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26800000009

第9章 以民为本,文武全才——北宋名臣王尧臣的智谋故事

据史实,人们给宋仁宗作了这样的历史评价:暮气沉沉,逸豫而无为。但他做皇帝竟长达四十年,是北宋王朝在位最久的一名君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尽管国家遇到若干内外事变,大局基本稳定,皇权并未旁落。这是为什么?从人事来说,有一批能臣辅佐,除任用文彦博、富弼、刘沆等人为宰相外,参知政事(副宰相)王尧臣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参与作用。

1.正直为臣,平易近人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属河南)人。生于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先祖住山西太原,六世祖是唐代辉州(今河南辉县市)刺史,因遭世乱,移至砀山,(今属安徽),尔后又迁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管辖的虞城。

王尧臣自幼聪敏好学,勤奋苦读,年轻时就知识满怀,学富五车。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科举,他应试得中,为进士第一,从此登上了做官的台阶。先任将作监丞,后去地方为行政长官,通判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京城招考,指名要他前往应试,由于成绩优异,名列榜首,没有经过其他官梯,直接选入集贤院为著作佐郎,集中每日时事,汇编日历,掌握和管理全国秘书图籍事务。王尧臣向来视事勤恳,认真不苟,官职变动因而频繁不止,著作佐郎后,又相继升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权司使兼端明殿大学士、群牧使、枢密副使,嘉祜元年(1056年)三月,委任户部侍郎,后又参知政事;嘉祜三年调任吏部侍郎,掌管全国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直到辞世。

王尧臣是北宋中期的一大名臣,他的言谈举止,满朝官吏无不敬崇叹服。他从不个人说了算,每每讨论国家大事,不厌其烦地反复征求他人意见,耐心研究,细致切磋,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入朝向宋仁宗禀报政务,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口袋里只放一个材料,有成绩不说是自己的功劳,占为己有;有缺点和错误不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诿过他人。他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官的架子,身虽居高位,和下层小吏谈笑风生。待人诚恳笃厚,真情相见,从不矫饰外貌,似是而非。他还是一位慧眼热忱的“伯乐”,所推荐的人才,为时名臣者甚众。憨态纯朴,公道正直,位高贵显而不忘俭约。兄弟互尊互敬,如胶似漆,时人均称之为孝悌者,众之楷模。

2.抵御西夏,胸有韬略

在中国历史上,王尧臣不但是北宋著名的学术家,也是一位晓方略、尽心干事的军事家。仅就北宋抵御西夏来说,他对“沿边城寨、控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宋史·王尧臣传》。下引此书不另注。等重要问题,均提出过许多独特的见解。

注意改善军民关系,就地解决军需民食,这是王尧臣首先提出军队立足之本问题。朝廷发兵与西夏作战,宋仁宗赵祯委他为体量安抚使。临行前,他就向皇上禀告说:“据以往去过前方的使者回来讲,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皆听到这样的反映:皇上各次颁发的谕旨,受到慰问和得到奖赏的都是官吏将校,老百姓什么也沾不到边,背后嘀咕骂娘。特别严重的,不仅没有减轻百姓负担,反而敲诈勒索,欺压群众,军民关系相当紧张。”接着又说:“元昊入侵边陲已有三年,由于战火连绵不绝,关中民众苦不堪言,不但经济萎缩,民力困乏,就连人口也越来越少了,现在很难见人下地耕种。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信息,必须迅速解决,置若罔闻,民心背离,君王将有吞食苦果的危险。”随后王尧臣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请皇上定夺,他说:“圣上要立即诏告天下,凡有多余劳力的户,要移迁边疆安家,垦荒种地,发展生产,贼平后,租赋减免二年,从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地筹集军费。”宋王朝与西夏交战,中央禁军突然膨胀,兵力由原来四十万猛增到八十多万,全国劳力大为减少,财政支出也飞速上升,几乎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王尧臣的主张如真实现,发展了生产,扩大了财源,百姓有饭吃,不但军费就地筹集,减轻朝廷支出,而且青壮年在边疆落户,兵源补充也有了可靠的保证。皇上赵祯点头称是,认为此见甚好。

