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28

第28章 佘太君:真实不是你想象(1)

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佘太君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故事传说中,佘太君是个叱咤风云的女英雄,原名佘赛花,是北宋名将老令公杨继业之妻。佘赛花巾帼不让须眉,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不爱红装爱武装。她性机敏、善骑射,精兵法、通谋略,以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为己任,助杨继业屡立战功。杨继业殉国后,她的几个儿子也先后为国捐躯,西夏入侵时,她以百岁高龄挂帅出征,率领十二寡妇大破敌军。

这个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但史书中关于她的记述少之又少,佘太君究竟何许人也,她到底是艺术虚构,还是确有其人?

一 传说中的女英雄

中国历来的先贤,无论文人还是武将,大都是男人扬名,女人无名。比如关公几乎无人不知,但关夫人却无人能晓。杨家将则不同,男将与女将齐名,女将的声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盖过男将。提起杨家将,没有不知道佘太君、穆桂英的,没有杨门女将,杨家将就不会那么动人,就要逊色很多。对杨门女将的描述最早不是见于史书,而是出于戏剧故事。元代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出现了杨门女将的第一个人物佘太君。她第一次出场时人物形象很弱,纯粹是一老年女性,被人一推就能摔坏,遇事只会哭泣。

到了明代,杨门女将故事精彩迭出,“佘太君”也焕发出新的光彩。佘太君与杨业一同出战,各打一旗,同放光芒,并称“令公令婆”,其勇武不让须眉。在北汉主被困太原,杨业染病不能出战之时,佘令婆一人率军前往救主。她力敌四将毫无惧色,箭伤潘美、刀斩二洪,越战越勇,宋将胆战心惊,无人能挡,终使太原得以保全。这种勇武刚强的传说形象,在那个要求女性深居闺阁、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时代,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当然,佘太君也有软弱的一面,在谢金吾要拆天波楼与六郎相见时不觉“两泪汪汪”,在六郎因久不能破天门阵“昏闷倒地”之时,佘太君竟完全失去理智地“放声大哭”。从力敌四将到时常爱哭,佘太君的形象有血有肉,非常丰满。

提到“佘太君”,必然要涉及她与杨业的姻缘。“佘赛花”是如何与杨继业结为夫妇的,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最典型的故事源于“七星庙”。七星庙位于现今陕西榆林府谷县。

相传五代时期,分别镇守麟、府二州的杨家将和佘家军不和,经常大动干戈。一次双方再次刀枪相向,杨家出战的是小将杨继业,佘家是女将佘赛花。两人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时已傍晚,天色渐暗,佘赛花卖一个破绽,调马便走。杨继业一心想活擒对手,紧追不舍。马至七星庙,佘赛花下马进殿,杨继业尾随而入,不料佘赛花躲在门后出其不意地将他生擒。此时夜幕降临,两人只得在殿内休息等待天明,佘赛花仰慕杨继业英名多时,杨继业也耳闻佘赛花多次,攀谈之下,两人渐生情愫,相见恨晚,在庙中订下百年之好。庙中七星为之感动,后来依次投胎,成了杨家七虎。佘、杨两家至此也化干戈为玉帛,为保国卫疆立下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成多种版本的戏剧,内容大同小异,有的又有所发展。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中便有《七星庙》。当时京剧盛极一时,地方戏争相效仿,很多剧种都有佘太君的戏,比较有名的是豫剧《佘赛花招亲》。

另一版本的结缘故事出自清人佘明逵编制的《佘氏大族谱》,这部书不仅讲述了佘寨花与杨继业成亲的故事,还探究了佘姓的起源。

佘姓并不是一个常见姓氏,出现也比较晚,人口总数不多,没有跻身百名人口大姓之列。汉代以前无佘氏,所以周、春秋、战国时代都无“佘”氏记载。唐朝时,蒙古族人铁木尔参加朝廷的科举应试,迁居河南开封,改为汉姓“佘”,这是最早的一支佘姓。到了五代时的后周,铁木尔的后人佘志龙镇守雁门关,约在960年前后举家迁往内蒙古大佘(天镇县)。

在这部书里,大佘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的佘王城就设在此处。杨业攻打佘王城时,佘王派女儿佘赛花出战,两人都有一身好武艺,几次交手不分胜负,双方在交战中互生爱慕,最后私定了终身。由于这层关系,佘王投靠了大宋。后来,佘王城又被辽国萧太后攻破。多年后,佘太君领兵出征,宋军重新夺回此地,佘太君筑城驻军。人们为了纪念佘太君,把佘王城叫做佘太城。

