年的至高秘籍——《化龙道》!秘籍中形容化身“龙形”后有“翻江倒海,通天彻地”之能。而其修炼的第一个条件就苛刻的令人望而止步——五岁之前必须打通全身经络!否则化龙无望!新的世界,新的人生。龙在天将如何抒写一段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龙在天:“我的能量,真的超乎我的想象!”
  • 九龙杀

    九龙杀

    九龙图乃仙界之物,散落人间,一龙一配奇妙无穷,九龙聚,仙图现世,神功造化,逍遥三界!望吾徒儿得之,善待此仙器。吾之仇人,修罗仙尊。切记!逍遥仙君-绝笔。
  • 痛苦的别离

    痛苦的别离

    如果说分离能让彼此都好过的话,那我放开你的手。但是如果让我不爱你,我可能做不到,因为你是我最爱的女孩,我曾经那么疼爱的女孩。虽然你亲口告诉我你爱上别人了,他对你很好,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不爱你的理由。到最后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你,面对我们曾经点点滴滴的回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更加适合你,你会回来吗?当然这也许只是如果了,不管怎么样,我都希望你幸福。至我最爱的女孩。
  • 神域剑仙

    神域剑仙

    这里是神域,皆为风华绝代之辈。这是强者为尊的时代,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骄傲。而苏清,却是天才中的天才。通玄,破虚,灵山,归一,神丹,元婴,渡劫,真仙,永生。求仙九步,一步一生死!(没有退婚,没有废柴,没有脑残配角!)
  • 七色羽

    七色羽

    传说世界上的第一个鸟类,她的羽毛是七色的,人们叫她的羽毛为七色羽。能够拥有一片七色羽,便能实现一个愿望。然而这只是传说。在这个大陆上生存的人类,有普通的人类,而在此之外便是拥有羽翼力量的超能力者。他们被唤作羽能者。
  • 寻宝之路

    寻宝之路

    热衷于探险,专门去学习了玄学,去印证相传的神秘故事是否真实。在世界的未知地如何逃出生天,如何让技术宅成长成冒险家,如何在文明发展的时代去探寻那失落的宝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风水为基础的探险。
  • 宇宙造化

    宇宙造化

    两颗心,一造化。退隐于市的少年夺得造化,穿越到了那强者为尊的修真界。自此,一股修炼飓风卷起。再世为人,这个世界,因少年而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