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并举,要塞设防必须前后兼顾,这是王尧臣从实际情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他由前方视察回京,立即呈书皇上阐述自己的看法。奏疏中这样写道:“陕西共有兵力二十刀,分四路设防守御,但真正能够上前线投入战斗的只有十万人。而西夏入侵的部队,常常数倍于官军,‘彼以十战一,我以一战十’,因而三至而三胜,寡不敌众。”他提出,泾原(今甘肃泾川县)靠近西夏巢穴,是个最要害的地方,但我们没有驻重兵防备,开战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因而西夏军可长驱直入。目前迫切要解决,除迅速派劲旅驻守泾原外,应毫不犹豫地使用和集中地方武装。以二万屯渭州(今甘肃平凉县),做镇戎(今宁夏固原县)山外的援军;万人屯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以壮泾原、渭州声势;二万人屯环庆(今甘肃庆阳县),万人屯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抵制西夏兵马从这里侵入。王尧臣提出以上这些看法后,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丰富资料,分析西夏用兵的利与弊以及西夏士兵心理。他认为:“元昊入侵边境,不怕不能入,就怕不能出。”为什么?要塞地形,尽管险易差异不简,但大部队开进来,不经过平原大川是没办法行动的。平原大川设有军营扼守控制,进来后要想出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再说,西夏兵侵边,目的是夺我财物,人自为战,为己拼死,故所向无前。还有,延州(今陕西延安市)之金明、塞门寨,镇戎之刘璠、定川堡,渭州山外之羊牧隆城、静边寨,这些地方均不能控制其侵入边境,故西夏不怕不能侵入。既入汉地,兵卒只顾抢劫,驱虏人畜,必然财货陡增,负担加重,兵疲马困,争夺归途,为保自我,丧失斗志。此时,如遇官军设置精兵,扼控险要,强弓倾射,又旁设奇兵,断其首尾,且追且击,西夏岂能不败,故元昊怕不能出也。但事实情况如何呢?西夏每次战胜后,重掠而归,而我诸将却不能追击,问其何故?均云兵寡而势力分散。王尧臣感叹道:“如果我们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仍坚持原来的老办法不变,尚循故辙,必无可胜之理,永远也打不了胜仗。”皇上又是默许认可。