按照这部族谱的说法,佘太君的父亲是佘讽,为雁门关守将。她有四个叔父,佘文斌(洪州佘姓始祖)、佘刚(菏州佘氏始祖)、佘赫(1100年迁安徽铜陵)、佘起(迁江西丰城)。佘赛花善使“走线铜锤”,关键时刻出手,让人防不胜防。和杨业结亲后,她随夫到了北汉,居住在太原“杨府”(府西街)。夫君于边关打仗,她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这些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上述观点都是传说,无证可考,真假难辨,而《佘氏大族谱》为私人所编,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不够权威,牵强附会的地方很多。传说中的佘太君英勇神奇,但故事终归是故事,佘太君究竟何许人也?有关佘太君是否为杨业之妻、是否为历史真实人物的争论一直存在,众说纷纭,分歧很大。

二 真假佘太君之辨

佘太君是否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记载模糊不清。

关于佘太君,清以前的史料从未提及。地方志中,明代成化时期的《山西通志》只记载了杨家三代,没有佘太君。到了清代,地方志才出现了有关佘太君的记载,有人认为佘太君为杨令公之妻,并称“佘为折”之误,甚至认为佘太君是宋初的晋北大家族折德扆之女。在现今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一带,流传着佘太君改姓的故事:

佘太君本不姓佘,原姓“折”,在长期征战过程中,折太君有感于丈夫和儿子都为国战死沙场,为了图个吉利,便将“折”改为同音的“佘”字,意在子孙福禄有余,由她一人承受外来之灾。这是“折太君”为何变成“佘太君”的一种解读。

最早推断折太君是历史人物,并且是杨业之妻的,出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乾隆一统志》和《保德州志》,都称有“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保德州志·人物·列女》记载,“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节度使,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缘烟卜地于此与?”其实《保德州志》对自身的这段记载也是存有疑问的,所以句尾用的是疑问语气,但后人为了证明佘太君的真实性,便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了。

光绪十年续修《岢岚州志》,沿用了《保德州志》的说法,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增加了佘太君为夫伸冤的情节,内容更加丰富。其中的《节妇》卷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娶折德扆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

《岢岚州志》的这段记载,史实与传说混杂。关于杨继业的描述基本上符合事实,但对佘太君替夫申冤和潘美的记述则更多地与民间传说相近,与历史真实相远。潘美当时只被削去了三个虚官,仍是朝廷宠臣,“除名为民”那是故事的说法,没有事实依据,这是常识性的错误。很显然《岢岚州志》的记录不完全依据可靠史料,内中收录了一些故事传说,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对《岢岚州志》的可信度并不认同。

有关杨业之妻佘太君的信息实在太少,《保德州志》和《岢岚州志》的出现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所以尽管内容多有谬误,还是被广泛引用。清代的一些文史学者根据方志所载对折太君加以肯定,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状元,在其所著的《关中金石记》中称,“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折宭村”。近代学者李慈铭(1830-1894年),在《越缦堂诗话》中也说,曾发现过折太君墓碑等等,但并没有记录碑文。其实他俩既未见墓碑,更不见碑文,不过是根据听闻和地方志引申而已。

折太君墓的说法并不可信,在这一观点产生的当时就备受质疑,被认为是清人的自我炫耀和信口开河,因为那根本不符合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山西乃至中国古代都有个传统,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泼出去的水,不可能死后回娘家安葬,这是古人之大忌。如果真有佘太君墓,也不可能在其娘家,而应该在杨家,折太君墓演义附会的成分太浓。

孔另镜的《中国小说史料·杨家将》也沿用了前人的说法,认为杨业娶了府州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在山西保德州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建成的折太君墓,也就是说佘太君至少在1010年之前就已去世,如果此说成立,百岁挂帅的说法就很荒唐。《杨家城和杨家将》则讲,杨业殉国后“奸贼仍然诬蔑他。直到后来折太君上书控诉,老将军的冤屈才得以昭雪”。所谓“奸贼仍然诬蔑他”、“折太君上书控诉”之类,史无实据,不过是小说、戏曲和传说中的情节。