控制要害地势,给将帅有因地制宜灵活指挥权,这是王尧臣向皇上提出的最关键性意见。他说:“延州、镇戎军、渭州山外三战三败原因,皆为西夏军战前就控制了要冲。他居高临下,先虚张声势,诱我深入,然后截断退路,陷官军于重围之中。在此弹丸之地,戎兵互拥,难以反击,只好拼杀突围,夺取生路;待余军冲出后,眼前径途生疏,只得绕道行驶。走了数倍之程,兵疲马乏,埋伏敌军围来冲刺,先使骑兵大刀砍戮,而后步兵矢箭注射,官军溃散,还击之力几乎丧失殆尽。谁想到,官军全部战败,主帅尚不知道失败的情由何在,不思应变以惩前失之咎。”王尧臣从这一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由于宋军频经败覆,边界防御空前空虚,士气不振,当务之急,必须赶快精择将佐,招募士兵,以壮大禁军力量,重振雄威、新兵至营,一定要严加训练,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提高作战能力,来经训拣者,不得到禁军中去,或派去前线作战,以免影响战斗集体。只要各路军兵力充足,训练有素,指挥又得当,西夏军是不敢轻易长驱入侵的。此外,泾、原五州置营田,增加弓矢箭手;潼关郊外,建筑侦察、防御、射击高台,楼橹临城,弓矢雨注,京畿当确保无疑!最后,他向皇上建议,要给前线将帅有指挥权,让他们根据战场变幻莫测的情况,灵活指挥。过去他们由于没有这方面指挥权,连最起码“常远斥候,遇贼至。度远近立营砦,然后量敌奋击,毋得轻出”的战略战术,都不敢提出和考虑,失败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王尧臣的这些可贵意见,虽得到仁宗皇帝的口头应允,起过一定作用,但要害的问题要皇帝诏令颁行,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仅以给将帅指挥权来说,根本就行不通。这是因为:北宋君主鉴于唐中叶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局面威胁皇室安全,不利于中央集权和镇压人民的反抗,从赵匡胤称帝起,就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节度使过去掌握的兵权、财权、司法权全都收归中央,任命文臣做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解除军人节度使职务,使其成为空衔,不得像以前那样有权有势称霸一方。同时,又挑选地方军队中精锐壮勇到中央作禁军,削弱地方武装战斗力。禁军也进行整编,解除禁军首领职务,分归三处统领管禁军的机构为殿前司与侍卫司,称为二司,侍卫司又分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合称三衙(《文献通考·职官考》)。只管训练,不握军权;另设枢密院掌握调遣军队权力,枢密院长官由文人担任。统兵将帅即使身在战场,也要听从皇帝调度,甚至要按皇帝颁发的阵图作战。特别设立了《更戍法》,禁军派往各地,三年一轮换,名义是使兵士在路上奔跑,可以“习勤苦,均劳逸”,实际是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样的兵将分离法,从外表看更便于皇室对军队的控制,但实际却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来军与敌作战时经常处于不利地位。宋王朝由于在军事制度上存在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因此王尧臣的主张,只要与朝廷既定方针有抵触,对皇权巩固有威胁,就不可能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仁宗皇帝最终并未能战胜西夏,北宋与西夏关系的改善,还是西夏本身用兵过度,死伤人员众多,造成经济极端困难,民众普遍厌战,出现反元昊统治的态势,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迫与北宋议和的。

3.以民为本,持法守正

王尧臣在军事上深谋远虑,灼见卓识,政治上也是老成持重,不随波逐流。他辗转沉思,要得形势稳定,社会长治久安,跟老百姓这根弦一定不能拉得过紧。他总结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认识到,凡压得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民众必然聚众造反,皇权不丢落也要丧失元气。因此他主张朝廷和民众的关系要缓解,特别和农民的关系要缓解,任用有见识有才华的大臣,限制和打击弄权舞弊、为非作歹、扰乱朝纲的奸佞。

北宋王朝与农民有两大矛盾:一是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手里,二是繁重的赋役剥削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北宋建立初期,赵匡胤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对土地采取“不抑兼并”政策,在“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挥麈录·余话》卷1,《祖宗兵制名枢廷备检》条。的所谓理论唆使下,允许地主阶级肆意霸占土地,形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宋史·食贷志》。的局面。据史载,仅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十几的大地主,却占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耕地,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客户,则有少量耕地或没有耕地。那没有耕地的农民,全靠向地主佃田耕耘,交纳地租。但地租却高得惊人,一般要缴纳收获物的十分之五,有的为十分之六。不仅如此,遇到荒年或极需,还要向地主借高利贷,付两倍或三倍的利息。辛勤劳动一年,好容易盼到收获季节,却是“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已有”。《宋史·食贷志》。北宋政府对农民征收的赋税,仍沿唐中期后的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交实物和钱两种。还把五代十国政权向农民征收的各种杂税,如牛革、蚕、盐、农具,鞋钱等名目沿袭下来。此外,又有“身丁钱”、“身丁米”、“和买绢布”,“和籴粮米”等杂税苛捐。所谓“和买绢布”及“和籴粮米”,就是开始用钱买民间绢粮,然后则不给钱而自取,最后把自取的东西折成钱(比实物价高)而令民众纳钱,且成为一项正式税收。差役更是名目繁多,大大小小不下十余种。沉重的地租和赋税剥削,使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与宋王朝的矛盾日趋尖锐化了。王尧臣目睹这些尖锐矛盾,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多次向皇帝赵祯奏本说:“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

.三司是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一个机构。过去的三司长宫,常以皇宫经济拮据和军费开支增多为由,不问民苦,横征暴敛,见物就取,连瓜果蔬菜都征集皇宫保藏,还美其名保证军需民食。王尧臣受命为三司使,一反常态,认为过去这种做法太苛刻了,他上疏皇上说:“如今国家和老百姓都很穷这是事实。但是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不是增加民众负担,而应紧缩开支,杜绝浪费。前者是末,后者是本,本末不可倒置。紧缩开支又应分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该用的钱要节省使用,不该用的钱一个也不能动,千万防止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尤其要警惕的是,现在有人借口困难,乘机增税从中捞取好处,这是犯法的。要坚决肃清贪官污吏,提倡廉洁奉公。教育各级官吏不得随意增加赋税,初犯者批评,不听者严惩不贷,切勿以小利害大体。”如何国强民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他把自己的主张报告皇上批准。具体意见是:灾年不增税,就是丰收年景亦不增税,把钱用足明年生产,多余的交给国库,估计每年可多数百万。又明年,生产发展了,还不加赋,再投资,国库收入就可达至数千万。数年反复,国库充足,民钱自然也会增多了。到那时,流落他乡为了生活的雇佣者均可复职就业,谁还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而聚众造反呢?皇上觉得这个意见极妙,即谕示刑部在制定法律时要以此作为一项依据。都知张永和却不以为然,还借口以资助军费为名,要增收一般百姓和富人的房租钱和运输费,并秘密遣人向王尧臣行贿,企图要王尧臣应允办理。王尧臣狠狠地批评了张永和,说他胆大妄为,公然敢于违反朝律,因是初犯,不予追究。度支副使林潍,因惧怕张永和,暗中附和张永和的意见。王尧臣即上疏皇上,要求罢免林潍的官位。奏本中且举唐代泾原兵在京师哗变,朱泚称帝,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的事例,请皇上以此为鉴。皇上准奏,撤了林潍的职,公之于众,从而不问民苦之风得到控制。

王尧臣主张不增加民众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对稳定统治者地位是有积极因素的。但封建制度根深蒂圃,压迫剥削不改变,起作用也不过是暂时的,并不能根本解决民众与朝廷的矛盾,由此暴动和起义连绵不断。仁宗赵恒在位期间(1023—1063年),各地农民起义就有多起,以庆历三年为例,除小规模而外,声势较大的就有王沦、张海、郭貌山等人领导的起义和湖南瑶族人民的起义,搞得君主大臣日夜不宁。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公全集》卷100,《再论置兵御贼扎子》,时在庆历三年。由此可见,王尧臣还是有政治敏感性的。

朝廷奸佞时常利用手中权力,一雨成秋,陷害贤臣,王尧臣伸张正气,扶植忠良,不时地与他们展开斗争;郭皇后原是平庐节度使郭崇孙女,与石州(今山西离石)推官张尧封女同时入宫。天圣二年(1025年)册封皇后,皇帝赵祯因张女生得秀慧,欲选为正宫。可刘太后(赵祯养母)反对,仍立郭氏为后,郭皇后虽立,但赵祯与她并不十分亲热,因而引起郭皇后在宫中时常与张女吵嘴斗殴。有一次,郭皇后在打张女耳光时,失手误打了皇上的颈颊,且掐成两道血痕。吕夷简、阎文应本与郭皇后不和,遂乘机在皇上面前唆使,促使皇上决计废后,移郭皇后住长宁宫。郭皇后离宫三年,皇上还颇加忆念,除经常派人前去问候外,还相互作诗相赠,以表昔日之情。皇上欲密召郭皇后还宫,郭皇后却要百官议定,正式受册,弄得赵祯左右为难。此事不慎在朝中传开,带头反对的是宦官阎文应。他知道,郭皇后还宫后,他的性命就难保全了。事有凑巧,郭皇后不久生小病,赵祯叮嘱速请太医诊治,阎文应认为时机已到,忙和太医密商,郭皇后突然谢世了。这是正月十五前几天出的事,可阎文应心怀鬼胎,忙发动京城官吏百姓,张灯结彩,大闹元宵佳节,转移视线。王尧臣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立即禀告,请求皇上责令御史对郭皇后之死彻底核查,以释天下之疑。又请立即停止张灯结彩。因郭皇后蒙恩复位仍是天子之后,且谢世还在殡。皇上准奏,立即诏示官民停办灯节,并责令御史查明郭皇后死因。灯节停办了,可郭皇后之死,奈因阎文应有力,他做事无人敢指言,只得说查无实据,以暴卒奏闻。王尧臣的书言虽没有全部兑现,但阎文应等人的丑恶嘴脸却暴露于天下,故阎文应死后,受到群臣们的怒颜横斥。