事实上,杨业牺牲后,宋太宗一点都没有耽搁,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将事情调查清楚,将王侁、刘文裕革职,潘美削职,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赠布帛千尺,粟千石”。应该说这件事处理得效率很高,不存在“折太君上书控诉”再昭雪的问题。再说杨业全军覆没,杨业之妻既未参与军事决策,又未参加战斗,她身居后方如何得知杨业被害,如何取得证据?若要控诉,属于空口无凭,很难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清人有私人笔记讲到折氏善骑射,其功力远在一般人之上。康基田的《晋乘搜略卷二十》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人们把佘太君比作蕲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梁红玉是南宋人,佘太君若真有其人的话,应该活在北宋,用后人比先人,怎么看都有点奇怪,可见这个所谓的世传,不会早于南宋。

康基田和梁绍壬把对佘太君的记载来源,限定为“乡传”和“世传”,也就是说有关折太君的事迹,是来源于世俗传说,于史无凭。梁绍壬甚至发出疑问,“称杨老令婆曰佘太君,不知何本?”康基田则直截了当地指出,经“考证史”,折太君“不传其事,姑阙所疑”。

对佘太君是否为真实人物的质疑从未间断,人们也一直怀疑保德县是否有折窝村、折窝村是否有“佘太君墓”、杨业妻是否为折德扆女等等,这一连串的疑问都没有历史依据证实,只能依靠推测得出结论。如果佘太君真为宋初的历史人物,且英勇无敌而又敢于为夫申冤,这样的女中豪杰,即便正史不载,广为纪录的时事政治、遗闻轶事的宋人笔记,也不可能只字不提。反而偏偏是到了清代,离事发当时的宋朝已相当遥远,佘太君的事迹才进入史料,这不是很奇怪和难以令人相信的事吗?

既然有人认定佘太君是折德扆之女,我们不妨考察一下折氏是个什么样的家族。《五代史》有折氏宗族传记。折家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折家军”,折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折德戾为宋初镇守边防的名将,屡立战功,《宋史》有《折德扆传》,他生于917年,卒于964年。今天的陕北府谷县一带,从晋汉以来一直为折氏家族所占据,《宋史·折德扆传》很显然是借用了《五代史》的说法,称折氏“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后来折氏一族归附周世宗,很受重用。广顺年间,周世宗在府州建永安军,折德扆被任命为节度使。当时他的父亲折从阮镇守邠宁,父子二人同领节镇,一时传为佳话,很为人们艳羡。

显德中,折德扆率军攻下河市镇后,由其弟折德愿统领州事,自己入朝去见周世宗,表达了迁往内地的意愿。周世宗因他对边事极为熟悉,鼓励他继续守边,并给予了非常丰厚的赏赐。宋朝建立后不久,折德扆攻破北汉的河东沙谷砦,受到宋太祖大赏。乾德元年,折德扆在太原与北汉军交手,大获全胜,擒其将杨璘,第二年(964)去世,时47岁,可谓英年早逝,有子折御勋、折御卿。

折御卿(958-995)也是一代抗辽名将,曾跟随宋太祖征河东,大破苛岚军,擒军使,杀刺史,活捉敌军大将,官至府州观察使、永安军节度使,多次击败契丹军。

982年,契丹主耶律贤分三路攻宋,东路攻高阳关被崔彦进打败;中路攻雁门,被杨继业所败;西路攻府州,被折御卿败于新泽砦。淳化五年(994),契丹1万众入侵,折御卿奉命御敌,在子河汊(内蒙古东胜市南)一役,歼敌5千,获马1万,宋太祖赐旗30竿,以壮军威。契丹窥边不止,折御卿整日练兵备战,劳累成疾。

995年底,辽将韩德威乘机再次入侵,折御卿带病出战,敌将望见折御卿出征即抱头鼠窜。因为折御卿病重,折母几次派人接他回家养病,他都坚决不从,始终坚守一线,他曾说:“世受国恩,边寇未灭,御卿罪也。今临敌弃士卒自便,不可。死于军中乃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两全!”言毕声泪俱下,次日死在军中,年仅37岁。皇帝哀悼痛惜,赠侍中。