北宋抵抗西夏,委韩琦为主帅。好水(今甘肃甜水河)一战,宋军惨败,大将任福战死。在佞臣的挑拨下,韩琦被撤销招讨副使职务,知秦州;范仲淹因擅自去书西夏,招讨副使亦遭罢免,知耀州(今陕西耀县)。王尧臣从前方视察归来,深感此事处理不慎,又向皇上禀告:“韩、范二将,均从各地精选而赴前方,他们是仁义之父,智慧和勇敢名动夷狄,不能因有失误而作这样处理。据臣所知,大将任福之死,实是违背指挥意图而造成,其错不可深责主帅。”皇上阅而未言。来年,西夏军又由镇戎军、原州入侵,战定川,大将葛怀敏阵亡,乘胜夺取平凉、潘原,关中震恐,邻(今陕西彬县)、泾以东闻讯,皆闭寨自守。也就在这紧急关头,范仲淹不顾个人安危,尽管朝廷没有命令他,仍亲自率兵从庆州抗敌,西夏因而遁去。因此,皇上仔细想了以后,深觉王尧臣胸心正直,卫国精忠,遂复用韩琦、范仲淹为招讨使,派王尧臣按抚泾原。

王尧臣持法守正,不徇私情,且以身作则,为人表率,颇得皇上赵祯信赖。但朝中有人妒忌他,时常恶言贬低,造谣中伤,遏制他才能的发挥。别人可从郎中直接升为中书舍人辅佐,王尧臣则不能,宰相贾昌朝公开反对,说他才智疏浅;文彦博却与其相反,大赞王尧臣是学识满怀。文彦博做了宰相,即调王尧臣为中书舍人辅佐。王尧臣最不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说他们是庸夫俗子,因而结下了怨仇。有人为了扳倒他,诬告他的匿名信满京城。王尧臣自知与这些人不能合作共事,主动上书请求去官。皇上不以为疑,劝说王尧臣在职。但在奸佞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王尧臣枢密副使的职务还是被免去了。离职时,皇上亲自去慰问,表示惋惜。后来皇上赵祯拟再调回他任枢密使,又遭学士胡宿的阻拦,未迁,任吏部侍郎,至终。

4.整理典籍,耗尽心血

王尧臣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图书分类编目家,他整理出来的书籍,为后人留下一份非常珍贵的历史遗产。

北宋以昭文、史馆、集贤为三馆。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左升龙门东北建崇文院,称之为三馆新建的书院。端拱元年(988年),宋太宗赵光义诏示将三馆收藏的一万多卷图书,单独成立书库,名曰秘阁,以区别藏于宫中之籍,与三馆合称四馆。景柘元年(1034年),由于三馆及秘阁所藏书籍有谬误和失实,命张观、李淑、宋祁等人仔细校对,定其真史,删去伪谬,遗漏者给予补充。同时,又诏王尧臣及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校止条目,讨论撰改,最终收录书籍共有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分类编目,总成六十六卷。庆历元年(1041年)书成呈上,宋仁宗赐名《崇文总目》。这是北宋官修的第一部重要图书目录。由于载籍浩繁,漏失和相互抵触诚所难保,但数千年的著作之目,集中于此,百世而下,藉以检验存在和散失,辨别真伪,核考同异,当不失为富册之骊渊,艺林之玉圃。可惜其书散失过多,原本已失传,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据天一阁不完整的抄本,从《永乐大典》引文,仍得十分之三四,辑为十二卷。后来钱东垣、钱侗、金锡鬯、秦鉴等进一步辑释,编成五卷,补遗一卷,就是现在的通行本。时过境迁,仔细查阅,这里仍洒遍王尧臣等人的心血。

王尧臣的政绩,是得到仁宗赵祯的赞许的,因而赵祯时常表扬他。有几次王尧臣过生日,赵祯除送礼品庆贺外,还数次称王尧臣“才具之美,高映时髦,识业之明,坐陪国论”;“识裁精深,器怀冲劭”。嘉祜元年(1056年)八月二十一日,王尧臣因病薨于位,终年五十六岁。噩耗传来,赵祯悲痛万分,临丧,特停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文安”。元丰三年(1080年),其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宋神宗赵顼又加赠为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嘉祜四年(1059年)四月十八日,改葬其曾祖父母于宋城(今河南商丘市南)平台乡石落原,王尧臣亦随同移葬于此,建碑书志。其铭曰:

王为祁人,遭乱不还,六世之祖,初留砀山,其后再迁,虞宋之间,遂安其居,葬不远卜。宋多名家,王实大族,族大而振,自公显闻。公初奋躬,以学以文,逢国多事,有劳有勤,利归于邦,‘怨不避身,帝识其忠,谓堪于弼。俾副枢机,出入惟密,遂参政事,实有谋谟,维中止之,不俾相予。帝有褒章,愍饰之赠,长于百寮,考德惟称,维古载功,在其庙器。今亦有铭,幽宫是阅(bì,音必)。《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2。对王尧臣的一生做出了较中肯的评价。

同类推荐
  • 穿越三国之张绣之子

    穿越三国之张绣之子

    雨蒙蒙中,一闪而逝的雷光卷携着一个生灵,惨白的月光照在饱经创伤的凄楚大地上,谁又能在三国大地上纵横,统一华夏并且对外扩张?孙策被击杀,孙权说:把孙尚香嫁过去吧。刘表在被气死前说道:开门投降吧。曹操说:论奸诈,我孟德不及也。
  • 窃谋霸世

    窃谋霸世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那窃世者呢?本书主角本世为贼窃取钱财,穿越异世窃谋霸世。看主角如何经历磨难,挫折,最终一统天下!
  • 大秦武夫

    大秦武夫

    少年白承,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在这个乱世拼杀不休!
  • 从1898开始

    从1898开始

    意外回到清末,还有两年就是八国联军侵华,钟何应该何去何从。满清,当年在四川,十人中杀九人的仇应该报了吧;那些列强们,吃了我的,拿了我的,该还回来了吧。
  • 大宋极品书生

    大宋极品书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重生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黄少文成为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一名书生。都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他将让你知道,事实与此截然不同。此物真稀奇,双丘隔小溪;溪下泉淙淙,丘上草戚戚;有水鱼难养,无林鸟可栖;虽非稀世珍,千古万人迷。……属于黄少文的。
热门推荐
  • 欧夙情缘:99次追妻

    欧夙情缘:99次追妻

    【NEXTIDEA暨2015星创奖征文大赏(现代言情)】他是叱咤商场的王,几乎垄断了亚欧州的所有地产行业。她是小小的夙氏集团的一个不受宠的小孤女。一个高高在上、众星捧月;一个连灰姑娘都比不上。一次交易,她成了他的‘宠物’,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逃啊!可是就是这么莫名其妙,他竟然爱上了她,奈何他根本不会宠人啊……“你又跑什么?我还不够宠你吗?”男人危险的眯着眸子,极其不悦的说到。“宠?你确定你不是想杀了我?”女孩还看着桌子上的中药,眉都快拧成个疙瘩了“乖,喝完带你出去玩。”欧冥寒摸了摸小女人的头。“你丫当我是小孩啊?!”几乎是瞬间就炸毛了。“不是吗?”男人挑挑眉,笑得魅惑至极。
  • 小店