同类推荐
  •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三国之天下使

    三国之天下使

    庄少游莫名其妙重生三国乱世,熟读天下兵书,掌握用兵之道,收服能人志士,一步步建立霸业。小人物的崛起历史,且看他如何逆袭天下,成就三国霸业!
  • 贼官传说

    贼官传说

    项颜:一个不幸来到宋初的教师,一来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个贼,而现在被卷入了一场血案之中,同时,还有一本隐藏着秘密书。为了逃避追杀,冒名顶替当了一个穷乡僻壤的县令,演艺了一出《贼官传说》。在当县令时,博得了流氓县令,诗人县令,淫贼县令等众多美誉,引出了许多故事后来,通过正规的不正规的方法,登上了高位。谢丝思:风情万种的女子,为了找那本书而留在了他的身边,最后却发现不能自拔,在爱情与恩情之间,她陷入两难。张碧涵:大家闺秀,身负灭门惨祸,留在他的身边却是为了找出真正的凶手,爱情和家仇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唐诗韵:江湖侠女,原本是真县令之妹,投奔家兄才发现家兄已故,而项颜则用哥哥的名字当官。无处可去她只有留在了他的身边。日久生情,面对爱情和名义上的哥哥与妹妹,他和她又该如何抉择.
  • 超级跨时代霸主

    超级跨时代霸主

    携带超级芯片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葛东成,在清朝末年大展宏图,制定强国计划,造先进坦克、隐形战机、航空母舰、太空飞船......,竭力推进中国跨越式发展。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落后的中国在周围虎狼之国重重包围之下岌岌可危,葛东成利用现代技术迅速崛起,战日本,轰美国,......称霸全球,直至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都飘扬着大中华鲜艳的旗帜。日本、美国火急头大:“中国人来了!”
  •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

    《共和国记忆60年·编年纪事》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三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建国60年间的历史风云和亿万人命运坎坷,大处可揽国家民族之命运,小处可见社会民生之心态,鲜活而充满趣味。
热门推荐
  • 金江儿女

    金江儿女

    《金江儿女》是一本约50万字的长篇小说。它以原西康省(今属四川省)宁属地区会理县地下党和地下党如何让发展、领导“宁属地区金江游击队”为主线,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由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组织游击队,领导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故事。
  • 宠溺狂妻之邪王要入赘

    宠溺狂妻之邪王要入赘

    她是苍启国五大世家凤家嫡女,生来体质异象,命格非凡,却被至亲所弃,剥夺天赋,斩断筋骨,致死竟是尸骨无存。一朝重生,她再为十岁幼童。历史重塑?凤九嫣然一笑:前世仇今生还,势必要将曾经欺辱过她的人,踹下云端。一场“飞来横祸”,意外获得消迹百年的神秘传承。邪王苏止,以弱冠之年便达到可炼制上等丹药的凝神境炼药师,形貌似仙,却以邪扬名整个苍云大陆。传言:凤家嫡女凤九,所养男人竟是传闻中那邪王苏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大陆:植物之子

    异世大陆:植物之子

    他来历不明,却有着异于整个世界的能力,他是命运之子,可他拥有的却是鸡肋般的元素属性,他家一门双魔武,红颜知己更是与之相辅相成,他驱除鞑虏扬己国威,他拯救世界于水火之中。
  • 面相越简单越实用

    面相越简单越实用

    本书通过问答的形式,解释面相学所显示出的人的性格、情感、财运、健康方面的问题。
  • TFBOYS:向日葵的太阳光

    TFBOYS:向日葵的太阳光

    #他曾承诺只做她一人的小太阳。她曾点头只做他一人的向日葵。#你是我的向日葵我却不是你的太阳。
  • 竹山词

    竹山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如果你也曾记得

    如果你也曾记得

    可爱女生安夏天嘿嘿你可不要被她的外表迷惑,她六岁那年遇见了顾宸从此他们相濡以沫,但是在安夏天十六岁生日那天,顾宸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却是不辞而别。安夏天用两年的时间去淡忘但是却在她上的新学校再次遇见了顾宸…也遇见了校霸花泽雨,那个笑起来坏坏的男生满是戏虐的眼神。安夏天看到他总是会惹上一大堆事情!安夏天形容一个男生林宇航:他很平凡,笑起来却那么迷人,他冷酷霸气但是却没有那些千篇一律的小说那样的情节。安夏天这个可爱的怪气少女碰撞了三颗心。这些事情发生在她身上完全没有那些腻死人的千篇一律的什么霸道总裁但是绝对触动你的心。如果你也曾记得…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做好在职每一天

    做好在职每一天

    本书主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考虑员工的问题,不仅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员工为什么要用心工作,还结合职场的实际案例,从态度、责任、主动性、热情、高效、学习等方面阐述了员工要如何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有助于员工调整心态,振奋精神,重新找回对工作的激情,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