    小店

    我的名字叫苏堕灵。身为灵女,名字里有“灵”字无可厚非,可为什么是“堕灵”,是在映照着我会堕落吗?可为什么我姓“苏”,万物复苏的苏!?我此生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万劫不复的堕落,还是万劫不复后的涅槃苏醒!??!
  • 错恋:一恨成爱

    错恋:一恨成爱

    慕昕阳的妹妹意外身亡,他将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蓝雨志身上,他想要报仇。而他将蓝雨志犯的错,强加给蓝雨志的妹妹蓝雨霏。慕昕阳想让蓝雨志也知道失去妹妹的痛苦,蓝雨霏害怕这个男人。他每时每刻都让蓝雨霏觉得痛不欲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蓝雨霏却对慕昕阳越来越依赖,甚至于她爱上了他……
  • 岁月静好.浅笑安然

    岁月静好.浅笑安然

    青梅竹马7儿和南瑾,到底谁爱上了谁?7儿闺蜜宗楠与南瑾好兄弟苏祈打打闹闹,成天玩笑,最后却?他们的学长文铭和他们又会怎样,从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成长,变成一个个社会上所谓的“大人”,南瑾想要7儿岁月静好,浅笑安然。每一个相爱的人,最终又会怎样?爱到深处就会恨。樱花树下,你可安好!
  • 星辰微暖萤火光

    星辰微暖萤火光

    一场考试的失利,令她与他不期而遇。原本像平行线一样的人,却被一封封书信紧紧拴在一起。飞舞的红色萤火虫,寻不到的白色月亮门,徘徊在楼下的卷发男孩,事实扑朔迷离;被背叛的友谊,被欺骗的亲情,被反抗的命运,未来晦暗不明。他们,像雪地里跌跌撞撞的行人,固执地守着彼此的秘密,慢慢前行,直到萤光倏然大亮,直到眼泪变成春花。待真相一一揭开,她还他一个清白,他许她一个未来。青春本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所幸,她一抬头,就能看见他如星辰般熟悉的眼眸。
  •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反天大道

    反天大道

    天地未开,混沌初起,盘古女娲孕于混沌之间,开天辟地,创造仙人两族,并传授无上道法,修道飞升,将修行一途分为五个境界,给每个境界施以合适的修行之法,也就是玉、清、冲、太、神五大境界,天地间自始进入修行时代。后来魔族入世,在南海建立魔界,与仙人两族共争天地主宰之权,万年大战开始。万年后三界商议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却异变陡生,一个独立于三界之外的种族崛起,一名存活万年、历经七世情缘的少年现世,游走于三界之间,开启了崭新的修道纪元……
  • 他的画

    他的画

    她独自在深山度过了童年,她是母亲最爱也是最恨的人。她与他的巧合的相遇,注定的相恋,却将她一步一步推向深渊。许多年后他端详她的画,一切的开始是那个万里无云的晴天。
  • 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

    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丁艰难的生活最终死去的故事。一经出版就震撼了美国社会,促使了废奴运动的发展以及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 轻松怀孕300天:孕产妇百科

    轻松怀孕300天:孕产妇百科

    这是一本很好的孕产妇专用科普著作。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夫妻双方的智力、体质等因素是决定子女优劣的先天条件,并告诉正在恋爱的青年男女,哪些夫妻是不能生育子女的;第二部分讲述了精卵结合的变化和胎儿发育的情形;第四部分讲解了怎样正确养胎;第五部分详细介绍了胎教的作用和如何做好胎教;第六部分介绍了妊娠期合理的营养对孕妇和胎儿的重要性,并推荐了妊娠不同时期的营养食谱。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性、实用性强。适于准备结婚、生子和已经怀孕的广大青年男女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